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第164章

经过几天跋涉,这七千新军终于到了定远,朱亮祖也早就等不及了,听说鲁锦带着新军已至,立刻率领几十骑前来迎接。

“大帅,你可终于回来了,这就是新编的第十四团以后也归我辖制”

鲁锦点点头,“对,十四团也在102师编制内,不过这些都是新兵,四千多新兵,加上内卫军,也就只能守卫定远,等你到了濠州前线,也只有两个步兵团和一个骑兵团可用。

“这次作战的战略意图,我已经跟他们几个指挥使说清楚了,此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歼灭敌军先锋踵军之后,你就老实给我守住就行,可千万别给我把董抟霄弄死了。”

朱亮祖闻言连连点头,只要让他上前线,一切都好说,天天守在定远,简直要闷出鸟来。

“大帅放心就是,只要能让我的五团主力从定远脱身,濠州摆着一万五千步骑,我肯定能把敌军挡在淮河以北!”

鲁锦点点,朱亮祖的才能他还是信任的,自己布置的也没太大问题,一万五的兵力进攻是不太够,但用来防守已经足够了。

鲁锦当即又把朱亮祖叫到一边,跟他另外说了下今后跟徐州集团如何相处的问题,确定朱亮祖明白之后,他这才问道。

“庐州送来的那批长枪,还有食盐提举司的提举高勋到了吗”

朱亮祖点点头,当即道,“高提举跟着那批长枪一块来的,还带了些工匠,之前来安之战俘虏的那些煮盐灶户也都送了过来,高提举把那些人也领走了,这些天正在筹集物料,我看等大帅一来应该就能开工了。”

鲁锦闻言满意道。

“那就事不宜迟,那批长枪你给冯胜留下六千支,剩下的你顺路带到濠州去,以备不时之需。

“若是等濠州打起来,你那边的甲胄兵器还不够,就让俞通源的七团,先把把甲胄让给你和郑用,保证你们两个团的战力,让通源在城内守城。

“若是时间来得及,我就尽量再给你们送些兵器甲胄来,你想想还缺什么不缺”

朱亮祖想了想,守城这东西,除了兵器甲胄外,也就是粮食柴禾了,柴禾可以自己砍,粮食就没办法了,于是他便说道。

“大帅,濠州要守多久,我也不知道粮食够不够,若是粮食不够,还请大帅尽量筹措。”

鲁锦点点头,“你去了濠州,总领濠州军务,自己算着点存粮,若是粮食短缺,最少也要提前一个月告诉我,我也好给你筹措。”

“是。”

“既然都清楚了,那就去吧。”

打发了朱亮祖这个好战分子,鲁锦又把冯胜叫来,让他赶紧去清点那批长枪兵器,剩下的让朱亮祖都带走,冯胜答应一声,便开始指挥手下新兵接收兵器和城防。

鲁锦新收的那三个千户营长见状,纷纷跑来闻讯。

“大帅,冯指挥说那批兵器没我们三个营的,我们何时才能拿到兵器”郭兴年龄最大,领着徐达和郑遇霖跑来问鲁锦要兵器。

鲁锦这才说道,“你们三个营归属禁卫军序列,不在这领兵器,等到了庐州再分,而且你们仨暂时都划到一团麾下,等到了庐州先让朱寿带着你们进行基础训练,我还要在定远待一段时间,等我回去之后还要给你们重新进行编组,你们去了之后老实训练就行。”

“啊今后还要重编”郑遇霖表示不解。

鲁锦瞥了他一眼,反问道,“你们营中有多少十来岁的孩子,你还真想带着那些孩子上战场打仗啊要么你就陪他们长到十八岁再说。”

郑遇霖闻言当即闭嘴,陪那群孩子长大,那可得好几年上不了战场,上不了战场还如何立功

徐达则好奇道,“大帅,难道我们和圣武军的编制还不一样吗若是再给一团编入三个营,那一团岂不是有了八个营”

鲁锦这次点了点头,略微透露道,“我要用禁卫军编练一支新军,所用战术和阵法都跟之前不同,你不是读过些兵书吗,这次去了之后就好好学,若是禁卫新军编成,今后圣武军的其他部队也要陆续改编换装,你们这批最先学习新式战法的将领,今后必有重用,去了之后都要用心学习。”

“是!”三人闻言顿时兴奋不已,虽然他们不是圣武军的元老将领,但赶上编练新式战法这个机会,就像鲁锦说的那样,今后还真不缺立功的机会,三人连忙拱手应诺答应道。

鲁锦又对三人嘱咐道。

“我要在定远留几天,处理盐务事宜,我会让沈仁继续带你们行军回去,你们三个路上都要听从沈千户的指挥。”

