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嫡长子出世

“大帅,查到了,常州站送来的第二份塘报,是七月十五发出的。”七月二十日,距离徐宋攻克杭州城已经过了七天,包毓终于送上了第二份更详细的讯息。

“拿来我看看。”

鲁锦拿著情报立刻来到地图前,一边看情报,一边看地图,包毓则是在旁边帮忙在地图上做标记。

现在综合徽州站和常州站的讯息汇总,可以大致得到一个结果,徐宋的东征军是七月初一从江西东进的,以极快的速度攻克了徽州路,然后兵分两路,一路由周驴、康寿四、江二蛮、潘大渊等人,向北向西进攻,接连打下绩溪、旌德、太平、石埭、青阳、贵池等地。

另一路由项普略、杨普雄、蔡普定、苏普昌等人率领,偷袭昱岭关,向东向北进攻,接连攻克昌化、於潜、临安、余杭、钱塘(杭州城),打下杭州后,并再次折道向北,攻克德清、武康、安吉等地。

徽州站的情报中还说,元廷昱岭关镇抚桂完泽,与其小舅子全德战败被擒,徐宋军将二人绑在树上剖腹而死。

常州站的情报则说,徐宋军打到余杭,(距离杭州还有60里)的时候,元廷江浙行省参政樊执敬,领兵出战拒敌,结果一战都没打赢,在防守余杭的巷战中,徐宋军用柴火堵塞街道,在城中放火,导致元军大溃,随后樊执敬也被徐宋军乱枪戳死,其仆从田也先亦被戳死。

再之后徐宋军兵临杭州城,元廷江浙行省的大员们立刻四散而逃,浙西廉访使逃到了钱塘江以南的绍兴,第三平章定定跑路到了嘉兴,郎中托托退到诸暨,第四平章跑到了湖州。

然后徐宋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占领了江南重镇杭州。

占领杭州后,徐宋军队严明军纪,不许胡乱杀人,不许掳掠百姓,只是把杭州府的府库财宝搬空,全部装到车上,一副随时准备跑路的样子。

当地百姓见徐宋一副‘王师气象’,立刻就有那心眼多的当地富户牵牛载酒前来劳军,杭州城的副县尹也直接委身投降,被徐宋军直接任命成徐宋的杭州县令。

之后他们又在杭州城外的明庆寺,北关门外的妙行寺两座寺庙扎营,‘宣讲佛法,称弥勒佛降世’,在杭州当地招揽信众,招募青壮为兵,但是停止了继续进兵。

到这里,情报就没了。

鲁锦看著地图皱眉思索一番,这才问道,“还是没有彭莹玉在军中的讯息吗?”

“暂时没有。”包毓又帮著分析道。

“其实大帅完全没必要纠结彭莹玉的所在啊,此人一向喜欢藏头露尾,从不敢自己挑头起事,从当年的江西袁州,到庐州的金花小姐,再到黄冈的徐寿辉,这人一直都是鼓动别人冲在前面,他自己则藏身别人背后操纵,他现不现身其实都无所谓。”

鲁锦摇了摇头解释道,“我只是想确认他在不在军中,这次会不会死,如果他死了会对徐宋的内部政体产生什么影响而已。”

“原来如此,那我再让人去打探?”包毓询问道。

鲁锦又摇了摇头,看著地图道,“按照情报中描述,徐宋东路军直接将杭州府库财货装车运走,这明显就是没有打算长期驻守,长期经营,而是做了随时撤退的准备。

“看来他们也知道这样孤军深入十分危险,估计也是江西湖广那边的局面太过糟糕,这才逼不得已想要扰乱元军后方。

“接下来就是要盯紧了江南元军的动向,先传令来安那边,让他们盯紧了董抟霄,还有对岸的集庆路和太平路元军有无调动,然后就是盯著杭州的徐宋军,让徽州站那边注意,等元军追杀过了昱岭关再来汇报。”

