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6章 老道士

李前进笑说:“正常人谁也不傻,都是悟自己的道而已。”

“下一位!”

隔间里传出一声低沉苍老的声音。

李前进和黄娟赶紧站起来走进去。

一张普通的木桌后,端坐一个面容清瘦须发皆白青衣老道。

“坐。”

黄娟坐在椅子上。

“哪里不舒服?”

“体虚。”

老道伸出手把在黄娟脉上,二十分钟后问:“你生过大病?”

黄娟拧头看了李前进,前几家药铺大夫可没说出她有大病。

“是的。”

老道眉头紧皱,思索良久道:“你的身体伤了根本想恢复如初不可能。”

李前进接话:“老道长,可有办法缓解?”

老道抬头看向李前进,目光在那撮突兀的白发停留一下,又打量著李前进说:“去寻找名山大川,在灵气充足的地方安心静养可以缓解。”

李前进又问:“如何用药、用针呢?”

老道士说:“现在用得什么药?”

李前进说:“人参、紫河车、鹿茸、灵脂、琥珀。”

老道看了李前进一眼问:“你开的方?”

李前进点头,“是的。”

老道说:“那你大可不必来我这里,我开的方子也是大同小异,还不如你用药巧妙。”

李前进说:“她是我的至亲,但凡有一点可能都要尝试一下。”

老道拈须点头,“可用针灸辅之。”

李前进挠挠头说:“血海、三阴、足三里、合谷。”

“可加隔俞、太冲。”老道说:“其他我也无能为力,你回去自行治疗吧。”

李前进忙说:“针灸我只明白原理,行针能力不足,能否观摩老道长施针?”

老道的目光又盯住李前进的额前白发问:“头发为什么白了一块?”

李前进坦然解释,“在香江和人打赌,妄自推测赌马成绩,结果就成了这样。”

“原来是道友,师承哪里。”

“算是正一一脉,我是在书上自学。”

“自学能有此成就,道友绝对是天才。”

“不敢当,机缘巧合踏上这条路。”

老道站起来,示意黄娟躺在一张病床上。

拿出一个布卷开启,里边是一排长短不一的银针。

他拿出一根银针扎到大腿内侧距离膝盖三指距离说:“血海养血补血……”

李前进认真看著老道的行针手法,老道也不藏私,每行一针就给他讲解一番。

“三天后再过来行针。”

“老道长谢谢!”李前进拿出一沓大团结放进诊费箱里。

老道这里诊费自便,扔到箱里就行,没有也无所谓。

“老道长,我明天能否过来跟你学习?”

“我们互相学习。”老道微微一笑说:“道友的能力其实远胜于我。”

李前进摇了摇头,“可那些对我爱人的病用处不大。”

老道看了眼黄娟欲言又止,说:“我这里每天早上七点开门。”

“谢谢!”李前进深深鞠了一躬,“老道长我们明天见。”

老道点了点头,目送二人离开。

黄娟一出门就紧紧抱住李前进的胳膊,像挂在他身上一样。

“多大的人了,好好走路。”

黄娟吸了吸鼻子笑说:“我要感动死了!”

李前进说:“感动个屁,这不都是我应该做的吗?”

“你做著几十亿的生意却为了我窝在这里学习医术,我又不是铁石心肠,怎么不感动。”

“傻瓜,生意赔了可以再赚,人没了去哪找?”

“话是这么说,可世上又有几人能做到?只要有钱没了旧人娶新人。”

黄娟标致的眼睛闪过莫名的忧伤。

李前进抽出胳膊把黄娟紧紧搂在怀里,大病之后她就会经常出现突然的不快乐。

“傻丫头,别感伤了。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一家把日子过好就行喽!”

黄娟哈哈笑,扭著妖娆的步法把两人演绎成放荡的奸夫淫妇。

“前进哥,你又去药铺学习了?”春妮又在李前进身上闻到了药味。

李前进说:“是啊,我今天认识个老道长,这段时间要跟他学习一段时间。”

春妮往屋里看一眼说:“我和清清今天在复兴路买了好几件东西。小丫头正高兴呢。”

李前进走进书房,清清正翻著大部头,专心的查询资料。

“大姑娘在查什么?”

清清抬头,见是李前进高兴的拿过一个画轴开启,“爸,你看这是谁的字?”

“米芾的字!”李前进脱口而出。

清清更乐了,“这幅画虽然没款没印章,但我看绝对是宋代的风格。何况还有米芾的题跋,肯定不是凡品。”

李前进趴在画上仔细看,这幅画自己的藏画中李公麟的画很像。

“花了多少?”

“一万块。”

清清笑呵呵的伸出一根手指,在她感觉一万块很便宜了。

李前进没给女儿解释什么,只有真正穷过才知道钱的意义。

“价格还可以再砍点哟!”

“那个老板知道这是幅宋朝的画,怎么说也不降价。”

“他知道这是幅宋画还卖一万块,岂不是亏死了?”

“他说文物商店收才一千五百块。”

李前进笑笑,国营商店的镰刀飞快。

“查到什么资料没有?”

清清说:“米芾的三位好友苏轼、黄庭坚和蔡襄。我觉得应该是其中一位画的。”

李前进详读米芾的题跋:“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他在脑海里把四人的资料过一遍首先排除了仕途顺利的蔡襄,对比米芾、黄庭坚的绘画风格,这两个才也可以排除了。

只剩一个可能——苏轼

而且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

“你觉得会是哪个?”

清清的手指直接点到苏轼的身上。“是他。”

“哦,为什么?”

“这幅画明显不是黄庭坚和米芾的山水画风格,诗句中的沧桑也不会是蔡襄,只能是屡屡被贬的苏轼。”

李前进伸出拳头和女儿撞了一下,“英难所见略同!”

“?!”

清清开心的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