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夜深
第一千零二十五章 翻脸
小
大
阿济格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大意之下居然翻了船,他连豪格的人都没见着就被京兀儿带人拿了下来,进了世子府的阿济格和其部下,除了阿济格一个完好无损外,其余人不是当场被京兀儿的火枪打死的打死,奄奄一息的奄奄一息。
就在府内发生巨变的同时,早就埋伏在府外的豪格手下也同时发动,守在府外的阿济格那些人根本就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变化,等到反应过来已来不及了。
根本没有准备,阿济格的这些人就被豪格一网打尽,见情况不对只能束手投降。
形势转瞬即变,原本几乎在砧板上的豪格直接发难拿下了阿济格,而阿济格带回来的千人转眼就被解决。如果是真正的战场上,阿济格的八旗兵或许会拼死到底,可毕竟动手的人是豪格,而且围住阿济格人马的人也是八旗。
豪格虽然最终没拿到皇位,但他作为皇太极长子,大清的肃亲王,这个身份却是尊贵之极,再加上现在的大清皇帝还是豪格的弟弟,哪怕跟随阿济格前来的这些人都是镶白旗的精锐,可除去阿济格的铁杆心腹外,这些八旗兵丁在没有上面命令的情况下是不敢主动对豪格动手的。
在阿济格被控制住,他的心腹一网打尽后,包围府外的豪格部队又解决了军中阿济格的几个铁杆,这些镶白旗八旗兵也失去了抵抗的念头,放下了武器投降了豪格。
何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镶白旗本身的来历。八旗自努尔哈赤建立之后经过多次调整,尤其是皇太极当上大汗后为了更好的控制住八旗,对八旗还进行了换旗的处置,当时换旗主要换的是两黄旗,而那时候两黄旗是掌控在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皇太极拿自己手中的两白旗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对换,就此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两黄旗就成了皇太极执掌的精锐。
从这点来说,阿济格现在所领的镶白旗实际上最初就是皇太极手中的镶黄旗,上面领军的牛录章京等虽换成了阿济格的人,但下面的旗丁军士却还是原来那些,这些人都算是皇太极手下的老人,甚至还有曾经跟着豪格的人,所以当阿济格的亲信铁杆解决后,他们自然也就没再必要死拼,见到老主子再面对现实,很主动放下了武器。
解决了阿济格,一直没露面的豪格终于现身了,见到已绑的严严实实的阿济格,豪格不由得畅怀大笑起来。
“豪格!你……你狗胆包天!居然勾结叛逆,还不放开本王!难不成你要反不成?”阿济格眼中喷出怒火,破口大骂。
“反?呵呵,本王就是要反!不过本王反的是你等这些逆贼!”豪格毫不客气冷笑道:“阿济格,你同多尔衮联手谋害太后,意图加害先皇之子,淫乱内宫,混淆黑白,难不成真以为本王不知?尔等犯下如此滔天之罪,本王身为先帝皇子,大清亲王,如何能让尔等跳梁小丑乱我大清,本王自当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胡言乱语!哪里有此事,你是血口喷人!”阿济格大骂,豪格却丝毫不在意,继续冷笑道:“是否本王胡言乱语,你阿济格说了不算,本王说了也不算,事实就是如此,皇太后好端端地突然驾崩,多尔衮就此进位摄政,独揽朝政,难道就没蹊跷?朝中人怕他多尔衮,装聋作哑意图自保,本王却是不怕,布木布泰何等人?当年就和多尔衮眉来眼去,有何资格坐这太后之位?本王对此知晓得是一清二楚。”
“此外,皇太后刚刚驾崩,多尔衮就以摄政下令让本王交出兵权回盛京,其中用意难道你阿济格不知?你们兄弟真当我豪格是傻子不成?如我束手任尔等摆布,等到了盛京哪里还有命在?到时候多尔衮弄死本王,大清上下就是你们兄弟说了算了,皇帝视同傀儡,这大清还是原来的大清么?”
