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忽悠对忽悠
林姨微微一笑说:“活了这么大岁数,就学会这么点本事。”
李前进呵呵一笑没接话,心里暗想,你就是夸秃噜皮了房价一分也不会多出。
林姨是个老京城人,对路两边的老建筑信手拈来,引经据典的能往上捋出一百多年。
李前进就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的走了十几分钟。
拐进一处胡同里,走到一个明黄色镶著两排铜钉的木门前停了下来。
林姨从腰里拽出一串钥匙,找出一个钥匙开启铁锁,回过头对李前进说:“就是这间,进来看看吧。”
李前进跟著林姨进院,四下打量下满意的点了点头。
方砖铺地的院子没有一根杂草,很规整。院中间一棵大榕树枝繁叶茂,像个大伞能给院子罩出一片阴凉。
灰砖灰瓦的正房端端正正,红色仿古木门和窗棂不新不旧。
接出的耳房的是间厨房和仓房,里边横七竖八的倒著不少杂物。
院子里三面两米多高的灰色连簷砖墙,显得这个院子有几分沧桑。
推开屋里的木门,入眼的是个中堂客厅,落满了灰的墙上能看出以前挂著壁画和对联,客厅两边各一间卧室。
整体看完李前进非常满意,“林姨,这样房子没问题,可以成交,但是,我能不能提个小要求?”
林姨一听李前进买了,眉眼含笑,“什么要求?”
李前进说:“我想明天就搬进来住。而且布置的很妥当。”
林姨眉毛一扬说:“小伙子,那你可有难为我老太婆了。”
李前进一拱手说:“我也这样觉得,我人生地不熟的,即使花钱都找不到人,只能拜托阿姨你,我觉得你身上有股运筹帷幄的气势,肯定能办到。”
林姨揹著手呵呵笑,说:“你给我灌迷魂汤是不是太嫩了点。”
李前进说:“我就是实话实说,看你这一路介绍就知道你是位饱学之士,所以才冒昧请求,因为我的一个朋友明天就从日本回来探亲,我来办肯定来不及。”
林姨歪脖看了李前进一眼说:“是个女人吧。”
李前进点头说是。
林姨冷哼一声,嘟囔:“我还真是闲的!”
她揹著手指著墙面说:“全部弄好要15块,地面、院子清理5块,这里摆个桌子,旧的没问题吧?”
李前进说:“不破不坏就行。”
林姨接著说:“一张桌上20块,六把椅子20块,一对花瓶至少也要2块,一张壁画、一付楹联……”
李前进听著林姨不停的念叨打断说:“林姨,你看这样行不行,加上房钱我给你2000块,维护的费用你告诉我个数就行,多退少补。”
林姨的眼里闪过一丝讶然,“你这么相信我?”
李前进笑说:“我相信缘分,或者说更相信我的直觉,如果被你骗了也是我命中该有一劫,怨不得谁……”
林姨拍了拍李前进的肩膀说:“把户口簿、介绍信和钱都给我,今天一起全部完事。”
李前进二话就从包里拿出证件,又跑到卧室从裤头里数出2000块钱,“林姨,你数数。”
林姨笑了笑,接过钱就放进兜里,说:“小瞧我?”
李前进和林姨两人同时大笑。
“小子,你去忙吧,晚上六点来收房。”
“得嘞!”李前进冲林姨拱手行礼,“林姨,谢啦!”
林姨像赶苍蝇似的挥了挥手,说:“甭谢,我是看在钱的面子,不然八抬大轿也请不来我。”
李前进见过她这份忽冷忽热的做派也不以为意。
溜溜达达的往回走。
满大街灰白色调的衣服,使李前进的感觉是在看一部年代久远的纪录片。
早晨六点多的地安门十字路口,显得过分宽阔。
刚才听林姨讲,那是因为当年有座庞大的地安门,五十年代初将它拆除了,修成十字路口,所以成了这样。
不知道为什么,李前进看这个路口特别像哈市博物馆的那个十字路口,也是非常的宽敞。
不同的是哈市开辟了一个转盘式的大花坛。
相同的是忙碌的人群。
京城也是这样。
天刚刚大亮,这里已经热闹起来。
当然不是那种公园或商场式的热闹,而是一种缺乏色彩的、严肃的热闹。
人们急匆匆地赶著去上班。公共汽、电车里挤得满满当当。
车站上既有循规蹈矩排队候车的人,也有无视公德,几乎站到快车道上,打算车到便往上跳的小伙子们。
而构成总体气氛的关键,还是那些骑脚踏车的人。
多数骑脚踏车的人只是被动地随著车流前进,但总有少数屁股不怎么沾车座的小伙子,蛇形地快速穿过每一个能利用的车隙,惊心动魄地飞驰向前。
今天的景况应该比平日稍松缓一点。因为是星期日,机关干部和学生们退出了清晨的这股人潮。
今天还需要透过这个十字路口的人,应该去做工、售货等行业的工人。
北面高踞的鼓楼和南面屹立的景山,仿佛都在晨光中凝望著这里。
它们也许在沉思:为什么这里的生活既有惊人的变迁,也有单调的重复?
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因为他们就是一台庞大机器的齿轮,紧紧咬合著被一股强大的力量驱动,漫无止境的转动。
直至生命终结……
李前进刚刚拐进方家的胡同头,就与两个中老年妇女走个对头碰,正好听见两人嘀咕:“老方家给儿子娶媳妇呢!”
另一个笑说:“嘻,听说还娶个名角呢!”
“方大姐和老大家的弄得挺僵,不知道这个怎么样?”
“嗐,这天底下的婆婆有和儿媳妇好的吗?”
李前进和站在门口的方爸招呼:
“方叔,忙什么呢?”
方爸微微微一笑说:“听你大娘的号令,等著小轿子呢。”
李前进打个招呼往里走,回过头看见方爸略显焦急的在大门口站著。
按说他可以带马扎去坐在那里,或者干脆坐到大门旁的石狮子座上,反正小轿车进了胡同站起来也来得及。
可他不,他微微叉开腿,双手背在身后,挺著脖颈朝胡同口伫望。
可能小轿车是今天特别重要的一环,看不到它的身影,使方爸坐立难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