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 卫青安排李广,赵匡胤朱元璋吵翻天,康熙得寸进尺!

“什么,伊稚斜并没有东进,而且就在北边不远处?”

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卫青又惊又喜。

诚然,皇帝刘彻更加信任霍去病,也特地将霍去病安排作为去对抗伊稚斜的主力。

但卫青是谁?他可是大汉大将军,是军方最高官职。

卫青作为名将,同样也渴望和伊稚斜来一次真正的决战,史书留名。

只不过,身为臣子,卫青必须要遵守命令。

但现在,伊稚斜并没有和刘彻所预想的那样去了东边,反而依旧停留在漠南,就在卫青的正前方。

都这个时候了,卫青当然也不可能再去派人找霍去病过来,时间上是怎么样都来不及的。

卫青要做的,自然就是继续向前,寻找伊稚斜决战!

卫青深吸一口气,看向身边的众将。

此时,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将军同样也是心情激动而振奋,纷纷请战。

“大将军,老夫乃是先锋将,这就出发!”

“大将军,末将愿意作为先锋将!”

“大将军,末将也愿意!”

卫青看着面前的部将们,陷入了迟疑。

之前的先锋将,是老将李广。

给李广当先锋,一方面是卖皇帝刘彻一个面子,另外一方面卫青觉得打个左贤王的话李广当先锋将绰绰有余。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

对面的可是匈奴的单于伊稚斜。

纵然匈奴现在元气大伤,但单于本部的主力可还是实力完整,也从来没有被汉军击败过。

这种情况下,再让李广这个老将去当先锋将,万一上来就和以前一样被打个全军覆没,那可是会影响到双方大决战的!

卫青沉吟良久,最终下定决心。

“李广将军,你和赵食其率领一万五千骑兵脱离大军,从右路绕过戈壁前进,和大军保持一百里地距离,随时准备作为奇兵参战。”

“公孙敖,你为前将军,为大军开路!”

众将闻言,目光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了李广和公孙敖身上。

让公孙敖当前将军,其实完全能理解,因为公孙敖是卫青的妹夫!

而李广这边,直接气炸,愤怒地质问卫青:

“大将军,你这是不信任老夫吗?”

如果是其他将军,真不敢和卫青顶嘴。

但李广作为光禄勋,平日里负责保卫皇帝的安危,有足够的底气来提出质疑。

而且公孙敖之前因为和霍去病出征河西时迷路被刘彻给撤职,如今仅仅是一个校尉。

让一个校尉来取代李广当前将军,李广当然不服!

卫青平静地看着李广,道:

“李广将军,这是命令。”

李广和卫青对视一眼,冷笑道:

“好好好,那老夫领命也就是了!”

李广非常气愤地带着赵食其和卫青分配给他的兵马离开了。

刚刚被提拔为前将军的公孙敖哼了一声,道:

“大将军,这个李广一直以来就看您不顺眼,不如直接将他军法处置算了!”

刚刚李广的质疑,真要严格计较,主将卫青是可以将李广处斩的。

卫青摇了摇头,道:

“李广将军也不容易,希望他这一次能把握机会吧。”

卫青是真给了李广机会。

如果继续让李广跟随在大军中,以李广现在的年纪和战斗力,就算取胜也不好说能不能捞到足够的战功来封侯。

但让李广率领奇兵在外伺机而动,一旦关键时刻杀出建功,封侯就是十拿九稳,板上钉钉了。

公孙敖嘿嘿笑了一声,道:

“现在只希望这个老家伙不要迷路了。”

卫青哑然失笑,道:

“咱们这边有这么多的匈奴族勇士,怎么可能会迷路?”

一切安排妥当,卫青继续率领着剩余的三万五千汉军主力骑兵,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镜头一转,切换到了伊稚斜单于的王帐。

伊稚斜大马金刀地坐在王帐中,目中精光闪烁。

“卫青带着五万骑兵就在南边三百里地,都来说说你们的想法!”

在场的诸多大小王对视一眼,异口同声。

“单于,和卫青拼了!”

这倒不是匈奴人众志成城,士气旺盛。

在过去的几年,伊稚斜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漠北,但也并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让赵信在龙城西边千里之外的群山某处谷地中修建了一座城池,安置了整个单于庭的老弱妇孺。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像之前被汉军突袭后方老弱妇孺导致元气大伤的情况了。

这座城池被伊稚斜称为“单于城”,但由于是赵信修建,匈奴民间更喜欢称之为“赵信城”。

此外,伊稚斜还特地将左贤王召回了漠北龙城东部的

狼居胥山一代驻守,假装营造出匈奴单于王庭就在狼居胥山的情况。

这一切是为了啥?

当然就是为了让汉军麻痹大意。

伊稚斜就可以出其不意,一举击破汉军主力!

