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在明末当宗室夜深
第一千零二十一章 豪格困境
小
大
在哲哲皇太后驾崩后,多尔衮开始了他对大清的真正大权独揽,因为有着布木布泰的缘故,他不仅从辅政亲王成为了摄政亲王,而且还不再避人耳目,开始正大光明地开始出入皇宫。
布木布泰也算是如愿以偿,哲哲活着的时候,布木布泰暗中提心吊胆,生怕她和多尔衮的私事被哲哲知晓,并由此惩罚自己。作为皇帝的生母,哲哲固然不会处死布木布泰,可以哲哲的身份地位如要想废掉布木布泰的圣母皇太后名号并把她打入冷宫却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哲哲才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是当年的国主福晋,而她布木布泰只是皇太极的普通妃子,而且就连福临能当上皇帝也是因为哲哲的缘故,假如不是当年哲哲看在福临是布木布泰所生,而布木布泰又是自己的亲侄女的话,这皇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年幼的福临头上。
对于这点,布木布泰心里非常清楚。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子,很明白自己如今身份地位是怎么来的。一旦哲哲对她下手,她是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为了自保布木布泰只能从多尔衮身上想办法,只有拉拢住多尔衮,利用多尔衮对她的眷恋和爱意,布木布泰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皇太后,从而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
要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感情不能说没有,可这份感情相比皇权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布木布泰可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子,十二岁就嫁给皇太极的她这么多年来什么事没见过?什么情况没经历过?
政治是肮脏的,爱情只是空中楼阁,只有权力才是永恒的,对于这点布木布泰太清楚了。哲哲的暴毙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意外,可对布木布泰而言却是注定的结果。
布木布泰太了解多尔衮了,她知道多尔衮的性格绝对不会让哲哲永远压他一头,当年多尔衮能因为自保在皇太极面前摇尾乞好,而今也就能在哲哲面前装模作样,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取而代之。
和多尔衮暗中苟合的期间,布木布泰已看穿了多尔衮的想法,但她却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意图。她用女人独特的魅力和潜移默化来影响诱使多尔衮来做这些,而哲哲的死恰恰就是布木布泰所期望的结果,现在哲哲死后,她终于能以圣母皇太后的名义临朝,拿到了唯一的大清皇太后的身份地位,这对于布木布泰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但这远远不够,仅仅只是一个皇太后布木布泰还是比不上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虽然皇帝是自己的儿子,可眼下皇帝太过年幼,离着亲政还远着呢。就算以后皇帝渐渐长大成人,多尔衮的权势也不是年轻的皇帝能相比的,由于大清的八旗制度和汉家制度的不同,谁掌控了八旗谁就掌控了大清的真正权力,多尔衮能用暗中手段让哲哲死的不明不白,难道就不会用相同的办法对付小皇帝么?
在坐上皇太后宝座后的布木布泰没有被目前的大好局面冲昏头脑,非但不像众人所想象的那样直接接过哲哲的权力,和辅政亲王联合执政。反而摆出了一副事事退让的姿态,还下达了加封多尔衮为摄政亲王的懿旨。
这个举动给布木布泰带来了不少好处,首先她的这个态度先让多尔衮很是满意,在多尔衮看来布木布泰是真正向着自己的人,如果她心里没有自己,怎么会下这道懿旨?并把自己从辅政亲王升为摄政亲王呢?
不愧自己为布木布泰做了这么多事,又冒险一力帮她扫除障碍,扶持布木布泰坐上皇太后之位了。现在投桃报李,布木布泰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他,多尔衮别提有多欣慰了,更对布木布泰多了些感动。
至于其他王公贵族和臣子们的感触却是不同,在其他人看来布木布泰下这样的懿旨分明就是多尔衮逼迫所至,要不然皇太后临朝为何做第一件事就是加封多尔衮呢?
