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劲爆话题

挂断电话后,杜笙来到纳什维尔。

泰勒这妮子准备趁着人气热度还在,打算发表首张同名专辑《taylor swift》,还特意邀请杜笙出演v,以及提供一首副主打歌。

说起来,她原本计划到圣诞再发表的。

之所以选择提前,并不是为了捞钱,主要是觉得杜笙在北美名气越来越高,自己有点拖后腿。

这就是泰勒典型的简单思维模式。

杜笙望着眼前这位一脸纯真的小妮子,忍不住想笑。

她现在的表现简直就像个还没长大的稚孩,但又透着一股让人无法抗拒的清新感。

虽然她的言行略显天真,但却一点也不惹人厌,反而让人觉得格外可爱。

不得不说,泰勒的高颜值和独特气质确实为她加分不少,无论做什么都自带一种迷人魅力。

“笙哥,我已经创作了八首歌,你来看看!”

泰勒见面后欣喜挽着杜笙,有些献宝似的递上一本笔记。

以她如今的人气与才华,这小小本子绝对价值不菲,

而且出于保密考虑,一般都不会在发表前轻易示人。

甚至连经纪人,都会提防一手。

但她在杜笙面前,却毫无保留。

杜笙翻开一看,上面已经罗列着《picture to burn》、《teardrops on y guitar》、《a pce this world》、《ld as you》《the outside》等手写谱曲。

上面还有一些写写划划的情况,看得出这妮子了不少心思。

特别是当他默哼完《teardrops on y guitar》这首主打歌时,心中不免有些怪异。

该曲歌曲的简谱由 b大调构成,主要乐器是曼陀林和木吉他,节奏轻快。

歌曲大致讲述泰勒暗恋某人的故事,其中的清新风格和真挚情感溢出纸张。

都说泰勒的很多歌曲都是来源于男朋友,现在看来这苗头已经很明显了!

不过杜笙自恃本事够大,压根不担心她还像前世那样。

譬如这首歌就写得挺好,将浪漫爱情描绘得生动有趣,让他这位主人公听了都有点汗颜。

出于尽快给她提升名气的考虑,杜笙干脆将她那首代表作《ti cgraw》给提点一二。

这首歌把传统乡村音乐和现代乡村音乐融合,旋律优美,歌词富有感染力。

前世也是多得这首歌,让泰勒进入北美主流歌手行列,彻底被普罗大众熟知。

不得不说,这妮子不愧是唱作才女,瞬间受到激发,有种才思如泉涌,兴奋得搂着他一顿献吻。

来到公司,杜笙将水晶高脚杯搁在施坦威钢琴边沿,指尖拂过琴键带起一串俏皮的音符:

“tay,等你的首专空降公告牌时,记得给我留张镀金唱片,要贴在比小甜甜钻石话筒更显眼的位置。”

他眨眼时睫毛扫过下眼睑,恰似黑天鹅收拢羽翼。

泰勒的珍珠耳坠在镁光灯下乱晃,她突然蹦上真皮沙发,牛仔短裤边缘的流苏扫过杜笙肩头:

“我要把'感谢我的预言家du'刻在格莱美金唱机底座上!”

香槟气泡在她唇边炸开,甜得像佛罗里达盛夏的蜜橘。

娱记们扛着长枪短炮闯进排练厅时,正撞见国民妹妹赤脚追着杜笙讨教功夫动作。

镶满铆钉的吉他被随意丢在波斯地毯上,泰勒凌空劈叉踢飞了阿迪达斯拖鞋:

“快看!我新学的华夏功夫——杜老师独家教学!”

《滚石》记者刚架好摄像机,就被扑面而来的少女元气撞个踉蹡。

泰勒拽过限量款fender吉他当话筒架:

“知道吗昨晚我对着espn回放数了三十七遍——杜那个过肩摔比《黑客帝国》还酷!”

她突然踮脚凑近镜头,薄荷绿的瞳孔闪着碎钻般的光:

“要是他开武术培训班,我绝对第一个报名!”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个雀跃的明日之星,杜笙斜倚着贝森朵夫三角钢琴轻笑。

他腕间的宝玑传世系列机械表划过一道冷光,与泰勒的蒂芙尼钥匙项链在聚光灯下撞出星芒:

“预见未来是编剧的必修课。

当你在暴风雨中听见雏凤清啼,就该备好迎接她掀翻乐坛的羽翼,比如现在。”

他忽然伸手接住泰勒抛来的拨片:

“有些人生来就该站在麦迪逊广场园的穹顶下,让十万人的心跳与她的高音共振。”

《公告牌》资深编辑的速记笔突然顿住,羊皮笔记本上洇开一滴咖啡渍。

他从业二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具象化的造星宣言。

尤其是当杜笙随手拨弄出泰勒未发表的副歌旋律时,整个新闻厅的气压都变了。

“所以.二位是在约会吗”

八卦周刊的狗仔伺机抛出炸弹。

泰勒的指尖在taylor swift签名款吉他上猛地扫弦,炸开一串叛逆的和弦:

“难道你们没听过《love story》王子当然要配公主!”

