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从圣钟九陵
第989章 圣皇法旨
小
大
圣朝不兴跪拜礼仪,此时此刻百官却全都跪在了那里,用行动表示自己会谨记圣皇所说的话,无论结果如何,圣朝都不会改变。
圣皇没有转身去看身后,他盯着自己手心上的阳光看了一会儿,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如同落下的这束阳光,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
太极殿的地面所铺的方砖材质特殊,明明是单独的一块块,铺在一起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缝隙,一眼望去就好似是完整的一块,没有缝隙,自然就不会有任何遗漏。
无论是灰尘还是污垢,甚至就连燃烧在太极殿里的烛光,都没办法渗进去。
但现在,却忽然有着点点金光从没有缝隙的方砖之下渗透出来,起初只是一点,随后越来越多,整座大殿的地面都完全被金色的光芒所遮掩。
弥漫着,像是流淌的水。
这些光亮升起的位置并不高,堪堪只是到百官的脚腕处,弥漫的范围却越来越广,最开始只是在太极殿里,渐渐的已经弥漫到了太极殿外。
而且,这些光芒并不单单只是从一个地方涌出,百官们抬头朝着门外看去,可以清晰无比的看见整座皇宫的目光所及之处,全都开始涌现金色的光。
这些光芒没有温度,每个人却都感觉很是温暖。
“国运。”
息红衣用手轻轻触摸着那些金色光芒,光芒没有实体,自然是触摸不到的,他的心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
段书生,以及太尉等人也全都意识到了这是什么。
这是圣朝的国运,遍布圣朝的每一寸疆土,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切实存在着,他们抬起头纷纷将目光汇聚到了圣皇的身上,毫无疑问,这是陛下的手笔。
国运的力量同时在圣朝的每一处角落涌现,不仅仅是皇宫里,长安城,彩云山,乐游山,小玉宫,朝歌,洛阳,金陵,百岁城,汝南,南境,北境,圣朝的每一寸土地,全都在同一时间涌现出属于国运的金色亮光。
整个圣朝,好似突然之间变得无比明亮,这种明亮甚至反过来压下了太阳的日光。
无数人都因为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惊骇的不知所措,无论正在做什么,修行也好,吃饭也罢,甚至就连争斗杀人,都在此时此刻同时停止了动作。
“这到底...怎么回事?”
不明所以,紧张,恐慌,无数种情绪在同一时刻迸发出来,上到权贵,下到贩夫走卒,全都慌乱的看着这莫名生出的变故。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面对未知,很少有人能够淡然自若,泰然处之。
有胆子小的幼童已经因为害怕而大哭起来,就算是经验阅历再如何丰富的人,也从未见过类似这样的场景,抬头看去,甚至能够瞧见在遥远的地平线外,也在泛着同样的光芒。
因为身处其中,所以往往很难看得清楚。
如果将视线无限拔高到苍穹顶点,就会更加惊讶地发现,国运显现所散发出来的亮光,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圣朝疆域内,像是扩散开来的海浪,以圣朝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不停地蔓延。
已经覆盖了天山门,越过了斩龙山脉。
超出了南境,洒满了那无尽黄沙。
抵达了庆苍国内,引起了双飞燕的注视。
出现在了儒山脚下,让无数学宫里正在探究学问的读书人惊叫连连。
这是圣朝的国运,却开始向着整个世界蔓延,如果要改变世界,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大修行者不明所以,试图出手阻拦这玄妙的光亮前行,却发现即便自己用尽全力也无济于事。
......
......
儒山掌教坐在那里,看着将整座儒山点亮的圣朝国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毕竟还是开始了。”
他转头看着圣朝的方向,目光里带着绝无仅有的复杂,更多的还是痛苦,即便是修为到了六境,也依然无法做到自己想做的一切,他的内心充满挣扎,他的痛苦甚至比死亡还要更加强烈。
画圣站在他的身后,这位意之极境的大人物在看见儒山生出光亮的时候就已经站了起来。
站着,意味着尊敬。
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圣皇的敬意:“虞帝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
任何人的阻拦都是没有用的。
画圣在身前铺开了一张白纸,他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将这一切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
金色的光洒满了菩提山,让破败不堪的清一观看上去像是披上了一层霞光。
道子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清一观,眼看着圣朝国运将菩提山包裹其中,他并未阻拦,而是转身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跪了下去。
“您不去吗?”