而且根据传闻,多尔衮一直对布木布泰有所想法,这位年轻的皇太后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守着一个儿子,孤儿寡母,小叔子趁虚而入,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办法?这样做无非是拉拢多尔衮罢了,也是出于无奈,就这样其他人对布木布泰的感触是觉得这个女人有些可怜,甚至弱势被欺凌,从而在心里对布木布泰倾向于同情。
这样的结果恰恰是布木布泰所想要的,她就是要在天下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这种处境。只有这样,多尔衮才会护着她,不仅护着她还会护着自己的儿子。而其他王公贵族包括汉臣们也是如此,因为感受到她作为皇太后的不易,自然加深了对她和皇帝的同情,如此一来,不仅她的地位能保住,就连小皇帝的皇位也就稳了。
不得不说,布木布泰有着当绿茶的天赋,一方面装出可怜的样子,另一方面拉拢多尔衮给自己拉帮套,借用两边的矛盾和势力达成平衡,以保全她们母子。
这一手玩的实在是高明之极,就算是四合院的秦淮茹也比不上,多尔衮自负英雄好汉,可他恰恰忘记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现在的多尔衮就和那位傻柱没什么区别,满脑子都是布木布泰和她的儿子,可以说为了布木布泰,他几乎什么事都肯干,只要布木布泰给他一个笑容,几句柔和的关切话,就能让这位傻衮不顾一切,屁颠颠地替布木布泰做事。
哲哲皇太后驾崩的死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在汉城的豪格得知此事后顿时大惊,连忙派人去查询哲哲究竟是怎么死的。
由于多尔衮的下手隐秘,而且为哲哲看病的几个太医都被他处死了,再加上大萨满做法的这件事上最早提出意见的人并非是多尔衮,多尔衮只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另外大萨满的地位尊贵,代表着满人的宗教习俗,在这方面就算是大清皇帝在没有正当理由和确凿罪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大萨满做些什么。
因为这些原因,豪格所得到的信息一切如常,根本就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猫腻。可在豪格心中却不是这样想的,作为多尔衮最强劲的对手,他对多尔衮太过了解了,虽然没有证据但他内心断定哲哲的死必然和多尔衮有关,再加上布木布泰的上位和如今多尔衮从辅政亲王直接成为了大清的摄政亲王,更让豪格对此有了很深的怀疑。
“奸夫!淫妇!”
豪格咬牙切齿痛骂道,抓起边上的酒壶也不用酒盅直接就往嘴里倒酒,喝了一大口酒,吐出酒气,两眼赤红。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从年龄而言和多尔衮相差不大,两人几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年幼的时候,多尔衮经常来皇太极的贝勒府玩耍,那时候豪格就知道多尔衮和布木布泰之间相互有所好感,两人的感情很是不错。
当年的豪格还小,不懂男女之事,可现在的豪格早就成人了,三十多岁的人难道还不清楚这些道理?所以有人说多尔衮贪恋布木布泰的美色,暗中欺凌布木布泰的传言别人或许不信,但他豪格却是确信无疑。而且在豪格看来,根本不是多尔衮欺凌布木布泰这样简单,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真相应该是布木布泰早就暗中和多尔衮勾搭上了,要不然为何哲哲一死多尔衮就力主让布木布泰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而布木布泰也投桃报李,直接下懿旨册封了多尔衮为摄政亲王呢?
想到这,豪格心中感觉到悲哀,自己父皇英雄一世,可死后居然不仅侧福晋被多尔衮占有,就连布木布泰也是主动投向了多尔衮。这一对贱人实在是可气可恨,要是皇太极还在世,自己非得让这对狗男女死无葬身之地不可。
可是那一直庇护着自己,像一座大山那样能给自己依靠的父皇已经不在了,想到这豪格不由得泪如雨下。如果父皇还在的话该多好啊,大清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而自己也不会沦落在朝鲜有家难回。
哲哲驾崩后没几日,多尔衮就以大清摄政亲王的名义给自己下达了命令,让豪格回盛京。
表面上是因为要举办国丧,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名义上是豪格的母后,作为“儿子”的豪格怎么都要回去一趟,并以皇子的身份替还没成年的小皇帝把哲哲送入昭陵和皇太极合葬。
可问题在于豪格不是傻瓜,他已隐隐察觉到了这件事背后的阴谋,如果哲哲活着的话或许豪格不怎么担心,毕竟再怎么着哲哲作为皇太后,自己作为先皇的长子情理上要善待自己,就算多尔衮打算向他下手,哲哲也不会让多尔衮如愿,要知道自己在就能牵制住多尔衮,哪怕多尔衮是辅政亲王也不例外,只有双方相互牵制,实力均衡,哲哲才能坐得安稳。
但哲哲一死就不同了,哲哲驾崩后朝中已没人压制得住多尔衮了,原本济尔哈朗是可以的,可惜这家伙根本没什么用,名义上虽也是辅政亲王,但这几年里被多尔衮压制的死死的,所谓的辅政就是一个名头罢了,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
而且现在布木布泰成了唯一的皇太后临政,她和多尔衮是穿着一条裤子的奸夫淫夫,自然是多尔衮要干什么,布木布泰就支持什么了。在这种情况下豪格怎么可能敢回去?一旦回到盛京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
布木布泰也算是如愿以偿,哲哲活着的时候,布木布泰暗中提心吊胆,生怕她和多尔衮的私事被哲哲知晓,并由此惩罚自己。作为皇帝的生母,哲哲固然不会处死布木布泰,可以哲哲的身份地位如要想废掉布木布泰的圣母皇太后名号并把她打入冷宫却是轻而易举的。
毕竟哲哲才是皇太极的正宫皇后,是当年的国主福晋,而她布木布泰只是皇太极的普通妃子,而且就连福临能当上皇帝也是因为哲哲的缘故,假如不是当年哲哲看在福临是布木布泰所生,而布木布泰又是自己的亲侄女的话,这皇位怎么也不可能落到年幼的福临头上。
对于这点,布木布泰心里非常清楚。她是一个极其聪明的女子,很明白自己如今身份地位是怎么来的。一旦哲哲对她下手,她是一点反抗的能力都没有,为了自保布木布泰只能从多尔衮身上想办法,只有拉拢住多尔衮,利用多尔衮对她的眷恋和爱意,布木布泰才有机会成为真正的皇太后,从而保住自己儿子的皇位。
要说布木布泰和多尔衮的感情不能说没有,可这份感情相比皇权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布木布泰可不是不谙世事的小女子,十二岁就嫁给皇太极的她这么多年来什么事没见过?什么情况没经历过?
