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奴籍
一旁的谢铮也有几分好奇。搜索: 今晚吃鸡 本文免费阅读
这么一大片的荒地,种粮食显然是不划算的,投入和产出差得太多,就算是谢铮不会种地,但是也明白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
许昭昭笑而不语。
她要这片地,当然不是为了种田的,圣上为什么把自己的封地给选在这里,刚开始许昭昭不能确定,但现在是完全确定了。
她就是个天选打工人,这个天,便是当今陛下。
陛下就是看中了她的点金手,所以才想着让她来好好打造一个新的蓝田。
要不是因为自己是女眷,不能入朝为官,只怕圣上能直接给她封一个蓝田县令了。
现在这样也不错,许昭昭觉得以后这里倒是一个自己消遣的好去处。
“这是图纸,等过完年,你便安排人开始建造屋舍,记住了,我要的是青砖瓦房,而非木屋。”
“是,县主。”
严树倒是不曾怀疑过县主一下子建这么多的房子得花多少钱,毕竟县主是出了名的有钱人。
两人在这里也没能停留太长时间,就算是陛下给谢铮放假,也不可能超过十天的。
而且,谢铮还是中途接到宫中的命令,半路上又给叫回去了。
无奈,许昭昭也只能跟他一起回去了。
许昭昭刚回府,正好看到几个丫环凑在一起好似是起了争执。
丁香喝斥一句:“何故在此大声吵闹?”
几位丫环明显有些慌乱,其中两个快一步先行礼:“参见世子夫人。”
后面的几人瞧着眼生,应该也是刚刚得知眼前这位是正经的少夫人,也跟着行礼请安。
许昭昭自然不会与几个奴婢计较,但是瞄了一眼眼生的两位俏丫头,还是多问一句。
“你们是何人?我怎么瞧着眼生呢?”
“回世子夫人,奴婢彩蝶。”
“回世子夫人,奴婢彩娟。”
许昭昭没说话,最先行礼的一名丫环连忙开口解释:“回世子夫人,这二人是前几日刚刚入府的。”
“嗯,既然是新来的,便要好好学学规矩。这里是国公府,无事不得在府内大声喧哗。”
“是。”
许昭昭给丁香使了个眼色,便先一步回锦绣园了。
晚膳前,丁香过来回话。
“奴婢问清楚了,那彩蝶和彩娟二人都是被四夫人带回府的,听闻是四夫人在外面买回来的。奴婢又仔细审问之后,才知道这二人是犯官之后,被贬为了奴籍。”
许昭昭大概就明白了。
这一次的案子,可以说是牵连不少人。
听闻光是朝中五品以及下的官员就有近二十人牵涉其中,更有一些商贾、百姓也被牵连。
所以,这二人应该是某一位官员的女儿了。
“可曾问清楚她二人的具体身世?”
“奴婢都查清楚了,她们的父亲是原大理寺直,听闻此次也是受庆王案牵连,已被下令砍头,其家眷男丁流放三千里,终身不得回京,其家中女眷一律没为奴籍。”
许昭昭点头,如此看来,这位四婶婶倒是个心善的。
“被买回来为奴,总比充入教坊司要好一些。我看她二人年纪不大,是亲姐妹?”
“回主子,是亲姐妹,不过是一嫡一庶,但如今的身份是一样的。”
可不嘛,都是奴籍了,自然是一样的。
“咱们锦绣园没进什么新人吧?”
“主子放心,没有您的吩咐,谁也不敢往园子里塞人。”
“那就好。”
次日,许昭昭寻个机会就去给于氏请安了。
“听说你昨日才回来,怎么不在屋里好好歇一歇?”
“原本也没有什么劳累的。昨儿回来的时候,看到府里有生面孔,便多嘴问了一句,这才知道是四婶婶买了人回来,我今日过来给二婶婶请安,也是想着顺带着问一句,若是我锦绣园里添人,可影响府中事宜?”
于氏一怔,随即明白了她的用意。
“不影响。你是世子夫人,又是县主,多添几个伺候的下人,又非是兵丁,自然不同。”
朝中对于各品级的公侯以及官员都是有着各种制约的。
比如说国公府应该住什么样的府邸,有多少亲卫,出行带多少家丁等等,这些都是有着明文规定的。
若是逾制,轻则被御史弹劾,重则是有可能会被上位者猜疑有不臣之心。
许昭昭是侯府出身的贵女,自然也知道这些,所以才会过来问一问,免得自己锦绣园里人添得太多了,再影响整个国公府的人员安排。
其实,许昭昭完全没必要过来问的,毕竟于氏虽然掌着中馈,但论及身份,远不及许昭昭尊贵,就只是勉强占个长辈的名头罢了。
但许昭昭还是愿意过来走这一趟,也是表明了对这位婶婶的尊重。
她的这份心意,于氏自然也是收到了。
“如此,那我就放心了。我自嫁入谢家以来,还未曾完全熟悉过这国公府呢,而且听闻咱们谢家的女眷其实也不少,再加上三房和五房都不住在这里,我难免会有不熟悉的。所以今日过来一趟,也是想着跟二婶婶请教一下,若是我寻个由头办个宴会,不知是否妥当?”
于氏明白她的意思,就是只请谢氏的亲族过来聚一聚,也是为了能更好的认认人。
“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原本我也正有此意,咱们国公府里住的人不算多,但是整个谢氏族亲在京城的还是不少。旁的也就罢了,这五服内的女眷,你的确是该认一认。”
“还是要有劳二婶婶了。依您看,是在我的锦绣园里办这个宴会合适,还是另外选地方?”
于氏觉得哪里都成。
许昭昭想到如今的锦绣园已是大变样,总该多与这些亲眷们多走动,不然,人家指不定会不会对她有意见。
“既如此,那不如就定在锦绣园?”
“可以。你看看需要我安排什么,只管开口便是。”
“办宴会嘛,自然是少不得要麻烦二婶婶的。只是我听闻四婶婶如今还在禁足,届时还得劳烦您同我一起到老夫人跟前讨个人情,让四婶婶也出来一起热闹热闹。”
于氏明白她的意思,这是不想让族亲们看了国公府的笑话。
“好,依你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