他问道。
老道士就站在他的身后,身为道门之主,他早已经从大道三千之中看尽了一切可能,道门身为天地的意志,这天然的立场让他无法支持圣皇的豪赌。
“你希望我去吗?”
道子说道:“身为道门之主,您不该去,身为虞帝的挚友,您应该去。”
道子曾认为拯救就是毁灭,看透了世界轮回本质,如今他依然还是类似的看法,但他也希望有着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出现。
圣皇的办法是一种,却不是他想要的。
圣皇的办法真的能行吗?
即便是身为道门之主,天地意志的延续,他都看不清迷雾之后的结果,为了这一天,甚至牺牲了院长,你能做到吗?
老道士的心很乱,道门之主本能够看清一切,他绝不应该出现心乱如麻的状态,可面对虞况,他有些难以控制自身。
大道本源降下力量表明着自身的意愿,希望这位道门之主能够前往长安城阻拦虞况所做的一切。
但老道士却并不打算走出清一观,那双眸子也并没有看向长安城,他的目光依次落在了神教,佛门,北海,以及无尽平原上空,然后叹了口气。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
......
午后的阳光仍旧落在圣皇的手心上,只是和之前比较起来变得淡了许多。
圣皇看着自己的手,随即轻轻的握了起来,那束阳光就这么被他握在了手里,变成了一张金色的纸,或者说是金色的卷轴。
他松开了手,卷轴笔直升起到了苍穹顶端。
与遍地盛放的国运遥相呼应,在天地之间生出新的道则,笼罩尘世万物。
道源变得沸腾,世界变得沸腾。
身处世界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沸腾。
圣皇法旨,昭令天地。
圣皇没有转身去看身后,他盯着自己手心上的阳光看了一会儿,这个世界的未来就如同落下的这束阳光,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
太极殿的地面所铺的方砖材质特殊,明明是单独的一块块,铺在一起却看不到一丝一毫的缝隙,一眼望去就好似是完整的一块,没有缝隙,自然就不会有任何遗漏。
无论是灰尘还是污垢,甚至就连燃烧在太极殿里的烛光,都没办法渗进去。
但现在,却忽然有着点点金光从没有缝隙的方砖之下渗透出来,起初只是一点,随后越来越多,整座大殿的地面都完全被金色的光芒所遮掩。
弥漫着,像是流淌的水。
这些光亮升起的位置并不高,堪堪只是到百官的脚腕处,弥漫的范围却越来越广,最开始只是在太极殿里,渐渐的已经弥漫到了太极殿外。
而且,这些光芒并不单单只是从一个地方涌出,百官们抬头朝着门外看去,可以清晰无比的看见整座皇宫的目光所及之处,全都开始涌现金色的光。
这些光芒没有温度,每个人却都感觉很是温暖。
“国运。”
息红衣用手轻轻触摸着那些金色光芒,光芒没有实体,自然是触摸不到的,他的心里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紧张。
段书生,以及太尉等人也全都意识到了这是什么。
这是圣朝的国运,遍布圣朝的每一寸疆土,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切实存在着,他们抬起头纷纷将目光汇聚到了圣皇的身上,毫无疑问,这是陛下的手笔。
国运的力量同时在圣朝的每一处角落涌现,不仅仅是皇宫里,长安城,彩云山,乐游山,小玉宫,朝歌,洛阳,金陵,百岁城,汝南,南境,北境,圣朝的每一寸土地,全都在同一时间涌现出属于国运的金色亮光。
整个圣朝,好似突然之间变得无比明亮,这种明亮甚至反过来压下了太阳的日光。
无数人都因为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惊骇的不知所措,无论正在做什么,修行也好,吃饭也罢,甚至就连争斗杀人,都在此时此刻同时停止了动作。
“这到底...怎么回事?”