“是。”包毓当即领命退下。

之后几天的动向,果然不出鲁锦所料,就在鲁锦交代包毓去打探讯息的第二天,还在六合跟廖永忠的106师对峙的董抟霄,就收到了正躲在湖州的江浙行省第四平章教化的召唤,急召董抟霄率兵驰援杭州。

董抟霄在调往济宁路之前,就是浙东副元帅,他和江浙行省的大员们本来就是老相识,收到教化的求援信后,当天就从六合渡江南下到了集庆路,随后又抽调集庆路的五万民兵团练人马,一路向东直奔湖州而去,前去跟教化会师。

就在董抟霄驰援杭州的时候,江浙廉访使也从绍兴招募盐丁为兵,准备北渡钱塘江,前去收复杭州,一场大战一触即发,估计徐宋军队在杭州的占领时间连半个月都没有,就得败退而走。

与此同时,七月二十三日,鲁锦再次收到情报,董抟霄已退出六合,渡江南下,江宁站也传来讯息,董抟霄路过集庆路的时候,从当地徵调了五万元军民兵,对面太平路的万户纳哈出,也出了一千骑兵助阵。

至此,鲁锦期待已久的战略构想终于实现,徐宋帮他把集庆路和太平路的元军引走了,虽然只有五万步兵和一千骑兵吧,但这对鲁锦来说已经足够了,现在就是要等他们再走的远一些,省的自己这边一渡江,再把江南元军的主力吸引过来,那样反倒是给彭莹玉做了嫁衣裳,让他们得了喘息之机,说不定他们就要在江南站稳脚跟。

“恭喜大帅,大帅真是神机妙算,去年做出的判断如今已经实现了一半,我们当面的集庆路和太平路足足被调走五万大军,再加上我军厉兵秣马,准备充足,渡江攻占建康,建立基业指日可待,此真乃天命所归也!”李善长得到这个讯息,立刻就赶来跟鲁锦道喜。

鲁锦也面带笑容,战略构想实现了当然高兴,不过这除了对情报的收集和判断外,大部分还是沾了了解一些明初历史的光,当然情报系统也功不可没。

他虽是内心谦虚,但听到李善长这么说,也还是忍不住点头附和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孟子诚不欺我。

“刘福通、徐寿辉之流,虽有首义之功,然二人不用正道,以邪教惑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故而无天命眷顾;徐州芝麻李之流,胸无大志,占数州之地却不事生产,不安百姓,不筑城池,不防元虏,若无我示警支援,恐下月就要丧命于脱脱之手。

“反观我圣武军,自有庐州以来,安流民,减赋税,以工代赈,分田开垦,置铁厂、办牧监、开科举,厉兵秣马,广收人才,有如此正道行径,正应了那句得道者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战必胜矣!

“不过嘛,易经亦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机会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而现在机会已现,准备最充足的正是我们,而正所谓天命无常,即便有天命眷顾,也要我们自己抓得住这天命才行,若我今日无兵无甲无粮无船,即便对岸空无一兵一卒,我又如何能渡得江去?”

说到此处,鲁锦转身朝著李善长一揖,“多谢先生这近一年来为我筹谋赞画,这才让我有了渡江争天命的本钱。”

李善长见状连忙侧身躲避,同时也给鲁锦躬身作揖道,“此皆大帅统筹策划之功,臣不过做了本分之事,何功之有,不敢当主公如此大礼。”

“哈哈哈哈,百室先生太过谦虚了。”鲁锦当即用手点著他笑道。

李善长也笑道,“若论为人谦逊,主公才是臣的榜样。”

正在两人相视对笑的时候,包毓也一脸喜色的跑了过来,见鲁锦两人面带笑容,便问道,“主公和百室先生可有喜事?”

“自然是听闻当面之敌被引去杭州,我们半年的筹划如今成功了一半,当然算得上是喜事。”鲁锦当即解释道。

包毓见状立刻献上一封情报和一封信,“那真是赶巧了,今日怕是要双喜临门,臣也有有一件喜事相告。”

“哦?什么事?”“泰州站站长闵子顺,又为主公揽来一位大将。”包毓当即解释道。

鲁锦立刻想了起来,“你是说李华甫那件事,不是答应让他做督师了吗,还能有什么大将?”

