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5章 六角内讧
早在六角家英主六角定赖处于弥留之际时,就非常担心其子六角义贤不是三好长庆的对手,便留下遗言,希望六角家能够与三好家进行停战议和,让滞留在北近江朽木谷的征夷大将军足利义辉重返京都。
只是,六角定赖在生前没能预料到上杉家的发展速度。
等到六角义贤坐稳六角家家督之位后,上杉家已然成为雄踞整个东国的霸主,以至于扶桑五畿七道之中的所有大名都无法与之匹敌。
六角义贤虽然遵从了六角定赖的遗言,与三好家成功达成停战和睦,但他却在天下大势如此明朗的情况下,依旧是执迷不悟,与佐佐木广纲是如出一辙。
随着六角义治令种村道成、建部日向守等心腹家臣于本据观音寺城本丸之中刺杀了前来恭贺的后藤贤丰、后藤壹岐守、进藤贞治三人,正式敲响了六角家灭亡的丧钟。
要知道,后藤、进藤两家自从南北朝时期以来就是六角家的谱代重臣。后藤贤丰、进藤贞治更是六角定赖安排给儿子六角义贤的左膀右臂。
即便六角承祯对‘两藤(后藤贤丰、进藤贞治)’感到不满,也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于自己的本据之中将他们刺杀。他原本的设想是,从甲贺、伊贺两地之中,挑选出得力之人,去暗杀后藤贤丰、进藤贞治二人,并伪装成意外的样子,以免招致家中重臣们的不满。
可没曾想,六角义治倒是与六角承祯反着来,连戏都不演,直接以雷霆手段,将前来恭贺的后藤贤丰、进藤贞治二人刺杀,甚至在此之后,还将其余家中重臣们召集到了观音寺城本丸的大广间里宣布此事。
六角义治的所作所为,让六角承祯感到极度震惊,甚至差点晕厥过去。
六角义治还是太年轻了,在六角家的家臣团中,许多家族都相互缔结了多重姻亲关系,势力可谓是错综复杂。也正是靠着这些复杂的联姻,才使得家臣们能够团结在六角家的周围。
其中,日野音羽城城主蒲生定秀之子蒲生贤秀迎娶了后藤贤丰之妹为正室;山崎城城主山崎宗家嫡男山崎片家(山崎坚家)迎娶了后藤壹岐守之女为正室;上坂城城主上坂兵库助是后藤贤丰之弟,过继给京极家‘两坂(上坂家、下坂家)’之中上坂家去继承家名······
等六角家的重臣们来到观音寺城本丸大广间以后,就看见倒在血泊之中的三具无头尸身,以及摆在一旁案桌上的后藤贤丰、后藤壹岐守、进藤贞治三人的首级。
如此一来,六角家重臣们顿时惊惧不已,还以为新任家督六角义治准备在六角家中展开大清洗,将家中的宿老重臣与‘两藤’关系亲密之人尽数清除。
然而,想象中的惨剧没有发生,六角义治并没有对之后前来的家中重臣们举起屠刀,反而是让他们引以为鉴,不要效仿‘两藤’心生倒向上杉家一方之意。
尽管庆幸保全了生命,但六角家的重臣们心是凉了一大截。对于此等蛮横举措,可谓是人人齿冷,个个摇头。
整个近江国谁不知道‘两藤’世代效忠于六角家?就算到了危急之时,‘两藤’还是对六角家是尽心尽力、不离不弃。
关键是,此次六角义治还拿不出‘两藤’被上杉家调略寝反的证据来,只是口头宣布一下,这与‘莫须有’又有何区别?众人只是在六角义治面前隐忍不发罢了。
当六角家的重臣们尽数离开观音寺城以后,绝大部分的重臣们一回到自己的本据,就毫不犹豫的支持‘两藤’家中之人向主家举起了反旗。
毕竟,六角家中人尽皆知六角义治是个我行我素的人,他要是认准了的事情,谁都无法改变,包括其父六角承祯。
原本,六角承祯是打算让六角义治去迎娶朝仓家的公主,好与朝仓家继续保持和睦的关系,迫使浅井家老老实实地臣从在六角家的军门之下,从而让六角家有余力去经略伊势、美浓等邻近诸国。
可是,六角义治却直接反对从朝仓家迎娶正室,反而是执意迎娶斋藤义龙之女为正室,气得六角承祯一度大骂斋藤家的列祖列宗,一直骂到斋藤道三、义龙为止。
但六角义治依旧把其父六角承祯的言语当做耳旁风。
也正是六角义治的这个举动瞬间改变了近江周边原本的势力分布。
原本是处于宿敌关系的六角家、斋藤家在结为姻亲之盟以后,浅井家便立即与六角家曾经长期交好的朝仓家眉来眼去,同时开始寻找合适的时机叛离六角家。
面对六角义治的肆意妄为、独断专行,六角承祯是既恼又气,甚至还有另立家督的想法。
观音寺城虽然是六角家长期经营的本据,但是与其他大名的居城不
同。观音寺城除了作为家督的居城以外,还是六角家的“市民行政服务中心”,不少商人、百姓都曾进入过观音寺城进行过诉讼,对观音寺城内部的构造是有些了解的,从而弱化了观音寺城的军事防御价值。
此时六角家中有头有脸的家臣几乎都对六角家举起了反旗,再加上盘踞在江北诸郡的浅井家也开始蠢蠢欲动,这就使得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二人根本无法继续坚守在观音寺城,只得效仿他们的先祖弃城而逃。
即便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二人已经逃离了观音寺城,但群情激奋的六角家重臣们可没有就此罢手。以进藤贤盛(进藤贞治之子)、后藤高治(后藤贤丰次男)等人为首的六角家重臣们更下令将观音寺的本堂、观音寺城城下町直接付之一炬。
不过,六角家的绝大部分重臣们虽然向主家举起反旗,但是更多的目的只是为了表达对现任家督六角义治本人的不满而已。
随后,在蒲生郡有力国人领主蒲生定秀、蒲生贤秀父子二人的出面斡旋仲介之下,六角家的重臣们才勉强与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达成和睦,并允许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重返观音寺城。
然而,经过这次“观音寺骚动”以后,六角家破碎的人心已经是破镜难重圆了。同时,蒲生家也得以取代‘两藤’,成为六角家的笔头重臣。
为了挽救支离破碎的六角家,在蒲生定秀的建议下,六角义治只得让出家督之位,由其弟六角义定来继承六角家的家名。
而后,六角承祯、六角义治父子还被迫遵从以蒲生定秀、进藤贤盛、后藤高治、马渊宗纲(蒲生定秀岳父)、楢崎贤道、平井定武、目贺田纲清、布施公雄、池田景雄、三井治秀、三云成持、三上恒安、永田贤弘、青地道徹、真光寺周扬(六角家政僧)等二十余名家中重臣们的建议,颁布了六角家的分国法《六角氏式目》(义治式目,由六十七条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