她突然扭头眨动缀着亮片的睫毛:

“对吧我的roo”

杜笙举起香槟杯朝向二十四台摄像机,琥珀色酒液在他眼中燃起两簇鎏金火焰:

“当朱丽叶手握格莱美留声机,谁敢说不呢”

玻璃相碰的脆响惊飞了窗外觅食的白鸽,记者们的闪光灯集体患上癫痫。

次日《好莱坞报道》头版照片里,泰勒跃上杜笙后背比着rock手势的画面,恰好与副刊的“年度最佳造星预言“专题形成对角线。

而在狗仔偷拍视角中,深夜录音室里相互依偎的两个身影,正对着满是音符的落地窗谱写新曲,据传副歌部分反复吟唱着某个神秘单字:

“du”

得益于名人表演赛的热度还在,让泰勒这张新专也沾了不少光。

她自然知道一鼓作气的道理,所以缠着杜笙让他继续当自己v的男主角。

访谈结束后,杜笙和泰勒跟着团队一起来到海岸边沙滩。

这其实是他们此次合作的一部分。

杜笙特意抽出一天时间,专门为泰勒拍摄《ti cgraw》、《teardrops on y guitar》两首主打歌的v。

虽然只是拍摄音乐视频,但整个剧组却显得格外专业,

从场景布置到灯光调度都一丝不苟,完全不像某些地方拍v时那种草台班子的感觉。

“各位,准备一下……”

咸涩海风卷着导演的扩音器指令荡开。

杜笙的沙滩裤边缘缀着贝壳风铃般的细碎反光。

泰勒赤脚踏过被阳光烤烫的栈桥木板,足踝银链与吉普赛女郎手鼓节奏共振,在沙粒间踩出断续的音符。

服装师正将浸满海水的白t恤烘干,这种做旧处理能让衣料在镜头前泛起珍珠母贝般的微妙光泽。

杜笙倚着改装成化妆间的游艇船舷,任凭造型师往他身上涂抹金粉。

一切准备妥当。

“a!”几架镁光灯骤然亮起,将正午艳阳都比成羞涩的陪衬。

泰勒旋身甩落牛仔短外套,露脐装上手工缝制的五百枚玻璃珠随节拍震颤,恰似美人鱼抖落鳞片。

她忽然踮脚跃上废弃渔船残骸,漆皮短靴叩击锈蚀铁板的声音,竟与《ti cgraw》前奏完美契合。

杜笙解开第三颗纽扣走向潮汐线时,听见场记倒抽冷气的声音。

阳光将他浸湿的白衬衫浇铸成第二层肌肤,腹肌轮廓如同冲浪板划过海面的浪痕。

泰勒临时加戏抛来的遮阳帽划出抛物线,被他用反手接球的姿势定格成十六毫米胶片上的经典画面上。

“cut!转b组镜头!”

当夕阳将太平洋染成香槟色,场务点燃了预先埋设的冷焰火。

泰勒提着缀满贝壳的纱裙奔向杜笙,却在湿滑礁石上踉跄。

这不在剧本里的意外,却成就了本日最惊艳镜头:

杜笙单手揽住她下坠的腰肢,海风掀起的薄纱缠住他小臂,像是浪亲手系上的绸带。

“你的心跳比底鼓还快!”

杜笙贴着泰勒耳垂低语,指腹无意擦过她小芊腰上。

少女笑颜如,甜得迷人。

说实话,对于杜笙来说,拍摄这种v简直易如反掌。

自从拍了《浪漫满屋》之后,类似的青春偶像剧桥段早已驾轻就熟,

那些扮酷耍帅的镜头更是信手拈来,也成了本能一样。

阳光洒在沙滩上,碧海蓝天交相辉映,朵朵浪轻轻拍打着岸边。

赤脚走在细软沙粒上的杜笙显得格外悠闲,他眺望着远方的地平线,留给镜头一个帅气而深邃的侧颜。

此时,已经换上粉色吊带装的泰勒欢快地跑了过来,像一阵清风般扑进画面。

她从后方紧紧抱住杜笙的腰,带着甜美的笑容贴在他身边。

杜笙微微侧过头,露出一个宠溺的笑容回应她,仿佛这一刻他们真的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