政治是肮脏的,爱情只是空中楼阁,只有权力才是永恒的,对于这点布木布泰太清楚了。哲哲的暴毙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一个意外,可对布木布泰而言却是注定的结果。
布木布泰太了解多尔衮了,她知道多尔衮的性格绝对不会让哲哲永远压他一头,当年多尔衮能因为自保在皇太极面前摇尾乞好,而今也就能在哲哲面前装模作样,暗中积蓄力量,最终取而代之。
和多尔衮暗中苟合的期间,布木布泰已看穿了多尔衮的想法,但她却从来不表露自己的意图。她用女人独特的魅力和潜移默化来影响诱使多尔衮来做这些,而哲哲的死恰恰就是布木布泰所期望的结果,现在哲哲死后,她终于能以圣母皇太后的名义临朝,拿到了唯一的大清皇太后的身份地位,这对于布木布泰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但这远远不够,仅仅只是一个皇太后布木布泰还是比不上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虽然皇帝是自己的儿子,可眼下皇帝太过年幼,离着亲政还远着呢。就算以后皇帝渐渐长大成人,多尔衮的权势也不是年轻的皇帝能相比的,由于大清的八旗制度和汉家制度的不同,谁掌控了八旗谁就掌控了大清的真正权力,多尔衮能用暗中手段让哲哲死的不明不白,难道就不会用相同的办法对付小皇帝么?
在坐上皇太后宝座后的布木布泰没有被目前的大好局面冲昏头脑,非但不像众人所想象的那样直接接过哲哲的权力,和辅政亲王联合执政。反而摆出了一副事事退让的姿态,还下达了加封多尔衮为摄政亲王的懿旨。
这个举动给布木布泰带来了不少好处,首先她的这个态度先让多尔衮很是满意,在多尔衮看来布木布泰是真正向着自己的人,如果她心里没有自己,怎么会下这道懿旨?并把自己从辅政亲王升为摄政亲王呢?
不愧自己为布木布泰做了这么多事,又冒险一力帮她扫除障碍,扶持布木布泰坐上皇太后之位了。现在投桃报李,布木布泰以这样的方式回报他,多尔衮别提有多欣慰了,更对布木布泰多了些感动。
至于其他王公贵族和臣子们的感触却是不同,在其他人看来布木布泰下这样的懿旨分明就是多尔衮逼迫所至,要不然皇太后临朝为何做第一件事就是加封多尔衮呢?
