第787章 叶赫那拉顾命八臣

第787章 叶赫那拉·顾命八臣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又有点子开始头痛了。

“一个儿子……两个皇后?八个辅政!”

什么权臣当道啊、后宫干政的、主少国疑啊……

那些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一股脑的从时间长河里涌出,淹没了他。

“多事之秋,多事之秋。”

康熙嘴里只能念叨着这四个字。

可没奈何。

除了气个半死,自己什么也做不了。

……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六1861年8月21日】

咸丰病重,宣召大臣入内,在场的大臣有御前大臣、怡亲王载垣。】

御前大臣、郑亲王端华。】

御前大臣、一等公爵景寿。】

御前大臣、协办大学士肃顺。】

首席军机大臣、兵部尚书穆荫。】

军机大臣、吏部左侍郎匡源。】

军机大臣、礼部右侍郎杜翰。】

军机大臣、太仆寺少卿焦佑瀛等八人。】

宣谕:“皇长子载淳,著立为皇太子。”】

又谕:“皇长子载淳现立为皇太子,著派载垣、端华、景寿、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尽心辅弼,赞襄一切政务。”】

顾命大臣虽有八位之多,但这些人的核心是肃顺,这是咸丰最信赖的大臣。】

而恭亲王奕訢,并不在“赞襄政务”的大臣名单中】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觉得咸丰这人挺有意思的。

“按理说危难之际所用之人应该是心腹之人。”

“偏偏托孤大臣里没有这人。”

“彻儿,这说明什么?”

小刘彻摆弄着棋子,头也不抬道:

“这说明他既知其能力,又惮其身份。”

“有难可以托付,有功不可分享。”

刘启一把夺过小刘彻手里的棋子,警告道:

“好不容易找回来了,你给朕玩坏了!”

“这些可是朕宝贵的回忆啊!”

小刘彻无语的看着宝贝般擦着棋子、棋盘的刘启。

你宝贵与否不知道。

只能说没抡到梁王头上,阿父还是克制自己了。

不对……

小刘彻摸着肉嘟嘟的下巴深思着。

没准阿父邀请过梁王下棋呢?

难怪从不见两人下棋啊!

……

天幕上。

宫殿内。

官员太监的帽缨被白布遮盖。

宫中的灯笼套上白布。

红蜡烛也都换大白蜡。

一名穿着白细布的孝袍,光着头扎一根小辫子的稚嫩孩童被身穿皇后朝服的女子抱在怀里。

而女子身边,同坐一位同样规格的后妃。

而两位后妃的手边都有一枚大印。

御阶下。

八名大臣叩首高呼。

但以一人唯首是瞻。

而在宫殿外。

身穿蟒袍的王爷负手站在宫殿外,看着里面的一切。

而其身后,是一片戴着红顶的官员。

……

按照咸丰帝生前的安排,皇位由皇子载淳继承,但因其年幼,在亲政前,政务由“赞襄政务王大臣”主持,也就是让肃顺等八位大臣行使皇权:代阅奏折,代拟圣旨。】

而为了防止“赞襄政务王大臣”擅权弄势,咸丰帝还给了皇后钮祜禄氏一方印章“御赏”,给了皇子载淳一方印章“同道堂”。】

皇子年幼,“同道堂”印章便由其母那拉氏代管。】

……

{来了,大的来了。}

{老妖婆!}

{咸丰还是不够心狠,做不到去母留子,不过汉武帝心狠了也就那样的结局。}

{肃顺提议的钩弋故事,只出现在恽敏鼎的《崇陵传信录和许指严的《十叶野闻}

{而里面虽然皆明确提到了“钩弋故事”,但没有说明他们的消息来源。}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皱着眉头,义正言辞道:

“胡说八道!什么去母留子?!”

“朕做了吗?”

“朕就问你现在做没做?!”

“回答朕!”

“真是一派胡言!”

刘彻指着天幕冲左右笑道:

“诽谤朕,它在诽谤朕。”

“其心可猪!”

卫子夫皮笑肉不笑。

霍去病低头看着掌心纹路。

小刘据咬着手指。

刘彻清了清嗓子,一甩袍袖。

“看来你们很懂得事理。”

“继续看。”

有意思……咸丰有意思,这女子也有意思。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黑着脸看着“钩弋故事”四字。

历代史书让他翻遍了,翻烂了。

只凭这四字他就能明白一些事情。

咸丰这个蠢货绝对是让那女子接触奏折了!

