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章 先下一城
随着赫尔曼的命令下达,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在经过短暂的慌乱后做好战争准备,城门紧闭,城中所有人动员,军队严阵以待,准备借助坚固的城池和堡垒同明军抗衡。免费看书就搜:二次元小说网
此外派出去送信的人也及时离开了,至于能不能抵达巴达维亚,或者巴达维亚那边得知消息后究竟需要多久才能援军赶到,这个赫尔曼就无法保证了。
可作为军人,他已经做了应该做的一切,而且接下来的时候他也没闲着,不仅把最信任的两位军官——菲利普上尉和贝德尔上尉分别安排在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以确保两城的防御,还亲自坐镇热兰遮城,等待着后续大战的到来。
兵贵神速,作为明军总指挥的施大瑄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战争进行到这一步,之前的突袭战法已完全没有作用了。
如果说拿下澎湖和台江靠的是大明打了荷兰人一个出其不意,但在拿下台江之后接下来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好事了,面对已经得知大明进攻小琉球并且登陆消息的荷兰人已做好了准备,再加上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为依托,荷兰人是绝对不会轻易投降的。
对于这点施大瑄心里非常清楚,所以在登陆之后他并没有忙着马上发起进攻,毕竟军队还需要修整和战前准备。等到翌日,完成了整军的施大瑄这才下达了命令,让施琅继续率领水师控制港口并驻守澎湖,防备荷兰人的援军从海上而来,而陆军方面洪旭和甘辉各领一部,分别进攻热兰遮城和安东尼堡,意图正面击破两城,彻底解决岛上的荷兰人军力。
洪旭负责的是热兰遮城,甘辉进攻安东尼堡,施大瑄坐镇中居中指挥,大战终于爆发。
第一日的战争异常激烈,无论是热兰遮城还是安东尼堡,两城的荷兰人都表现出了顽强抵达的意志,而且借着城墙和工事的优势,利用火器优势和进攻的明军打的有来有回。
虽然明军在人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可毕竟荷兰人的城池修筑的非常坚固,再加上城池的堡垒结构又有着独到之处,火器也极为先进,依靠正常攻城手段根本不是那么容易拿下的。
在起初的尝试进攻中,明军吃了点亏,见情况不对明军立即调整了战术,利用所携带的火器和荷兰人对轰,同时以兵力优势包围住两城,一方面给城中的荷兰人施加压力,另一方面也是用这方式找寻对方防御的薄弱之处,以点破面,攻进城中。
这样一打就是好几日,双方互有伤亡,可明军却始终没能拿下两城。见战况进展不利,施大瑄考虑后再一次调整战术,让进攻热兰遮城的洪旭暂缓进攻,用几千兵力对其进行围困,而其余部队先全部调至安东尼堡,先集中全力拿下安东尼堡再说。
相比热兰遮城,安东尼堡的位置更近台江港,而且它对明军的威胁也更大些。如果不能先解决安东尼堡,一旦时间拖久了荷兰人万一援军抵达,明军就要面临两面夹击,这对于明军是极其不利的。
哪怕明军的军队数量远大于荷兰人,可荷兰人也不是吃素的,依仗城市和火器的便利始终和明军打的有来有回,荷兰人躲在城里,城防尤其坚固,而且城中粮食水源也不缺,只要牢牢守住,时间越久越不利明军。
鉴于这个实际情况,施大瑄决定对安东尼堡采取重点进攻,不仅调集了主要兵力继续围攻安东尼堡,还把全军八成的火器全部调到了这边。这样一来,安东尼堡所承受的压力一下子大了数倍,原本以安东尼堡的荷兰军力就很难支撑了,如果不是指挥官贝德尔上尉应付得当,率部拼死抵抗的话,安东尼堡早就守不住了。
这样又打了两日,安东尼堡的荷兰军队死伤惨重,在开战前安东尼堡荷兰人有两千人不到,但开战后为确保兵力不多的热兰遮城防御,赫尔曼对两地的兵力进行了调整,所以安东尼堡此时的军队数量只有一千三百人左右,此外就是居住在安东尼堡的普通荷兰人还有投靠荷兰人的当地人和被裹挟的一些明人了。
近十日的战争中,安东尼堡在明军的进攻下已伤亡了三百多人,这个数字从一千三百人的总数来说虽然不算太多,可要知道在战争中一般来说伤亡数额达到百分之二十部队就有失去战斗力的危险,而达到百分之三十的话,基本部队就面临崩溃了。
幸好荷兰人是依城而守,不是和明军进行野战,这样的伤亡目前荷兰人还承受得住。可问题在于伤亡数字每天都在增加,如果继续下去安东尼堡的荷兰军队必然崩溃,等到那时候安东尼堡就彻底守不住了。