而且根据传闻,多尔衮一直对布木布泰有所想法,这位年轻的皇太后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守着一个儿子,孤儿寡母,小叔子趁虚而入,她一个弱女子又有什么办法?这样做无非是拉拢多尔衮罢了,也是出于无奈,就这样其他人对布木布泰的感触是觉得这个女人有些可怜,甚至弱势被欺凌,从而在心里对布木布泰倾向于同情。
这样的结果恰恰是布木布泰所想要的,她就是要在天下人面前表现出自己的这种处境。只有这样,多尔衮才会护着她,不仅护着她还会护着自己的儿子。而其他王公贵族包括汉臣们也是如此,因为感受到她作为皇太后的不易,自然加深了对她和皇帝的同情,如此一来,不仅她的地位能保住,就连小皇帝的皇位也就稳了。
不得不说,布木布泰有着当绿茶的天赋,一方面装出可怜的样子,另一方面拉拢多尔衮给自己拉帮套,借用两边的矛盾和势力达成平衡,以保全她们母子。
这一手玩的实在是高明之极,就算是四合院的秦淮茹也比不上,多尔衮自负英雄好汉,可他恰恰忘记了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现在的多尔衮就和那位傻柱没什么区别,满脑子都是布木布泰和她的儿子,可以说为了布木布泰,他几乎什么事都肯干,只要布木布泰给他一个笑容,几句柔和的关切话,就能让这位傻衮不顾一切,屁颠颠地替布木布泰做事。
哲哲皇太后驾崩的死讯很快就传到了朝鲜,在汉城的豪格得知此事后顿时大惊,连忙派人去查询哲哲究竟是怎么死的。
由于多尔衮的下手隐秘,而且为哲哲看病的几个太医都被他处死了,再加上大萨满做法的这件事上最早提出意见的人并非是多尔衮,多尔衮只是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另外大萨满的地位尊贵,代表着满人的宗教习俗,在这方面就算是大清皇帝在没有正当理由和确凿罪证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大萨满做些什么。
因为这些原因,豪格所得到的信息一切如常,根本就看不出其中有什么猫腻。可在豪格心中却不是这样想的,作为多尔衮最强劲的对手,他对多尔衮太过了解了,虽然没有证据但他内心断定哲哲的死必然和多尔衮有关,再加上布木布泰的上位和如今多尔衮从辅政亲王直接成为了大清的摄政亲王,更让豪格对此有了很深的怀疑。
“奸夫!淫妇!”
豪格咬牙切齿痛骂道,抓起边上的酒壶也不用酒盅直接就往嘴里倒酒,喝了一大口酒,吐出酒气,两眼赤红。
豪格是皇太极的长子,从年龄而言和多尔衮相差不大,两人几乎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年幼的时候,多尔衮经常来皇太极的贝勒府玩耍,那时候豪格就知道多尔衮和布木布泰之间相互有所好感,两人的感情很是不错。
当年的豪格还小,不懂男女之事,可现在的豪格早就成人了,三十多岁的人难道还不清楚这些道理?所以有人说多尔衮贪恋布木布泰的美色,暗中欺凌布木布泰的传言别人或许不信,但他豪格却是确信无疑。而且在豪格看来,根本不是多尔衮欺凌布木布泰这样简单,以他对这两人的了解,真相应该是布木布泰早就暗中和多尔衮勾搭上了,要不然为何哲哲一死多尔衮就力主让布木布泰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而布木布泰也投桃报李,直接下懿旨册封了多尔衮为摄政亲王呢?
想到这,豪格心中感觉到悲哀,自己父皇英雄一世,可死后居然不仅侧福晋被多尔衮占有,就连布木布泰也是主动投向了多尔衮。这一对贱人实在是可气可恨,要是皇太极还在世,自己非得让这对狗男女死无葬身之地不可。
可是那一直庇护着自己,像一座大山那样能给自己依靠的父皇已经不在了,想到这豪格不由得泪如雨下。如果父皇还在的话该多好啊,大清也不会变成现在这个模样,而自己也不会沦落在朝鲜有家难回。
哲哲驾崩后没几日,多尔衮就以大清摄政亲王的名义给自己下达了命令,让豪格回盛京。
表面上是因为要举办国丧,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宫皇后名义上是豪格的母后,作为“儿子”的豪格怎么都要回去一趟,并以皇子的身份替还没成年的小皇帝把哲哲送入昭陵和皇太极合葬。
可问题在于豪格不是傻瓜,他已隐隐察觉到了这件事背后的阴谋,如果哲哲活着的话或许豪格不怎么担心,毕竟再怎么着哲哲作为皇太后,自己作为先皇的长子情理上要善待自己,就算多尔衮打算向他下手,哲哲也不会让多尔衮如愿,要知道自己在就能牵制住多尔衮,哪怕多尔衮是辅政亲王也不例外,只有双方相互牵制,实力均衡,哲哲才能坐得安稳。
但哲哲一死就不同了,哲哲驾崩后朝中已没人压制得住多尔衮了,原本济尔哈朗是可以的,可惜这家伙根本没什么用,名义上虽也是辅政亲王,但这几年里被多尔衮压制的死死的,所谓的辅政就是一个名头罢了,根本起不到什么效果。
而且现在布木布泰成了唯一的皇太后临政,她和多尔衮是穿着一条裤子的奸夫淫夫,自然是多尔衮要干什么,布木布泰就支持什么了。在这种情况下豪格怎么可能敢回去?一旦回到盛京等待着自己的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