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横扫金陵(一)

第302章 横扫金陵(一)

“快,快!速度要快,接到兵的部队立刻赶回驻地,不要在和州港逗留!”

和州港的码头上,华高指挥着从各地赶来的接兵军官,还有那些渡江来的移民新兵,以及从庐州发过来的各种兵器甲胄。

听到华高的话,刚被提拔为团指挥的张焕、陈宏、吴国兴和邵永坚四人,当即拱手道。

“华总管,我们两个团的甲胄已经送到,四个团的新兵也已经到齐,花名册已经编好了,请代为转交大帅,让军政司尽快补齐任命文书。”

“好说好说。”华高也抱拳回应,接过那几本花名册,又不禁嘱咐道。

“你们回去之后一定要抓紧练兵,尽快补齐装备,大帅给你们增兵那么多,就是准备让你们打仗的,更多的应该大帅会告诉你们,我就不多嘴了,快回去吧,别让俞总管等急了。”

“是,那我们就先走了。”

“去吧去吧。”华高挥了挥手,赶紧打发了四人,让他们领着近两万名新兵赶紧离开,省的占用码头空间。

这边刚把人送走,武院后勤司的杨恒也跑了过来,“华总管,我要的船只你准备好没有,大帅要兵甲要的急,我都被催了三遍了,现在甲胄就堆在码头上,你赶紧给我送过去啊!”

“别催了,已经在运了,可我就只有那么多船,来的时候载人,去的时候装货,一趟空船都没有,我的水兵已经来回跑了十几趟了,连饭都顾不上吃,你要我怎么办?”华高无奈的反怼回去。

杨恒当即道,“那就让水兵轮换吃饭啊,总之人歇船不能歇,你赶紧把这些甲胄和大枪给我送走!还有炮弹枪弹、手榴弹,以及那五万套新军服,六万双鞋履!”

“你以为我不知道让水兵轮换吗?”华高也被催烦了,顿时又怼回去,然后反问道,“而且我都已经运了那么多,你到底送来多少兵甲,怎么到现在还有?”

杨恒闻言顿时骄傲的拍了拍胸脯,“铁厂七月、八月、还有九月大半个月,将近三个月的产量,一共20250副,再加2团和11团脱下来的九千副旧甲,总共29250副铁甲,差750套就能凑够三万了,另外还有七万支大枪。”

嘶————

华高闻言倒吸一口凉气,“乖乖,这么多,都够新装备六个半团了,我们这新编的十个团一副甲胄都没有,全都送过江去,大帅到底扩编了多少部队?”

“那谁知道,就这还说不够用呢。”

杨恒既是疲惫,又是兴奋,按照渡江后的这个战绩,还有扩军的速度,恐怕圣武军的规模马上就要有个指数级的上升,听说现在不算骑兵和水师,纯步兵的团就已经扩编到了36个,每个团4500人,这36个团就已经有十六万两千人了。

而且扩军的势头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在加速.

其实这个兵力数字真不算啥,原历史上,朱元璋渡江之前的总兵力大概是四五万左右,渡江之后没多久,就暴兵到了36万人,分为几十个营。

圣武军这36个团也才十六万人,距离历史上的朱元璋还差二十万人呢.

华高闻言不禁又问道,“现在铁厂月产多少甲胄,就这个扩军速度,铁厂的产量还供的上吗?”

杨恒也无奈的摇了摇头,“肯定供不上了,之前甲胄的月产量在7500副左右,这个月还没过完,不过预估产量能达到8100副左右,但这也就到极限了,不可能再增产了。”

华高疑惑道,“大帅不是说还要送回来一批工匠吗,就不能继续扩大铁厂?”

杨恒解释道,“之前每个月只有四千副出头,那是因为只有一台轧钢机,现在是第二台轧钢机投产了,再加上新来的工匠手艺越来越熟练,才能把产量提到月产八千副。

“这不是增加多少工匠的事,纯靠工匠手敲,一个月打五百副都费劲。

“咱们的铁厂之所以产量高,靠的是那些水力自动机械,而新增水力机械,需要合适的地形和足够的水量,还要修水闸和引水渠,庐州肥西那块地,已经没有合适的地方继续增加水车了,这才是限制规模的最大原因。

“而且就算新选厂址也很困难,还需要便捷的交通,方便运输焦炭和矿石,又要靠近矿石产地,从这点来说,庐州这里简直是个天赐的宝地!当然也只有到了大帅这样的公输氏奇才手里,才能发挥出来.”