这那拉氏定是读过书!

咸丰怠政,每天又有大量的奏折上呈。

按制当由他本人亲拆亲阅。

即便全部发下军机处,至少也得拆封读一遍,不然军机大臣请旨,岂不一无所知,答非所问,闹出个大笑话,令皇帝威严的身份大损?

如此,便让他心爱的妃子代拆代阅,告其梗概。

“蠢货……”

……

{太天真了,三角才是最稳定的,要真去母,清朝有鳌拜,汉昭帝有霍光。}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揣着袖子笑着:

“看来后代历史很好。”

“说话都有理有据的。”

霍光闭口不言。

我的心,向大汉。

日月可鉴!

要不是家里那些蠢货,我也未必不能与陛下得一个君臣相得的名声。

哪里还有什么昭烈武候之事。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嘟囔着:

“谁都知道他是权臣。”

“除了他自己。”

许平君抱着孩子看着刘病已在那里嘟囔,笑道:

“但若无大将军,大汉恐怖也撑不到病已来扶天倾吧?”

刘病已抬眼看向许平君,失笑道:

“你啊……还真是心胸宽阔……”

许平君轻哼了一声,不理会他。

……

{其实历史上另一个太后权利一直比慈禧高的,慈禧也是胜在命长。}……

大汉。

“哦”

刘邦恍然大悟。

“慈禧……那这两人哪个是慈禧?”

老流氓开始起了兴趣。

“让乃公瞧瞧,究竟是何等人物能让后世子孙一开始时那么破口大骂?”

吕雉皱着眉想着另一件事。

咸丰……最后实权皇帝?

那这同治呢?

慈禧也学武则天了?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眼神发空,靠在榻上,喃喃道:

“不知为何,朕总觉得自己活在一个影子之中。”

正吃着水果的杨玉环扭头好奇道:

“太宗皇帝?”

李隆基卡了一下,幽怨的看向贵妃。

“是朕……是未来的朕。”

杨玉环不感兴趣的“哦”了一声,回过头继续吃着水果。

……

凡“赞襄”大臣所拟圣旨,盖“御赏”之印于起首,盖“同道堂”之印于末尾。】

也就是说,让钮祜禄氏、那拉氏监督“赞襄政务”大臣,起一种政治平衡作用。】

咸丰帝的这一安排,在他死后的第二天便以谕旨的名义,诏告天下。】

而咸丰的这一套政治设计,其目的就是确保皇位能平稳过渡到他的儿子载淳的手中。】

这一套设计看起来十分精美,但不久后就被打破了,问题就出在执掌“御赏”、“同道堂”两方印章的后妃身上。】

……

天幕上。

一位齿白唇红、眉目俊秀的旗女向咸丰请安叩首。

咸丰看着那手碰旗头行礼的女子。

一时目不转睛。

……

那拉氏,祖先居叶赫,又称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后因位尊太后而抬入上三旗中的镶黄旗。】

她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11月小咸丰帝四岁。官私记载中都称是模样俊丽的美人。】

……

{从历史遗照看,丑。}

{清后宫大都不怎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也许年轻时候很漂亮,现在看到的都是她老年时候的照片。}

{模样俊丽……女生男相吧?高情商。}

{她妹妹婉贞挺漂亮的。}

{恭亲王还说是美男子呢……审美不同。}

{奕詝已经忘了先祖的遗训“灭建州者叶赫也”}

{经过近些年来历史学家的详细考证,笔记小说中流传甚广的叶赫部为努尔哈赤所灭时,叶赫祖先誓言“只要还剩下一位女子也必能覆灭满洲”的故事,已被证明是笔记小说家的创造。}

{慈禧难道不是叶赫那拉氏吗?}

{就是后来的小说家慈禧之后的的戏说,属于先画靶子在射箭的故事。}

……

大清·太宗时期

皇太极坐在椅子上仔细看着。

“先别管什么靶子不靶子了。”

“他们这话什么意思?”