阿济格眼珠子乱转,口中依旧骂个不停。他虽然鲁莽却也并非不知事的人,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的事他早就知晓一二,虽然他一直呆在朝鲜,可平日里和盛京的多尔衮却一直保持联系,可以说盛京那边的许多消息他比豪格更为清楚。
要不然为何前脚多尔衮给豪格下令,他阿济格就急急忙忙地准备来汉城接手豪格的军队?无非就是两兄弟早就商议好的,只要拿走豪格的军权,那么豪格就成了没牙的老虎,这位先皇长子就任凭他们摆布了。
等豪格回到盛京,多尔衮完全可以用朝鲜的事给豪格扣帽子,轻易把他软禁起来,一旦软禁失去自由的豪格就再也没反抗之力了,当年阿敏、莽古尔泰的下场都是前车之鉴,效仿皇太极的所为,豪格最终的下场就是死的不明不白。
豪格一死,多尔衮在大清就再也没人能够牵制,而且已经成为摄政亲王的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的支持,如此一来整个大清就在多尔衮的手中了,等到那时候多尔衮实际上就成了大清真正的主子,至于皇帝不皇帝的仅差了一个名义罢了。
这些阿济格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无法把这些说出口。面对豪格话,阿济格只能继续痛骂不已,同时也后悔自己的大意,如果他多防备一些,或者说当时脸皮更厚些,强行带更多人入府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京兀儿呢?京兀儿又怎么说?他可是乱贼!早就投靠大明的乱贼!”
“哪里来什么乱贼。”豪格笑道:“京兀儿从来就不是什么乱贼,他是正蓝旗的牛录章京,如今正蓝旗为本王执掌,京兀儿自然也就是本王的奴才,他为本王做事又有何不可?至于大明,先皇在位时可从来没说过大明的不是,甚至还有过同大明和谈之举,当年我大清文武百官可都是认同的,本王联手大明只是依先皇在时的策略,又有什么问题?”
“你……。”阿济格怎么都没想到豪格居然会如此能言善辩,一时间原本脑容量就不怎么大的他却不知怎么反驳才好了。也不等他回过神,豪格懒得再和他辩论,给身旁的人使了个眼色,自有人上前直接往阿济格嘴里塞了个麻核,然后押着阿济格下去了。
等把阿济格押走,豪格这才松了口气,终于阿济格的事处置完了,别看这件事做的雷厉风行,从发动到结束仅仅很短的时间,可豪格从布置开始就暗中捏了一把汗,因为一旦出半点差错,非但抓不到阿济格,更会导致全盘计划的失败。
阿济格是哪里这么好抓的?豪格自认为武勇,可阿济格同样也不差,要真论起来阿济格在战场上的凶悍比豪格还更胜一筹呢。而且阿济格所带的镶白旗可是八旗中的精锐,豪格手里却除了自己的正蓝旗外仅仅只有一部分镶黄旗的兵力。
而且因为之前换旗的缘故,豪格并不信任这些镶黄旗的兵丁,就和他对付阿济格的镶白旗一样,毕竟在换旗之前镶黄旗可是多尔衮兄弟的。所以真正能用,也算得上可靠的也仅是正蓝旗了。可要知道之前因为正蓝旗的反叛,正蓝旗在皇太极的清洗中元气大伤,虽然之后被提拔为上三旗之一,进行了部分补充,可从实际战力而言依旧不如阿济格的镶白旗。
一旦第一时间拿不下阿济格,等阿济格反应过来麻烦就大了。凭借手里的军力万一被阿济格突围逃跑,所有谋划就全部落空了。还好,大明那边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特意把京兀儿和之前投靠大明的镶蓝旗一部给派了过来,悄悄从济州岛登陆朝鲜,然后换装来到汉城,成为了豪格的“部属”。
京兀儿和他的部下本就是正蓝旗的人,无论穿着还是举动都没任何问题,如果没有碰上认识京兀儿的人,根本不可能察觉到他们的真正身份。但实际上,现在的京兀儿已是大明的将领了,在投靠大明之后,大明朝廷不仅对屯塔西的幼子给了丰厚待遇,赐于府邸并封了爵位,而作为领头反叛皇太极,打出反清拥明旗号的京兀儿和关保两人同样给了优厚待遇。
京兀儿和关保眼下都是大明的游击将军,并授镇国将军之衔,虽然没有爵位,但这个军职军衔在大明军中也算是摸到了将领级别的程度,相比他们之前在大清的地位丝毫不差,而且朝廷还给了其他不少赏赐。
对于大明,京兀儿和关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这是做不得半点假的,别看他们以前是八旗的勋贵,可当反了大清之后,像他们这样的人反而更忠于大明。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既然做出了这样的事,那么未来也只有跟着大明走才有前途,大明好,他们才能好,大明完了他们身家性命甚至荣华富贵就再也不保,这道理虽然简单,却也朴实,由此来看,足以重用。
京兀儿带人来到朝鲜,悄悄就成为了豪格的“部下”,有了他的这些人帮忙再加上所配备的精良火器,豪格这才有十足的信心对付阿济格。而事实也是如此,豪格抓准了阿济格骄横自大的性子,先以弱示人,引诱阿济格入府,再雷霆一击拿下阿济格,大事定也!
