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嘉靖的演技,内阁的变动
次日早朝,蒋冕直接站了出来。
“陛下,臣自感年岁已大,身体每况愈下,想要告老还乡。”
蒋冕言辞恳切道。
嘉靖听到这话,顿觉头疼,自从他登基以来,蒋冕已经数次请辞,之前都被他直接拒绝了,没想到现在又提了。
嘉靖还没说话,内阁成员毛纪站了出来。
“陛下,蒋大人的身子骨确实不太好,臣等明白陛下对蒋大人的心意,君臣相宜,想必蒋大人也是明白的,只是为了蒋大人也到了颐养天年的年纪了。”
毛纪作为内阁成员,一直以来都是江南派系的代表,不过自从杨廷和被扳倒之后,杨慎和他又不是一路人,毛纪就低调了很多,平日里能不发表意见尽量不发表意见。
不过蒋冕致仕这件事,杨一清是知会过他的,也知会过夏言。
夏言自然明白杨一清将自已抬入内阁打的是什么心思,无非是年纪大了,胆子小了,想要安稳落地罢了。
就算是毛纪,如今也已经年过六十,以如今朝堂的局势,毛纪的野心也没那么大了,毕竟年龄在这里摆着呢。
但夏言不同,他才四十多,他的宦海生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官场上,你不去主动争取,回头就会被别人排挤,会被背后的利益集团换掉。
正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夏言和毛纪是整个江南士绅集团的代言人,毛纪在内阁没多大话语权,也没有多少野心了,不过如果将夏言抬入内阁,那就另当别论了。
如果贸然将夏言抬入内阁,皇帝是不太可能同意的,毕竟内阁成员江南的突然出现两位,虽然仍旧平衡,但以嘉靖之前那么对付江南来看,杨一清觉得皇帝不会轻易放夏言入阁。
所以才需要蒋冕致仕,给夏言腾出位置来。
一出一进,蒋冕出去了,按理来说自然要有人补进内阁,顺理成章。
如今的朝堂,有资格入阁的就那么几个,韩玠根基尚浅,而且才成为礼部尚书没多久,自然是没资格入阁的。
户部和兵部的尚书年岁也都大了,对入阁早已没了什么念想,想的和蒋冕差不多,面对如今波谲云诡的朝局,新皇登基的这几年,往往是很多老臣思退的时候。
“臣等知道陛下舍不得蒋敬之,不过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蒋敬之确实年岁已大。”
杨一清也出列道。
嘉靖看到这两人说出这话,眉毛一挑,差点没直接开口喷他俩。
你俩还好意思说蒋敬之年岁大?你们也不看看你们哪一个比他小了?怎么不告老还乡?
不过这话也就在脑子里过了一遍,嘉靖并没有说出来,杨一清和毛纪都出来说这话了,那么这件事怎么都透露着不寻常。
看来衡器说的没错,只要他一出事,有些人就要忍不住冒头了。
既然如此,那就静观其变。
嘉靖打定心思之后,看向了蒋冕。
“敬之,朕是真舍不得你离开朝堂,你的本事朕是知道的,朝中很多事都离不开你。”
嘉靖满脸痛心道。
蒋冕听到这话,心中很是感动,且不论这话是真是假,即便是假的,也不是所有臣子都值得皇帝这么说的。
“陛下对臣之心,臣早已知晓,只是首辅大人说得对,这天下无不散之筵席,臣年岁已大,陛下春秋鼎盛,你我君臣终究是要分离的。”
蒋冕说这话的时候,眼泪很自然地就流了出来。
这倒也不是演戏,毕竟蒋冕在朝为官数十年,如今要离开了,皇帝对自已又是百般挽留,蒋冕心有所感,没有刻意去控制情绪,在合适的时候流一些眼泪,将来也会留下一对君臣佳话。
蒋冕是发自内心的,但朝堂上的其他官员可都是演技派,一个个看蒋冕泪流满面,也跟着满脸感动的样子,似乎都被眼前这一幕君臣相宜的画面感动到了。
毛纪和夏言等人更是双眼发红。
“哎!敬之你既然去意已决,朕再强留,倒是显得朕不体恤你了,如此,罢了!罢了!”
嘉靖也是演技派,说这话的时候一脸的无奈和伤感。
“臣多谢陛下隆恩。”
蒋冕行了个大礼道。
“陛下,蒋大人致仕,他的缺得有人补上,不然很多事都会没人去做。”
还没等众人感动完,毛纪直接出列道。
“哦?维之以为谁补敬之的缺合适?”
嘉靖看着毛纪,问道。
毛纪字维之。
“臣倒是有一个人选,再合适不过,谢迁谢于乔,以前因为刘瑾被牵连,让他再次入阁,再合适不过。”
毛纪并没有举荐夏言,夏言也不想在此时入阁,他很清楚杨一清打的什么主意,所以和毛纪早就商议好了,举荐谢迁官复原职。
有什么事让谢迁在前面顶着,夏言在后面出谋划策,如此一来,他夏言进可攻退可守,一旦入阁,发生了什么事,就不可挽回了。
谢迁七十多岁了,即便再次入阁也只是发挥一下余热,为夏言他们铺铺路,做点事,对夏言和毛纪而言百利而无一害。
谢迁如今已七十有二,比杨一清年纪还大不少,同样是浙江余姚人,王阳明的老乡,却是正儿八经的江南派系的官员。
蒋冕刚六十出头,请求致仕,致仕的理由是年岁大了,结果毛纪转头举荐谢迁这个七十多岁的,这事怎么看怎么荒唐。
偏偏朝堂上的事,还真就这么荒唐,大家都是装糊涂的高手,谁也不会去说这件事,谁说了,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杨一清听到这话,有些意外,举荐谢迁是他没想到的,看来夏言比他想的要聪明的多,对局势看的也清楚,这个时候贸然入阁,绝不是什么好选择。
他杨一清想要平稳落地,夏言追求的是平步青云,但平步青云背后往往跟随的是万丈深渊,所以夏言很谨慎,他有的是时间,自然不急于这一时半刻。
既然他们决定了举荐谢迁,杨一清自然乐的顺水推舟。
“臣也以为谢迁合适,他很熟悉内阁的事物,让他先顶上敬之的缺,干两年,再另寻良臣。”
杨一清说道。
“用修,你以为如何?”
嘉靖看向没说话的杨慎,问道。
现在的嘉靖上朝,都习惯了问杨慎的意见。
“臣也觉得木斋先生合适,他以前在内阁任事多年,对内阁的事物很熟悉,虽然年岁大了些,不过再干几年应该没什么问题。”
杨慎说这话的时候,略带嘲讽,特意说了谢迁年岁大,不过也只是过过嘴瘾罢了,并没有反对的意思。
“既如此,传旨,着谢于乔入京复职。”
嘉靖拍板道。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