在场的匈奴大小王都不傻,这一次伊稚斜整整集合了七万骑兵,整个王庭精锐倾巢而出。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

听着众人的请战,伊稚斜颇为高兴,正准备开口下令南下决战,却听到了赵信的声音。

“单于,臣倒是有些想法。”

伊稚斜看了一眼赵信,道:

“你说。”

赵信是匈奴人,又长时间在汉朝从军并当过汉朝将军,这种经历让伊稚斜对赵信极为倚重,可说是言听计从。

赵信道:

“汉朝兵书上有一句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如今卫青刚刚进入漠南草原,正是士气最盛的时候。”

“单于在这种时候去和他决战,胜负难料不说,就算赢了恐怕也是惨胜,那就不好继续应对霍去病了。”

伊稚斜闻言连连点头,道:

“确实也是这个道理,那现在应该怎么做?”

赵信笑道:

“单于完全可以先行北撤,在大漠的另外一边等待卫青到来。”

“卫青大军穿越大漠之后,必然人困马乏,士气大降。”

“此时单于以逸待劳,自然就能一鼓作气,战而胜之!”

伊稚斜听得眉飞色舞,但还是有些担心地开口道:

“就怕卫青不跟着本单于来,或者他半路派人去叫霍去病过来怎么办?”

赵信哈哈笑了起来。

“单于多虑了,刘彻上次就曾经让卫青领兵出来找单于决战,卫青只要得知单于所在,必会不顾一切追上来的。”

“至于霍去病,他和卫青远隔两三千里地,来回就是四五千里,怎么可能来得及通讯呢?”

伊稚斜彻底放心了,哈哈大笑。

“很好,非常好。”

“那就派人给卫青一点情报,然后本单于在漠北等着疲惫不堪的卫青前来送死吧!”

看到这里,汉初世界中,刘邦忍不住拍了桌子,怒骂道:

“这个伊稚斜怎么如此卑鄙,简直不当礽子!”

曹参表情也变得严肃,道:

“赵信这个叛徒,给伊稚斜出的主意还真是用心险恶。”

周勃也道:

“这样一来,卫青大将军取胜的难度会很大。”

渡过千里大漠,在漠北客场作战,人困马乏。

这种局面,是任何一个明智的将军都不愿意看到的。

刘恒同样也是眉头紧皱,忍不住道:

“卫青应该能看出伊稚斜的企图,那就干脆不要跟随伊稚斜前进好了。”

“不行。”刘邦摇头道:“大汉这边出动一次大军需要消耗的资源太多了,你看看刘彻之前都在国内刮地三尺才凑出这样的军队,这是绝对不允许无功而返的。”

萧何点头道:

“是啊,这种级别的战争动员若是几次都无功而返,是真会动摇国本的。”

数不清的钱财和人力物力都砸进去了,一仗没打就回来,别说是刘彻不答应,全天下的老百姓都不答应!

刘恒哑然片刻,叹了一口气。

他其实也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不愿意承认。

赵信给伊稚斜出的这一招,其实已经不能算阴谋,而是光明正大的阳谋。

卫青,你不是渴望和大匈奴单于决战吗?

行啊,伊稚斜就在漠北等你。

你要是敢穿越千里大漠戈壁,带着疲惫不堪的部队过来,肯定和你打。

你要是不敢来,那随便啊,反正漠南漠北都是大匈奴的天下,大匈奴有的是时间和你慢慢玩,根本不急。

这个阳谋,将伊稚斜的胜算拉到最高,将卫青的胜算拉到最低。

就看卫青接不接招!

金幕中,卫青表情非常沉静。

此时距离卫青分兵,已经过去了五天时间。

大军一路追踪伊稚斜的单于本部主力踪迹,已经抵达了漠南草原和戈壁大漠的交界处。

在这里,内部诸多将军们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伊稚斜明显就是想要引诱我们北上,用戈壁大漠埋葬我们,我们不能上当!”

“放屁,陛下出发前都说了让我们一路追击到漠北,你现在居然怕了,还当什么大汉将军?”

“我怕?笑话,我和匈奴人打一辈子,我怕什么?我是觉得不要被伊稚斜牵着鼻子走,免得事有不测!”

“大将军名震天下,就算伊稚斜有点诡计,难道我们还打不赢他?我们还有李广将军的奇兵呢!”

听着众人的争吵,卫青表情沉静,敲了敲桌子。

等众

人安静下来之后,卫青不紧不慢地开口道:

“我意已决,既然伊稚斜想要在漠北和我们决战,那我们就去漠北。”

“陛下曾言,寇可往,吾亦可往。今日,以此言和诸位共勉!”

说完,卫青站了起来。

这位大汉名震天下的大将军,双目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匈奴单于伊稚斜固然是极为强悍的敌人,但我相信,有诸位英勇无畏的将士在,此战胜利在我!”