华高点点头道,“是这个理,那咱们也没什么办法了,只能尽量完成好大帅的吩咐,别给他拖后腿就好。”

“嗯,现在运了多少了?”杨恒又问道。

“运了一半了,一共十个团的新兵,有四个团刚刚带回庐州了,还有一个被我接收了,现在正登岸集结的是第六个。”华高指着在岸边集结的新兵说道。

“接兵的人还没到吗?”杨恒皱了皱眉。

“快来了,俞通源的七团在滁州那边,他们从滁州过来也没有水路相连,走过来起码要三天的时间。”华高解释道。

“老华!”

两人正说着话呢,俞通源就风尘仆仆的骑马过来了,后面还跟着七团的大部队。

华高两人一见,顿时道,“你终于来了,就等你们了,怎么不自己先来,带着那么多兵干什么,让副将带着兵,你和几个千户先过来接兵多好。”

“嘿嘿,这不是反正也要更换驻地吗,就当是拉练了,我把人都带来了,现在需要做什么,大帅有什么安排,还有我们的新驻地是哪里?”俞通源翻身下马,当即问道。

华高立刻安排道,“咱们的新编39军,要全部接管原来的东路军和北路军驻地,我的112师驻守沿江一线,从和州到滁州,我本人驻守和州,你的113师要驻守淮河一线,濠州、定远、来安三座城池归你,你本人带着七团移驻濠州。

“还有,这次扩军大帅只点了团指挥使一级,你们得自己提拔千户一级的将领,把花名册报上去,让军政司给你们补发正式的任命文书。”

“好,人我早就选好了,新兵呢?”俞通源立刻答应下来。

华高一指正在登岸的新兵,“那是第六个过江的团,人都是一样的,谁先到就分给谁,你看看先给谁吧。”

俞通源想了想又问道,“咱们接管北线的城防后,是不是朱亮祖的35军就要出征了?”

华高点点头,“大帅没说具体日子,但应该很快,所以你们领了兵得立刻回去,不能在这耽搁,如果35军初征,肯定也需要一些时间准备。”

俞通源点头表示明白,然后当即喊道,“胡海!”

“到!”

俞通源招了招手,“别到了,都是当团指挥使的人了,这个新上岸的团给你,赶紧把兵领走,然后立刻回来安,找廖督师报道。”

“嘿嘿,就算当了指挥使,那你也是我的老上官啊,这份情谊咱不能忘,虽然以后不在一个军了,但老指挥你也不能忘了我啊。”胡海当即凑过来嬉皮笑脸的说道。

“别贫了,赶紧领了人回去,抓紧时间练兵,你回去之后仍然归35军序列,而且可能马上就要出征,你可能都没多少时间训练新兵,接下来打仗能有把握吗?”俞通源当即嘱咐道。

胡海顿时说道,“没问题,以前又不是没这么扩过军,一个营扩编一个团,一共256个班,每个班至少能分到两三个老兵,一个人带三个新兵,出不了多大问题,当不了先锋,打打阵战我还是不怕的。”

“你心里有数就行,我也就放心了,回去之后好好练兵打仗,别给咱们老七团丢人。”

“是!”

胡海答应一声,当即叫手下原来的几个连长过去领人,正当他要走的时候,华高又叫住他提醒道。

“等一下,胡海要是回35军,通源你就得把七团的甲胄全给他,咱们留守的部队可以暂时没有甲,但出征的部队必须人人有甲。”

俞通源一听当即点了点头,“也对,习国宝,汤和,把咱们的甲胄都解下来,让胡海带走。”

“啊?”

