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陈普文的见闻
陈普文出身江州义门陈氏,是江西大族。
江州义门陈氏在宋朝时就很活跃,南宋时还出过几个将领,在蒙元南下灭宋的时候,给蒙元添了不少麻烦,于是在蒙古南下的时候,可没少屠杀江西的义门陈氏。
因此终元一朝,江西义门陈氏都非常低调,几乎没几个给蒙元做官的。
直到徐寿辉起义称帝,陈普文和陈普略两人立刻来投,成了徐宋体系内,除了彭莹玉的派系,倪文俊的派系,邹普胜的派系之外,为数不多的直接投效于徐寿辉本人的势力。
除了这道关系之外,陈普文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还是陈友谅的亲戚,算是叔叔辈的陈友谅和张定边、张必先等人在至正十年,1350年的时候,就在湖北造反了,比刘福通、韩山童等人还要早大半年,只是因为前期宣传度不够,一直没搞出什么大名堂,兵力也只有几千人。
后来徐寿辉、彭莹玉等人起兵之后,陈普文立即投奔,至正十二年,也就是今年年初,陈友谅经过陈普文这个叔叔的引荐,加入徐宋阵营,此举顿时让徐寿辉高兴不已,他这个吉祥物皇帝,终于有了陈友谅这支效忠于他自己的兵马。
于是一二月份的时候,陈友谅刚刚立下一些战功,徐寿辉就将其封为领军元帅,扶持陈友谅成了独当一面的军头,徐寿辉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想扶持一支效忠于自己的军队,而且实力越强越好。
只可惜,他自己也没想到,这个被他寄予厚望,视为自己人的陈友谅,最后竟一锤子敲死了他,篡位当了皇帝.不过这些暂时还没有发生,此时此刻,给自己拉来一支大军的陈普文,仍然被徐寿辉视作心腹。
因此他这才希望陈普文这个心腹,能够出使庐州,说服鲁锦归附,再给他带来十万大军,让鲁锦这支力量为他所用,这样他才能坐稳这个皇位。
见陈普文很配合的出列请命,徐寿辉立刻大手一挥,“准了,那就陈先生出使,普雄你也留下,一会将上次出使庐州的经过也跟陈先生说一下。”
“是,臣等遵旨。”两人当即出列领命。
等其他无关人员退下,场中只剩徐寿辉,彭莹玉,陈普文,杨普雄的时候,杨普雄这才将上次出使庐州的详细见闻说了一下。
待杨普雄说完,陈普文才捋著胡子道,“这么说,我这次过去,要看看他们在霍山里筑城的情况,还有各地的驻军和城防有无变化?”
彭莹玉点头道,“对,那鲁锦绝非易与之辈,上次拒绝的理由便都是托辞,这次定然也不肯轻易就范,更何况这次我们还丢了恁多城池,那鲁锦定然更加不把我们放在眼里,因此这次即便谈不成,也要摸摸庐州的底细,今后他若还不肯归顺,日后征讨他也方便些。”
陈普文点点头,又皱眉不解道,“那我这次出使,究竟是以细作哨探为重,还是以拉拢说和为主?”
