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徐宋的反应

第170章徐宋的反应

听到鲁锦居然采纳了徐达的建议,众人都很惊讶,没想到大帅还挺看重这个新来的小子。

既然决定已下,那接下来就是紧张的训练和换装了。

挑选陷阵营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一团全军上下,选兵要求是会武艺,长得高大健壮,射箭,长枪,刀盾,骨朵最少会一种的,会两种的就更好了。

叶升的骑兵团那边也趁机从全军补充了一批弓箭手,加强骑兵一团的远射能力。

鲁锦十分看重这个陷阵营,在他的设想中,这就是身穿重甲先登夺城的精锐,而登城用长兵器的机会不多,于是鲁锦便许诺他们,选中后的士兵可以自行挑选趁手的副武器,主武器统一使用可以破甲的步槊。

好在人数不多,打造一个营的步槊对于现在的圣武军来说,还是有这个条件的。

用了三天时间挑选陷阵营精锐,鲁锦还私下里特意把朱重八调到了这个营,火炮火枪这玩意,他暂时还不想让朱重八接触。

编完陷阵营,再以杨换的教导营为基础,抽调已经学过算术几何,并且年龄合适的学员做炮长,然后补充新兵,组建圣武军第一个炮营。

当初从巢县起义投靠圣武军的秦理,其长子秦景霖年龄合适,今年也虚岁14了,又是书香门第,有文化基础,这段时间学习数学的速度也很快,被提拔成了炮营的连长,将来要掌管十六门火炮,从军的起点很高。

今年才12岁的蓝玉,暂时还只能从炮长做起,这小子来得晚,学习速度又慢,暂时还不会自己算弹道和测距,只能在连排长的命令下指挥操炮,起点稍微就低了一些。

朱亮祖的儿子朱暹,年纪还太小,如今才虚岁12,暂时还没被编入炮营,留在教导营继续学习。

虽然鲁锦从去年就开始培训这批小孩,但总的来说炮兵军官人才还是太少,于是他就定了一个炮术指挥原则。

各炮炮长只需要掌握熟练操炮的技术,不需要会测距,只要会调仰角,和发射各种炮弹即可,指挥单位放在排一级。

每个排长需要同时指挥四门炮,包括统一测距,统一发射仰角,统一药包和弹重,由排长下达命令,然后四个炮长执行,这样多少能减少一些军官的需求。

不过这也只是权宜之计,不能一直这样,炮营要自办学习班,组织全体官兵进行学习,然后进行营内考核,只要通过考核就能提拔成炮长,排长,做军官。

圣武军现在很缺炮兵军官,不仅是陆军缺,用不了多久,水师也要装备大量火炮,根本不愁没地方安置,只愁人不够用。

为了将来水师能顺利接收火炮,鲁锦又给水师的廖永坚和华高下令,让他们挑选一批年轻的,有文化基础,能写会算的,精通操船和水战的士兵,来庐州进行炮术学习,这样等火炮造出来后,就能直接调回去用了,省的和渡江计划脱节。

这批水师来的学员,暂时也编在炮营里一起训练,炮营营长由杨换担任。

新编的合成旅,旅帅由朱寿担任,并且不再直领战兵营,陷阵营营官由徐用担任。

徐用是鲁锦攻克庐州时加入的,跟杨换是同一批,加入时间比较早,也有战功,参加过巢县战役,和康茂才打的那一场,他担任过主攻营长,这次也算是升了半级。

四个火枪营营官,分别是秦理的弟弟秦戎,新来的郭兴,郑遇霖,以及李旺。

李旺原来是华高的手下,华高又跟赵普胜走的太近,赵普胜死后,华高算是投了鲁锦,但鲁锦还是对他不太放心,于是便将华高调去了水师二团,还把他手下最能打的小将李旺薅了过来,之前一直放在一团。

既然把人要过来了,鲁锦自然也要重用,不然把人要回来,又将其雪藏,难免跟自己离心离德,思念旧主,这点鲁锦还是心里有数的。

让其当火枪营营官,也算是一种提拔吧。

这第一批的种子部队,将来稍微立点战功放出去,就不愁前途和升迁机会。

两个辎重辅兵营,营官是徐达和郑遇春。

以前的辅兵营基本不怎么担任作战主动任务,但徐达建议将掷弹兵和车营融合,那现在的车营自然就不一样了,车营在大阵中也要发挥重要作用,不能再当摸鱼的角色了,自然要挑选一个靠谱的将领,于是鲁锦就选了徐达。

