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凤舞九天诸葛不要太亮

第三千四百二十六章 冲阵无畏

    当马蹄声传来的那一刻,苍狼山幸存的陷阵士卒,士气大振。

    混战之中,重伤未死得士卒,听见声音,也安心的闭上了眼睛。他的身体,早已和敌军纠缠一处,那一刻,神情很是安详。

    甚至带着一丝笑意,兄弟们赶到了,我们的战死,没有白费。

    同样的山道狭窄地带,之前,李通也曾利用地形,阻击过郝昭。但两相比较,后果却是截然不同,前者没有太大的效果。

    后者呢?陷阵军的决死一战,不但为后续同袍赢得了增援的时间,他们倒下,和敌军纠缠一处的身体,也阻塞了山道。

    这种阻塞,清理起来绝对不难,但在此时,却有延缓敌军的效果。

    相同的战术,不同的结果,战毅不会觉得是陷阵强,郝昭也不会。在他们眼中,决定成败的是轰天炮,是先进的器械。

    但在李通和樊稠的眼中,除此之外,多了另外一层含义。不止是轰天炮,在拼命阻击这一项上,陷阵亦要胜过青州营不少。

    后者拼命阻击是勇敢的,惨烈的,奋不顾身的。前者一样,一样不缺,可他们即使在拼命之时,整个团队都是冷静的。

    冷静不是指气氛,双方短兵相接之时,杀气冲天。那种氛围,用激烈来形容是不够的,两个字,炽热,炽热到了极点。

    如此气氛之下,陷阵军的每一招每一式依旧可以踏踏实实,不受自己的情绪影响,不受战场气氛的干扰,沉静犹如深潭。

    两种截然相反的感觉,在李通眼中却是统一的。他清楚陷阵这么做,能将自己的战力发挥到极致,抓住所有可能的战机。

    那样,阻止不了他们的死亡,却能阻止青州营更长的时间。那一瞬间,李通很想知道的是,高顺究竟是如何练兵的?

    但他不能多想,敌军后续已经到了,空中响动着弓弦之声,一支支箭矢不断向着曹军后阵袭来。接下来,是决死的冲击。

    和山道最狭窄之处,拼死力战身亡的陷阵士卒,一样的决死之志。

    有必要吗?当然有,因为陷阵想用最快的时间,冲垮他青州营的后队阻击。骑军对步军,其实骑军有很多的方法可以做到。

    眼下的战场上,他们则选择了最为直接,最为暴力的一种。冲出的那一刻,就不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也不会给敌军机会。

    冲上去,击杀敌军,击杀不了,冲垮他们的阵型,冲不跨敌军的阵型,就冲到自己所能冲的极限,为后续同袍赢得机会。

    这一刻,是不需要军令的,眼前的战局,就是最好的命令。到达战场的先锋骑军根本没有犹豫,他们的冲击,雷霆万钧。

    与此同时,右边山坡上,也有人战起身来。战毅手持战刀,大喝一声侧击之后,率领麾下士卒,冲向青州营的侧翼。

    他冲在最前,身后跟着的是零零散散的数十名士卒。人数不多,却有着一股千军万马的气势,哪怕看上去,像是以卵击石。

    倘若在之前的阻击战之中,战毅率领陷阵士卒,做如此冲击,李通一定会正中下怀。即使是陷阵,那样做,也和送死无异。

    可战阵之上,瞬息万变,战术的选择,千变万化。前一刻还是送死的战术,到了后一刻,就有可能变成最有效的。

    那什么是最有效的,在曹军士卒眼中也很简单,陷阵敢于这么做,那他们的冲击,就是当下最有效的战术,没有之一。

    诱饵?邢道荣听到魏延口中的两个字,心中只有豪情。棋子?战毅眼中,自己就是郝昭的棋子,必要之时,谁都可能是棋子。

    兵卒,永远是勇往直前,不能后退,在这一刻也显露无疑。骑军同袍展露决心的同时,战毅的决断来的飞快,全力配合。

    之前的阻击战,在巨大的人数差距之下,陷阵打得极为辛苦。到现在,已经是人困马乏,他们都在压榨出自己最后的潜力。

    正面,骑军不顾一切的冲击,侧翼,是步卒最后的骚扰。破阵,则是唯一的目的,只有如此,才能为后续赢得优势。

    人喊,马嘶,闷哼,惨叫,兵刃交击,战场上,所有的声音交汇一处。战斗在瞬间就进入了顶峰,双方士卒拼死纠缠。

    在陷阵骑军的全力冲击之下,曹军在后队的防御,没有能创造奇迹。对面的敌军哪里是全力冲击,简直就是疯狂。

    他们连人带马,根本不会管你射出的箭矢,将自己当做武器,当做冲击盾阵的冲车和撞锤,不惜一切,冲破你的阵型。

    这样做的,还不止一个,而是一群。且即使在这般惨烈的气氛下,陷阵冲击的动作,途中的控马,还能做到如常一般完美。

    连续的牺牲,连续的冲撞,短暂的瞬间,二十名骑军士卒付出了自己和战马的性命。这个过程中,甚至没有杀伤敌军士卒。

    二十名骑军的伤亡吗,换不来敌军一名步卒的性命,亏不亏?放在其他时候,任何战场上,那都是大亏特亏!

