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小鱼的命运

第1825章 文明的碰撞(第一更,求订阅)

巴格达作为中东最耀眼的明珠,这里生活着很多外国人,伴随着伊拉克经济的腾飞,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来这里投资,其中不乏欧美的一些大公司。

不过,最多的还是seA人,除了驻军之外,这里云集着seA官方以及民间企业的工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

他们绝大多数从事石油行业,此外还涉及商品销售,建筑以及金融行业。

仅仅只是石油公司,在伊拉克就有超过10000名国内雇员——他们大都是技术工种。

毕竟绝大多数伊拉克人并不具备操作各种石油设备的能力,所以伊拉克的油田离不开这些外国的技术工人。

当然在某些语境之中,也成为了外国企业压榨伊拉克的证据——外国员工的收入几十倍于伊拉克工人。

这是现实,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夜幕降临之后,在巴格达的高档餐厅出现这些外国人的身影。

四季酒店的顶餐厅里,钢琴师演奏着优美的音乐。

齐胜用银质餐刀划开烤肉,目光却越过对面朋友的肩膀,落在窗外霓虹照耀的街道下。

“你看他们……”

突然放下餐刀,齐胜将目光投向了窗外,然后指着窗外的说道:

“你看那个人,他和其它人是不是不一样……”

马丁·克劳福德转过身,顺着齐胜示意的方向望去。酒店前方的街道上,一个穿着破旧长袍的青年正蹲在路灯旁,面前摊开一块脏兮兮的布,上面摆着几串手工编织品。

“应该是刚进城的乡下人。”

马丁啜了一口红酒,红酒在他舌头上留下些许的苦涩。

这种产自澳大利亚的红酒,最近几年在seA非常流行,其实澳大利亚的红酒产业和seA有很大的关系,早在20年前,公司就在当地建立酒庄,酿起了红酒。

近几年伴随着第一代员工的老去,退休的员工中,有不少人前往澳大利亚,毕竟相比于本国的湿热,澳大利亚的气候更加怡人,于是一些人开始到澳大利亚养老。

他们移居澳大利亚后纷纷购买了土地,在当地开办了葡萄种植园,在酒庄的帮助下,加入了葡萄酒产业。

而他们也各自利用自己的老关系推销红酒,澳大利亚红酒自然也就流行了起来。

而这种流行甚至影响到了包括伊拉克在内的一些国家。

齐胜点了点头,说道: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乡下人像潮水一样涌入这座城市。他们大都没受过教育,贫穷且愚昧,除了力气之外,他们几乎没有任何工作的技能。”

他的手指划过餐桌上价值相当于那青年几个月收入晚餐,说道:

“他们看到的是什么?是摩天大楼,是橱窗里标价几百大洋英镑的手表,是像我们这样一顿吃掉他们三个月薪水的晚餐。”

窗外闪过两道耀眼的灯柱。三个穿着露背晚礼服的当地女孩从Bmw豪华轿车上下来,短裙下的长腿在高跟鞋衬托下更加修长。

那青年猛地低下头,偶尔的又不时抬头张望着。

“保守的思想,开放的视觉冲击。”

齐胜用叉子指了指那几个女孩,又指向窗外的青年,

“你说这样的矛盾,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

马丁用餐巾擦了擦嘴角。餐厅另一侧,乐队开始演奏音乐,西装革履的商人们搂着女伴滑入舞池。这里的一切都像是从长安或伦敦直接空运过来的泡沫,漂浮在古老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上空,随时都有可能会被古老的刺针给刺破。

“上周巴士拉的骚乱已经导致输油管道停工三天。”

马丁突然说道,声音压过了萨克斯风的独奏:

“不过石油部长在昨天晚宴上保证,他们保证会加强工地的安保。”

齐胜挑了挑眉,说道:

“安保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马丁的叉子在盘子上划出刺耳的声响,

“当一个人每天经过奢侈品店却连面包都买不起,当他从小被教导的价值观被街头广告牌上的比基尼模特冲击,你觉得他最终会责怪谁?”

两个侍者悄无声息地收走主菜盘,为他们送上了精美的甜点。

“是西方式的现代化!”

齐胜凝视着甜点,突然失去了食欲。他转动着左手指上的带有砂劳越王室徽章的戒指,出身国王学校的他,一直都以自己的出身为荣。

毕竟,他是国王的孩子!

“这和我们的关系不大。我们只是来开采石油的。改变一个国家的社会结构?那不是我们的年报目标。”

马丁放下酒杯,玻璃与大理石桌面碰撞出清脆的声响。窗外,一辆警车呼啸而过,红蓝警灯在两人脸上交替闪烁。

“如果我们不关心这种撕裂,十年后,这里就会发生一场新的歌名。”

齐胜向前倾身,看着朋友说道:

“不要忘了卡塞姆夺取政权之后,他积极推行了石油国有化。你以为皇家壳牌以及那些英国石油公司,没有后悔当初对社会矛盾的视而不见?”