“是。”

鲁锦点点头,当即又把沈仁叫了过来,跟他说了下回去的事,然后又说了到地方将这些部队移交给朱寿,让朱寿先带着他们进行基础训练,等自己回去之后再做其他安排。

沈仁连忙答应下来,又问道,“那大帅的安全谁来守卫”

鲁锦指了指旁边这次刚从濠州收来的张龙,“你带两个连的骑兵回去,留两个连的骑兵给我,暂时交给张龙带着,由他护卫我回去。”

“是。”

沈仁答应一声,这才开始调动兵马,准备带着徐达他们继续往庐州行军。

鲁锦安排完军事上的布置,当即又把高勋召了过来。

高勋之前是文院财户司的主事,受直系上司包衡举荐,才有的如今这个提举食盐的差事。

他是那次‘小科举’中考上来的士子,一共兄弟四个,高氏原为山西人,后来迁居到无为县已有一代人的时间,老大在家守家,三个兄弟都去考了鲁锦的官,高勋便是其中之一,他还有个兄长在六安做主簿。

高勋也是被安排了新职务之后,才知道定远原来还有盐矿,然后又找人详细了解情况之后,心中更是诧异不已。

他以为定远是他老家山西那种盐湖,结果仔细打听了才知道原来是四川那种井盐。

更离谱的是,定远人祖祖辈辈都没听说过自家地下有盐矿,还能打出盐井,那这大帅又是怎么知道的,而且还信誓旦旦的一口咬定,盐矿层就在地下百丈深处,而他的任务,就是带着一群工匠去打百丈深井,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差事。

高勋没干过类似的工程组织,但好歹协调人力物资还是会的,于是来了之后便开始统筹物资,组织人力,勘察鲁锦之前划出来的盐矿周边地形。

等鲁锦召他过来的时候,他早已有了方案。

“大帅。”

“嗯,听说你来了之后就在筹备物资和人员,准备的怎么样了”鲁锦开门见山的问道。高勋当即答道,“臣不曾见过井盐如何采集,我听之前大帅的意思,这地下的盐矿似石头一般,要先打深井,然后往井里灌水,用水将盐矿化开,变成卤水再提上来,大帅之前还特意让人找了会做压井的工匠,我也找来了,只是这水从哪来要不要从旁边挖条水渠过来”

鲁锦闻言摇了摇头,如果挖水渠只是为了引水,提供水源,那属实是没必要,因为地下本来就有地下水,说不定就在盐层上面,直接打深井下去,不做防护的话,地下水就能直接涌入盐层,根本不需要专门引水。

然而提水却需要动力,如果在河边建水车的话,那动力源又离矿区太远了,挖渠也没啥用,还不如暂时先用人力和畜力顶着,等以后再一步到位,换成蒸汽动力的磕头机。

“没必要,若只是为了引水,那地下本来就有水,还挖渠干什么”

看着高勋一副不解的模样,鲁锦当即找来纸笔,给他画图解释。

“古有堪舆之术,我公输家也有地质学,我们脚下的土地,其实是分很多层的,有泥土,有地下水,也有岩石,等你打穿水层,继续往下打的时候,地下水自然会流到盐层

看着鲁锦在纸上画出的示意图,又给他讲解了掘井的方法,高勋终于对地下的情况有了个基础的认知。

他抓了抓头,还是不解道,“大帅的意思我差不多懂了,只是这挖泥土还好说,可若是挖到岩层,即便能用顿钻铁挫将岩石砸碎,可如此深井,又怎么将碎石带上来呢”

“灌泥浆,用泥浆把碎石冲上来即可。”

“还能这样”高勋表示大开眼界。

鲁锦却笑道,“为何不能,放心吧,这次也算之你的造化,好好学这钻井之法,若是学的好了,能自己写一本‘钻井法式’出来,今后我保你还有重用。

“这地下的宝藏无数,若是学会了井采之术,何愁国家不能富强。”

高勋当即表示明白,又跟鲁锦讨要了那张示意图,然后才带着鲁锦去了盐矿所在的炉桥镇。

鲁锦到了之后让人用篱笆围出了盐矿的大致范围,又亲自规划了用地,今后哪里打井,哪里做煮盐工厂,哪里做仓库,全都跟高勋说了一遍之后,又亲自选了位置,用他带来的洛阳铲下了第一铲子。

铛铛铛——

看着从洛阳铲中倒出来的泥条,鲁锦又拿起来跟高勋交代道。

“从今天你就开始在这盯着,每一口井都要有编号,一号井,二号井,这样标注好后,每天记录打下井深,记住用我说的公尺来记,然后每次打出不同地层的泥条,你都要留下样品,标注好是从多少米打出来的,今后地质勘探,都要按此法来做。”

