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格局鲸鱼禅师
130 不土不洋喀秋莎(第三更)
小
大
魏刚这次来省府开会,除了吹牛逼之外,也是顺便跑一个政策落实。
按照去年省内农村就业会议精神,类似农村青年创业这种情况,除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实行阶梯贷款额度之外,还有减免税的政策。
贷款额度没什么意思,封顶五万,而且只有梁溪、姑苏两个区才有,大银行比如CCB和iCBC,不同地区的审批难度也不一样。
魏刚完全不看好这种脑瘫纸面宣传,他只对减免税感兴趣。
因为他发现类似张浩南这种以农副产品外销内销并行的企业,带动效应非常强,比如说“万年青”单项脱水蔬菜或者说菜干,相邻村镇的农户,在自己加工之后,只要通过检查、验收,就能直接卖给五家埭食品加工厂。
品质分级之后,又发往松江不同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最远卖到两浙省的余杭。
对周边农户来说,开五分自留地,保底“万年青”一项,能赚八百多到一千。
理论上一亩就能赚到一千多两千不到,五家埭食品加工厂封包或者二次加工之后,还能有一亩三百多到五百的价差。
这是相当惊人的。
他年轻时候在各个农村都混迹过,也做过好几个镇的镇长,对本乡本土十分了解,脑袋里就像是有一张张不同性质的地图,不断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他盘算着能创造多少收益。
因为客观上来说,当散户跟五家埭食品加工厂进行买卖交割的时候,厂方只要开票,就必定纳税,散户那边收税不现实,魏刚也从不琢磨这些,但厂方这里是在做增量的。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再一个,散户中只要有奔头有决心也有野心的,必然也会扩大再生产,这是肯定的事情。
谁都想发财。
当他扩大了,自然也会纳入税收系统中。
魏刚琢磨的永远是把蛋糕做大,把饼做大,他一个人无法对抗人性,也没有那个能量和实力,所以也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
而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优惠,就是一颗定心丸,将来真要是出现吃相难看的底层狗子借此搞事,那么至少在公对公上,是可以给予农村青年支持的。
他反对农村任何一个个体去蛮干创业,但有了成熟的框架甚至是体系,他是乐见壮大,且鼓励规模化发展的。
所以,跑完了推广试点提前在沙城落实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魏刚打了个电话问张浩南,在新鲜蔬菜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新鲜菜?赚不到钱的,没意思,不做。”
“你先不要放屁,听老子说完。”
“不是,老先生,新鲜蔬菜是真的没有利润,我们这里不是江北,没有那么多田给你规模化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再有,像松江本身的蔬菜供应,是具体到淮右、江北哪个农场的,那都是松江的飞地。更不要说还有海岱省、江右省,高品质蔬菜稳定保障京城、松江两地,我们没戏唱的。”
“我今天开会,看到有个社区菜场的保障项目。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也可以绕开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吃一吃这种零碎?”
“社区供应屁事更多,争斤论两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没意思。”
“那高档社区呢?我今天听他们在议论,说是有机蔬菜定点专供,还是什么大学合作,全程各种什么乱七八糟温湿度监控。”
“艹……”
张浩南当时就来了一句优美的中国话,该死的前世记忆浮上心头,重生前他的确做过一阵子有机蔬菜,就是专供高档小区。
当然这个高档,其实也就是有钱人扎堆的小区,张浩南当时也有一些人脉,所以就做了两年。
原本一亩地营收两千五,带有机乘以三,定点专供乘以五到十,视情况而定。
当时还有专门的社区商超,有点像是会员制的便利店,透着一股子富贵的愚蠢……
这买卖其实挺好做的,闭着眼睛数钱。
只不过后来张浩南实力不济,把门路转了出去,拿了一笔好处费,就此跟土豪以及土豪家的女人、宠物们说再见。
现在魏刚一番话,触发了关键词,让张浩南不由得有点小感慨。
不过现在还没法做,因为高档住宅区太少,“高端”玩法就不能玩,要等上几年,遍地都是别墅区、联排别墅、连体别墅以及寸土寸金的楼盘,这才催生了这种另类又奇葩的需求。
当然魏老头要是让他做政府机关单位的后勤供应,那他高举双手外加三条腿赞成。
可惜这是痴心妄想。
“不能做?”