此外,热兰遮城那边的情况也不好,虽说明军目前已不再和之前那样猛攻热兰遮城,让城中的荷兰守军有了喘息之机。但亲自驻守热兰遮城的赫尔曼却不傻,他判断出明军战术的改变最大的可能就是在集中兵力猛攻安东尼堡。
一旦明军拿下了安东尼堡,那么接下来就轮到热兰遮城了,等到那时候孤掌难鸣的热兰遮城怎么可能挡得住这样强大的进攻,到时候失守是必然的。此外赫尔曼一直期待的援军也始终没有消息,按照时间来计算他派出去救援的人恐怕还没抵达巴达维亚呢。
就算到了巴达维亚,按照他对巴达维亚议会高层和东印度公司的那些决策者的了解,就算决定增援自己起码也需要开会讨论的时间,然后再调集军队和战舰,等到援军到来,最快也是一个半月后了。
想到这赫尔曼心中一片哇凉,他觉得能守到援军到来的可能性极小,两个月的时间,明军会给他这么久的时间机会么?而安东尼堡能守这么久么?赫尔曼半点把握都没。
可就算这样,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赫尔曼却不能显露出自己的担忧,反而要在所有人面前表现出坚定的信念。尤其是那位最高行政长官卡隆,这个废物贵族这几天已被战争吓破了胆,甚至已暗中试探询问自己如果开城投降的话明军是否会保证不杀自己,并放他安全离开的话。
一旦让卡隆彻底没了抵抗的念头,甚至为了保全性命下令投降的话,那么一切全都完了。为了荷兰,为了东印度公司,也为了自己作为军人的尊严,赫尔曼绝对不想这种情况发生。
可惜许多事不是因为个人的意志而转移,更不可能因为自己的信念而改变。就在明军加强对安东尼堡的进攻烈度之后,安东尼堡的情况越来越糟,又过了几日后,在一次战争中作为安东尼堡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贝德尔上尉意外被明军的火炮击中,当场阵亡。
随着贝德尔上尉的阵亡,原本已快丧失斗志的荷兰军队一片大乱,彻底没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念头。而此时作为安东尼堡行政长官的雅各布也承受不住了压力,主动打出了白旗投降,就此安东尼堡被明军占领,城中的荷兰人全部投降。
拿下了安东尼堡,施大瑄终于松了口气,在对两座城堡发起进攻开始,施大瑄的精神一直绷的紧紧的,毕竟这一次进攻小琉球可不是普通的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总督洪承畴发动,而且还是皇帝所关注的。
尤其是施大瑄是在正式投靠朝廷,不再作为郑芝龙的部下领兵第一次作为主将指挥的战争。这场仗如果打好了也就罢了,假如打的结果不尽人意,那么他在朝廷那边根本没办法交代,不仅未来不再会被朝廷重用,更会影响到自己两个儿子的前途。
所以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施大瑄怎么都要把这场仗打的漂漂亮亮,可是岛上的荷兰人不是弱鸡,他们不仅拥有锐利的火器和坚固的城池,战斗意志也颇为顽强,近半个月来以十倍兵力攻打两城,可始终拿不下对方,施大瑄心中也是焦急万分。
当安东尼堡终于挂出白旗,雅各布投降后,施大瑄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对于俘虏的荷兰人,施大瑄遵守了承诺,对其妥善安置,就连受伤的战俘也派了医师进行救治。毕竟他们现在可不是之前的海盗,是堂堂大明的水师,而施大瑄也不是什么海盗头子,是大明的将领。
杀俘这种举动施大瑄不会干,何况开战之前洪承畴已经对他有了交代,这场战争关键在于拿下小琉球,驱逐岛上的荷兰人。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即可,没必要做其他无谓的事。假如用激烈手段处死岛上的荷兰人,固然可以出一口恶气,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极其严重的,虽然大明不弱,郑芝龙留下的水师和陆军也能打,可毕竟荷兰是欧罗巴的强国之一,而且荷兰人在亚洲拥有巴达维亚作为殖民地总部,手中的军舰和兵力并不少,假如因为这个原因彻底激怒荷兰人,一旦荷兰人和大明拼命,那么南海这边战火再起,就算最终大明赢了可同样损失惨重。
更何况如今的大明正在朝着外向型发展,朝廷已有意在各地进一步推广对外海贸,在这种时候和荷兰人彻底翻脸是不明智的。在这个情况下,施大瑄自然不会大开杀戒,何况眼下仅仅只是拿下了安东尼堡,还有一个热兰遮城在荷兰人手中呢,一旦荷兰人没了退路,拼死不降,那么这场仗打到什么时候谁都无法保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