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829章 新一代的时光(第二更,求订阅)

红彤彤的太阳,跃出了远方的海平线,将万道霞光洒向人世间。

因为还不到七点,所以路上并没有什么行人,只有一些穿着校服的学生,或是往校车站赶,或是排着队往学校赶去。

林永强正背着书包走在马路路沿上,身后传来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嗨!怎么了?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

“奕航啊?怎么,今天没让司机送你上学?”

一转头,林永强就看见李奕航在自己身后,正从自行车上跳下来,心情不佳的他朝同学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他们不仅是初中同学,而且还是高中同学,而且还是好朋友,不过两个人的家境却是截然不同的,林永强的父亲是普通工人,而李奕航家就非常有钱了——他外公是长虹电器的董事长,甚至就连同他大哥李奕杰,也是长虹的执行董事。

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好朋友。

李奕航和林永强金城中学的同班同学。金城中学是长安有名的私立中学之一。

在长安有很多公立的文理中学、普通中学和实业中学,他们分别承担着不同的高中教学任务,一般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会入读文理中学,在完成全部学习并参加最后的结业考试后,学生会拿到大学准入文凭,可以申请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大学,理论上来讲,除了受限专业,其他专业申请即可录取。

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会就读实业中学,这些类中学主要是为了适应“职业教育”而设立的,有些比较优秀的毕业生也会进入文理中学参加联考申请大学。

成绩再次的学生则就读五年制的普通中学,也就是实业预科,所学的课程内容较简单,毕业生多继续进入二元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造业为主。

seA的教育体系更接近德国,但是除此之外,还有独立于教学体系之外的私校,这些私校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学费贵,但同样也是教学质量最好的学校了。

就像金城中学,听起来普通中学一样——在seA文理中学是数字序列,实业中学和普通中学则是独立的校名。所以,金城中学听起来有点像是实业学校。

但实际上,它在长安却是排名前三的私立学校。每年在联考时,金城中学的都有百分之八十以上学生进入七大名校,要知道现在他们在全国录取率为23.2%!

金城中学能有这么高比例,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也正因如此,一直以来,金城中学都吸引着很多人就读,哪怕是学费很贵,每年报名时门外都会排出长队,即使是有钱,也不一定能进入这所学校。

学校不仅面试学生,还面试家长。

即便是通过了面试,还需要参加摇号,然后才有考试资格,成绩要达到前面,才有可能录取,并且每年昂贵的学费也不是一般普通家庭所能负担的。

而作为穷人家孩子,林永强还有他的姐姐却都是通过自己成绩考上了这所最好的中学——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每所私立学校必须拿出5%的名额接纳普通学生。

从初一到现在,每学期学校颁布的学习优等生奖学金名单上面总少不了林永强的大名,而且还是最靠前的名字。林永强的姐姐就是从这所学校毕业,读书时就是学校成绩最好学生,在这方面姐弟俩倒很相似。

也正是靠着奖学金,他的姐姐才从这所学校毕业,并且进入南洋大学,如没有奖学金支撑,林永强早就要转学了。

和林永强不同,李奕航在学校的成绩只能用糟糕来形容——他有一半的科目成绩不及格,而学校为了不打击一些同学的积极性,并没有在学校推出成绩榜,不然肯定会在成绩单最后一排的位置找到李奕航。

不过成绩糟糕不要紧,杨家自有大把大把金钱源源不断流到学校去。

对于普通人家伙来说,是学校在挑他们,但是对于李奕航来说,是他们在挑学校。

虽然家境悬殊的很厉害,但是李奕航还是和林永强成为了好朋友。

推着自行车,李奕航的头一歪,撇了一下嘴,说道:

“我自己骑自行车多自在,自由自在的多好,路上还能和你们说说话。”

见林永强脸上笑容比哭好看不到那里去,他关切地问道:

“怎么了,强子,干吗垂头丧气的?”

林永强低下头,然后有气无力说道:

“也没什么,你知道,我爸他在石油公司工作,他申请去了中东,中东那边那么乱,我担心他会不会出什么事……”

他父亲就是普通的石油公司员工,还是最普通那种,现在申请去海外工作,简直不要太正常,毕竟,在海外的收入更高,对他们家来说,钱很重要。

“哦,放心吧,没有人敢招惹咱们的人。”

李奕航应了一声,直接了当的说道。

“毕竟,我们可是seA,叔叔在那里,肯定会非常安全的。”

极为郁闷的林永强现在只想一个人安静地走走,对李奕航的安慰,只是点了点头。他知道,没有任何人敢招惹seA,就像年初的“一月风暴”一样,seA为了保护自己人,可以摧毁一个国家。

“嗨!兄弟们,你们好啊。”