至于郑遇春,此人是郑遇霖的弟弟,而且只比他哥小一岁,今年也19了,担任车营的营官也可以胜任了,不过因为这批新来的将领都没有军功在身,因此都只能从试千户做起。

至于两个骑兵营,暂时缺编,骑兵一团的编制也才刚凑齐,实在不宜再从叶升那里抽调,不然叶升也该有意见了,之前的郑用就是从他那里分出来的,继续分下去,他这个骑兵团什么时候能满编。

因此就先让叶升继续带着骑兵训练,大不了作战时再临时编组。

反正骑兵一团也主要是跟着鲁锦行动。

如此一来,新的禁卫军合成旅就编成了,旅帅是朱寿,杨换掌管炮营,徐用掌管陷阵营,秦戎、李旺、郭兴、郑遇霖,四人分别带一个火枪兵营,徐达和郑遇春掌管车营。

安排好各部将领之后,便是各自带着训练,没有火器的就先进行基础的体能和队列训练,武器那边,还得鲁锦亲自去铁厂催一催。

这次要打造的新兵器有点多,除了各种火炮,还有开榴弹,手榴弹,步兵火枪,车船兵的短火枪,龙骑兵型火枪,都需要他来监制定型,事情还是很多的。

当然,他也没忘了外线的三个师,尤其是北线即将到来的战役,禁卫师的装备可以晚一点,但北线的装备一定要先凑齐。

如今已经是二月份,至正十二年是个闰年,是有闰三月的,历史上朱元璋投军就是在闰三月,紧接着就遇到元廷派来的彻里不攻打濠州。

因此历史如果没有太大改变的话,那元军大概率还是会闰三月过来,这样一来,留给鲁锦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这两个月最低也要给北线补充一批铠甲才行。历史上红巾军刚开始之所以打不过元军,就是吃了披甲率太低的亏,武器相对来说还比较容易解决,披甲率这玩意短时间是真的上不来。

如果从自制盔甲这方面来看,那鲁锦的圣武军应该算是当下元末群雄里最厉害的一个了,不论是刘福通部,还是徐州芝麻李,又或者湖北的徐宋,他们暂时都不能自己批量制造盔甲。

而鲁锦这里不仅能做,甚至还搞出了轧钢机来提高效率。

铁厂刚建了一半的加工车间里,墙外流过的水渠驱动着巨大的水轮,水轮又通过一系列齿轮的传动,带动着车间里的那台轧钢机缓慢运行。

重达六吨的四个轧辊上下摞在一起,给轧辊提供了巨大的挤压力,每根轧辊上还套着两副青铜铸造的滚柱轴承,那群工匠甚至自行领悟,给轴承上用了钙基润滑脂.

所谓的钙基润滑脂,其实就是生石灰和动物油脂,生石灰是碱性的,和油脂放到一起会产生皂化反应,形成肥皂一样的润滑物,可以减少摩擦损耗。

鲁锦打听了一下他们怎么想出来的,结果却被告知这是古时候传下来的法子,总领营造事务的营造司掌司许济川,还特意告诉鲁锦此物出自《诗经》,诗经.邶风.泉水一诗中就有‘载脂载辖,还车言迈’的说法,可见从先秦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有润滑的概念了。

鲁锦夸奖了一下那些工匠,又继续看这台轧钢机的运转。

现在制甲的整个流程,是先冶铁,再用炒钢法炒出钢水,然后将其浇铸成厚一厘米,长15厘米,宽10厘米,大概一个巴掌那么大,重一公斤多点的钢板毛胚。

这些钢板毛胚浇铸好后,就成了制甲的原料,送到制甲车间将其再次加热烧红,然后用钳子夹着送到轧钢机里反复碾压,直到把钢板拉长,拉宽,压薄,最终形成宽30厘米左右,长40多厘米,厚1.2毫米的薄钢板。

接着再将这些板材重新加热,然后用剪铁皮的大剪刀将其剪成甲片大小的小方块,再交给铁匠精修,打出弧面的形状,冲出铆钉孔,最后淬火提高钢甲片的硬度,交给学徒工打磨干净,再经过一次发黑处理,防锈防腐,就可以送到铆钉车间,把甲片安装在布面上了。

