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苦肉计
洛阳城内原本有8万多人,如果按照战损比1:3来计算,守城死1人,攻城至少要损失3人。
难道说封常清他们用两万人换掉了对面6万人?
司仁觉得这个数字有些怪异。安禄山的大军攻击洛阳没有多久,最多不超3天。
而就是在这3天里居然出现如此大的伤亡,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安禄山的带兵能力毋庸置疑,不可能攻击一个洛阳就让他损失如此多的部队。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继续下去,恐怕不待他来到潼关,手下的士兵就会被耗的一干二净。
“叛军的损失如何。”
传令兵支支吾吾的不敢说话。
哥舒曜大声呵斥道。
“元帅问你话呢,支支吾吾的像什么样子!”
传令兵缩了缩脖子,艰难的开口说道。
“叛军伤亡不到3000。”
听到这个数字,司仁不由笑出声来。
“哈哈哈,3000?
洛阳城内就算是8万多头猪,一起拉屎尿尿也能浸死超过3000人以上。
占据城池优势,用了两万儿郎的命才换了3000多叛军。
封常清和高仙芝,你们两个可真是个帅才啊!”
传令兵小声回道。
“回禀元帅,事情不是这样的。”
随着他的讲述,司仁才渐渐知道这2万人是怎么死的了。
原来城中因为没有食物补给,士兵渐渐有了不受控制的趋势。
封、高二位节度使也被急的团团转。虽然他们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但没有粮草,士兵没有体力,即便指挥的将领再出色也没办法应对城下的虎狼之师。
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城外传来消息。说是长安有一支补给队已经偷偷的来到邙山。补给的军粮足够全军食用15天。省吃俭用的话能够用1个月也不是没有可能。
要知道,洛阳已经被安禄山大军围困,补给根本就送不过来。
而这次的补给居然能够抵近到邙山,距离洛阳已经非常近了。
现在就要由封、高二位节度使做出抉择。是否要去邙山接应这批补给。
接受这批补给肯定是有风险的,但只要把补给带回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最起码城内的8万军士还能再坚持1个月。
可一旦风声泄露,不仅这批补给拿不到,甚至还会损失一部分兵力。
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冒险出城去拿粮草。
安禄山肯定不会看着城内士兵大摇大摆的出城拿粮草。所以封常清主动打开城门,派出2万人与安禄山的前军展开正面交锋。
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叛军的全部注意,从而忽视从侧门离开去邙山接应粮草的大部队。
而正面的对战也不是双方一股脑的冲进去相互拼杀。而是先投入一小部分兵力作为试探,指挥官在高处进行观战,临时做出指挥调整。
是继续补充兵力,还是选择转换战术都要依靠指挥官对战场的敏锐观察。
就跟下围棋是一个道理。
而这样的战斗伤亡率并没有想象当中的那么高,双方在棋逢对手的情况下一般都是点到即止,绝对不可能出现梭哈的情况。
除非是一方的败局已定,并且回天乏术才会选择梭哈。
哪怕安禄山占据着兵力上的优势,也不敢一口气全都压上。否则等待他们的只有洛阳城上无穷无尽的箭雨。
只要正门能够牵制住安禄山的大军,那么从侧门再派出一支兵马接应粮草一定没问题。
可是封、高两位将军万万没想到,粮草的这个信息是安禄山特意泄露给他们的。
而且邙山上还埋伏着史思明的一支6万人的部队。
只要接应的人马抵达邙山,定然有去无回。
就这样,在正面战场上双方打了个平手,谁也没有讨到好处,双方各损失3000左右的兵马后鸣金收兵了。
而去邙山接应粮草的人足足有1万5千人,在史思明的埋伏下全军覆没,无一生还。
听到完传令兵的解释后,司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平心而论,这件事并能责怪封、高两位节度使。
这个计谋很简单,也很容易被识破,他们二人不知道吗?肯定是早已经有了思想准备。
即便知道这是个坑,他们也得往下跳。
如果是真的,他们就能得到足够的粮草,度过难关。
如果是假的,只不过损失了一些人。城中的口粮又能多撑几天。
现在守城不是比拼兵力有多少,而是要比拼谁能够撑到最后。
倘若让司仁和封常清的位置进行交换,恐怕他也会做同样的抉择。
牺牲2万人,总比牺牲8万人要好。
慈不掌兵...
司仁让人带传令兵下去休息,而他则在房间中看着洛阳周围的地形图。
哥舒曜开口说道。
“父亲,我们难道不去援助洛阳被困的唐军吗?”
司仁摇了摇头,同时用手指向邙山和洛阳南边的一处空地。
“史思明有6万人隐藏在邙山,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而洛阳城外是一片开阔地,再向南是一片密林。
我们想要抵近洛阳,要么走邙山,要么穿密林。这两条路哪一条都不好走。
邙山既然能隐藏六万人,我相信这片密林之中也会有埋伏。
就算没有埋伏,等我们进入这处密林后。如果安禄山下令放火烧林,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哥舒曜皱眉看着地图,脸上也无比纠结。
“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攻下洛阳?
洛阳城中可是存放着大量的武器铠甲。安禄山的大军得到这些补给武装后,战力又会提升一个档次。
这对我们接下来的攻击或是防守都是很大的麻烦。”
司仁神秘一笑,轻轻拍了拍哥舒曜的肩膀。
“打仗不能着急,我们要寻找战机。同样,对方也要寻找战机。”
与此同时,长安城内。
唐肃宗李琩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了杨国忠,并革去他丞相之位,廷杖30,驱赶出皇宫。
杨国忠怀恨在心,再次为安禄山写信,告知了司仁接下来的军队部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