在气氛有些沉闷时,在身侧有个大嗓子喊了起来,一转头,见一名白色校服,身材高大,金发飘逸的洋鬼子正摇头晃脑朝他们这边跑来。

“早,弗里。”

他们同时对跑过来的同学打招呼。

弗里德里希和他们是同校,他的学习成绩也是学校倒数榜上有名的。

在金城中学,像他弗里德希这样的欧裔学生不在少数,他是德裔更寻常的很。他还是校足球队的前锋,身体强壮且聪明,这或许是和他的父亲是工程师有一定的关系。

但身体强壮就不知道为何了。

三个人就这么走着,一边走,一边聊着天,一直走到学校,到学校时,他们互相检查了一下仪容,然后才放心的走到学校。

“校长,早上好。”

“早上好。”

金城中学的校长和教导主任一起率领老师列队站在校门两旁,看着自己学生从外面络绎不绝走了进来,进来的学生在经过大门口身边时,纷纷半鞠躬朝老师们打招呼。

老师也在校长带领下微笑着点头回敬。

一行人就这样走进了学校,开始了一天的学习。

教室里弥漫着粉笔灰的味道,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讲台上投下细长的光痕。

老师推了推眼镜,在黑板上写下“一月风暴”几个大字。

“同学们,”

他转过身看着在座的学生们,说道:

“众所周知,年初的“一月风暴”恐怖袭击期间,我们实施的策略,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这个话题。对此你们怎么看?”

教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空调嗡嗡作响。李奕航注意到林永强已经坐直了身子,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上。

“这是再正义不过的举动!”

有同学是突然开口,声音在教室里回荡,

“那些恐怖分子,他们抓住我们的人,然后以为就可以勒索我们,他们想错了,最絈事实也是如果,我们需要他们付出代价!”

“代价?我们也要看到一点——为了迫使他们投降,约旦军方对营地发起的进攻,造成了差不多10万人的伤亡,他们是不是代价呢?这样的不惜代价,对于他们来说,无疑就是一场大灾难。张翰东,你不能再用帝国主义时代的思维看待问题。现在已经是新时代了。况且,如果那些恐怖分子没有投降,而是选择杀人质呢?”

李奕航听见后排传来一声轻笑。是弗里德里希,他正低头翻动着手中的书本,嘴角带着讽刺的弧度。

“那么他们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相信他们敢对人质动手,最后他们付出的代价,将会是他们所有人都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然后,弗里德里希又大大咧咧的说。

“当然你们要是觉得残忍的话,那么就必须要看到一点,就是恐怖分子首先以普通平民为袭击对象,然后才导致了战争的规则发生了变化,如果,他们进行屠杀的话,那么我们就会进行全面的报复,也就是不到一百万人而已。”

弗里德里希截了当的站在现实的角度上去反驳了同学的立场。而他的这一观点,恰恰是现在大多数人所持有的观点。

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可以不计代价。

“并不仅仅只是报复,而是为了告诉他们底线。”

林永强也开口了。

“如果我们像西方国家那样,选择进行谈判,或者仅仅只是针对恐怖分子本身进行打击,那么,即便是这次恐怖袭击解决了,那么在未来,不可避免的会恐怖分子继续对我们进行袭击,所以,我们必须要中最残酷的打击,让他们明白我们的底线。”

“简直就是荒谬。”

张翰东拍案而起,椅子在地板上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或许,那些人是恐怖分子,但是别忘记那些营地里的都是失去国家的难民,有谁在乎过他们?他们就是代价?可以牺牲,可以抛弃的代价吗?”

教授试图插话,但声音被淹没在争吵中。

李奕航一直没说话,只是在那里听着同学们的争论。

“你们有没有想过,”

李奕航突然开口,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说道:

“如果我们在恐怖分子问题上做出妥协,那么,我们未来不得不面对一个局面,就是我们在中东的石油利益。

我们如何在纷乱的局势中,确保我们的在中东的石油利益呢?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恐怖袭击问题,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问题不在于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在于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确保我们在当地的利益,毕竟,哪怕就是恐怖分子,都提出了——要求我们撤出中东,将油田归还给他们的要求。这次打击,实际上,就是告诉他们所有人,我们不仅会在自己的核心利益问题上做出任何让步。”

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他们之前争论的是对恐怖袭击不惜代价的打击所付出的平民伤亡问题的对错,而李奕航所提出的观点非常简单,就是——利益。

老师趁机接过话头:

“李奕航说得对,这是一个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我们不仅要考虑法律以及道德,还要考虑现实利益。“

林永强还想说什么,但老师抬手制止了他。

“让我们换个角度思考,”

老师说道:

“我们可以分成两个小组。如果你们是中东国家的决策者,你们会怎么做?”

“而另一个小组则是作为官邸的决策者,在未来的中东问题上,应该如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