“啊什么啊,快点的,别耽误时间。”

“噢。”习国宝和汤和顿时瘪着个嘴,这下好了,俩人虽然升了指挥使,但自己手下一件甲胄都没了可还行。

胡海那边领了人,接了甲胄,还贱贱的过来找习国宝跟汤和道谢,得了便宜还卖乖,结果两人一人给了他一脚,把胡海踹走了。

码头这边,人刚刚上岸,就有数千搬运工,紧锣密鼓的往船上装着弹药和兵甲,很快又开往了对岸的采石矶。

从和州港到采石矶的长江江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船只往来如梭,从六安到溧水的这条长达五百多里的运输线,宛如一条大动脉,一刻也不停的为前线的大军输送着养分。

江南这边,驻扎在采石矶的常遇春109师三个团,也是由一个团扩编而来,他们还缺两个团的兵甲,等张焕把庐州那两个团的旧甲送过来后,109师立刻全员换上甲胄和制式大枪,然后向溧水进兵,找鲁锦会合。

后勤司新补充的近三万件甲胄,也分给了徐用的110师,现在基本所有的主力都有制式甲胄可穿了。

实际上鲁锦渡江以来,在采石和当涂,还有小茅山一战中,累计也缴获了近三万件元军的各式甲胄,只不过暂时还没扩充到那么多的部队,目前还没用上。

溧水这边,主动开城投降的董兴尧那六千人,也被鲁锦收编,从这六千人里裁汰老弱,挑选精壮,只留4500人,又扩编出一个团,给了他们37团的番号。

无错版本在读!首一发一本小说。读

而且董兴尧这支部队才刚刚组建,就换装了从庐州送来的崭新甲胄和大枪,看的刚刚投降的这批元军惊叹不已。

“乖乖,之前确实是我没见识了,还是这庐州红巾有实力啊,几千件崭新的铁甲,说拿出来就拿出来,听说后面还有,这得新编多少大军!”

董兴尧原来手下的百户陈豪,因为和他关系好,这次也被举荐为37团的千户营官,看着手下正在披甲的大军,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

“多少?你自己不会算吗?咱们这四个战兵营,一个辅兵营,五个营4500人被叫做一个团,咱们都是第37个了,你自己算去吧,快17万人了,听说这还不包括水师和骑兵,那天要是不投降,咱们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董兴尧也忍不住吐槽道。

另一个千户营官吴叔同也说道,“幸亏当时董大哥带咱们直接降了,我听小茅山回来的那些人说,鲁帅身边那些披黄甲的禁卫军有什么大炮,小茅山一战光是被炮打死的就有上万人,咱们这六千人就算死守又能守的住几时。”

同样被董兴尧举荐为千户营官的,还有陆海安,这货穿上新发的制式铁甲,活动了一下身体,腰上挂着腰刀和弓箭,手里提着一杆花枪,在空地上耍了一套枪法。

他身上这些兵器都是自己原来的武器,这次庐州只送来了五米四的战阵大枪,那玩意并不适合给武将使用,只用来装备普通士兵,因此他们这几个新归附的降将,只能暂时用自带的兵器。

“这甲胄不错,对襟直身甲,穿脱方便,一个人就能自己穿,40斤的重量不轻不重,外面还罩一层棉甲,听说防护比同等重量的扎甲还好一些。

“还有这两条铁臂手,我是真喜欢,这小东西又轻便又贴身,比那披膊要强,挥舞兵器不会哗啦哗啦的作响,也不会呼扇呼扇的打自己手臂,不过董大哥你这个铁臂手,好像比我们千户的更好。”

陆海安一边说着,一边凑近了去看董兴尧的甲胄,到了团指挥使这个级别,甲胄确实有点不一样,裙甲的下摆缀了彩布,头顶的盔缨造型也不一样,差别最大的是铁臂手,全是用细密的冷锻钢甲片编缀而成,防护面积更大,活动更方便,除了胳膊内侧很窄的一条没有防护,外面不仔细看基本看不到暴露的地方。

优点自然是防护等级更高,缺点则是工时太长,造价太贵,不可能给全军装备,因此只配发指挥使一级,也算是一种奖励吧。

董兴尧拔刀挥舞了几下,这种铁臂手用起来确实很方便,他这才说道,“我大致看了一下,指挥使一级的甲胄应该是最实用的,也是防护最好的,到了更高级的督师,反而会赐鱼鳞明光甲,那一片片的小鱼鳞是真好看,也是真贵,但防护真不一定有指挥使的甲胄好。”

