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8章 烂泥扶不上墙
第948章 烂泥扶不上墙
田不忌一听,心里暗骂道:“他娘的,本皇子如果能在这儿找到便宜,还用得着去寒山城下战书吗”
此次约在葫芦谷内大战其实就是幌子,为的就是以秦信为饵钓出青龙关主力,来个围点打援,之后再突袭青龙关,进而兵犯寒山城,来个抢关灭国。
可眼见秦信非常迂腐,且执拗到近乎荒唐,非得安营扎寨后才允许他们进入,让田不忌差点破口大骂。
就在这时,田镰给他使了一个眼色。
田不忌立刻会意,决定先稳住秦信再说,否则到嘴的肥肉可就跑了。
“好!本皇子答应你们后进,不过只能慢你们半个时辰!”
王宝来一听把大脑袋立刻摇晃起来,瞪着牛眼道:“不行!最少半天!”
田不忌怒道:“不行!顶多一个时辰!”
王宝来好像比秦信更加懂得变通,立刻讨价还价道:“三个时辰!再少本帅没有必胜的信心了!”
“不!最多一个半时辰!如果你们不满意,那么我们现在就战!”
“那就两个时辰如何!”王宝来鼻孔朝天,好像根本就不怕田不忌立刻动手一样。
田不忌差点被气笑,坚持道:“不!最多一个半时辰!”
就在王宝来还要坚持之际,老王爷再次开口道:“大帅,可以了!本王说过,两军交战,怎么能随意讨价还价呢如果这不是一场赌约的话,谁会给你先行布置
“人家三皇子说得没错,如果先给你们充分布置,你们不但可以占尽地利,还可以据险偷袭,于东齐人马不利!算了,本王做主了,就一个半时辰吧,不要得寸进尺了!”
王宝来看了看老王爷,明显不敢反驳,心有不甘地道:“那就以一个半时辰为限好了!等我们先进入后,再放他们进入!”
老王爷哈哈笑道:“好!本王定会当好这个监督官!”
老王爷说完后冲燕婴喊道:“燕主教,东齐那边就由你来监督如何”
燕婴笑道:“可以!没有问题!”
“好!那咱们可就一言为定了!”
秦信见谈妥了时间,又对田不忌说道:“三皇子,我有一事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和你说一下才好,否则容易落你口实,说我不诚信!要知人以信为本,无信而不立,尤其我名字里还有一个信字!”
田不忌没想到秦信还有话说,立刻道:“请讲!”
秦信道:“我们当初约定,双方只能各带一千兵马,不能多带人,对吧”
田不忌道:“的确!”
秦信道:“我在青龙关时进行了兵员补充,最后通过列队,得到了一千人马,可是却忽略了战将的人数,这样实际上总人数算上我就不是一千零一人了!当我发现后,又进行了裁员,这才保证人数的合理性!
“但是刚才我突然想到,由于我忽略了两个书童的存在,所以实际上还是超了两人。但考虑到尹四多的退出,而且我的两个书童还未成年,个勉强只能算一个成人,所以想提前和你说明一下,省得你们发现后说我多带人马,那样我就算赢了,也胜之不武。”
田不忌没想到秦信居然提了这么一个幼稚到极点的问题,一方面惊诧他的谨小慎微,迂腐执拗到如此地步,一方面对他的学识和能力都深深表示怀疑。
在他的印象里,南楚三皇子应该是知书达理,通古博今,是可做大事的人,不应该这样小心翼翼,婆婆妈妈。
可是考虑到赌约里的第一条的确是这样规定的,田不忌也就没往深里想。
对他而言,赌约里面的内容都是虚的,如果谁当真谁就作茧自缚,谁就是傻子,反正他是不会按那个来的。
可是一想到自己是彻头彻尾的恶魔,从来不讲信誉,也许还真理解不了世人所说的君子之风,理解不了什么是仁义道德,所以也就没觉得秦信这番话有太多的不妥,顶多也就觉得秦信中规中矩,不敢逾越半分而已。
想到这里,田不忌眯着眼问道:“我看看你的两个书童,如果他们不大,当然可以算一个,不算你超人数。”
一听田不忌这样说,秦信大喜道:“春风,秋月,你们两个快出来!”
秦信话音刚落,龙翊和柳叶从后面闪身而出,出现在大军前面。
田不忌定睛一看,只见这两个人的确是少年娃,不是成年人,因为稚气未脱,就算龙翊人高马大也是娃娃脸,一看年纪就不大。至于柳叶,那就更不用说了,她本就是一个美人胚子,含苞待放,的确很小。
田不忌嘿嘿冷笑道:“三皇子,行军打仗,你带书童作甚”
秦信老老实实地回答道:“本皇子平素离不开书,这次出征特意又带来了兵书战策,没有书童打理岂不劳神费心”
“哦!你居然带来了兵书战策都带的什么啊”
秦信脸一红道:“我平时本来只爱诗词和策论,并不喜爱兵书,不喜欢打打杀杀,所以很少看这类书籍。只是这次你和父皇打赌,非得让我前来赴约,我只好临时抱佛脚,带来了孙子兵法。”
“哈哈!你还带来了孙子兵法看了多少,掌握了多少”田不忌突然来了兴致,随口问道。
“嗯,倒也没看多少,目前只是对第一篇吃得差不多了!”
“说来听听!”