“条件不成熟。”
张浩南于是跟魏刚在电话里沟通起来,魏刚听完之后有些可惜。
他深知沙城人均耕地面积少,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均耕地还会进一步缩减,那么唯有高附加值才有意义。
正如张浩南现在做的。
只是没有他盼望的那么高。
“那就算了。”
魏刚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转而说道,“残联那边我也问了一下,可以省内跨区合作,不过我怀疑你要是在建康弄,会被人穿小鞋,有点得不偿失。”
“怎么?我创造就业还要把我枪毙?”
“那总归有的是办法啊,保障有没有做到?万一出了点事故,是雇佣方的用人失当还是管理适当?要不要上报纸?上什么媒体怎么报道?后生,水很深的。”
“……”
“所以我个人建议呢,先在姑苏大市里面弄好,有了成功先例,再跟进宣传,到时候再有人想要借故发难,那就是跟宣传系统还有我们作对。否则就是宣传系统的重大工作失误,没人会公开承认自己是无能废物的。”
“老先生,话不要说得这么死……”
张浩南寻思着过个二十年,遍地都是“摆烂文学”“躺平文学”,自称废物那完全就不是个事儿。
“好了,挂电话吧,我明天还要去姑苏开个座谈会,看看能不能骗点投资过来。”
“保重身体,我……等等,等一下等一下,老先生,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桌上摆着一份传真,是两江省家禽研究所的一些项目进度,高季兴最近在负责肉鸡型的追踪,要是明年或者后年定种,到时候合作的品种中,就包括肉鸡型。
不过刚才提到了社区新鲜蔬菜供应的问题,倒是提醒了一下张浩南,他固然无法提供新鲜蔬菜,但可以提供“垃圾食品”啊。
“有啥新情况?”
“老先生吃过洋快餐没有?”
“蛮好吃的,油炸的鸡翅膀不错。”
“我们搞一搞怎么样?搞洋快餐差不多的,但稍微本地化一下,比如说弄点熝鸡这样的。当然我不是说一定就这样弄,就是先有个想法。伱看有没有搞头?”
“你有配方?”
“农大有啊,要是农大没有,委托食品学院研发,再做个市场口味调研。还能分两条线来走,比如说洋快餐店里的配菜,可以单独拿出来做熟食店,熟食店就可以放小区门口。”
“我看洋快餐的口味差不多,你怎么统一呢?”
“那就要你帮帮忙,让我弄个物流体系出来。”
“你这个想法……我感觉是可以的,不过我要先做点调查。而且你要明白,现在市场上面,只要说进口货,一定就是好的;只要说国产的,那就是要蹩脚一点的。你到时候难道打价格战?”
“那我弄个洋名不就好了?”
“有点坍台啊……”
魏刚心理上就不痛快。
不过张浩南却道:“那就不弄欧美式的,弄个耳熟能详的,怎么样?”
“总不见得弄成南朝鲜风格吧?那多难听。”
“哈哈哈哈哈哈……”
张浩南笑了笑,顺便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当看到毛子发过来的传真时候,愣了一下,忽然问道:“老先生,你看叫‘喀秋莎’怎么样?跟土不土洋不洋不搭界吧?”
“……”
一向暴躁的魏刚,竟是被张浩南这不着边际的脑洞给干沉默了。
但还别说,魏刚心里面竟是觉得,真要是有一家叫“喀秋莎”的洋快餐店,他是肯定要试一试的。
“我先做个调查。”
魏刚没有给承诺,他得看看情况,再琢磨要不要帮张浩南一把。
不过挂断电话之后,魏刚又道:“不过你可以提前先把商标注册好。”
“没问题!”
