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李隆基召见

司仁立刻起身,面露惶恐之色。

“寿王,我突然想起来家里还有事,我就先回去了。”

说完转身就要走。

寿王起身想要伸手去拉,但手刚抬起来就放下了,似乎想到了什么一般,转而笑着开口回道。

“嗯,西平郡王家里有事那我就不留你了。

改日无事,我去府上拜访你。”

司仁笑着回应。

“那我就在家恭候寿王大驾了。”

目送司仁离开后,李琩收起了笑脸,双目眺望着东北方向。

“安禄山,你难道真要造反不成?”

司仁回到家中,就见会客厅中站着一个身高近两米的男人,一身紫色官袍,胸口绣着对狮,腰佩金玉带。

唐朝的官服制度三品以上才可以穿紫色朝服,佩金玉带。

文官胸口绣禽,武官胸口绣兽。所以面前这个人应该是个三品以上的武官。

作为武官,身高近两米这也属正常。但是唐朝三品以上的武官年岁基本偏大,而且蓄有胡须。

可眼前这人看上去偏柔弱,缺少武官身上的阳刚之气。

“此人究竟是谁?”

司仁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他虽然能熟知唐玄宗时期的各个人物,但奈何只知道名字,没看到过长相,根本难以判断。

还好他的儿子哥舒晃为他解了围。

“父亲,齐国公等您半天了。”

齐国公?

司仁脑袋暂时没有转过弯来,一时间并没有想起来齐国公是谁。

“齐国公,真是失礼了,让你等了这么久。”

他一边拱手表示歉意,大脑快速搜索有关齐国公的词条。

“西平郡王言重了,我也是才来没多久。

陛下听说你病愈,大喜。想邀你进宫说说话。”

来人话音刚落,司仁就立刻知道这人的身份是谁了。

高力士!李隆基最信任的太监!也就是给李白脱鞋的那个人。

影视上对高力士的描述普遍不好,但实际上这个人权利很大,杨国忠、安禄山等人能有如今的成就,与他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各地上奏文表都是要经过高力士的手,然后再由他交给李隆基。小事高力士直接可以决定。

唐玄宗曾说过,力士当上,我寝则安。

意思是,有高力士帮他处理朝政,他觉得很稳妥,就连睡觉都会踏实。

高力士是除了杨玉环外离李隆基最近的人。所以,他的一言一行都能够代表李隆基的态度。

“还请齐国公在此稍等片刻,我去换件衣服。”

齐国公伸手拦下司仁,笑着开口说道。

“西平郡王的这身衣服就很得体,不必再换了。

况且,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总不能让陛下等着不是吗?”

司仁连忙点头。

“对对对,齐国公说的是。”

高力士将司仁引到了李隆基所在的宣政殿门口,这里作为李隆基平时会见朝臣和听政的地方。

“西平郡王,你再次稍等片刻,我进去通禀一声。”

司仁连忙还礼。

“有劳齐国公了。”

高力士离开后,司仁便收起了笑脸。

李隆基这次召自己进宫难道只是为了慰问病情这么简单吗?如果是普通的召见,完全没必要派高力士,随便找个太监传旨即可。

全大唐的人都知道,高力士代表着李隆基。那他这么做是不是有什么更深层次的用意呢?

司仁眼神飘忽不定,想了许多种可能,但没有一种符合现在的情况。

“宣西平郡王。”

司仁听到高力士的呼喊声,立刻进门。然后作势就要给李隆基行礼。

“臣哥舒翰叩见陛下...”

高坐上的李隆基放下奏折,开口说道。

“行了,西平郡王大病初愈,免礼吧。

高力士,赐座。”

高力士双手捧着一个小圆凳放在司仁身后。

“谢陛下恩典。”

李隆基年近60,胡子白了,但精神状态极佳,满面红光。根本看不出来像是被美色诱惑的样子。

“爱卿,这些年你为大唐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朕得知你昏迷,寝食难安。”

司仁连忙回道。

“幸得陛下护佑,臣才侥幸躲过一劫。

如今身体已无大碍,愿为陛下守边戍土。”

李隆基轻嗯一声,似乎是在思考什么。

“爱卿,你的心意我明白。但你大病初愈,还是先在长安静养一段时间吧。”

司仁表面上恭敬的答应,但心底却开始迷惑起来。

李隆基把自己找来难道就是为了询问自己的伤势吗?

就在司仁还在疑惑的时候,李隆基再次开口了。

“杨国忠在你昏迷的几个月中参了你两本。”

随后他对高力士使了个眼色。

高力士心领神会,拿着走着递到司仁面前。

“你先看看吧。”

司仁皱着眉,脸色阴沉的将奏折打开。

里面的内容不多,但表达的意思很清楚。

第一道奏折,参的并不是司仁,而是他的大儿子哥舒曜。认为他能力不足,不能担任光禄卿这一职。

光禄卿主要负责司膳,比如祭司、宴会、朝会等等。

第二道奏折,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李隆基收回西平郡王的称号。给出的理由是,哥舒翰年老体衰,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这一爵位。

如让藩国知晓大唐的西平郡王是个病秧子,一定会起异心,引起不必要的事端。

司仁脑筋急转,李隆基为什么要把这两道奏折递给自己看?目的是什么?

杨国忠不是深受李隆基器重吗?难道这只是表象?

“臣...无话可说。”

司仁打算来一招以退为进。既然你李隆基把奏折给我看,那就证明你不想这么做。

那我把这个皮球踢给你,顺便看看你到底想要搞什么花样。

李隆基轻叹一声。

“你啊你,打仗勇猛无比。可每每有人奏你,你都是这副模样。

这件事我已经驳回了,并且斥责了杨国忠。

你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就算重病垂危也是昔年为大唐厮杀所致。

至于哥舒曜,你也不用担心。年轻人嘛,谁年轻还没有犯过几次错误。

人要学会在错误之中成长,而不是在错误当中越陷越深,明白我的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