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荒寺遗宝
春妮靠在李前进的肩膀上吃吃的笑。像是在自嘲也像是在哂幸福。
李前进怜惜的抱著她说:“过几天我们去香江吧,你在家都闷好久了。”
“是去卖大米吗?”
“是啊。”
“运去那么远挣钱吗?”
“运费贵点但咱们是港资,免征各种税费,在香江又享受当地的政策。特别是农产品免征关税不说还有补贴呢。”
“二丫头还小呢,不折腾了。”
“等这次把事情都捋顺,以后我也放手让他们去做。”
春妮柔声劝道:“前进哥,我们的家业已经够大,别在那么辛苦奔波累坏了身体。”
她哪里知道她的前进哥奔波是奔波了,不过都奔波在女人身上去了。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连最初的誓言都不是。
李前进擦干身子顺势就横抱起还在晾手巾的春妮,吓了她一跳。
“前进哥,你怎么还跟个孩子似的?”
春妮贴在李前进火热的胸膛上,羞涩的捶了他一下。
她是含蓄的同时也是热烈的,眼睛诚实地看著他,告诉他自己也被点燃啦!
李前进嘿嘿一笑,含住春妮耳垂说:“男人至死是少年,什么时候都猴急猴急的。”
春妮嘤咛一声,像是中了巫师的巫术一样,轻轻一囗气就让她柔软的像水……
李前进一觉睡到自然醒,懒懒的打个哈欠,掀开纱帘坐在床边,外面阳光正艳。
清清一头乱发从自己小床的纱帘上探出头,嘻嘻一笑,也像李前进一样坐著。
拍拍肚子说:“爸爸,饿了。”
“小懒虫,谁让你睡懒觉的?”
春妮抱著婉欣进来笑说:“妹妹比你起得早,早饭都吃完了。”
清清揉揉眼睛说:“爸爸也睡懒觉。”
“爸爸多辛苦,多累……”
春妮说到一半脸上火烧一样的红,羞恼的说:“不能跟爸爸比,爸爸挣钱养家多辛苦!”
李前进不好意思的笑,抱起清清说:“爸爸明天也早起,锻炼身体!”
冲春妮猥琐扬了扬眉毛,“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春妮嗔笑著拍了他一下:“前进哥,当著孩子面乱说什么?”
李前进捧著她羞涩的脸蛋亲了一口,抱著清清得意的大笑,像个当街调戏妇女的恶棍。
“宝贝女儿,吃饭去了。”
“洗脸刷牙再去。”
“吃完再洗。”
李前进抱著清清一溜烟的跑了,清清又留下一串得意的笑声。
春妮扑哧一笑,李前进一回家,她定下的规矩轻易的就会被破坏。什么事都得她跟著屁股后面经管。
吃完饭,李前进溜达到施工的小院消食。看见正观赏石屏上画作的简宁,他正想转身离开,清清喊了声:“姑父!”
李前进只好改变主意,一脸微笑的走了过去。
“这面石屏的画不错,哈哈……”
他不知道自己的笑容很假,也很牵强。
简宁抬头,微笑著和清清打招呼:“清清早上好!”
清清好奇的走到画屏跟前,看了几眼就对这种色彩暗淡、老旧的东西提不起兴趣。
“这个画屏需要修复,不然颜色很快就会氧化掉。”
“你著色,我固色。”
“都由我来吧,你忙你的。”
简宁神情自若,倒称得李前进做作。
虽然明知道李晓萍做他的遮羞布,他做李晓萍的幌子。
两人各取所需互不亏欠。
但李前进还是不太适应这复杂的关系。
简宁拍了拍李前进的肩膀,轻松的说:“画很好,谢谢你!也谢谢小萍,要怪就怪造化弄人吧!”
李前进长出口气,冲他点了点头没说话。也不知道怎么说。人生有太多的不可预知,一时半会让他缓不过神。
一个月后,一座深藏在民居中的大荒寺悄然完工。
一正两厢房,完全按照大荒寺的格局修建,多余的房子都拆了。
青石板的路面干净清幽。一棵棵参天大树和花圃里盛开的鲜花使院子里生机勃勃。
工人们一撤,李家全员上阵,人拉肩扛把三尊菩萨归位。匾额挂在内门上,李前进的书房也搬了过来,这里成了他的修行之地。
最重要的是佛骨舍利终于有了他的去处,佛像正中的佛手虚空上托,正好可以摆上去。
李前进恭敬的上了三柱清香,他许的愿还上了。
院子里的钟架上一座青铜古钟清除完锈蚀露出古朴端庄的本来面目。
轻推圆木钟锤。
悠扬的钟声穿越千年再次响起。
春妮、罗艺红和王金玲对这里发自内心的喜欢,没事就过来虔心的跪在佛前上香。
千辛万苦把他们请回来的李前进和李晓萍却没有她们的热情。
重活一世他更加清楚的知道:如果烧香有用我们可能连庙门都进不去。
如果种地挣钱农民将无地可种。
如果献血有利于健康,你排一辈子队也轮不到你。
如果人生如意你出生时也就不会哭了。
如果吃亏是福,很多人早就福如东海了。
所以李前进对那些传承千年的孤本佛经和绢画更感兴趣。
唐朝的书画但凡能流传下来,都是馆藏级别的。
有价值才是王道。
还有五六十个宝箱他都懒得整理,一门心思研究大荒寺里的这些书画。
一张张绢画被整理出来,它们都需要简单的修复一下。
这些佛教绢画看上去很“程式化”,因为要严格遵循佛典记录的礼仪规范,不能像文人画那样,自由发挥。
不过高明的画师,会用细节的变化,来打破布局的严谨。
绢画里有十一幅观音像就是典型唐朝风格,画师利用佛像雍容、神秘的笑容让画像看起来一点都不呆板,再加上艳丽飘逸的服饰打造菩萨庄严法身的另一面。
金刚的绢画也很多,他的形象大多是武将形象,脚踩鬼怪,这是受西域影响,也可以看出先秦时代青铜器的狞厉之美。
服装上可以看出文化碰撞。
一些天王鞋子紧裹双脚,有中国本土风格,而一些则穿的类似凉鞋的宽松麻鞋,带有印度或中亚风格。
还有一些经变画,把佛传故事画成图画,一定比全是文字好流传,这就出现了经变画。
它多与当时流传的佛教思想有关,包括本生经变相、佛传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