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缓兵之计成功了
虽然鲁锦定的价格确实有点高,但李二他们也只能捏著鼻子认了,谁让只有鲁锦肯卖甲胄呢。
敲定了交易时间和地点,他们这才看著秦理带人离去。
秦理那边刚带人离开,赵均用就疑惑道,“咱们徐州也有煤铁之富,铁匠也不少,也在不停的打造兵甲,可这鲁锦是怎么造出那么多铁甲的,庐州本不产铁,他那边的铁匠难道还有咱们这边的多?”
彭大也摇了摇头,表示想不通。
其实吧,这个事很简单,徐州确实也在炼铁打造兵甲,但他们交通没鲁锦那边方便,运输矿石都要走陆路,靠马车,而鲁锦的炼铁基地,主要靠水运。
巢湖北边是煤矿,南边是铁矿,铁厂设在巢湖西面,所有矿石和材料运输,都可以走巢湖这个天然的高速公路,而且可以用船,再小的船只它也比马车运的多。
二来,徐州打造兵甲,主要还是靠铁匠手敲,而且他们打造的还是扎甲甲片,那树叶大的小玩意上面有十几个孔,可有的抠了,极其耗费工时。
而鲁锦则仗著水力资源丰富,大量使用水力自动装置,水力鼓风,水力轧钢机,水力弹簧自动锻锤,水力镗床,水力盘珠机。
还有两军甲胄形制的不同,鲁锦选的是镶有大块甲片的棉甲,搭配水力轧钢机,一块烧红的厚钢板扔进去,反复碾轧,直接轧出半平米的薄板材,再裁切修整成方形甲片,经过打磨开孔之后,再进行热处理,一块甲片上最多开四个孔,就能用铆钉缀在布甲甲面上,省工省力。
第三,就是生产力的分配问题,徐州这边纯靠铁匠手敲,还要分出大量的铁匠去敲铁箭头,芝麻李他们虽然铁甲没造多少,但铁箭头和铁翎箭可没少造。
而鲁锦自起义至今,他用的箭矢全部源自缴获,反正箭矢这东西也能重复使用,而他自己是一根箭矢也没造过,造的所有远射武器都是火铳火炮,火铳火炮用的弹药,又是靠水力盘珠机磨出来的,根本不需要铁匠敲箭头,所以他能把这些铁匠全用来干别的。
第四,就纯粹是科技和组织力碾压了,鲁锦这边不光用了流水线生产模式,他还搞出了电石灯和石灰灯,解决了夜间照明问题,把万恶的工厂三班倒制度弄了出来,铁厂昼夜不停工,人可以换班休息,但机器一刻不停,这谁能在生产力上卷的过他李二摇了摇头,考虑鲁锦怎么造出那么多铁甲,根本没有意义,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学来的,按照鲁锦提供的情报,脱脱九月就要来了,他们这个时候抓紧备战才是正事。
他揹著手站在门前,身后是赵均用和彭大,就听他突然问道,“你们觉得这个鲁锦如何?”
赵均用想了想说道,“他那信里说了那么多拒敌的法子,又是趁敌立足未稳搞偷袭,又是坚壁清野以砲制砲,还有什么派精锐火烧敌军砲车,又是放弃徐州诱敌深入,两翼迂回包抄绕后,还要派人袭击敌军粮道。
“可以看出这人的确是个会打仗的,此人能占据庐州路全境,还有恁多地盘,绝非偶然,就是不知道这些主意是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或许他那边有厉害的军师也不一定。”
彭大闻言当即摇头道,“应该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我听人说,这个鲁锦是后来到巢湖投军的,他去巢湖水师之前,那群人就只能藏在湖里不敢上岸,他去了之后就接连打下那么多城池,而且他当初拿下庐州,听说就是用的计谋。”
李二点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人擅用计谋,刚才那使者不是还说,他们对脱脱用了缓兵之计,所以你们说,这鲁锦为何要帮咱们,这会不会也是他缓兵之计的一环?”
“嗯?”
“这”彭大和赵均用对视一眼,两人都皱起了眉头。
李二又道,“你们别管他话说的有多好听,什么都是义军兄弟,亲兄弟还要明算账呢,更何况是假兄弟,你们会拿一万副铁甲卖给别人吗?”
