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这是什么铁骨朵

第173章这是什么铁骨朵

杨普雄的一番详细介绍,顿时让徐寿辉和彭莹玉都清醒了不少,同时两人也更加为难起来。

彭莹玉当然是想直接分化拉拢的,现在庐州的三个派系中,巢湖派将领是可以拉拢的,即便之前有矛盾,但好歹也是一起起事造反的关系,有这层情谊在,两边起码就有对话的基础。

再有就是那些鲁锦自行招募的派系,这些武将如今位置应该也不高,只要舍得高官厚禄,想要拉拢也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就是元廷的降将派了,降将这种东西,几乎每个势力都会吸收,关键是鲁锦手下的降将杀过彭莹玉的女徒弟,这是沾了血的,最好能暗中杀掉,实在不行也可以排挤走,对,说的就是朱亮祖。

像是张焕,叶升这些,反而没什么关系,就是收下也无妨,正好可以当作千金市马骨。

至于鲁锦手下那些文官,彭莹玉根本没放在眼里,他可太知道文人是什么德性了,好比当年三国时的东吴臣子投降派一样,反正投了他们也照样做官,换个主子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徐寿辉则不同,他当然也想收服鲁锦,若是鲁锦能够效忠他就更好了,但是这显然很难,至于鲁锦手下的将领跟彭莹玉派系有矛盾,那更好啊,他就是需要有这种矛盾,才好搞内部制衡。

其实徐寿辉想的也比较简单,毕竟他是个古人,从根本思维模式上,就跟鲁锦这个穿越者不同。

按照古人的逻辑,造反是为了什么或为称王称霸,或为当皇帝,但是说实话,就古代这个环境里,敢做皇帝梦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混个王位就顶天了。

徐寿辉觉得鲁锦是野心的,手握十万大军,就敢跟自己讨价还价,同时又有些胆小怕事,比如不敢在徐宋和韩宋之间站队这件事。

那么在徐寿辉的印象里,鲁锦就是个有能力,有野心,但格局还不够高的人,这样人要是许诺给他一个王位,说不定这人真能效忠。

王爵徐寿辉舍得给,只要能让自己当皇帝,当天子,没什么不能给的,再说他复的国号是宋,前宋也有给异姓封王的先例,比如王安石就有王爵,那只要鲁锦肯带着十万大军投效,给个王爵也没什么。

但是,现在徐宋也是刚刚起步,就连一起起事的创业伙伴,邹普胜,倪文俊,彭莹玉,这仨都没有王爵,凭什么给一个外来的鲁锦封爵

所以这就难办了

不是他舍不得给,而是现在不能,徐寿辉现在也很发愁,怎么拉拢鲁锦他还不太清楚,但有件事他很清楚,那就是不能再让彭莹玉一系的人接触鲁锦了,再让彭莹玉派徒弟过去,说不定真挖了鲁锦的墙角,到时候搞不好自己没摆脱彭莹玉的控制,反而给彭莹玉做了嫁衣裳,顺便还竖了个鲁锦这样大敌。

所以接下来和鲁锦的交涉,必须派自己信得过的人才行。

于是就听徐寿辉说道。

“军师,我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不可对那鲁锦逼迫太甚,否则原本是件好事,说不定最后却搞成仇敌,那反而不美了。”

彭莹玉闻言点了点头,他也知道这事急不来,就算分化拉拢,也得搞清楚状况,再分别派人去接触才对,便问道,“那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徐寿辉当即道,“我看此事先不急,如今正是我军连战连捷,开疆拓土之时,应当集中精力开拓疆土。

“尤其是军师和普雄,二位也不可在此事上过多耽搁,现在正是建功立业之刻,二位当多立战功,莫要被你那些师兄弟比下去,至于外交之事,可以再找其他人去。”