“那肯定的啊,督师都将一万多兵了,有几个还自己上阵厮杀的,肯定怎么好看怎么威风怎么弄。”

陆海安摸着董兴尧的铁臂手恋恋不舍,又说道,“等我升到指挥使,也要弄一件这个。”

陈豪闻言翻了个白眼,“你是真心大啊,这才刚降过来,就想立功升官了。”

“那怎么办,降都降了,再说我早就看鞑子不顺眼了,整天冲咱们吆五喝六的,又不比咱们汉人多长个脑袋,挨了刀一样会死,有啥了不起的,新来的监军不是还说一汉当五胡吗,说不定咱也能北伐杀到漠北呢。”

陆海安大大咧咧,这人也是元朝的世袭军户出身,原集庆路万户府的百户,对政治不怎么敏感,但却是个武痴,十分喜爱各种兵器甲胄,投降过来之后就开始对圣武军的装备赞不绝口。

董兴尧闻言立刻提醒道,“别胡说八道,什么监军,那叫训导官,咱们都是刚归附的降将,需得小心点做事,别让人挑出错来,给自己找麻烦。”

旁边的吴叔同一听这个,顿时摇头苦笑道,“这位大帅虽然没往咱们部队里掺沙子,派庐州的将领过来合编,但派过来的这几个训导官可太厉害了。

“昨天给咱们的兵说要分田,又免了一些人的印子钱,帮他们要回了当奴婢的亲眷,还派人来讲了一些鞑子做的腌臜事,带着那些兵们又哭了一场。

“昨天晚上巡营的时候,听说那些训导官还在跟士卒拉家常,帮他们补衣服,梳头发,篦虱子,取名字,代写家书,亲爹亲娘也不过如此。

“现在那些士卒见了训导官,一口一个大哥,一口一个训导,训导官说话让做什么,立刻争着抢着去做,比我这个正经的营官说话还好使。

“说句玩笑话,就算咱们现在想反叛,有那些训导官在,咱们恐怕一个兵也带不走,这些士卒的心已经是人家的了。”

董兴尧也唏嘘道,“确实是有手段,怪不得他们一直能打胜仗,还扩军的那么快。”

旁边的陈豪这时又问道,“董大哥,不是说团上面还有师吗,那咱们37团归哪个师管啊?”

董兴尧摇了摇头,“鲁帅暂时还没说,昨天召见我的时候,说咱们是新编的部队,还不熟悉圣武军的打法,发了几本兵书,让咱们好好学,暂时归鲁帅直接调遣,估计过一阵子才会分到正式的师吧。”

“原来是这样。”

另一边,鲁锦这里,常遇春带着109师抵达后,华云龙也带着26团移驻到溧水,所有兵力到齐,就在即将启程发动建康战役的前夜,杨璟又给鲁锦提了个建议。

“大帅,我建议重建107师,可以把新编的37团也划过去,估计等咱们打完建康就能用的上。”

鲁锦身边,杨璟和常遇春都在,三人根本没把建康放在眼里,而是在讨论前两个月,徐宋攻略杭州为何失败,如果圣武军要打杭州,应该做哪些准备。

毕竟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虽然建康还没拿下,但也是肉烂在锅里,必须提前为下一步行动做准备,不能打到哪算哪,投机心理要不得。

“107师.”鲁锦蹙了蹙眉。

107师原本也隶属于杨璟的37军,但是107师两个水师团,一个步兵团,督师正是水师一团的廖永坚。

但是现在37军渡江上岸了,估计接下来也不会再有水路的战斗,而且两个水师团现在也被鲁锦拆分的差不多了,张德胜的17团也上了岸,107师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空占一个师的编制。

再来说,廖永坚是巢湖老将,别人都升那么快,他不仅没升,反而自己的师还被拆了,这上哪说理去。

常遇春也说道,“可以考虑让107师上岸,负责南线的战事,往徽州打,两个水师团归大帅单独调遣。”

鲁锦想了想,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杨璟,如果让你带兵从镇江路出发,沿着长江南岸东进,扫平整个浙北的太湖平原,你需要多少兵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