赵均用两人齐刷刷的摇了摇头,“不会,咱又不傻。”
“没错,所以咱们也别把那鲁锦当成傻子,那么他为何要给咱们送甲胄呢?”李二在屋里踱著步子,想了想又说道。
“咱们先别管他对脱脱用计是真是假,就当他是真的,咱们徐州义军正好在他北面,他得知脱脱九月要率大军南下,担心咱们挡不住,于是用了缓兵之计,想办法让脱脱晚些再来。
“然后又派使者来警示咱们,要咱们早做准备,甚至不惜用一万副甲胄来加强咱们的实力,还帮咱们想了恁多拒敌的对策,这样一来就捋清了,不论是脱脱那边,还是咱们这边,其实都是他缓兵之计的一环,这不是帮咱们用的缓兵之计,而是帮他自己用的。
“以九月为准,脱脱若是能晚来两个月,咱们再多挡两个月,岂不是就能给他争取出小半年的时间?那这小半年他又在做什么?“即便元廷的大都军那边没有拖住,可他帮咱们出了恁多守城的主意,还卖给咱一万副铁甲,咱们若是能挡住元军,又能给他争取几个月的时间,你们说,他是准备做什么?”
赵均用和彭大都听愣了,两人想了想,赵均用才道,“听你这一说,好像还真是这样,会不会是他担心打不过脱脱,所以让咱们先在前面顶著?”
“有这个可能。”李二点点头又摇了摇头,“咱们的讯息似乎没他那么灵通,知道的太少,就猜不出他真正的目的,但有一点是很明确的。”
“什么?”赵均用问道。
不等李二解释,旁边的彭大就抢先道,“这是个阳谋,即便咱们猜到了是他要利用咱们,帮他挡灾,但现在他都告诉咱们脱脱九月要来了,你敢不准备吗?
“明知道咱们是被利用的,他那一万副铁甲,你舍得不要吗?”
“对啊!”赵均用一拍巴掌,“就算咱们猜出来了,也不可能直接弃城逃跑,这元军的灾,咱们是挡也得挡,不挡也得挡,还不如按他说的提前准备,多买些甲胄防身,入他娘,这鲁锦真是好算计啊。”
见两人终于反应过来,李二这才摊著手道。
“看见了吧,盛名之下无虚士,都传这鲁锦善谋,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往后咱们再跟他打交道,可得打起八百个心眼子,要不然恐怕一不留神就要著了他的道,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做?”赵均用又问道。
彭大当即道,“该怎么做我不知道,不过既然那鲁锦希望拿咱们挡灾,那听他的,咱们肯定能坚持更长时间,说不定还真能打赢这一仗。”
赵均用皱了皱眉,“那徐州的百姓也要听他的,全都迁走?”
李二也说道,“历朝历代,每逢王朝末年,徐州但凡有战事,必遭屠戮,这鲁锦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往后迁吧,徐州后面数座城池,一个城里塞几万,也就迁完了,咱们在徐州起事,总不好拉著徐州百姓一起送死。“正好还有几个月的时间,慢慢迁著,到九月也差不多了,再把徐州的屋子也拆掉一些,腾出空地,放他说的那什么投石机,茴茴砲。”
芝麻李等人虽然猜出了鲁锦的用意,但就像他们说的,这是个阳谋,除非他们弃城跑路,否则这灾他们不挡也得挡。
同样中了鲁锦缓兵之计的,还有大元丞相兼太师,脱脱。
高邮知府李齐送上去的那封‘建议屯田疏’,快马加鞭之下,不到十天就送到了丞相脱脱的案头。
脱脱立刻就想起了李齐这号人,去年刘福通起义,扬州路那边也有人作乱,但这高邮知府李齐为人比较机警,还不等那王克柔搞出动作,就提前截获了讯息,将他绳之以法。
之后又有人起兵,想要劫狱救出王克柔,也被这李齐成功招抚,如此才为朝廷稳定住了淮东的36处盐场,确保了大元现在虽是反贼遍地,但朝廷目前仍有淮东盐税的税款可用。
现在这人又送上了‘建议屯田疏’,真可谓国家的忠心能干之臣啊!脱脱拿著那封建议屯田疏,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多遍,最终终于下定决心,决定施行。
为何?