对杜笙而言,拍v不过小菜一碟,但对泰勒来说却不同。

这需要她真正投入情感,才能表现出自然的状态。

幸运的是,她对杜笙的好感度极高,因此很容易融入角色,整个拍摄过程也进行得异常顺利。

沙滩上,杜笙仅穿着一件泳裤,健美的身材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阳光下,水珠顺着他的肌肤滑落,闪烁着迷人的光泽,让围观的剧组女员工们忍不住咽起了口水。

镜头里,两人在浪中嬉戏追逐,时而奔跑,时而相互泼洒海水,营造出一种甜蜜又浪漫的氛围。

突然,泰勒不慎跌倒在浪中,杜笙一个标准公主抱将她轻轻托起。

泰勒搂住他的脖子,两人的身体紧密贴合,那来自杜笙肌肉传来的热度让她脸颊发烫。

下一秒,她似乎忘却所有剧本设定,情不自禁地吻上杜笙的唇。

杜笙略显惊讶,因为按照计划,并没有安排接吻的环节啊!

然而,导演那边并没有喊停,所以他也没有打断,只是静静感受着这份突如其来的柔软与香甜。

“过!”

导演的声音适时响起。

泰勒这才回过神来,脸蛋染上一丝红晕,却没有从杜笙怀里下来。

躲在摄像机后的导演心里早已心知肚明。

这两个人之间的绯闻绝对是真的!

毕竟,假的感情是演不出这种真实感的。

不过这正符合v主题,算是误打误撞中了。

拍完v,接受《拳击》杂志关于与泰森的‘终极比斗’采访,又到奇迹影业处理完那点手尾,杜笙便登上回程飞机。

这次返程算是一拖再拖,时间已经不允许。

这次拍摄《通缉令》,时间跨度近3个月,内地与香江那边都有不少事情在等着处理。

杜笙乘坐的飞机刺穿云层刹那,香江国际机场的贵宾通道已暗流涌动。

横跨三大洋的银色铁鸟尚未停稳,二十三家媒体摄像机的红点已在落地窗前织成星网。

机组人员掀开舷梯的瞬间,四十度高湿空气裹挟挤拥扑面而来。

“杜生,请问你对这次《导火线》在北美取得1.5亿票房有什么看法”

“杜生,请问你第三张华语专辑销量有多少”

“杜先生!《导火线》北美破冰算不算文化出征”

“笙哥!索尼唱片开出的八位数合约有无接洽”

“杜生!《时代》封面上你的腕表赞助商是不是…“

《平菓日报》资深狗仔阿kg摁灭第七支万宝路,眼角瞥见通道转角闪现的黑西装军团。

他猛地撞开挡在前排的《明报》菜鸟,镜头精准捕捉到杜笙墨镜边沿的反光。

最新款雷朋镀铬镜架在逆光中划出两道银河。

杜笙的鳄鱼皮鞋尖刚触地,几名保镖当即组成楔形防御阵。

记者们祭出狼群战术,长焦镜头如枪管般抵住人墙缝隙。

《南华早报》女记者高跟鞋跟陷入防暴盾间隙,麦克风险险擦过杜笙定制西装的翻领:

“杜先生,听说斯嘉丽在比弗利山庄为您购置了房产”

刹那间,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争先恐后地朝着杜笙发问。

他们可不是刚抵达这儿的,有些人已经在这儿蹲守多时。

对他们而言,就算杜笙一个问题都不答,只要能拍到他下机的照片,迅速传回报社加急发表,报纸销量肯定能一路飙升!

毕竟这段时间,杜笙在北美创下的成绩实在太耀眼了。

尤其是电影《导火线》,票房在那边一路突破华语电影的历史纪录。

随着时间推移,票房还在持续,如今已经突破1.5亿大关。

这代表着什么

这可是国内电影在北美的里程碑,也是华语的辉煌。

因为以往就算是内地最风光的电影,影响力也就仅局限于亚洲范围,从未在北美市场突破1亿范畴。

但这次,《导火线》做到了。

而杜笙作为这一切的核心人物,自然让这些记者们满心期待。

更别说,最近刷爆北美的‘球场暴徒’事件,以及即将与泰森一战的劲爆话题都与杜笙相关……

所以,他们一直盼望着杜笙返回,就像盼星星盼月亮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