众人闻言,不由心情激荡,齐声道:

“喏!”

随后,卫青又吩咐道:

“去派人通知李广、赵食其两位将军,让他们按照之前的计划继续前进渡过大漠。”

“等穿越大漠之后,立刻派人前来联络大军,随时做好出击的准备!”

一切安排妥当。

镜头中,卫青率领着三万五千名汉军主力,浩浩荡荡如一条长龙,进入了一望无际的戈壁大漠中。

另外一边,李广看着面前的大漠,表情也是颇为古怪。

赵食其看了一眼李广,试探性地问道:

“李将军,怎么了?”

李广叹了一口气,道:

“没什么,只是想起了以前的一些故事。”

“赵将军,我们出发吧。”

看到这里,一条弹幕跳了出来。

【宋太祖赵匡胤:其实朕觉得,卫青这么搞,对李广很不公平啊。】

【明太祖朱元璋:有什么不公平的?李广本来就没这种能力,在这种国家级决战中让李广来当先锋大将去和匈奴单于对阵,那才是胡闹!】

朱元璋一边发弹幕吐槽,一边在大明世界中吐槽。

“朕当年的先锋大将可是常遇春这种级别的,就这李广?”

常遇春可是和徐达并称为“大明帝国双壁”的开国名将。

就连大明第一任太子朱标的首任妻子都得特地选常家的女儿。

常遇春一路从江南打到辽东,人挡杀人神挡杀神,把大元帝国在山东、中原、河北、漠南还有东北的势力一路干得粉碎。

以常遇春的能力和名望,但凡他能活到建文年间并坐镇南京,朱棣绝对连造反的念头都不敢有,乖乖等死就完事。

当然,常遇春和朱允炆并不是一路的,这又是另一码事了。

李广固然是大汉名将不假,也的确是忠心耿耿没错。

但在朱元璋看来,能力不够就是不够。

强行让李广来当这个先锋大将,就是会拖累全军和整个战局。

所以朱元璋的态度就是力挺卫青。

当主帅的,就应该要按照实际的情况来,执行最能取胜的方案。

打仗又不是儿戏,这种时候做人情,那不是胡闹吗!

朱高炽忍不住道:

“皇祖,可公孙敖是卫青的妹夫啊。”

言下之意,难道公孙敖当先锋将就不是人情了?

朱元璋看了一眼朱高炽,笑道:

“公孙敖是卫青妹夫不假,但公孙敖有本事啊。”

公孙敖也是正儿八经靠击败匈奴的战功封侯,并没有搞什么裙带关系。

又有能力,又是让人放心的亲戚,卫青让公孙敖当先锋将,没毛病!

金幕中,弹幕还在争吵。

【宋太祖赵匡胤:你这话就不对了,李广当先锋将不也一样能完成任务?】

【明太祖朱元璋:你拉倒吧,让一个从来没在运动战中证明过自己的六十岁老头子当先锋将?我看你是真昏了头!】

【唐太宗李世民:朕觉得明太祖的话还是有道理的,李广此人恐怕是真正时运不济之人,让他来当先锋将固然不会有遗憾,但结果也只能是拖累全军甚至整个汉朝了。】

大宋世界中,赵匡胤被众人一番吐槽,大为愤怒,直接拍桌。

“这朱元璋和李世民,压根就不懂用人打仗的道理,就在这胡说八道!”

一句话直接给在场大宋众人干沉默了。

唐太宗和明太祖不懂用人打仗?

这……

几秒钟后,沈义伦第一个反应过来,高声道:

“陛下所言极是!”

众人回过神来,齐声附和。

“陛下圣明!”

金幕中,视频继续播放着。

镜头一转,到了霍去病这边。

霍去病正在纵马奔驰。

面前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让这位二十一岁的冠军侯心神极为畅快。

春风得意马蹄疾!

赵破奴很快来到霍去病面前,恭敬禀报:

“侯爷,从斥候的情报来看,方圆三百里内应该都没有匈奴单于的踪迹。”

赵破奴在第二次河西之战中就已经追随霍去病获得了封侯,按照爵位来说已经跟霍去病持平,只是食邑有所差距。

但他和仆多、

高不识一样,依旧还是对霍去病以侯爷相称,自认为是冠军侯的家将

这其实就是一个以霍去病作为核心人物的小型军功集团。

考虑到霍去病仅仅只有二十一岁,任何一个人只要不傻,都能看出这个集团将来必然是前途一片光明,在很长时间内会成为大汉政坛至关重要的一支力量。

霍去病放缓了战马速度,思考了几秒钟之后笑道:

“看来伊稚斜这个老东西应该是躲到漠北去了。”

“传令下去,全军只带必要物资,剩余辎重全部留下来,轻装前往漠北!”