包毓当即解释道,“那李华甫自觉才不配位,自愿退位让贤,推荐盐城名士卞元亨为将,他在信中说大帅若以此人为将,他自愿为卞元亨做副将,对了,和咱们一直有私盐生意的那个泰州盐枭吕珍,竟也和李华甫相熟,同样被他拉了过来。”

“哦?还有嫌自己官大的?”鲁锦连忙开启情报看了一下。

原来是之前,鲁锦派闵子顺去走李华甫的路子,让他帮忙给脱脱上奏,忽悠脱脱屯田,事成之后答应他可以从督师做起,于是闵子顺就让他挑选三个指挥使,结果这李华甫第一时间就想起了盐城名士,有徒手杀虎之名的卞元亨,并推荐给闵子顺。

之后两人一起去寻机拜访卞元亨,卞元亨文武全才,甚至更偏儒将一点,他早前就跟李华甫见过一次,算是点头之交,去年李华甫起兵劫狱,想救王克柔,如此义气之举,更是让李华甫的名字再次传进卞元亨的耳朵,背地里没少夸赞李华甫是条好汉。

再之后虽然王克柔没有救成,李华甫也被招安,但还是让卞元亨记住了此人。

这次李华甫和闵子顺同去拜访,立刻得到了卞元亨的热情接待,还叫来自己表哥施耐庵作陪,之后闵子顺有意无意总是提起鲁锦在庐州的所作所为,尤其是鲁锦开考试,以及种种施政政策,顿时让施耐庵欣赏不已。

施耐庵本身也是个为民做主的好官,他年轻时考科举为官,为贫苦百姓伸张正义,结果受到上级打压,一怒之下这才愤而辞官,从此再不参加科举。

现在听说了鲁锦在庐州开‘科举’,还有废除元廷暴政,废除元廷官府的高利贷,取消奴隶制之后,顿时对鲁锦倍加欣赏。

再看闵子顺和李华甫的这一对组合,一个起兵造反刚被招安不到一年,另一个反贼地盘里过来的,一直在说反贼的好,不用想就能猜出二人的身份。

卞元亨也看了出来,便直接向两人询问,闵子顺和李华甫当即承认了身份,道明来意,想要聘卞元亨为将,共襄反元大业,驱逐鞑虏,复我中华。

卞元亨问了问官职,没有立即答应,李华甫也思考再三,当场便说道,如果卞元亨愿意加入,他可以把鲁锦给的这个督师职位让给卞元亨,自己给卞元亨做副手。

闵子顺当时十分惊讶,这个事李华甫之前压根没跟他说过。

而李华甫却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自从帮圣武军给脱脱上了那封奏疏,随后不到半月就传来脱脱要在大都屯田的讯息,对鲁锦佩服不已,随后闵子顺让他挑三个指挥使,他当场推荐卞元亨,可回去之后越想越觉得不对。

卞元亨的才能,李华甫是知道的,就是因为知道,才觉得自己比不上卞元亨,那如何能招卞元亨到自己手下为将?到时打起仗来,自己没了主意,什么都要问卞元亨,那还不如不当这个主将,也免得卞元亨心里有怨气。

还有他那个同伴,被招安成泰州千户的面张四,此人才能也十分有限,如何当的了指挥使,恐怕强行任命,将来手下之人也难免不服。

李华甫是个重义气的豁达之人,这种人只要对了脾气,是真舍得为别人豁出命去做事的,就比如起兵造反去劫狱救王克柔这件事。

于是李华甫便做出决定,鲁锦既然给了他一个师的编制,如果卞元亨肯入伙,他愿意把督师这个位置让给卞元亨,自己当副督师,直领一个团,让面张四在他手下当副指挥,兼千户营官。

