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敬凯旋!

  大尧皇城,洛陵。

  孟府。

  一身白衣盛雪的孟少商,趁着无人注意,悄然溜出了府邸,直往皇城。

  来到了皇城下后,他又连夜找人,花了几两银子,联系上了蒙尚元。

  最近这段时日,蒙尚元和孟少商私交不出。

  对于这青年才俊,蒙尚元很是欣赏,甚至有几分想要拉拢其加入萧宁阵营的意思。

  只是,这件事情还没有跟萧宁禀明,暂时不方便跟对方和盘托出罢了。

  听到是那孟少商连夜要见自己,蒙尚元当即手持令牌,接对方入了皇城。

  对方可从来都不是无礼之人。

  这深夜来访,定然是有要事。

  孟少商风尘仆仆,入了皇城后,又一直找到了一处无人的角落,确认了一下四下无耳,才松了口气,一脸焦急的开口:

  “蒙大哥,不好了,我发现了一件很是重大的事情,但我实在是不知道该找谁了!所以,只能是前来寻您了。”

  蒙尚元还是第一次见到,一向稳重的孟少商露出这等慌乱之色,问道:

  “孟兄,怎么了?”

  “孟家!太后党!要造反!”

  孟少商语出惊人!

  接着,他顿了顿,继续道:

  “我身为大尧子民,食君俸,沐君恩。尽管我也是孟家人,但我更是大尧国人。”

  “我实在是不想看见,因为我孟家,这大尧陷入战乱的局面。”

  “如今,圣上和穆相正在夷州打仗,我等身居后方,怎么能行此等作乱之事?”

  “因而,在下听闻了这件事,就赶来找大统领了。因为,这浩大的京城,除了大统领,我也是在不知道还能将这事告知谁了!”

  孟少商无奈的说着。

  脸上满是纠结和无奈。

  是啊。

  一边是家国,一边是氏族。

  何其难抉择?

  幸好,此次穆起章出征,因为放心不下清流和太后党,为了给清流和孟家留点事干,于是便将这两方都想拉拢的禁军大统领留在了城中。

  以便于让这双方都把目光放在蒙尚元身上,争相拉拢蒙尚元,以至于没心思去思考更多的事情。

  不然的话,孟少商就算知道了这等消息,怕是依旧无处传递。

  ???

  !!!

  太后党?

  孟如秋?

  要反?!

  蒙尚元听闻此等消息,目光彻底凝重了起来。

  这京城,还真是不让人安稳呢!

  必须赶紧通知陛下才行!

  ……

  琼州,刘府。

  下燕国都?

  打量着这四个在地图上,堪称是很不起眼的小字。

  花元觉瞬间明白了这刘温良所图!

  他毕竟也是个将军,对于兵法,还是懂得的。

  “下燕精锐尽出,国都必然空虚!琼北王是打算,直接攻入下燕国都?”

  “下燕国度一直威胁我琼州边境,本次老夫引诱他们倾巢而出,为的不就是这个机会么?大机当前,何不为之?”

  琼北王的视线,转向下燕的方向。

  在他的目光中,萧宁已然看见了胜利的曙光!

  自此。

  一切明了!

  最终,二人又一起,端起了第三杯酒:

  继而,异口同声,道:

  “第三杯,敬凯旋!”

  “第三杯,敬凯旋!”

  要不然,这琼北王就说什么,自己跟萧宁是知己。

  有时候,二人还真就是如此默契。

  最后一杯酒,一饮而尽。

  萧宁将酒杯轻轻放下,缓缓踱步。

  行至窗边,酒至酣处,情至开口: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

  “……”

  萧宁闲庭信步,一步一句,句句珠玑。

  花元觉不曾想,这陛下还有此等诗才,不由得满目愕然。

  刘温良可是五中过状元的大才,在诗文格律上,自然也有着极高的造诣。

  见萧宁如此信手拈来的一步一句词,他的眼中,同样露出了几分惊愕之色。

  继而,化作了无尽的钦佩和欣赏。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越甲鸣吾军。”

  “莫惜老将半生闲,今朝一战取功勋。”

  待到萧宁一诗念完。

  那刘温良和花元觉,纷纷拍手称赞。

  刘温良更是开口直言:

  “没想到,陛下还有此等诗才。依我之见,此等佳作,不属于那夜面郎君啊!”

  “哪怕是老夫年少的时候,也无这般风华啊!”

  他说话间,别有深意的看了萧宁一眼。

  也不知道,是不是从这诗词之中,抿出了什么味道。

  “好了,时间不早了,兵贵神速!陛下,花将军,我们就此别过!”

  “就此别过,将军凯旋!”

  二人躬身,拱手送行。

  刘温良披上披风,正欲出门。

  却听门外,下人轻轻敲响了房门。

  “老爷,老爷……”

  下人的声音有些许紧张。

  “穆相,来访!”

  穆相!

  穆起章!

  刘府外。

  穆起章穿着有着多处破痕的盔甲,坐于马背之上。

  樊兵武恭敬地站在一旁,低声问道:

  “老师,这琼北王无论如何,有您的部署,肯定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

  “只是,京城的事情,可是迫在眉睫。此次皇帝回京,究竟找何人护送?不知您可有想法了?”

  穆起章正眯着眼睛,闭目养神。

  良久,才缓缓睁开了眼睛,道:

  “那是自然,此次的最佳人选,只有一人。”

  这是标准的考校语气。

  樊兵武闻言,低声猜测:

  “卫?!”

  听到答案,穆起章不由轻笑。

  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