张浩南顿时乐了,他真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魏刚竟然这么感兴趣。
(本章完)
按照去年省内农村就业会议精神,类似农村青年创业这种情况,除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实力实行阶梯贷款额度之外,还有减免税的政策。
贷款额度没什么意思,封顶五万,而且只有梁溪、姑苏两个区才有,大银行比如CCB和iCBC,不同地区的审批难度也不一样。
魏刚完全不看好这种脑瘫纸面宣传,他只对减免税感兴趣。
因为他发现类似张浩南这种以农副产品外销内销并行的企业,带动效应非常强,比如说“万年青”单项脱水蔬菜或者说菜干,相邻村镇的农户,在自己加工之后,只要通过检查、验收,就能直接卖给五家埭食品加工厂。
品质分级之后,又发往松江不同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最远卖到两浙省的余杭。
对周边农户来说,开五分自留地,保底“万年青”一项,能赚八百多到一千。
理论上一亩就能赚到一千多两千不到,五家埭食品加工厂封包或者二次加工之后,还能有一亩三百多到五百的价差。
这是相当惊人的。
他年轻时候在各个农村都混迹过,也做过好几个镇的镇长,对本乡本土十分了解,脑袋里就像是有一张张不同性质的地图,不断地变化的同时,也让他盘算着能创造多少收益。
因为客观上来说,当散户跟五家埭食品加工厂进行买卖交割的时候,厂方只要开票,就必定纳税,散户那边收税不现实,魏刚也从不琢磨这些,但厂方这里是在做增量的。
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再一个,散户中只要有奔头有决心也有野心的,必然也会扩大再生产,这是肯定的事情。
谁都想发财。
当他扩大了,自然也会纳入税收系统中。
魏刚琢磨的永远是把蛋糕做大,把饼做大,他一个人无法对抗人性,也没有那个能量和实力,所以也只能在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把事情做好。
而农村青年创业的政策优惠,就是一颗定心丸,将来真要是出现吃相难看的底层狗子借此搞事,那么至少在公对公上,是可以给予农村青年支持的。
他反对农村任何一个个体去蛮干创业,但有了成熟的框架甚至是体系,他是乐见壮大,且鼓励规模化发展的。
所以,跑完了推广试点提前在沙城落实之后,在回家的路上,魏刚打了个电话问张浩南,在新鲜蔬菜上,有没有什么想法。
“新鲜菜?赚不到钱的,没意思,不做。”
“你先不要放屁,听老子说完。”
“不是,老先生,新鲜蔬菜是真的没有利润,我们这里不是江北,没有那么多田给你规模化大面积种植蔬菜的。再有,像松江本身的蔬菜供应,是具体到淮右、江北哪个农场的,那都是松江的飞地。更不要说还有海岱省、江右省,高品质蔬菜稳定保障京城、松江两地,我们没戏唱的。”
“我今天开会,看到有个社区菜场的保障项目。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也可以绕开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吃一吃这种零碎?”
“社区供应屁事更多,争斤论两一天也赚不到几个钱,没意思。”
“那高档社区呢?我今天听他们在议论,说是有机蔬菜定点专供,还是什么大学合作,全程各种什么乱七八糟温湿度监控。”
“艹……”
张浩南当时就来了一句优美的中国话,该死的前世记忆浮上心头,重生前他的确做过一阵子有机蔬菜,就是专供高档小区。
当然这个高档,其实也就是有钱人扎堆的小区,张浩南当时也有一些人脉,所以就做了两年。
原本一亩地营收两千五,带有机乘以三,定点专供乘以五到十,视情况而定。
当时还有专门的社区商超,有点像是会员制的便利店,透着一股子富贵的愚蠢……
这买卖其实挺好做的,闭着眼睛数钱。
只不过后来张浩南实力不济,把门路转了出去,拿了一笔好处费,就此跟土豪以及土豪家的女人、宠物们说再见。
现在魏刚一番话,触发了关键词,让张浩南不由得有点小感慨。
不过现在还没法做,因为高档住宅区太少,“高端”玩法就不能玩,要等上几年,遍地都是别墅区、联排别墅、连体别墅以及寸土寸金的楼盘,这才催生了这种另类又奇葩的需求。
当然魏老头要是让他做政府机关单位的后勤供应,那他高举双手外加三条腿赞成。
可惜这是痴心妄想。
“不能做?”