秦信皱了皱眉道:“也罢!说给你听也是无妨!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见秦信活脱脱一副赵括纸上谈兵的样子,田不忌连最后的一点疑虑都打消了。
南楚兵不多,将不广,目力可及就能看出军心不稳,战力偏小,再综合密报汇总,田不忌有理由相信秦信率领的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没不是他的对手。
“佩服!佩服!田某不才,竟不知道秦皇子竟然熟读兵书战策,实在失敬!时间也不早了,三皇子请上路吧!”
田不忌说这话时不怀好意,可是秦信却似乎没听出来,对田不忌道:“君子动口不动手,仁者才无敌!在我上路之际,我有良言相劝,良法立世,则天下安泰,善政施行,方保国泰民安!”
一见秦信对“上路”这个词一点都不敏感,自己也那么说,田不忌哈哈大笑道:“你可赶紧上路吧!咱们谷里见!”
秦信叹道:“朽木不可雕也!朽木不可雕也!好良言难劝该死鬼,大慈悲难渡自绝人!王帅请下令,我们大军开拔!请注意,一定要队伍整齐,扬我国威,不可被东齐人马瞧扁!”
“得令!大军开拔了!都给本帅打起精神来,不可懈怠,违者重罚!”王宝来粗声粗气地下令道,之后手中令旗一指,大军徐徐开动。
别说,经过王宝来这么一吵吵,南楚军队好像还真有了起色,至少不那么颓废了。
只是这种气势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就像皮囊被戳穿一样瘪了下来。
原来,不知道是路面太颠簸,还是车上物质没绑牢,就在大军刚开到谷口时,突然间一架马车上的锣鼓器件掉下来很多,导致连放在上面的几口大锅也没能幸免于难,全扣了下来。
如此一来,整个现场叮当作响,掉下来的东西四处乱滚,就如同王八吃西瓜滚的滚爬的爬一样,惹得东齐人马发出震天响的哄笑。
那几口大锅更不争气,掉下来后居然摔得四分五裂,显然白拉了这么长的路,关键时刻直接寿终正寝了。
东齐士兵有人高喊道:“喂!你们做饭的家伙没了,还咋做饭连做饭的家伙都保不住,吃饭的家伙也容易丢啊!”
如此一来,东齐人马更加肆无忌惮,笑声震天。
再看秦信和王宝来,两人的头低垂着,窘得仿佛有个地缝都能钻进去一样。
燕婴看在眼里,摇了摇头,真为南楚这些即将赴死的将士感到不值。
孙子兵法说得很清楚,主不可怒而兴师,将不可愠而致战,怒可复喜,愠可复悦,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
如果楚皇能明白这个道理,就应该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错误,否则怎么能派这样的人马来对抗田不忌率领的虎狼之师呢
那个赌约就是一个玩笑,就是一个圈套,谁会当真
可偏偏秦信连多带一个人都如此较真,这不是典型的书呆子吗要知东齐这次准备对付秦信的人马可是五千!
东齐猎户前段时间发现了一个秘密山洞连通着山谷和边境,所以到时进入谷内的可就不是一千人马了,而是整整的五千!
若非如此,田不忌干嘛非得坚持在谷内决战呢
可以说,自打楚皇同意此战时起,就已经落入东齐精心编制的圈套中了,别说秦信只带一千人马,就算带两千、三千又有什么用注定是有来无回!
所以田不忌才那么大方给秦信一个半时辰准备,充其量也只是不想让南楚这边生疑而已。
如今一见南楚大军虽然故作镇定,看似军容整齐,可行动上却出卖了自己,真的是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哪有半点能打赢的样子
所以燕婴看得直摇头,暗叹这些南楚将士会白白丢了性命。
老王爷和燕婴可不一样,心里这个美就甭提了!
从兵士到将军,从将军到统帅,所有人都扮演了自己该演的角色,把田不忌等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让他们茫然不知。
老王爷心里清楚,东齐一定也有不为人知的秘密,一定也有杀手锏,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谁还没点后手,谁还没点底牌
东齐人马别说给萧飞逸一个半时辰了,就算给他半个时辰都够喝一壶了!
九大战神是杀神,也是死神,每一个都可遇而不可求,如今聚在一起就如同九星连珠,注定会给东齐造成巨大灾难的。
在刚才的交锋中,看似南楚落了下风,可实际上却是牵着东齐的鼻子走,每一步都按原先预想的完美实现了,就连尹四多的出场和车上绳子被扯开让东西掉落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萧飞逸早就想到田不忌会讥笑王宝来,所以就给他设计了让尹四多出场来表现南楚的不屈不挠,可经过他这一表演,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就会变得无比滑稽搞笑,像是搞砸了。
可这一小段表演也会让东齐人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细节决定成败!
能把细节做到这种地步实在太过恐怖,如果不是老王爷早就深知这些情节,连他都会被蒙在鼓里。
还有老王爷看似大义凛然地申斥秦信,其实也是神来之笔,把他对南楚内忧外患的不甘,对秦信烂泥扶不上墙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合情合理,天衣无缝,难怪能瞒天过海,把田不忌等人虎得一愣一愣的。
至于秦信背书,那更是扯淡到荒谬之举,会彻底迷惑田不忌等人的判断。
如果不是为了引出这段对话,秦信也就不会特意提及两个书童的事,否则无缘无故背兵书反而会引起田不忌的怀疑。
这就是骗人需有度,假亦真时真亦假,真亦假时假亦真!
秦信背书,那就似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舞大刀一样,简直不知天高地厚!他临时抱佛脚,能比得上那些常年带兵打仗的将军吗!
这不就是一个笑话吗!
可谁真把这一切当笑话,那可就犯了致命的错误,因为战争从来不会相信眼泪,也从来不会同情弱智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