徐寿辉连忙道,“还是应以说服他归顺为主,我看那鲁锦也并非不识时务之辈,其麾下也都是反元的义士。
“再说人家上次提出的条件和担忧也并非没有道理,我们尚且怕背一个攻击义军的骂名,他鲁锦又怎能例外,故而不愿与刘福通产生摩擦,也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他手里可是有数十座城,十万精锐兵马,还有上万骑兵和两支强大水师,若能得此劲旅,这长江以南元廷再也不是我们的对手,就算他要价高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嘛。”
杨普雄闻言皱了皱眉,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忍不住说道,“陛下,若要务实,我看还是军师说的对,应以结盟为上,招纳次之,敌对为下。
“陛下也知庐州实力非虚,若是招纳的话,只去这一两次,我看也很难说服其归顺,毕竟是十万兵马,其麾下还有那么多的文臣武将,知县知府,想要把这些人全部说服,又怎是一两次能解决的,若想真正说其归附,我看还需从长计议。
“但相约一起对付元军,却并非全无可能,且是当下就有可能谈成的,等咱们打跑了元军,尽取江西之地,拿下江州和那鲁锦的安庆接壤,到时兵临城下,威逼加上利诱,不怕那鲁锦不肯就范。”
徐寿辉当然是想把鲁锦这支兵力攥在自己手里,但杨普雄说的也并非没有道理,而且更有可行性。
于是便咬了咬牙,下决心道,“那就依普雄之见,结盟为主,招纳为辅,先说服鲁锦出兵相助,等咱们夺下江州,再跟他继续谈,跟他麾下那些文官武将谈,若能说动一人归附,不信那鲁锦不肯就范,就这样,都退下去各自准备吧。”
“是,臣等告退。”
等杨普雄和彭莹玉离开,徐寿辉又派人悄悄把陈普文请了回去,摒退外人后,就剩两人后,徐寿辉这才说道。
“普文,关于那庐州的鲁锦,有些事你恐怕还不清楚,军师不想令其归附,实则是因为军师与那鲁锦有些过节,因此我才不想让普雄前去出使。”
“哦?原来如此,那究竟是何过节?”陈普文顿时好奇道。
徐寿辉这才将巢湖水师,以及彭莹玉那两个徒弟,赵普胜惨死,李普胜下落不明,巢湖诸将奉鲁锦上位的事情说了一遍。
而彭莹玉的心思也很好猜,一来是怀疑赵普胜是被鲁锦所害,即便不是鲁锦动的手,恐怕也是见死不救,二来彭莹玉是想把鲁锦做掉,然后扶持自己的徒弟李普胜上位,将鲁锦那十万大军收到他自己手里,因此极力反对让鲁锦归附。
陈普文听完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军师还与那鲁锦有这样的过节,那陛下究竟有何打算,此行想让臣怎么谈?”
徐寿辉当即道,“自然是令其归附为上,归附不成再与其结盟也不迟。”
陈普文思忖片刻,又问道,“陛下,若那鲁锦有意归附,陛下能许以什么官职?”
徐寿辉又道,“上次封他为汴梁路管勾,他以官职太低,并且汴梁如今在刘福通手中,说咱们给他封这个官,是想挑起他与刘福通相斗,他不想背个攻击义军的骂名,故而不受此官。
“若他这次有意归附,而且他还掌控如此多的郡县,我看可以给个淮西行省平章政事,许他开府建衙,他手下的那文武掌院,可以给淮西行省左右丞相。
“还有他那圣武军,其下有四个大将,其中俞氏和廖氏都为原来的巢湖水师将领,若他们也肯归附,可以给他们领军元帅之职,总比现在那什么指挥使要好听。”
陈普文闻言又沉吟了下,再次问道,“陛下,若那鲁锦讨要爵位呢?”
徐寿辉站起来在原地转了两圈,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这才道,“若他肯带十万兵马真忠心归附,给个爵位又有何妨,我听闻这鲁锦原为公输氏,乃鲁班之后,其先祖也是鲁国大夫,若他讨要爵位,我必以公爵之位待之。“你就问他,是想要齐国公还是鲁国公,亦或是楚国公,任他挑选,他手下那些领军元帅,我也封给侯爵之位,只要他们肯归附,听我调遣。”
陈普文惊得张大了嘴巴,没想到徐寿辉这么大方,从这也能看出他有多想收服鲁锦,不过想想也是,以鲁锦的实力,若肯真心归附,那一个国公确实很值。
不过紧接著徐寿辉就再次说道。