“条件不成熟。”
张浩南于是跟魏刚在电话里沟通起来,魏刚听完之后有些可惜。
他深知沙城人均耕地面积少,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人均耕地还会进一步缩减,那么唯有高附加值才有意义。
正如张浩南现在做的。
只是没有他盼望的那么高。
“那就算了。”
魏刚虽然觉得有点可惜,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转而说道,“残联那边我也问了一下,可以省内跨区合作,不过我怀疑你要是在建康弄,会被人穿小鞋,有点得不偿失。”
“怎么?我创造就业还要把我枪毙?”
“那总归有的是办法啊,保障有没有做到?万一出了点事故,是雇佣方的用人失当还是管理适当?要不要上报纸?上什么媒体怎么报道?后生,水很深的。”
“……”
“所以我个人建议呢,先在姑苏大市里面弄好,有了成功先例,再跟进宣传,到时候再有人想要借故发难,那就是跟宣传系统还有我们作对。否则就是宣传系统的重大工作失误,没人会公开承认自己是无能废物的。”
“老先生,话不要说得这么死……”
张浩南寻思着过个二十年,遍地都是“摆烂文学”“躺平文学”,自称废物那完全就不是个事儿。
“好了,挂电话吧,我明天还要去姑苏开个座谈会,看看能不能骗点投资过来。”
“保重身体,我……等等,等一下等一下,老先生,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
桌上摆着一份传真,是两江省家禽研究所的一些项目进度,高季兴最近在负责肉鸡型的追踪,要是明年或者后年定种,到时候合作的品种中,就包括肉鸡型。
不过刚才提到了社区新鲜蔬菜供应的问题,倒是提醒了一下张浩南,他固然无法提供新鲜蔬菜,但可以提供“垃圾食品”啊。
“有啥新情况?”
“老先生吃过洋快餐没有?”
“蛮好吃的,油炸的鸡翅膀不错。”
“我们搞一搞怎么样?搞洋快餐差不多的,但稍微本地化一下,比如说弄点熝鸡这样的。当然我不是说一定就这样弄,就是先有个想法。伱看有没有搞头?”
“你有配方?”
“农大有啊,要是农大没有,委托食品学院研发,再做个市场口味调研。还能分两条线来走,比如说洋快餐店里的配菜,可以单独拿出来做熟食店,熟食店就可以放小区门口。”
“我看洋快餐的口味差不多,你怎么统一呢?”
“那就要你帮帮忙,让我弄个物流体系出来。”
“你这个想法……我感觉是可以的,不过我要先做点调查。而且你要明白,现在市场上面,只要说进口货,一定就是好的;只要说国产的,那就是要蹩脚一点的。你到时候难道打价格战?”
“那我弄个洋名不就好了?”
“有点坍台啊……”
魏刚心理上就不痛快。
不过张浩南却道:“那就不弄欧美式的,弄个耳熟能详的,怎么样?”
“总不见得弄成南朝鲜风格吧?那多难听。”
“哈哈哈哈哈哈……”
张浩南笑了笑,顺便整理着桌上的文件,当看到毛子发过来的传真时候,愣了一下,忽然问道:“老先生,你看叫‘喀秋莎’怎么样?跟土不土洋不洋不搭界吧?”
“……”
一向暴躁的魏刚,竟是被张浩南这不着边际的脑洞给干沉默了。
但还别说,魏刚心里面竟是觉得,真要是有一家叫“喀秋莎”的洋快餐店,他是肯定要试一试的。
“我先做个调查。”
魏刚没有给承诺,他得看看情况,再琢磨要不要帮张浩南一把。
不过挂断电话之后,魏刚又道:“不过你可以提前先把商标注册好。”
“没问题!”
张浩南顿时乐了,他真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说,魏刚竟然这么感兴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