布木布泰一脸难色。

这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大清不是具体亡她手里,那也是间接亡她手里了。

……

按照清朝的制度,旗籍官员的女儿都要参加选秀女。】

咸丰元年1851正值选秀女之年,那拉氏恰好十六岁,镶蓝旗的官员们也在此年秋天将其登录在案呈送。此是咸丰帝上台后第一次选秀女。】

咸丰此次最为倾心的是广西右江道穆杨阿的女儿,年仅十五岁的钮祜禄氏。】

咸丰元年二月二十九3月31日祜禄氏封为贞嫔,命于五月十五6月14日入宫。】

入宫仅几天,便跳过妃一级别,晋为贞贵妃。一个月后,又跳过皇贵妃,拟为皇后。】

咸丰三年十月1853年11月未经“嫔”、“贵妃”册封典礼的钮祜禄氏,直接举行了立皇后的典礼。】

而宫里晋升速度仅次于钮祜禄氏的,就是那拉氏】

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1854年3月24日咸丰晋那拉氏为懿嫔,这是入宫女子中除皇后外第一个晋升的。】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1856年4月27日懿嫔生子载淳,著封为懿妃。】

仅过了一个月,咸丰再晋那拉氏为懿贵妃。】

……

大唐。

李世民皱着眉头。

“这一幕……甚为眼熟啊……”

众人不搭话。

那可不是眼熟吗。

你把咸丰改成李治,那拉氏改成武则天。

更眼熟!

……

大唐·玄宗时期

“完了。”

李隆基一拍双手,嘴一撇。

“废了!”

“清朝这不废了吗!”

“后面的剧情朕都能猜到了!”

“顾命八大臣被清除,她直接太后垂帘听政!”

“弄不好也能当个皇帝玩玩。”

“这不就武周翻版吗。”

大清·咸丰时期

懿贵妃还在晕头转向中。

周边的宫女太监神色却不太对劲儿了。

欣喜、惶恐、兴奋、害怕。

种种情绪繁杂多端。

“把孩子抱过来,封闭宫门。”

懿贵妃对着身边的太监细声一句。

她感觉事情在往一种极为恐怖的方向发展。

……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八1861年8月23日“赞襄政务”八大臣上钮祜禄徽号为母后皇太后。】

七月十九24日上那拉氏徽号为圣母皇太后。并说是两宫并尊,但以时间的先后来贬抑那拉氏。】

同日,肃顺等进见两宫皇太后,讨论公文处理程式。肃顺等人主张,奏折由八大臣共同阅看,谕旨由八大臣共同拟定,然后请两宫皇太后分别钤盖“御赏”、“同道堂”之印,但皇太后不得更改谕旨。】

两宫皇太后坚持要阅看奏折,所拟谕旨经她们认可后方钤印生效。】

这是“赞襄政务”八大臣与两宫皇太后的第一次正面冲突。】

……

大清·雍正时期

“她们是想干什么?”

雍正感受一丝不对的苗头。

肃顺等人的方式才更符合皇帝的临终意愿。

咸丰虽发下那两颗印章,但只是希望钮祜禄氏、那拉氏在涉及皇位安危时出面干涉。

平日里只是象征性的“虚君”,起震慑作用罢了。

“要求谕旨经认可后方钤印,还可说是合乎咸丰颁下印章之用意。”

“而要求阅看奏折,这就是后宫干政!”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看着天幕里两宫太后与大臣们的争执,脸色不善。

她们二人看得懂奏折吗?

为什么两宫完全一致行动?

钮祜禄氏虽无子,但毕竟是嫡母,何苦趟这浑水?

道光看着躲在钮钴禄氏身后的那拉氏,眸光闪烁。

“借刀杀人?”

……

面对两宫的强硬态度,肃顺妥协了。】

看奏折毕竟是皇帝的权力,两宫口口声声以小皇帝的名义出头,他也难以阻挡。】

而且他也不在乎两宫太后的行为,毕竟后宫不得干政是祖制,他更关心依旧是在北京的奕訢,认为这位控制京城局面的昔日皇弟、今日皇叔,未列入“赞襄”之列,肯定会有动作。】

于是,肃顺又以小皇帝的名义发下一道谕旨,既让奕訢参与“恭理丧仪”,又明令他留在北京,不必前往热河。】

但肃顺不知道,他的一名心腹领班,军机章京曹毓英早已暗地里向奕訢投诚,恭亲王已经掌握了热河的一举一动。】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