    唯有眼下,唯有此时,陷阵军官士卒眼中,可没有亏不亏的概念。有的只是如何能最快的冲垮敌军防御,其他一切不在话下。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但死,不是平白去死,要死得其所。冲垮敌军的阵型,眼下是最重要的,与之相比,什么都是轻的。

    骑军如此,步卒也是一般,战毅和麾下仅存的四十七名步卒,悍然冲击敌军看似坚固的侧翼防线,要为正面的同袍,做出策应。

    只要能搅乱敌军的侧翼,哪怕只是一点,哪怕只是让他们出现轻微的闪失,足够了。我的战力,可以保证,那不是轻微的。

    在战毅和骑军军官眼中,眼前的一切,都是必然。并非只有陷阵军能如此,当前战局下,所有的主力军会选择相同的战术。

    在李通眼中,则是一次破阵的典范战例,这一回,敌军没有了器械营的辅助,双方纯靠实力较量,对手的决断,如此坚定。

    且与陷阵纠缠这么久,他能看得出来,很多的战术安排都不是提前设定的,而是敌军的军官士卒,根据战局的本能反应。

    挡,肯定是挡不住了,李通在号令全军,迅速通过那一片狭窄地带,后队的士卒,在敌军的冲击下,会一个不剩的战死。

    那种想法,令李通心颤,却又无能为力。他只能做出选择,做的迟了,后队士卒的牺牲,就会变得没有任何代价。

    敌军骑军的决死突击,侧翼的拼命袭扰,与之前的那阵阻击,在气势上,绝无区别。脑海中回放画面,才能找到其中的不同。

    一样的决死,阻击的陷阵士卒,是在拼命延缓青州营和西凉铁骑的冲击。杀敌与阻敌,那一刻,后者是胜过一切的。

    敌军的士卒,在战场上,总能通过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李通对战场的判断不会错,唯一的细节,在于时间。青州营士卒也是顽强的,最后的一刻,他们也没有轻易退却。

    短短的厮杀,骑军付出了近百的伤亡,战毅率领的士卒,只剩下他自己和身边的六名亲兵,且人人身上,都带着伤势。

    没有人会在意这一点,所有的骑军或是步卒,都在奋力向前。击溃了敌军后阵的防御之后,重点变了,要咬死敌军不放松。

    骑军在突击,他们将马术施展到极限,沿着道路两侧的细小空挡不断前冲,前冲的过程中,对追上的曹军,主要采取防御。

    他们走两翼,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忽视一侧的防御。战术很简单,将曹军士卒围在中央,两翼则用最快的速度,上前包抄。

    战术说起来很简单,但在眼前的地形下,要运用,已经不能用困难来形容,而是极限!山道的宽度,本身就是极为狭窄的。

    可以提供给骑军机动作战的空间,最多数尺。骑军司马很清楚,采用这般战术,别的不说,带来的伤亡,一定巨大。

    但他决定之后,就不会有片刻的犹豫,郝昭校尉的军令是,缠死敌军。那么,就没有比包抄战术,更好的对应策略了。

    陷阵骑军采用包抄战术,李通当然不会听之任之,青州军不时的发动一次次反冲击,追逐战的激烈程度,不在方才之下。

    与此同时,是陷阵军后续的不断到来,有骑军,也有步卒。山道的特殊地形决定了,当步卒全力以赴之时,不会慢太多。

    战毅没有立刻跟随骑军上前,而是在道路上,拦下了后续而来的很多步卒,将之重新编队,积累到百人之后,才向前冲击。

    追逐战,与方才的破阵,又有所不同,步卒没有一定的人数,打不出战术的多样性,也就不能更好的配合骑军。

    直到这一刻,战毅校尉在战术上也还是冷静的,不会受太多,战场气氛的干扰。率军冲击而上,路边留下的则是亲兵。

    他们受命,继续阻拦后续而来的步军同袍,将方才校尉的程序重演一遍,才会加快脚步,跟上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