“但是,这个爵位不能现在给,他毕竟不是一起起兵的兄弟,如今军师,大将军,太师,还有许多将领都还没封爵位,你那贤侄陈友谅也立下许多战功,同样没有封爵,这鲁锦也不能例外,若是现在给他封了爵位,别人定然不服。
“不过我可以手书一封给他,说清此事,提前给他许诺,只要他肯归附,立下战功,今后大封功臣之时,我一定兑现。”
陈普文当即点了点头,“有陛下如此承诺,那说服鲁锦归附,臣就有些把握了。”
徐寿辉立刻拉住陈普文的手,动情道,“值此危急之时,还是当以国事为重,军师与那鲁锦有隙,可怎能因此就将其拒之门外,甚至视为仇敌呢,当务之急还是要以灭元为要务。
“先生之前为我引荐有谅,带来数千兵马,我心甚慰,希望先生能再立新功,说鲁锦归附,我定不忘先生的大功。”
陈普文见状连忙拱手道,“此乃臣分内之事,不敢称功,陛下尽管放心,臣全力以赴就是。”
徐寿辉闻言又嘱咐道,“不过刚才普雄说的也有道理,那圣武军毕竟人马众多,不可能所有人都是一心,一次出使未必能说服所有人,若此次没有谈成,先生也万勿恶了那鲁锦,这样以后才有机会继续争取。”
“臣一定牢记在心!”陈普文再次应道。
“好了,那先生便去准备吧,这次带五百兵卒,还是从山里去,如今黄冈为元军所夺,路上说不定会遇到元军,先生路上一定要小心,若实在过不去,也可先退回来,等咱们夺回蕲州路和江州,再去也不迟。”
“是,臣谨遵圣旨。”
至正十二年,四月末,徐宋使者陈普文带领五百兵卒,再次翻越大别山,来到庐州出使,一行人足足在山里走了将近半个月,直到五月中旬才抵达六安府的霍山县,也就是原来的故埠镇,不过如今已经重新升格为县。
杨普雄告诉他,上次过来的时候,这里就在筑城,当时驻守在这里的是一个叫张焕的千户,原是庐州元军,左君弼麾下的将领,后来被鲁锦收服。
如今再次来到霍山,半年时间过去,这里的城堡已经筑成,虽然城池不大,但却建在险要的山中要道上,外面还包了石砖,城外还挖了深壕,引入山泉水做护城河,只需数百名士卒往这一卡,当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看了看城头迎风招展的红旗,陈普文立刻让士卒上去通报,结果这次出来的却是一个吴姓将领,也是个千户营官。
这是打完安庆之战后,圣武军再次扩军,鲁锦为了将来渡江做准备,提前对西线防区调整了部署,把赵庸的11团调到了六安,把原来驻守在这里的俞廷玉的二团调回了庐州,这样等鲁锦带著禁卫军走后,就让俞廷玉来驻守庐州。
因此这次陈普文看到的,正是11团的千户营官吴国兴,也就是原历史上的吴良。
吴国兴上下打量著一身红色锦缎圆领官袍,脚踏黑布靴,头戴乌纱帽的陈普文,问道,“你就是宋国使者?怎么称呼?”
陈普文甩了甩袖子,揹著手说道,“本官陈普文,奉吾皇陛下之命,前来出使庐州,可是张营官当面?”
吴国兴见他这副样子,也不叼他,一手按著刀柄,一手捋著胡子道,“原来是陈大使,失敬失敬,不过你要找的张营官却不在这,他早就被调走了,本官吴国兴,忝为千户营官,奉鲁帅之命,为此地镇守。”
“原来是吴营官。”
“正是,不知上次来的那位姓李的使者可还好吗?”
陈普文闻言挑了挑眉,当即回道,“阁下恐怕记错了吧,我朝陛下上次派来的使者名叫杨普雄,并无一个姓李的使者。”
吴国兴闻言当即大笑道,“哈哈哈哈,没错没错,的确不姓李,是姓杨,我不过试你一试,万一你是鞑子派来诈城的怎办?”
陈普文一愣,也跟著笑道,“将军倒是机智,那能让我入城了吗?”
吴国兴点点头,“可以,但是老规矩,你那些士卒不能带兵器进城,兵器由我保管,使者离去时,某定尽数归还。”
陈普文也知道上次的经过,于是也没犹豫,便答应道,“可以,那就请将军带路通传吧。”
“使者请,来人,快来招呼招呼宋军的弟兄,人家远道而来,先领他们到营中休息。”
吴国兴一声令下,立刻有一个连的二百名士卒从城门里跑了出来。
圣武军的将士们全副武装,每人都是一副红色直身布面铁甲,胸前还有一面黑色铁质护心镜,头戴四瓣铁尖盔,双臂还有两条龙虾甲壳一般的黑色铁臂手,在阳光下闪烁著幽蓝的金属光泽,这是经过油淬发黑防锈工艺的铁甲。
士卒们列队从身旁跑过,发出一身哗啦哗啦的甲叶摩擦声,虽然声音很小,但两百多人一起发出这样的声音,听起来还是很明显的,此情此景,顿时看的陈普文眼睛一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