这话一出,彭莹玉就有些皱眉,只是还不等他开口,徐寿辉就再次说道。

“再说那鲁锦如今实力正盛,手握十万大军,眼高于顶,自视甚高,不会将吾等放在眼里,即便谈也谈不出个什么结果,不如先拖上一段时间。

“我看今年元廷必定从北方大举来攻,徐州芝麻李也未必挡得住,那鲁锦有几斤几两,也未可知,不如先让元廷和他们去打,看看这鲁锦的成色。

“一来,若是他打输了,我们到时再去救援,他必然俯首称臣;二来,即便他没输,此战过后也必然伤筋动骨,而我军则不同,我们趁此时间开疆拓土,招兵买马,今后必然兵马人数强过他,到时再与之对话,量其也不敢太过嚣张。”

彭莹玉本来还以为徐寿辉要避开他,单独拉拢鲁锦,有些不高兴,但徐寿辉后面的话却让他一愣,暗自点了点头,心说这先拖一拖也比未必不可。

徐寿辉说的很对,元廷不可能一直不管,肯定要派大军南下镇压,到时候徐州芝麻李,庐州的鲁锦肯定首当其冲。

所谓锦上添不如雪中送炭,先让那鲁锦跟元廷死磕去,等那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被元廷教训一通,到时候他就知道好歹了。

然后自己这边再稍微给些恩惠,鲁锦还不纳头便拜

彭莹玉当即赞道,“陛下英明,那就且先让他嚣张几日,待我军兵马强壮之时,他就算心有不甘,可在刀兵面前,也只能屈从了。”

徐寿辉闻言暗暗得意,这彭莹玉也不过如此,这不就着了自己的道,先忽悠着他们转移视线,别继续关注此事,等风声过去,自己再派亲信去接触鲁锦,说不定到时候就能将这支人马收为己用。

于是徐寿辉当即做出态度,表示此事先放一放,他要把重心都放在军事上。

所谓上赶着不是买卖,别拿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自己一直去求着鲁锦,说不定那小子会要价更高。两日后,徐寿辉就带着彭莹玉和杨普雄,来到了前线战场,邹普胜已经扫清武昌外围的所有元军,武昌城也被他围了好几天了。

但是武昌乃长江中游的重镇,不易攻取,邹普胜也不想强攻,正在设法贿赂城内的蒙元贵族,让他们自己开城.

不要觉得离谱,城池被围的情况下,城内难免生出别样心思,别说收贿赂,便是主动投降也不是没可能的。

武昌前线,徐寿辉一边督战,一边也在暗中物色可靠的心腹,准备撇开彭莹玉,单独去联系鲁锦,虽然王位暂时给不了,但是他可以画大饼嘛,只要能得到鲁锦的兵马,摆脱吉祥物的身份,什么都是可以商量的

与此同时,北边庐州的鲁锦,最近也没闲着,安排好合成旅改编训练的事情后,他就一头扎到了肥西铁厂,了半个月的时间造了两千套布面甲,不等凑齐一个团,就立刻让叶升先把这一批送去濠州,顺便还押送了一批箭矢,增强守城的火力。

新式100毫米口径的八斤炮也铸造了一门,身管长一米七,倍径16.5,经过测试后,射程的确能超过一千五百米,这就足够了,炮重480公斤,也没超过一千斤,虽然比六磅炮重了不少,但还可以接受。

鲁锦立刻下令批量制造八斤炮,作为中口径野战炮的主力装备,姜悦,姜铉,沈安这三个铸铁匠正在打造铁范,用来批量铸造火炮,并且和鲁锦一起开发了一套铁范铸炮的工艺。

铁范铸炮法在原历史上是清末发展出来的技术,但和现在这个时候并没有技术代差,只是思路的问题,鲁锦可以提前把它点出来。

不过铁范铸炮法也不全是优点,虽然铸造速度快,铁模可以重复使用,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冷却过快,容易铸出来白口铁,白口铁很脆,容易炸膛,而且冷却过快也容易出现砂眼,这都是火炮不能容忍的严重缺陷。

