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你俩越来越默契了
想到一路上看到的难民规模,而这些也只是这场灾情的冰山一角,云青黛和秦修默面色越发凝重。
能一路走到京城的难民只是小部分,更多的难民坚持不到京城,大多停在了沿途的城镇上,这还不算那些已经倒下的难民。
城门口,不少官兵在驱赶靠近城门的难民,距离城墙不远的地方,已经有不少窝棚搭了起来。
入城之后,各府的马车渐渐散开,又行出一段距离后,楚亲王府的马车也离开了车队,自行回了楚亲王府。
回到府中,休整了一番后便到了晚膳时分。
看着忽然冒出来的凌安澜,云青黛并不意外,这家伙时不时就会摸进王府蹭个饭,同秦修默商量事情。
不过对于秦修默这会儿在府里,云青黛还是有几分意外的,她落座后便问道:“皇上回宫之后没有召集大臣们议事吗?”
城外那么多难民,听说早上在皇庄的时候也没商量出什么对策,她还以为皇上回宫后会有所反应的。
“召集了。”秦修默面色淡定,“只不过没召我去。”
没召秦修默,那就是不想让他参与其中了,云青黛听了也没再多说此事,转而蹙眉道。
“难民都有如此庞大的规模,那落草为寇的难民数量就更不用说了。”
秦修默点点头,肃声道:“刚传回来的情报,各地都冒出了流寇,而且数量越来越多,有些地方甚至已成规模。”
像是知道云青黛要问什么一般,他继续道:“目前大多数地方官员都没有动作,只在那些流寇威胁到不该招惹的‘关系户’的时候,地方官员才会有所动作。”
云青黛点点头,其实在看到那么多难民出现在京城附近的时候,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各地如何安置难民这事,那更不用问了,摆明了就是没在安置难民处置灾情的事上下功夫,否则这么多的难民也不至于千里迢迢只靠两条腿走到京城了。
看着眼前两人聊着难民的事,一旁的凌安澜朝曲沐笙挤了挤眼,曲沐笙回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
要搁在从前,秦修默可不会这么跟云青黛聊这些事,他甚至都不会用这般口吻与女子闲聊。
就在两人挤眉弄眼的时候,云青黛想了想问道:“朝廷会派兵镇压那些流寇吗?”
“不出意外的话,会。”秦修默说道,“那些流寇已成规模,再继续放任下去只会越来越壮大,朝廷派兵是迟早的事。”
云青黛迟疑片刻,终究还是开了口:“我不知王爷最终有何打算,但那么多的流寇若是能收拢,加以约束和训练之后,许是能有些出其不意的效果。”
“毕竟对于那些不作为的官府而言,流寇若是能自己消失,他们想来只会高兴,而不会追查流寇到底去了哪里。”
她确实不知道秦修默有何打算,但她却知道那几个掌权的人,都不想让秦修默活着。
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子,又或是二皇子,他们想要的都只有秦修默的兵权,而不是秦修默这个人。
不管秦修默交不交出兵权,上头那几人都不可能让秦修默活着,同时也包括秦修默麾下的众多猛将。
那些将军们对秦修默忠心耿耿,若是没有提前背叛秦修默,一旦镇南军的兵权易主,他们以后也不会有机会再跟随新的主帅了。
这点看看当年的征西军,以及安北军的副将就知道了,当年凌老将军麾下的将领大多没有活口,几乎是一家老小都随着凌老将军与和颐长公主去了。
而安北军的副将祝老将军也是差不多的情况,手底下将领死了个七七八八,活下来的品级最高的两个将领,一个女儿是太子妃,另一个妹妹在皇上后宫。
现在秦修默身上背负的不止是他自己的性命,还有那些与他一道出生入死,甚至是护佑他长大的将领们。
可以说现在的秦修默进退两难,就算没了皇上,目前最有可能继位的太子和二皇子,对他的态度也是如此。
云青黛不知道秦修默有什么打算,但她却知道不管是皇上还是太子和二皇子,百姓都不会有好日子。
秦修默微微一愣,似是对云青黛会说出这番话感到意外。
一旁的凌安澜已经先一步笑眯着眼开口了:“你跟小默倒是想到一起去了,莫非是生活在一起久了,有默契了?”
云青黛也是一愣,看向秦修默问道:“王爷也是这么打算的?”
云青黛倒是没多想,但深知凌安澜话中深意的秦修默已是有了几分不自然之色,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但心情好像有点不错?
他轻咳一声掩去情绪:“嗯,刚才我安排的人已经动身了。”
眼下情况明显越发严重,皇上就算再不乐意也迟早得调兵镇压,想动手就得趁早了。
“竟还真想一处去了。”云青黛神色稍缓,轻声一笑。
接下来两日,城外的难民越来越多,自皇上回宫的第二日就已经破了千人,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关于难民的安置问题,皇上已经下了旨意,划定了难民的停留区域,并且在几个城门外设了粥棚之后,便再没有其他了。
那粥棚的情况,云青黛也派人去看了,除了清澈得能当镜子使,以及供应数量不多之外,没别的毛病。
云青黛问过秦修默之后,便以楚亲王府的名义在城门处设了粥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原本她是想用自己的银子,反正这几个月她赚得也不少,不过秦修默却没让,仍是走的王府库房。
……
屋子里,半夏说着粥棚的情况。
“昨日又有几处府上在城外设了粥棚,虽然用的米粮不如咱们多,但分量也还算不错,怎么都比官府那给的多!”
“官府那的粥,米都不见几粒,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刷锅水呢!”
说起这个,半夏就是一撇嘴,明显透着气愤。
“米少就算了,量也最少,比咱们几家府上的供应量都要少许多!”
“奴婢估摸着外头的难民怕是有三四千人了,而且还在涨呢,可官府那的刷锅水每天也就只能供应两三百人,甚至还没咱们府上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