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再次编筐

这次的工程因为有了师爷的帮忙,进展得十分顺利,最终在上冻之前就已经成功完工。

如果不是师爷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仅凭我们自己的团队力量,恐怕很难在上冻前完成这项任务。

师爷不仅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还亲自参与到项目中,与我们一起努力奋斗。

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此外,师爷还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等都能及时到位。

他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也为工程的顺利推进起到了重要作用。

总之,如果没有师爷的鼎力相助,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阻碍和延误,甚至有可能无法按时完成工程。

因此,魏师非常感激师爷的付出和贡献,也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与他合作。

随着这个工程的完结,今年的工作也告一段落,马上就上冻了,这意味着我又要虚度一个寒冷的冬天了。

回到家中的我,又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才把多日积累的困乏赶走。

第四天,我终于精神饱满地起床了。看着窗外,我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烦闷。

我决定出去走走,看看能否找到一些有趣的事情打发时间。

当我走进山间小路闲逛的时候发现路两边的荆条长的又细又长。

看到这荆条不由的想起了秋天的时候,母亲说家里的箩筐不够用。

我何不趁这冬天的空闲编几个萝筐让家里用呢,也可以再次巩固一下姑父教我的编筐技艺。

说干就干,我立马返身回到家中告诉母亲我的想法。

母亲也高兴的为我找出了割荆条的镰刀,并乐哈哈的说道:

“孩子,你长大了,懂得自己找事做了。”

听着母亲的夸奖,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说干就干,我拿着镰刀直奔山间小路而去。

实际上,采割荆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非常细致和耐心的操作。

首先,必须挑选那些生长得笔直挺拔的荆条,因为只有这样的荆条才能够满足我们对于质量和美观度的要求。

其次,还需要仔细地观察每一根荆条的粗细程度,并从中选出最合适的那一部分。这个过程需要我们用眼睛去分辨、用心去感受,才能确保我们所采集到的荆条都符合标准。

所以说,采割荆条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劳动,更是一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我在山路灌林间穿梭,寻找着符合要求的荆条。小心翼翼地将选中的荆条割断,再把它们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一旁。

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采集到了一捆足够我扛得动的荆条。

带着满满的收获,我兴冲冲地回家。但这一捆荆条只够编织一个萝筐。

既然冬天没事可干,我何不多采集些荆条,多编几个萝筐呢。

于是我用一周的时间,把采集回来的荆条堆的像小山一样。

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心里也美滋滋的,这一堆的荆条编织十来个萝筐不成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坐在院子里,认真地编织着箩筐。

每一根荆条在我手中都变得灵动起来,它们相互交织、缠绕,逐渐形成了坚固而美观的箩筐。

母亲偶尔会过来看看我的进展,眼中满是欣慰。

经过几天的辛勤劳作,几个精致的箩筐终于完成了。

当我把编织好的萝筐给母亲看的时候,母亲开心得合不拢嘴,不停地夸赞我的手艺。

“真没白在你姑姑家呆了一个多月,这手艺学的还挺精湛的。”

母亲把我编织的萝筐拿在手中边欣赏边说道。

“当然了,在姑姑家的时候,姑父每天都认真的教我编织萝筐,笼筐。我学了一个多月,现在编织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我自豪的对母亲说道。

“院子里还有这么多的荆条,再编萝筐的话咱家也用不了这么多。”

母亲看着院里荆条对我说。

“妈,咱家够用了,剩下的我编好后送给叔叔伯伯家,反正辛苦割了这么多的荆条,总不能当柴烧了吧。”

“嗯,儿子想的还挺周到的,那你继续编吧,我让你爹告诉你叔伯们过几天来拿萝筐。”

……

叔伯们拿了我编织的萝筐后都夸我心灵手巧,而我被他们夸的也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不仅为家里做了些实事,还传承了一门传统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