想要充分利用铁范铸炮的优点,关键是要解决浇铸时的保温问题,于是鲁锦和几人商量过后,让他们在地上挖出一个坑,上面砌砖,做成一个半地下,半地上的炉子。

浇铸大炮时,先要把铁范烧一下预热,然后放在这个炉子里竖着拼装起来,模具拼装好后,在炉子来可以持续给铁模具保温。

准备就绪后开始浇入铁水,然后持续加热保温两天,这样铸出来的大炮就是熟铁炮,轻便又坚固,而且还是‘可锻铁’,不会像白口铁那么脆而易折。

火炮铸造的问题解决了,但是炮弹的问题居然也是个麻烦,实心弹还好说,鲁锦提出了磨球机的制作方法,工匠们只需铸造相应型号的磨盘即可,但空心炮弹还有手榴弹的制作就比较麻烦了。

麻烦的不是空心炮弹的铸造,而是引信的问题,如何将空心榴弹在炮膛内点燃,打出后落到敌群里正好爆炸呢若是引信不够安全,在炮膛里炸了,那就悲剧了。

还有手榴弹这个东西,实际开始制作时,鲁锦也发现没那么容易,直接做成空心铁球,内填火药,怎么点燃投掷

两个问题最后变成一个,研发一种安全的引信。

鲁锦最先想到的,就是烟上用的绿色慢引,这种引信足够安全,燃烧速度稳定,还可以通过截取引信长短来设定引爆时间,可惜,那里面的配方他不清楚,而且大概率目前造不出里面所需的化学品。

于是最后还是用了最简单的方法,

做好这一步后,再制作新型火药。

英国曾经研发过一种低燃速的火枪用火药,根据颜色被叫做棕火药,这种火药与黑火药的主要区别,就是其中木炭的成分,黑火药的木炭是完全碳化后磨碎的,棕火药的木炭是半碳化的,还保留了一部分木材原本的颜色。

了几天时间搞出棕火药,便做成了牙签粗细,有最基本防水功能的引线。

做过几次实验,发现只要严格控制工艺流程,引信的燃烧速度就是可控的,尤其是棕火药的配比,有了可靠的引信,两种空心弹药才终于做出来。

用火炮发射的空心榴弹,被安装在一个木托底座上,榴弹直径比炮膛直径略小,误差不到两毫米,气密性主要用毫米之内,气密性还是没问题的。

空心榴弹的引信放在炮弹与木托底座的连接处,这个铁球与木托的连接处会有一个夹角形成的空隙,引信被盘成一圈固定在木托上,上面再糊一层桐油纸,用来防潮。

使用时先从弹药箱中取出炮弹,送到炮口位,装填之前撕开油纸包装,检查引信是否完好,然后用火绳点燃弹座上的引信,再将炮弹快速推入膛中,点燃发射药,完成发射。

这个过程很危险,但在后膛炮和雷汞出来之前,这就是唯一一种发射榴弹的方法。

用一门八斤炮做了实验后,发现这种榴弹的可靠性还有待完善,十炮里只有六次能成功在发射后炸开,剩下四次有两次是引信熄灭故障,一次铁球在引爆前提前落地,把铁壳撞碎了,火药散了一地,导致未能引爆,还有一次是弹头与木托分离解体故障。

找到问题后再继续改进,加厚铁壳,使炮弹强度增加,不容易提前碎裂,还有木托与铁弹的连接,不仅要用销钉固定,还要用鱼鳔胶粘牢,最后的引信做好加粗防水,如此才将榴弹的可靠性提高到八成以上。

搞定了炮射榴弹的技术难题后,成功的经验也被直接应用在手榴弹上,于是乎,当掷弹兵营的徐达见到这种新式武器时,便忍不住讶然道。

“这便是大帅说的手榴弹怎么看起来像个短柄的铁骨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