马丁的表情凝重了。他的目光从齐胜严肃的脸移向窗外——那个路边叫卖的青年依然在那里叫卖着他那些可怜的小玩意儿。

更远处,新建的购物中心灯火通明,而在灯火通明的背后,贫民窟的阴影如同张开的嘴,随时准备吞噬这一切浮华。

餐厅里的音乐达到高潮,人们跟随着音乐声在那里摇动着身姿,享受着美妙的夜晚。

马丁突然意识到,身边这层薄薄的玻璃不仅是隔音屏障,更是一道将两个世界粗暴分开的边界。

“那你想要干什么呢?”

“我们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做一些事情,比如,给予我们的员工更好的待遇,就像我们在国内做的一样。”

“和国内一样?”

马丁说道:

“你疯了吗?我的朋友,他们可不是我们的家人。董事会永远不会批准这些的。”

齐胜摇了摇头,然后说道:

“并不是一样的待遇,而是……怎么说呢?我们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去修建更好的工人公寓,然后向我们的工人提供这样的房子,当然他们是需要交纳房租的,这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增强他们对其公司的归属感。”

齐胜拿起餐巾擦了下嘴唇,说道:

“你可以把这理解为'长期稳定投资'。同时,我们还可以建几所学校,赞助一些职业培训项目,让那些年轻人看到希望……没错,就是让他们看到希望,我们要给予他们一个希望,就是这些年轻人,他们只需要进入石油公司,就可以的拥有有非常好的生活。”

想了一下,齐胜又说道:

“怎么说呢?也就是说要给他们一个上升渠道,给予这些普通人,他们可以通过考试进入职业培训学校,然后成为石油工人,从而改变个人的命运。”

喝了一口茶,齐胜说道:

“我们的油田,工厂需要几万名员工,而且随着新油田的开采,未来还需要更多的员工。

我们可以把工人招募,变成一种考试,这样一来,这些年轻人就会看到他们的希望——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

“你的意思是让他们专注于学习?”

马丁想了一下,然后说道:

“如果他们专注于学习的话,也就意味着他们会忽视很多其他的问题。”

“嗯,就是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而已,我们每年都需要雇用几千名员工。如果有几十万人去竞争这些名额的话,矛盾的中心也就会发生转移。”

将目光投向窗外,齐胜说道:

“现在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把自己所遭遇的一切都归咎于社会,甚至归咎于这种西方式的现代化。

与其让他们在阴暗的角落里去抱怨,或者说在那里去把自身的问题归咎于外部,不如让他们主动的去改变,去迎合我们了……”

齐胜一边说一边看着窗外的那个年轻人,然后说道:

“就像他一样,他可以一边售卖着那些小玩意儿一边看着酒店里进出的人们,那里抱怨着社会的不公,他还可以一边在那里售卖着小玩意儿,一边看着书。在看到进出酒店的人们时,他可以产生一种向往,一种将来成为其中一份子的向往。嗯……”

扭过头看着马丁,齐胜笑道:

“就像古代的科举一样——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要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书本里,而不是现实之中。你说呢?”

“办法是好办法,但是你应该知道,石油公司的用工一直以来都和部落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需要那些部落的支持,所以每年都需要给他们一些名额。”

这是伊拉克的最现实的问题——部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而为了获得部落的支持,石油公司都需要向他们提供一些资源。比如向部落支付咨询费,这种咨询费更多的有点像是保护费,毕竟,那些油田通常都建立于荒郊野外,你永远都不知道那里会发生什么,和部落搞好关系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除了咨询费之外,用工名额也是其中之一,而部落酋长往往会把石油公司的用工,交给他的亲信。

“我知道,正因如此,那些工人对于我们的感激是微乎其微的,相比于感激我们他们更感激部落,是因为部落的酋长给了他们工作的机会,并不是我们……”

齐胜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却非常坚定。

“现在是时候改变这种状态了,我们不可能永远去迁就那些部落,当然,我们还会给他们一些利益,但是,用什么样的工人,如何招聘这些工人,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必须要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况且……”

齐胜压低声音说道:

“对于王室来说,他们同样也不愿意看到部落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而这种考试和面向社会的招聘,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公平,而且还能够去瓦解部落的影响力。

毕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部落最终会被一点点的瓦解,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增强部落的影响力,毕竟,如果部落瓦解的话,我们可能连那笔咨询费也可以节省下来。”

“这样做的话会有很多的阻力,而且恐怕会非常困难。”

齐胜点了点头,然后说道:

“是很困难,但是总比某天早上醒来发现油田被国有化强吧!”

随后两个人都陷入到了沉默之中,好一会,马丁才看着自己的朋友说道。

“其实,我觉得国际开发署应该向你支付一笔咨询费用,你帮助伊拉克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马丁的话让两个人同时哈哈大笑起来。

看着朋友,齐胜又说道:

“哈哈,回头是可以和朱主任聊一下薪水的问题。”

他口中的朱主任是国际开发署驻巴格达办事处主任,负责国家援助开发计划的具体事务,在巴格达的影响力甚至超过许多伊拉克的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