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八章 登天(三)
殿试一共一百二十份考卷。这些都是准进士,不必再糊名誊写,由天子亲自阅卷定夺名次。
当然,天子亲自阅卷就是个噱头。姜韶华安然端坐在上首,看着董尚书和另两位礼部官员埋头忙碌,就算是“亲自”阅卷了。
陈长史和王瑾也被宣召了过来,一同加入了阅卷的行列。
约莫两个时辰左右,考卷就都批阅完了。董尚书等人商议斟酌后,将批阅完的考卷按一定的顺序排好,最后才呈到御案上。
接下来,就是天子亲自翻阅圈定一甲三名了。
姜韶华翻了最上面的十份考卷,从中挑出三份最合心意的,定了状元榜眼探花。
女科的考卷也是一样,同样选出三份来。
董尚书一眼瞄到了排在最上面的名字。
陆真!
果然是她。
董尚书心中了然。听闻这个陆真出身叶县百姓之家,是叶县书院第一批女学生,连大名都是皇上当年亲自起的。这才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哪!
排在第二的,是王舒。
第三个名字是李芳菲。
真才实学当然有,天子着意抬举王氏李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日天子顺利登基,王瑾和李太后的坚定支持都起了极大的作用。
卢青青崔允儿范湘宁等名字,一个个映入眼帘。这些熟悉的姓氏入目,董尚书便知道对方出身来历了。
事实上,这二十个女进士里,唯有陆真是出身乡野。其余皆是名门大族精心培养出来的闺秀。
这也是难免。寻常百姓供养儿子读书都吃力,怎么可能让注定嫁出门的女儿读书?陆真也是有运道,碰巧叶县的县令为了政绩和投郡主所好创办了女子书院,碰巧她聪慧机灵勤奋上进,碰巧入了郡主的眼。
现在乘着这股东风,可不就青云直上一步登天了?
“董尚书,”姜韶华笑道:“此次是恩科,也不必让进士们苦等了。明日一早就张榜,后日设宫宴,让所有新科进士风光一回。”
董尚书忙笑着拱手应道:“皇恩浩荡,是新科进士们的福气。臣领旨。”
……
隔日一早,礼部外便张贴新科进士的皇榜。
能进金銮殿参加殿试的,都是进士。无非是名次的高低区别。所以,今日来看榜的准进士们比会试放榜时淡定得多了。
只有一个热泪盈眶当众痛哭的,惹来众新科进士善意的笑声。
这个喜极而泣的进士,正是昨日在殿试时弄污了试卷的倒霉鬼。天子赐了他一份崭新的空白考卷,他奋力书写,到底还是写完了考卷。最终名次还不错,在二甲之列。
别人怎么想他不管。总之,他以后就是女帝陛下最忠实的门生。
女进士的榜单,更是清晰醒目。
卢氏家主和崔氏家主都在京城,今日一同来看榜单。见自家姑娘榜上有名且名次颇佳,虽不是一甲前三,也排在了第四和第五,各自心中快慰。
他们都是南阳王府的正经姻亲。如今南阳郡主是真龙天子,他们也成了真正的皇亲国戚,自然也跟着沾光。
至于一甲前三,也实在争不过。
陆真是预定的天子心腹,王舒背后有王丞相和庞大的大梁第一氏族,李芳菲身后有李太后和李氏。
不管怎么说,总比郑家强得多。
家族出了逆贼,接连死人,家底掏出了一大半,低着头缩着脖子关着门。连朝廷的恩科考试都没来参加。
“夫子,山长,我是女进士头名。”陆真激动得差点蹦起来。
李颖强忍着笑,摆出一副云淡风轻的从容模样来:“一甲第一,就是状元。你是此次恩科的女状元。”
崔文秀自制力比李颖差了一截,伸手搂住陆真,畅快地笑了起来:“陆真,你实在太争气了。我们叶县女子书院,也将因你名扬天下。”
陆真不假思索地接了话茬:“我们叶县女子书院,早就名扬大梁了。此次女科选拔,夫子和山长都考中了。我们师生三人都考中。以后我们的书院怕是要被挤破门槛了。”
李颖和崔文秀展颜笑了起来。
高挑美貌的李芳菲笑吟吟地走了过来,友善地和陆真寒暄招呼。
很快,王舒卢青青等人也都过来了。
男子们进官场,有同科同年。她们是第一批女进士,是天然的同盟。彼此相扶相望也是应该的。
陆真在书院读书六年,平日就是大姐头一样的人物,且初生牛犊不怕虎,她对上一众大族出身的姑娘竟是半点不怯,落落大方地和众女子寒暄说话。
原本对陆真还有些许不服气的女子们,心里倒是生出几分敬意。
隔日天子设宫宴,一百二十名新科进士全部进宫赴宴。
朝堂百官也一同赴宴。十人一席,一共摆了四十多席。这等时候,吃什么喝什么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是新科进士们正式踏入大梁的官场第一步。
满眼的朝堂众臣和新科进士中,占了两席的女进士们,自然是最耀眼最醒目的一群。
众目睽睽之下,天子宣召女科进士前三名上前,一一问询姓名年龄。
陆真被反复教导过,在这等盛大的场合不能乱说话,中规中矩地答道:“回皇上,臣叫陆真,今年十四岁,来自叶县。”
十四岁的少女,鲜花一样的年纪,偏要装出老持沉重的模样来。
姜韶华莞尔一笑:“不必拘谨。朕设女科考试,是要为大梁选出有用之才。你们这一科二十人,朕都是要当大用的。以后见朕的时候多的是,要尽早习惯才是。”
陆真双眼熠熠闪光,点头应是。
一众朝堂重臣,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心里各自暗道不妙。
他们大多以为,皇上是要选些女官进宫差使。女进士就是个由头罢了。现在皇上当众宣称“要当大用”是什么意思?该不是要让这些女子进六部吧!
果然,怕什么来什么。
皇上微笑着说了下去:“二十位女进士,朕留三个在宫中。其余人,就分去六部观政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