一旁的右北平郡郡守路博德闻言不由吃了一惊,道:

“冠军侯,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霍去病看了一眼这个名为副将实际上应该算是监军的路博德,笑道:

“冒险?放心吧路大人,本侯打过比这还冒险的仗!”

一句话直接噎死了路博德。

纵观霍去病出道以来的战争,无论是八百人突袭右贤王本部妇孺,还是两次河西之战,还真就每一次都玩心跳过来的。

稳扎稳打这四个字,从来都不会出现在霍去病的字典中。

路博德竭力劝说。

“冠军侯,咱们这么一支大军渡过大漠,随身携带的后勤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归来啊。”

在漠南草原这边,其实霍去病和卫青都还带着几万随军民夫的。

这些随军民夫主要承担的就是为大军运送给养的任务。

但要是去了漠北,肯定只能是骑兵前往。

纵然一人双马,但一匹马又能驼多少物资?

别忘了,马儿可不仅仅需要驼吃的,还有武器弓箭盔甲,还要承担作战任务!

霍去病哈哈大笑,看着路博德。

“路太守,你看来是真不懂本侯打仗的风格。”

“我们只需要能平安越过大漠就可以了,接下来的补给,完全可以抢匈奴人的嘛!”

“好了,本侯才是主帅,就这么办吧!”

路博德闻言,也只能无奈应下,心中却暗自叹息。

陛下啊陛下,你给臣的旨意上让臣注意劝说冠军侯不要鲁莽冲动。

可这真是超越了臣的能力啊!

五万大汉骑兵在霍去病的率领下,斗志昂扬地从东部进入了戈壁大漠。

看到这里,大清世界之中,康熙忍不住摇了摇头。

“当霍去病的皇帝,真的会被吓死。”

就霍去病这种打仗方式,突出一个随心所欲。

作为压上国本去拼的皇帝,谁看到霍去病这样子不慌的?

康熙都有点佩服刘彻了。

换成康熙,早在霍去病第一次无组织无纪律,脱离大军私自出击的时候,估计就要把霍去病给拿下。

纵然不治罪,也得臭骂一通,让霍去病以后按照规矩来。

刘彻非但没有管束霍去病,反而是一直纵容,一直让霍去病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这一点,康熙扪心自问,真办不到。

胤禛也是哭笑不得,道:

“霍去病每次打仗看起来都是轻敌冒进的样子,可偏偏每次都能打赢,只能说这位冠军侯是真的太强了。”

弘历也是忍不住感慨道:

“也只有刘彻这样的千古大帝,才能……”

话到一半,弘历突然警醒,不敢说了。

这句话可是有吐槽自家皇祖父的嫌疑!

康熙看了一眼弘历,笑道:

“无妨。刘彻有刘彻的御下方式,朕也有朕的方式。”

“论到宽仁,刘彻那家伙比朕可是差远了。”

弘历一想,也是。

康熙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就是“宽仁过度”,尤其是在执政后期,简直变成了一个老好人。

换一个严厉点的皇帝,哪里有什么“九子夺嫡”?

正常皇帝应该是杀掉或者囚禁其中八个,让自己最中意的那个上位。

而康熙呢?

到他死的时候,夺嫡的九子居然一个都没死!

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

康熙不肯做杀儿子的坏人,不愿意用这种方式给胤禛铺路,继位的胤禛只能硬着头皮自己上。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雍正帝胤禛对待兄弟的恶名,其实有一部分是给康熙背锅了。

就在弘历脑海中思绪飘飞的时候,一名大臣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陛下,沙皇俄国的使者又来求见了,说是要抗议咱们抢占沙俄西伯利亚的暴行!”

康熙闻言,不由好笑出声。

“抢占?这说的是什么话。”

“你去回复沙俄大使,就说那都是下面的人胡闹,朕不知情!”

大臣赶忙又离开,回去找沙俄使者。

胤禛迟疑了一下,开口道:

“父皇,真的不担心会和沙俄爆发

全面战争吗?”

康熙哼了一声,道:

“朕怕什么?”

“朕能从新疆、乌里雅苏台和黑龙江三路出兵北上,沙俄那个傀儡沙皇能做什么?”

“朕现在也明白了,这些西方的红毛蛮夷,他们是不讲什么仁义道德的。”

“你就不能跟他们好声好气说话,一定要用拳头说话。”

“拳头越大,他们就越老实!”

“至于礼仪道德,等沙俄什么时候把整个西伯利亚割让给大清了,朕不介意慢慢和他们讲这些东西。”

胤禛只能无奈应是。

弘历看到这里,心中又是一动。

自家的皇祖父,对内其实真的非常好,特别宽仁。

可在对待外族的时候,却又是另外一副模样。

凌厉、霸道、得寸进尺,不可一世!

这也让弘历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涌起一个成语。

内圣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