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古医典藉
“爸爸,这卷《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中记载的“救猝死中恶开窍方五首”,是不是现代的心梗?”
李前进扭头看过去,见古卷中记载:著舌以通心气,用硝石、雄黄散剂启病者舌,著散一匕于舌下,少时即定。
“嗯,与现代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西药硝酸甘油的原理及疗效完全相同,比西医的疗法可是早了1000多年。”
李前进抚掌大赞:“还有这本唐朝官方颁布的药典——《新修本草》。
清楚的写明唐高宗年间,朝廷组织编写了这部医药学大典,图文并茂的记载了药物800多种,是1000多年前我国药物学知识的集大成之作。”
清清笑说:“这钱真不白花,毛熊把这些古书储存的还真是不错。”
“一群强盗懂个屁,是我们老祖宗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透过黄蘗浸泡的方式,改善纸张的效能和防止霉菌感染。”
清清莞尔,老爸对独联体的厌恶不下于日本人。
黄蘗是一种野生的树木,它的树皮中含有小蘗碱,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作用。
用黄蘗溶液泡过的纸张,被称为黄纸,所以那时的书卷也被称作“黄卷”。
除了用黄蘗杀菌、防霉之外,古人还发现用雌黄涂纸,也可以起到杀虫灭菌的作用,因为雌黄中有一种叫做三硫化二砷的物质,是一种有毒物质。
除了纸张,就是纸张上的字,而这些字基本都是用墨写成的,对墨进行防霉处理,也是一种古代常见的防霉举措。
墨的主要成分是颜料、动物胶和一些特殊辅料。动物胶可以调和固定炭黑,让字迹储存得更加久远。加入特殊辅料则是为了防腐、改善纸的硬度和色泽。
随著父女俩整理得越多,李家的医书典藏就越多。
大荒寺中少量唐代医书,满清遗宝中大量的宋、元、明代医书。老道赠给给他的天回医简,再加上从冬宫买回的千卷隋、唐医书。
他收藏医书的丰富程度冠绝古今。
“老板,我又调来一队安保。”叶淑仪敲门进来。
李前进从一堆旧书中抬起头,纳闷的问:“艺术馆又没人,调那么多人过来干嘛?”
叶淑仪扑哧一笑,说:“昨晚我看了新闻就知道今天肯定人多,今天早间新闻、报纸都报道了艺术馆,现在外面购票已经排起了队。”
“哦,是这样啊,那你去照看下,别发生拥挤踩踏。”
“好的。”
“等等!”
李前进叫住叶淑仪说:“有红姐照看不会有问题的,你回去吧。”
叶淑仪嗔道:“老板,我可是你的秘书,太生分了吧?”
李前进说:“这不是生不生分的事,你平时工作够忙,周末就好好在家休息,这里不会有事的。”
“我不是你的员工,以朋友身份来帮忙总可以了吧?”
“好吧,辛苦你了淑仪。”
“还跟我客气?”
“哈哈……那你去忙吧。”
“好咧!”
叶淑仪笑著答应出了办公室。
清清忽然发现爸爸这个低调的女秘书也非同常人,美丽婉约的容貌,颀长柔润的身材,智商学历都是一等一的。
万一她有了别的心思……
李前进可没想那么多,埋首整理医卷。三千卷佛经已经对外展示,这些工具书不用著急。
“开饭!”
李晓萍把食盒里的菜拿出来说:“嫂子她们去日本迪士尼玩了,走时在福临门订的饭菜。”
李前进从书堆里抬起头,吸吸鼻子。说:“好像刚吃完早饭,时间跑得飞快啊!”
饱餐一顿,再去时光长廊去休息已经不可能,三天溜达到医馆。
没想到这里也排了几个人。
李晓萍这个前台今天终于有了用处。
“你们谁来看病?请过来登记。”
几人跑过来登记,都是代办的。
不一会几辆轿车停在医馆门口,下来三个衣著华贵的中老年妇女。
李前进放下医书,清清把脉枕和笔纸摆好,标准的小学徒。
在李晓萍那里确认以后,先进来一个面色苦痛苍白的女人。
“李先生你好,我是梦欣的姨婆。”
“哦,你好!”
李前进恍然,原来是有人通风报信。“阿姨你哪里不舒服?”
蒋姨婆说:“我这老胃痛已经得30年了,经常反复发作,医院诊断是“慢性胃炎”,这次痛得厉害住院治疗。注射了止痛剂,挺一会还疼。”
李前进手搭在她脉上,脉象沉涩。
“阿姨,怎么个疼法?”
“心窝这里疼痛,在后背窜疼,有时还连著肋骨疼,痛处用力压著舒服一点。”
李前进点头,见她手足冰冷,口干苔白,脸色苍白心里有个大概。
清清也搭了会脉,看向李前进点了点头。说:“胃脘胀痛,形体畏寒,舌苔薄白,脉象迟弦,用四逆散对症。”
李前进摇头,说:你漏掉了病者胃痛连及胸胁、唇干,应该属于肝郁,但面部唇淡而脉涩,应是中气虚弱,应该用小建中汤加味郁金、广木香、丹参。
清清思虑一会,连连点头。拿著药方去抓药。
蒋姨婆看著清清纤细的背影说:“你的女儿小小年纪就已经达到这种水平,以后不得了!”
李前进和每个家长一样,听到夸儿女比夸自己还高兴。
“嗯,这孩子学什么都快,再过几年我就教无可教了。”
蒋姨婆凑过来笑说:“我有个小孙子也聪明伶俐,能不能有幸跟你学习。”
李前进连连摆手拒绝:“不成、不成!我这两手教教自己女儿还行,教别人可是误人子弟。”
自己的这身本事宁可带到坟墓,也不能遗祸天下。
蒋姨婆没再深说,李前进的身份能给她看病已经难得。
清清配好了药交给蒋姨婆,收了三千港币诊费,又把吃法细细叮嘱一遍。
送走蒋姨婆她把医案详细的记下来。以前只是在书上学,现在有了实践更增添了几分乐趣。
李晓萍又放进一个患者,是个五十几岁的妇女,被人扶著进来。看相貌消瘦,面色暗灰,眼青唇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