不明所以,紧张,恐慌,无数种情绪在同一时刻迸发出来,上到权贵,下到贩夫走卒,全都慌乱的看着这莫名生出的变故。
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面对未知,很少有人能够淡然自若,泰然处之。
有胆子小的幼童已经因为害怕而大哭起来,就算是经验阅历再如何丰富的人,也从未见过类似这样的场景,抬头看去,甚至能够瞧见在遥远的地平线外,也在泛着同样的光芒。
因为身处其中,所以往往很难看得清楚。
如果将视线无限拔高到苍穹顶点,就会更加惊讶地发现,国运显现所散发出来的亮光,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圣朝疆域内,像是扩散开来的海浪,以圣朝为中心朝着四面八方不停地蔓延。
已经覆盖了天山门,越过了斩龙山脉。
超出了南境,洒满了那无尽黄沙。
抵达了庆苍国内,引起了双飞燕的注视。
出现在了儒山脚下,让无数学宫里正在探究学问的读书人惊叫连连。
这是圣朝的国运,却开始向着整个世界蔓延,如果要改变世界,这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有大修行者不明所以,试图出手阻拦这玄妙的光亮前行,却发现即便自己用尽全力也无济于事。
......
......
儒山掌教坐在那里,看着将整座儒山点亮的圣朝国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毕竟还是开始了。”
他转头看着圣朝的方向,目光里带着绝无仅有的复杂,更多的还是痛苦,即便是修为到了六境,也依然无法做到自己想做的一切,他的内心充满挣扎,他的痛苦甚至比死亡还要更加强烈。
画圣站在他的身后,这位意之极境的大人物在看见儒山生出光亮的时候就已经站了起来。
站着,意味着尊敬。
他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圣皇的敬意:“虞帝要做的事情,就一定会做。”
任何人的阻拦都是没有用的。
画圣在身前铺开了一张白纸,他眺望着长安城的方向,将这一切事无巨细的记录下来。
金色的光洒满了菩提山,让破败不堪的清一观看上去像是披上了一层霞光。
道子不知何时已经回来了清一观,眼看着圣朝国运将菩提山包裹其中,他并未阻拦,而是转身朝着长安城的方向跪了下去。
“您不去吗?”
他问道。
老道士就站在他的身后,身为道门之主,他早已经从大道三千之中看尽了一切可能,道门身为天地的意志,这天然的立场让他无法支持圣皇的豪赌。
“你希望我去吗?”
道子说道:“身为道门之主,您不该去,身为虞帝的挚友,您应该去。”
道子曾认为拯救就是毁灭,看透了世界轮回本质,如今他依然还是类似的看法,但他也希望有着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出现。
圣皇的办法是一种,却不是他想要的。
圣皇的办法真的能行吗?
即便是身为道门之主,天地意志的延续,他都看不清迷雾之后的结果,为了这一天,甚至牺牲了院长,你能做到吗?
老道士的心很乱,道门之主本能够看清一切,他绝不应该出现心乱如麻的状态,可面对虞况,他有些难以控制自身。
大道本源降下力量表明着自身的意愿,希望这位道门之主能够前往长安城阻拦虞况所做的一切。
但老道士却并不打算走出清一观,那双眸子也并没有看向长安城,他的目光依次落在了神教,佛门,北海,以及无尽平原上空,然后叹了口气。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
......
午后的阳光仍旧落在圣皇的手心上,只是和之前比较起来变得淡了许多。
圣皇看着自己的手,随即轻轻的握了起来,那束阳光就这么被他握在了手里,变成了一张金色的纸,或者说是金色的卷轴。
他松开了手,卷轴笔直升起到了苍穹顶端。
与遍地盛放的国运遥相呼应,在天地之间生出新的道则,笼罩尘世万物。
道源变得沸腾,世界变得沸腾。
身处世界之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种沸腾。
圣皇法旨,昭令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