就在府内发生巨变的同时,早就埋伏在府外的豪格手下也同时发动,守在府外的阿济格那些人根本就没想过会有这样的变化,等到反应过来已来不及了。
根本没有准备,阿济格的这些人就被豪格一网打尽,见情况不对只能束手投降。
形势转瞬即变,原本几乎在砧板上的豪格直接发难拿下了阿济格,而阿济格带回来的千人转眼就被解决。如果是真正的战场上,阿济格的八旗兵或许会拼死到底,可毕竟动手的人是豪格,而且围住阿济格人马的人也是八旗。
豪格虽然最终没拿到皇位,但他作为皇太极长子,大清的肃亲王,这个身份却是尊贵之极,再加上现在的大清皇帝还是豪格的弟弟,哪怕跟随阿济格前来的这些人都是镶白旗的精锐,可除去阿济格的铁杆心腹外,这些八旗兵丁在没有上面命令的情况下是不敢主动对豪格动手的。
在阿济格被控制住,他的心腹一网打尽后,包围府外的豪格部队又解决了军中阿济格的几个铁杆,这些镶白旗八旗兵也失去了抵抗的念头,放下了武器投降了豪格。
何况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镶白旗本身的来历。八旗自努尔哈赤建立之后经过多次调整,尤其是皇太极当上大汗后为了更好的控制住八旗,对八旗还进行了换旗的处置,当时换旗主要换的是两黄旗,而那时候两黄旗是掌控在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皇太极拿自己手中的两白旗和多尔衮三兄弟的两黄旗对换,就此多尔衮三兄弟手中的两黄旗就成了皇太极执掌的精锐。
从这点来说,阿济格现在所领的镶白旗实际上最初就是皇太极手中的镶黄旗,上面领军的牛录章京等虽换成了阿济格的人,但下面的旗丁军士却还是原来那些,这些人都算是皇太极手下的老人,甚至还有曾经跟着豪格的人,所以当阿济格的亲信铁杆解决后,他们自然也就没再必要死拼,见到老主子再面对现实,很主动放下了武器。
解决了阿济格,一直没露面的豪格终于现身了,见到已绑的严严实实的阿济格,豪格不由得畅怀大笑起来。
“豪格!你……你狗胆包天!居然勾结叛逆,还不放开本王!难不成你要反不成?”阿济格眼中喷出怒火,破口大骂。
“反?呵呵,本王就是要反!不过本王反的是你等这些逆贼!”豪格毫不客气冷笑道:“阿济格,你同多尔衮联手谋害太后,意图加害先皇之子,淫乱内宫,混淆黑白,难不成真以为本王不知?尔等犯下如此滔天之罪,本王身为先帝皇子,大清亲王,如何能让尔等跳梁小丑乱我大清,本王自当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胡言乱语!哪里有此事,你是血口喷人!”阿济格大骂,豪格却丝毫不在意,继续冷笑道:“是否本王胡言乱语,你阿济格说了不算,本王说了也不算,事实就是如此,皇太后好端端地突然驾崩,多尔衮就此进位摄政,独揽朝政,难道就没蹊跷?朝中人怕他多尔衮,装聋作哑意图自保,本王却是不怕,布木布泰何等人?当年就和多尔衮眉来眼去,有何资格坐这太后之位?本王对此知晓得是一清二楚。”
“此外,皇太后刚刚驾崩,多尔衮就以摄政下令让本王交出兵权回盛京,其中用意难道你阿济格不知?你们兄弟真当我豪格是傻子不成?如我束手任尔等摆布,等到了盛京哪里还有命在?到时候多尔衮弄死本王,大清上下就是你们兄弟说了算了,皇帝视同傀儡,这大清还是原来的大清么?”