钢片发黑处理也很简单,先加热到三四百度,然后进行油淬,就可以让钢铁表面发黑,形成一层防腐层。

有了这台轧钢机,轧制一块这样的薄钢板只需要两分钟,一小时生产出来的钢板就能做八套甲胄。

铁厂施行三班倒制度,夜晚使用电石灯照明,一天保底也能制造150副身甲和臂甲,就是头盔麻烦一些,还需要技术娴熟的铁匠仔细敲打,不然造的更快。

鉴于此种情况,只能把更多的铁匠分配到打制头盔的工作中。

每天保底150副,一个月就能生产4500副,正好够给一个团换装。

就在鲁锦这边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物资筹备的时候,之前来庐州出使的徐宋使者杨普雄,经过在大别山山沟里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徐宋现在的都城黄冈,并立刻受到了徐寿辉和彭莹玉的接见。

如今徐宋正在进行攻势作战,年初的时候,他们刚刚占领了黄冈和黄石地区,然后立刻挥师西进,西路军由丁普朗带领,旬月之间就攻破了重镇汉阳,并且在这里遇到了前来投奔的陈友谅。

陈友谅的主动投奔,让徐寿辉非常高兴,命令他仍然带领自己的部曲,继续向沔阳府进攻,陈友谅果然不负众望,很快就攻破了天门、仙桃和荆州,立下战功,被徐寿辉升为领军元帅。

另有一路北路军,由彭莹玉的弟子欧普祥带领,如今正在进攻安陆,整个安陆府也即将被徐宋拿下。

徐宋的黄冈本部这边,太师邹普胜亲自领军,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如今已经扫清了重镇武昌的外围元军,现在正好到了围攻武昌的关键时刻,恰好这个时候,杨普雄带着使团回来了。

“普雄,那庐州的鲁大帅可答应了”徐寿辉一听这人回来,立刻问道。

杨普雄皱眉摇了摇头,这才回复道,“回陛下,那鲁锦没答应,但也没一口回绝,似是有投靠之意,但陛下给的这条件,怕是要跟那厮重新谈过了。”

“嗯是何意思,你快详细说说。”徐寿辉一听也皱起了眉头,没想到这鲁锦竟然还敢拒绝,真是不识好歹。

他这段时间膨胀的厉害,登基称帝,手下大将又势如破竹,接连攻破多处重镇,还有陈友谅这样的人才主动来投,与之相比之下,鲁锦就更显得不识趣了。

杨普雄这才介绍情况道。

“回陛下,军师,我沿着淠水去六安时,发现庐州兵正在山中的霍山县筑城,那里原是赵宋时期的霍山县,到了伪元时被降为故埠镇,如今庐州兵占了那里,说是欲恢复县制,于是便在山中谷地筑造堡垒。

“可是山中又无元贼,他们在那里筑城又能防谁明显是在防山南的我们。”

徐寿辉和彭莹玉闻言都点了点头,认同了杨普雄的判断。

杨普雄又继续道,“我到了霍山后,见到了那里的驻军将领,有个团指挥,手下有五个营,大概有五千甲士,主将姓俞,年逾不惑,应该就是师傅交代的,巢湖水师中的俞氏,其主力驻扎在六安,山中只有一个千户营驻扎在霍山。

“我跟这俞指挥说明来意后,他们又将我带去六安,等了几日后,才又带我去庐州,如今那圣武军的鲁大帅鲁锦,就驻扎在庐州”

杨普雄将在庐州打听到的消息大概说了一遍,又强调道。

“那鲁锦并未直接拒绝陛下招揽,只是提出几个条件,一,陛下封他为汴梁行省管勾,而他如今驻扎在庐州,难免有名无实,若是让他自己去打汴梁,中间又隔着刘福通部,他说陛下这是挑拨庐州兵和刘福通的关系,坚决不受此号。

“另外他还说,刘福通部自称复宋,咱们也自称是宋,将来二者必有争执,他夹在中间难做人,不想掺和‘两宋之争’。

“二,此人狂言,自称有水陆步骑二十万大军,坐享庐州路全境,扬州路一部,安丰路一部,共十数州县,手中还有巢湖水师,以及从元贼淮西宣慰使那里抢来的江防水师,陛下若想招揽,绝不是一个管勾便能打发的。”

此言一出,徐寿辉和彭莹玉立刻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出了惊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