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自制灯罩

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到来,十一岁的我以优秀的成绩升入四年级。

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八年制,小学五年,初中三年。

在我们那个年代啊,成绩可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是学习成绩不够好,那可真是连升学都成问题呢!哪像如今这个时代呀,学生们就算成绩稍差一些,也不会被强制留级。

时代在变,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与进步。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每个时代的人们都会经历属于他们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吧!。

我们那时上学时间也比现在长,我们叫“三上学。”

就是早上六点去学校,八点放学,回家吃早饭后再去学校,中午十二点半左右放学,下午一点半再去学校,一直到晚上。

让我最发愁的就是冬天晚上放学回家。因为上四年级开始冬天就上自习课,九点左右才放学。漆黑的夜晚我一个人走在放学的路上害怕。

有的同学,自己制作个小火把,就是把蜡水滴在纸上,卷成团再绑在铁丝上。虽然小火把可以照明,但有个致命的弱点,风一刮就灭了。

有的同学提着以前用过的马灯,就是外面有玻璃罩的煤油灯。虽然不是太亮,但有玻璃罩的保护,风刮不灭。

我也好想提一个马灯,怎奈家里没有。父亲说以前有钱人家才买的起马灯,所以咱们家没有。

有的家长给孩子自制了能提着又防风的简易灯,我也想自己做一个,于是课余时间我就细心的观察自制灯的构造。

自制灯由三部分组成,木板、铁丝 、和去了底的酒瓶。

木板周围分布均匀的打着三个能穿铁丝的孔,呈等边三角形状。三根铁丝从板板底穿过在朝出瓶口会聚在一起,铁丝顶部再做一个能横着提的把手。酒瓶是可以从顶部拿出来的,方便往里面放蜡烛或煤油灯。

我暗暗的记下了自制灯的构造,决定礼拜天自己做一个。

父亲知道我有做灯的想法,主动为我把材料备齐。

“东西给你备好了,你自己制作可以提高你手工制作经验,有不会的地方,我指点你。”

父亲关爱的对我说。

我瞪大眼睛看着父亲给我精心准好的材料,心情异常激动,它们代表着父亲对我的深深关爱与殷切期望。我不禁感慨万分,心中充满了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于是我开始了手工制作之旅。

首先要做的是在木板上打孔,可是手头没有打孔工具,一开始就把我给难住了。

思索再三,我决定用铁丝烧红后,在木板上烫三个小孔。

于是我找了一根废铁丝,把前半根放进烧的火红的炉子里,等烧红后拿出来,再木板确定了打孔的位置钻了起来。

顿时一条细小的烟柱从钻孔处升腾而起,呛的我的眼泪直往外冒。

等铁丝温度降低后,我又重新把铁丝放进炉子里烧。

就这样周而复始的操作着重复的步骤,虽然过程有点长,但我还是钻孔成功。

接下来,就开始往孔里穿铁丝,这比起钻孔容易多了。

我拿起了父亲为我准备好的铁丝,一根一根穿过小孔,木板底部的铁丝头用钳子打了个弯,再把铁丝上面的头固定在一块。

把手也是用铁丝制作,不仅要长短合适,而且还要美观,但对于我来说也不是太难的事。

最难的是去酒瓶的底部,要用锤子砸,整个瓶子就都碎了,要是在现在拿个切割机一切就完事了。

我思索再三也想不到好办法,只能去请教父亲。

父亲说:“老师没教过你热胀冷缩吗?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就可以把瓶底整齐的脱落下来。”

然后父亲又把制作方法讲诉一遍。

于是,我先把一根粗一点的棉线沾上煤油,平行的系在离瓶底三厘米左右的瓶身位置,又准备了半盆凉水。

准备工作完毕,我拿火柴点燃了沾满煤油的棉线,顿时火借油势棉线燃烧起来。在火将要熄灭的时候,我迅速将瓶子放进凉水里。

只听到“咔”的一声,瓶底应声而落。拿起来一看,切口还挺平整的。

我拿着没有瓶底的酒瓶,从铁丝架子顶部套下去,别说还挺完美的,可以说严丝合缝。

我拿起了自制灯罩,朝父亲走去,和父亲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

经过此次的手工制作,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耐心和细心去琢磨、去完善。从最初的构思设计,到材料的选择与准备,再到实际操作中的技巧运用,每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让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我也不禁感叹前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在没有现代科技辅助的情况下,凭借着双手和心灵的感悟,留给我们无数珍贵的经验和技术

回顾整个手工制作的过程,我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能够克服一切障碍。而前辈们的智慧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激励着我们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