高勋听的连连点头,可还是蹙眉犹豫道,见周围没什么人,他这才低声道,“大帅真确定这地下能打出盐井来若是忙活一顿,最后什么都没挖到,恐有损大帅威信。”

“哈哈哈哈,我自然没闲心与你说笑,放心吧,我说有就一定有,咱也不是瞎蒙的,更不是看风水看出来的,而是用扭秤称量出来的,此地必有大盐矿。

“不过按照四川盐井那边的经验,最少也得挖到三百公尺的深度,才能见到盐层,我估摸着这个盐层也得有三百公尺厚,这里储量极其丰富,你就打井吧,绝对不会让你白干一场。”

高勋见鲁锦如此有把握的样子,当即也不再劝,便开始安排人手,轮流打井。

鲁锦先指挥打个一号井,给他们做示范,先让工匠挖出一个四米长宽,深三米的方坑,坑底架支架和梯子,坑上面架滑轮提索。

然后在坑底和侧面砌砖,做出一个操作平台,继续在坑里挖一口直径一米二的井,再往里面砌砖做井壁,然后挖到十米再继续缩孔,越往下挖越细,最后保证成孔不能小于二十厘米。

鲁锦又在定远待了几天,一直看着他们挖到五十米深,孔径定下不动之后,这才准备闪人。

这时代用顿钻法挖一口深井可费劲了,不是几天就能打好的,于是看到工程进入正轨后,就准备撤了。

临走那天,鲁锦看着这阵子一直蹲在井口做记录的高勋,这人也算尽职尽责,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你就在这盯着吧,不要灰心,咱们这挖的还算快的,巴蜀那边打一口盐井,有时要打上几年,你放心就是,咱们用不了那么久,如今已经打到五十公尺,再往下挖个三五百公尺,已经能见到盐层,好好干,我等着你给我报捷。”

“是,大帅放心,我一定尽快打出盐井来。”高勋连忙保证道。

他是财户司出身,又是传统儒生,自然知道盐铁的暴利,若是圣武军有了盐井,那就是一大稳定的财源,这样的大功,绝不亚于打赢一场胜仗,对他们整个庐州集团来说,也是一项巨大的收益。

鲁锦点了点头,又勉励了几句,告诉他若是需要工匠和工具支援,再派人去庐州索要,然后才带着张龙动身,领着四百多骑兵护卫,跑了三天才回到庐州。

刚回来就收到一个好消息,铁厂那边已经把轧钢机做成了,还铸造了一门火炮样品,如今就等着鲁锦来试炮了。

文院营造司的掌司许济川,也向鲁锦汇报,如今铁厂已经有五座高炉进入了稳定出产期,也就是说现在铁厂每天都能产出一万两三千斤铁,大约六吨的样子。

六吨铁已经不是个小数目了,按照一门六磅炮不到八百斤的重量来算,一天的铁产量,都能铸造15门六磅炮了,如果是八磅炮,一天的产量也能造十门,就算是两千斤的十二磅炮,一天也能铸造四五门。

有了这样的铁产量,鲁锦那个六十多门炮的炮兵营,便有了底气。

再加上轧钢机的问世,连铠甲和火枪的产量,今后也不是问题了,等着铁厂的产量继续增加,今后的武器和甲胄产量只会越来越高。

鲁锦当即对许济川问道,“那门样品炮呢”

“就在军营之中,如今由教导营看着,他们也等着大帅试炮呢。”

鲁锦点点头,立即起身对身边的侍卫吩咐道,“去把杨换,朱寿,还有一团的千户营官们都叫上,还有新来的那三个,一起去教导营,我要带他们试炮。”

“是。”

几名侍卫答应一声,立刻奔出去传令,这么大的动静,自然瞒不过李善长和冯国用,没多久两人便找上门来。

冯国用当即道,“前几天就听说铁厂那边送来一门炮,样式极为古怪,是从来没见过的样式,臣当时便想去看看,结果教导营的杨换杨营官还捂着不给看,如今听说大帅要带诸将试炮,可否将臣也带上。”

李善长捋着胡子不说话,但那表情分明是也想去凑热闹。

鲁锦当即大笑道,“哈哈哈哈,不过是一门样炮而已,还未定型,不过两位先生既然也想看,那就一起去吧,尤其是李先生,可要做好准备,那火炮动静极大,犹如滚雷,先生可不要被惊到,最好提前写封告示张贴于城中,以免惊了百姓。”

李善长点点头,“臣这就去让人写告示,还是大帅思虑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