这样他自己领一个团,卞元亨领一个团,然后再招一个指挥使,他这个师的架子就能搭起来了。

卞元亨见李华甫如此有诚意,又那么重情重义,于是这才答应加入,还相约自己表哥施耐庵一起去庐州看看。

说服了卞元亨,之后闵子顺又让李华甫再推荐一人,于是他又推荐了泰州盐枭吕珍。

李华甫本身是个游侠儿,三教九流什么人都认识,这吕珍又是贩盐出身有一定势力,而且二人还都是泰州同乡,李华甫现在是泰州判官,吕珍在眼皮子底下贩私盐,他们不可能不认识。

而且李华甫还考虑,如果邀吕珍入伙,这样他就可以从盐场的盐丁中招人,连招兵的问题也解决了,而且吕珍本身的能力,组织那么多人倒卖私盐,当一个团指挥的本事还是有的。

闵子顺一听顿时十分惊讶,这不是巧了吗,圣武军和扬州路的私盐生意,就一直是跟吕珍做的,两边也算是老相识了,吕珍虽没亲自去见过鲁锦,但他可没少跟圣武军打交道。

于是二人加上卞元亨,这次变成了三个人一起去找吕珍,吕珍一见连泰州判官李华甫,还有盐城杀虎好汉卞元亨都投了,那泰州迟早不保,到时鲁锦占了扬州路,他的私盐生意估计也做不成了。

鲁锦自己占了产盐地,还能纵容他们继续贩私盐?为了自己的前程著想,再加上闵子顺给的条件不低,直接让他从团指挥使做起,吕珍跟圣武军打过交道,也知道团指挥使是个什么官,那是手下数千甲士,独自镇守一城的将军,虽不是大将,但他不过刚刚入伙,给这待遇已经不错了,于是也欣然答应。

于是乎,这个暂编师的三位团指挥使就凑了出来,卞元亨为督师,自领一团,李华甫为副督师,自领一团,吕珍为团指挥使,独领一团。

指挥使凑齐,三人各自寻找自己手下的千户营官,吕珍那边好说,他手底下跟著贩盐的兄弟不少,直接找几个可靠的,能打的,就把名字报了上去。

卞元亨也认识一些亲戚朋友,思来想去,也凑出几个千户人选,李华甫自不用不多说,他本身就是个社会人,什么人都认识,再加上自己的老兄弟面张四,他再选三四个千户就行。

于是到了七月下旬,三人终于把手下的军官找齐,托闵子顺给鲁锦报了上来,同时李华甫还亲自写了一封亲笔信给鲁锦,解释了一下他为什么把位置让给卞元亨,并恳求鲁锦答应他这个条件。

鲁锦根本不认识卞元亨是谁,但闵子顺给他的信里详细介绍了一下此人,鲁锦也被这个毒手杀虎的家伙震惊了,当然看到此人表哥是施耐庵的时候就更加震惊了。

等把全部信件看完之后,这才说道,“既然李华甫极力推荐此人,那就先叫他过来,看看是否有真材实料,另外,通知闵子顺,要在扬州路和高邮府各城中安插细作,搜集情报,随时准备协助主力破城。

“还有,除了李华甫和面张四暂时不动外,让那什么卞元亨,还有吕珍等人,带上他们挑的千户营官,连排长等人选,提前过来训练,你亲自去安排接应的事宜,不要被元军发现。”

“是。”包毓当即答应下来。

之后几日,七月二十八,江南局势再次突变,江浙行省廉访使从绍兴带领盐军渡江北上,董抟霄也带兵从湖州南下,双方南北夹击杭州,项普略七战七败,被赶出杭州,徐宋东征军开始了败退之旅。

二十八这天,卞元亨和吕珍,还有施耐庵等人,也来到巢县等待鲁锦的接见,但鲁锦这天却罕见的爽约了。

只听秦氏宅邸中一声婴儿的啼哭,至二十八日下午,徐宋被赶出杭州的这天,鲁锦的第一个嫡长子在巢县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