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 考察
耿三姐捏捏春妮的脸,“看你这容貌就不像受气的样,越活越年轻!”
“受什么气啊!”
春妮笑着拍开三姐的手。
“这份家业给人家了?”
“收益分成三份,股权将来会成利一个家族信托,李家人共享,由明赫执掌。”
“那还好,别到时都让那个大小姐划拉走。”
“前进哥不会那么做,再说我手里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春妮目光仍锁在包厢内,指尖在手机键盘上快速划动。
酒桌旁的叶淑仪的手机震了一下,低头看见简讯出来向春妮汇报:“李太,老板已喝二两白酒,菜品热量超标。”
“去提醒下。”
耿三姐见叶淑仪起身,忙拽她衣袖:“蒋书记他们都在,总得给男人留面子。”
“面子能当药吃?”春妮心里笃定,“再说他本就厌恶这种场合。”
包厢里,叶淑仪俯身在李前进耳边低语:“太太说您今日摄入超标了。”
李前进颔首,晃着杯底残酒对众人举杯:“承蒙款待,酒兴已尽。”
“这才刚开始呢!”秘书长擎着分酒器凑近,“咱们按三杯走个流程?”
“微醺正好,再喝真要跪搓衣板了。”李前进笑着摆手,众人面面相觑——首富惧内说得这般坦荡?
蒋书记用筷子敲敲骨碟:“前进说微醺,我倒觉得这词风雅。服务员,上果盘。”
酒局散掉。
门阶前,蒋书记欲言又止:“当年那件事,我确实......”
“蒋叔,”李前进截住话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当佐酒菜都嫌硌牙。”
蒋书记拍拍李前进手臂,一切尽在不言中……
黑色宾士和丰田考斯特分道扬镳,段梅从后视镜望去:“师父,按原计划去超市?”
后座传来档案翻页声:“去转转,王红怕是等急了。”
超市巨大牌匾下,王红第三次看表时,车队已拐进停车场。她抹掉掌心薄汗迎上去:“老板,老板娘。”
“王姐,我今天可是过来挑刺的。”李前进笑着招呼。
“老板,我的脸皮已经刀枪不入啦。”
众人大笑。
“听说你这儿在赔钱?”
李前进捻着货架上的价签,“老百姓还在算着粮本买米,咱们先替他们把明日的菜篮子备下了,这买卖不亏。”
段梅瞥见王红绷紧的肩线松弛下来,轻轻拍了下肩膀。
李前进环顾冷清的卖场,货架整齐得像列队士兵,导购员比顾客还多出两排。
“一楼这里够大,可以卖家电,和厂家一起做售后,实行三包。”
钢笔在王红的本子上沙沙作响。
“这边卖黄金首饰。”
李前进手臂划下一圈,“那边卖服装。”
王红眼睛一亮,“老板,你这是为结婚的新人准备。”
“是啊。在这转一圈东西就买齐了,亏钱不怕,先把人气弄出来。”
李前进扯过一件衬衫抖开,“把进价、面料、搭配方案全标出来,顾客不是来猜谜的。
还要把衣服的穿着属性、色系搭配、推荐给顾客,开门做生意不仅要真心,还要细心。“
他捻着袖口磨出的线头,“做生意得把客人当自家闺女疼。“
在细节上感动顾客。”
王红和段梅像两个小学生,在笔记本上认真的记好李前进的建议。
“卫生间多设几个,方便顾客。尤其是女卫生间要多设几个,还有母婴室也要设定。”
李前进回忆着河南那个天下第一的超市做法,照搬给王红。
步入生鲜区看见墙上贴着的农残检测他满意的颔首,“这个做的好,所有食品都要检测,哪怕成本高。”
“按我们超市的标准,只有公司出口的青菜符合标准。”
“宁可不卖标准也不能降。”
李前进在生鲜区转了一圈,看见大多是佳农自产高兴又失望。
“奶粉怎么都是进口品牌?”
他记得三聚氰胺事件是十年后才发生的。
“国产的奶粉蛋白质含量、新增物等标准,连国标都过不去,何况咱们的标准。”
段梅说:“咱们县的松花江奶粉成本是我们的50%,水和乳的比例是1:1。还不算收奶员私放的。”
李前进无奈摇头,经济的高速增长牺牲了太多东西。
“坚持吧,世道如此总要有人去做点什么。”
段梅认真点头,从慈善到民生,师父从来没让她失望过。
仓库的角门里,一群工人探出头窥视人群中的李前进。
“看咱们王总,恭敬的跟个小学生似的。”
“段总裁不也是那样,你们说大老板得有多少钱?”
“老鼻子了!整个佳农集团都是大老板的,听说还有其他产业呢。佳农只是他众多产业中的一个。”
“佳农集团几万员工,一年挣几百亿还不够牛比?”
“你忘了王总有次开会说,我们超市是佳农集团中最差的,而佳农又是总公司最差的。”
“那么多能花了吗?”
“切,有钱谁不会花?”
“看老板媳妇多漂亮,带着有福相。”
“屁话,都嫁给大老板了,能没福吗?”
一群工人大笑……
刘小燕靠在墙上怔怔看着前呼后拥的李前进和雍容华贵的春妮。
自己与那个位置就差一念之间,要是当初坚持,那站在他身边的应该就是自己。
唉……
李前进在超市转了一圈,“王姐,放开手脚去做,就按照现有的标准,一步一个脚印去走,你这里可以无限亏钱。”
“那扩张的速度呢?”
“全国省会城市、直辖市全部按这个标准开五家店。”
“一家店一年要亏上百万,一百多家店得亏多少钱?”
“亏些钱不用担心,你看天使药业曾经也大把亏钱,现在不是扭亏为盈。把时间线拉长,亏得那些钱会从其他地方找补回来。”
“我明白了老板。”
李前进在超市转了一圈,重申了他记忆中超市的标准,胖东来的崛起并不容易,其间无数艰难困苦让他们无法走出许昌。
比他实力雄厚的李前进,有机会把这件事做下去。
“尽量多招些家庭困难的下岗工厂,上有老下有小,正是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