阿济格眼珠子乱转,口中依旧骂个不停。他虽然鲁莽却也并非不知事的人,多尔衮和布木布泰的事他早就知晓一二,虽然他一直呆在朝鲜,可平日里和盛京的多尔衮却一直保持联系,可以说盛京那边的许多消息他比豪格更为清楚。
要不然为何前脚多尔衮给豪格下令,他阿济格就急急忙忙地准备来汉城接手豪格的军队?无非就是两兄弟早就商议好的,只要拿走豪格的军权,那么豪格就成了没牙的老虎,这位先皇长子就任凭他们摆布了。
等豪格回到盛京,多尔衮完全可以用朝鲜的事给豪格扣帽子,轻易把他软禁起来,一旦软禁失去自由的豪格就再也没反抗之力了,当年阿敏、莽古尔泰的下场都是前车之鉴,效仿皇太极的所为,豪格最终的下场就是死的不明不白。
豪格一死,多尔衮在大清就再也没人能够牵制,而且已经成为摄政亲王的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的支持,如此一来整个大清就在多尔衮的手中了,等到那时候多尔衮实际上就成了大清真正的主子,至于皇帝不皇帝的仅差了一个名义罢了。
这些阿济格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无法把这些说出口。面对豪格话,阿济格只能继续痛骂不已,同时也后悔自己的大意,如果他多防备一些,或者说当时脸皮更厚些,强行带更多人入府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京兀儿呢?京兀儿又怎么说?他可是乱贼!早就投靠大明的乱贼!”
“哪里来什么乱贼。”豪格笑道:“京兀儿从来就不是什么乱贼,他是正蓝旗的牛录章京,如今正蓝旗为本王执掌,京兀儿自然也就是本王的奴才,他为本王做事又有何不可?至于大明,先皇在位时可从来没说过大明的不是,甚至还有过同大明和谈之举,当年我大清文武百官可都是认同的,本王联手大明只是依先皇在时的策略,又有什么问题?”
“你……。”阿济格怎么都没想到豪格居然会如此能言善辩,一时间原本脑容量就不怎么大的他却不知怎么反驳才好了。也不等他回过神,豪格懒得再和他辩论,给身旁的人使了个眼色,自有人上前直接往阿济格嘴里塞了个麻核,然后押着阿济格下去了。
等把阿济格押走,豪格这才松了口气,终于阿济格的事处置完了,别看这件事做的雷厉风行,从发动到结束仅仅很短的时间,可豪格从布置开始就暗中捏了一把汗,因为一旦出半点差错,非但抓不到阿济格,更会导致全盘计划的失败。
阿济格是哪里这么好抓的?豪格自认为武勇,可阿济格同样也不差,要真论起来阿济格在战场上的凶悍比豪格还更胜一筹呢。而且阿济格所带的镶白旗可是八旗中的精锐,豪格手里却除了自己的正蓝旗外仅仅只有一部分镶黄旗的兵力。
而且因为之前换旗的缘故,豪格并不信任这些镶黄旗的兵丁,就和他对付阿济格的镶白旗一样,毕竟在换旗之前镶黄旗可是多尔衮兄弟的。所以真正能用,也算得上可靠的也仅是正蓝旗了。可要知道之前因为正蓝旗的反叛,正蓝旗在皇太极的清洗中元气大伤,虽然之后被提拔为上三旗之一,进行了部分补充,可从实际战力而言依旧不如阿济格的镶白旗。
一旦第一时间拿不下阿济格,等阿济格反应过来麻烦就大了。凭借手里的军力万一被阿济格突围逃跑,所有谋划就全部落空了。还好,大明那边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特意把京兀儿和之前投靠大明的镶蓝旗一部给派了过来,悄悄从济州岛登陆朝鲜,然后换装来到汉城,成为了豪格的“部属”。
京兀儿和他的部下本就是正蓝旗的人,无论穿着还是举动都没任何问题,如果没有碰上认识京兀儿的人,根本不可能察觉到他们的真正身份。但实际上,现在的京兀儿已是大明的将领了,在投靠大明之后,大明朝廷不仅对屯塔西的幼子给了丰厚待遇,赐于府邸并封了爵位,而作为领头反叛皇太极,打出反清拥明旗号的京兀儿和关保两人同样给了优厚待遇。
京兀儿和关保眼下都是大明的游击将军,并授镇国将军之衔,虽然没有爵位,但这个军职军衔在大明军中也算是摸到了将领级别的程度,相比他们之前在大清的地位丝毫不差,而且朝廷还给了其他不少赏赐。
对于大明,京兀儿和关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这是做不得半点假的,别看他们以前是八旗的勋贵,可当反了大清之后,像他们这样的人反而更忠于大明。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既然做出了这样的事,那么未来也只有跟着大明走才有前途,大明好,他们才能好,大明完了他们身家性命甚至荣华富贵就再也不保,这道理虽然简单,却也朴实,由此来看,足以重用。
京兀儿带人来到朝鲜,悄悄就成为了豪格的“部下”,有了他的这些人帮忙再加上所配备的精良火器,豪格这才有十足的信心对付阿济格。而事实也是如此,豪格抓准了阿济格骄横自大的性子,先以弱示人,引诱阿济格入府,再雷霆一击拿下阿济格,大事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