因为在大都周边进行屯田,这本来就是脱脱原历史上,他自己想出来的主意,并非鲁锦强加给他的想法,鲁锦只是提前半年提醒了他一下而已。
屯田之策对脱脱而言,可谓一击命中,他早就隐约有过这样的想法,只是现在南方红巾军闹得凶,他一直没下定决心干这件事,可现在李齐上奏书主动提起了这件事,看来不止自己一个人觉得应该在大都附近屯田,还是有人和自己想法相同的,这不禁让他再次考虑起了要不要现在屯田的可能性。
真正让脱脱下定决心现在屯田的,其实是另外两个理由。
一来,他现在确实是在筹集大军,准备去镇压徐州芝麻李,打通漕运通道,而筹集大军就需要很多粮草,大都已经断粮大半年了,百姓都开始人相食了,他上哪去弄那么多军粮。
原本他还想的是,等兵力凑齐,直接带著大军南下去抢,自己的确没有粮食,但反贼那里有啊。
这也是原历史上,脱脱为什么屠了徐州的原因,一来是为了杀人立威,警告其他各路红巾军,和想要造反的百姓,二来他缺粮缺钱,根本发不起军饷,那怎么办,只能纵兵在徐州杀戮劫掠了,让士兵去抢百姓。
可如果从现在就开始屯田的话,现在才六月份,才刚到初夏,从现在开始种晚稻,等到九月中下旬,正好能收一茬粮食,不管是解大都缺粮之急也好,还是筹集军粮也罢,都可以靠这次屯田解决,就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起码也能解一时之急。
二来,是李齐在奏疏末尾提出的那个理由,因为黄河水灾的问题,现在中原流民遍地,朝廷如果放任这些流民不管,那红巾军和野心家们只要随便一煽动,就会有源源不断的流民加入红巾军,最后剿不胜剿。
即便这次能打赢芝麻李,灭了徐州反贼,可只要有一个漏网之鱼,他们逃到别的地方再次振臂一呼,竖起反旗,顷刻间就又是一支红巾军。
但如果现在就把这些流民抓走屯田的话,就能釜底抽薪,不仅能解决大都缺粮的问题,也能减少红巾军的兵源,否则薪不尽火不灭,红巾就很难被剿灭。
综合以上所有考虑,脱脱这才下定了现在屯田的决心,然后他就下了两个命令。
一是高邮知府李齐,忠君体国,献策有功,从高邮知府擢升为淮东道宣慰司的宣慰使。
二是让中原和山东等地的地方官,送流民到大都屯田,并且各地还要连种子,农具,耕牛一起送来,朝廷花钱购买种子农具耕牛,发给那些流民。
当然,这个钱是朝廷直接印的至正通行宝钞,你先别管这些疯狂加印的废纸能不能买来东西,反正朝廷是花了钱的.等流民北上之后,这些流民由他刚招募的大军看著,押往各处屯田地点进行安置。
然后脱脱自己亲自划定屯田区域,李齐的建议屯田疏中,说现在种晚稻,今年可以收一季,就算赶不上时间种晚稻,也能种一季冬麦,明天入夏就能收获。
脱脱把这个建议更加细化一点,第一批送到大都的流民,先派去有河流水泊沼泽等水源充沛的地方,把晚稻先种上,比如天津地区,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还叫直沽,后面送来大都的那些流民,既然今年的赶不上了,就让他们去其他旱田种豆子,种冬麦。
到了六月下旬,徐州芝麻李刚刚和鲁锦完成了第一次交易,芝麻李搜集了500匹母马,100匹公马,还有牛、驴、骡子等牲畜,跟鲁锦换到了两千副铁甲。
另一边,脱脱的两条命令也传了过来,高邮知府李齐献策有功,擢升为淮东道宣慰司宣慰使,另外让河南江北行省还有山东地区的地方官,送流民到大都屯田,并且还让这些地方征集种子农具耕牛等。
因为是一条大范围的政令,所以根本不用刻意打听,讯息很快就传回了庐州这边,李善长和包毓收到讯息,再看鲁锦的眼神都不对了。
自家主公这是神了啊,真的把脱脱拿捏的死死的,这两条缓兵之计居然都成功了!只有鲁锦自己知道,其实这不算他的功劳,他只是因势利导,引导脱脱把历史上本来就做过的事情,提前了半年而已。
哦,对了,六月份的时候,鲁锦已经带著老婆和帅府文武官员,搬到了巢县。
已经完成全部武器换装的禁卫军第一旅朱寿部,也跟著鲁锦移驻到了巢县,张温的第二旅还在等著火枪,预计全部完成换装和炮营训练,最快也需要到七月,所以暂时还留在庐州没跟过来。
不过二旅的大部队虽然没跟过来,但营以上的将领却跟著鲁锦到了巢县,因为他们要在这里开会。
当他们收到了脱脱真的开始在大都屯田的讯息时,无不震惊的看向鲁锦,鲁锦却毫不在意道。
“都看著我干什么,立刻给东线37军全体营以上军事主官和训导官下令,让他们将手上的工作移交给副职,加强各部管控和警惕,主官和训导官带著亲兵,全都到巢县来开会,我要部署作战任务。”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