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进军安庆(三)

第185章进军安庆(三)

邵永坚把儿子叫来亲自交代遗言,顿时把儿子惊得目瞪口呆。

眼看周围四下无人,邵永坚这才继续小声道,“我也不过是以防万一而已,你这些日子跟我驻守桐城,也时常派人打听北面的消息,那鲁锦的圣武军是什么样子,你应该也清楚。

“此人与徐州红巾不同,他开科举,在各地设有知县和主簿,军队编制也自成一体,组织严密,尤其是我们当面的庐江,他们还在庐江开矿炼铁,打造兵甲。

“民事上,那厮又是废奴,又是废朝廷的印子钱,每攻下一地,就要编户齐民,给百姓分田耕种,恢复生产,而非其他那些红巾一般坐吃山空,还开仓放粮,以工代赈,趁机修筑各地城防。

“此人虽还未称王称帝,但其帅府却俨然有了小朝廷的气象,你说这是寻常的反贼吗

“去岁那厮手中只有四五个团的时候,就敢与康茂才的两万大军对攻,并且战而胜之,如今他手中有多少个团我不知道,但我们对面驻扎的就有十一,十二,两个团的番号,既然他决意此时来攻安庆,你觉得他会没有准备”

绍文质也知道他爹说的这些东西,鲁锦那边在打探对方消息的同时,安庆这边的一线将领们也没闲着,可越是了解的深入,邵永坚就越觉得北面的鲁锦不一般。

与之相比的徐宋,反而不被他放在眼里,听说那徐寿辉拜了十几年前就在造反的彭莹玉为军师,还设了个什么政教合一的莲台省,而且屁大点地方,刚打下一两个山中小县就敢称帝,更是不知所谓。

最关键的是徐宋的统治,徐宋打下来的地盘,安排官员十分随意,只要是愿意投效的,直接就给封官。

而且做什么事都没有个章程,官员如同虚设一般,仿佛就是插了个旗,宣称一下这是我的地盘,并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也就是说,徐宋不能有效的整合当地的各种资源,包括人才,兵源,粮草等等。

这也是后来徐宋攻入杭州,被元廷反扑时却一溃千里一样,根本就没站稳脚跟。

而鲁锦这边除了少数有功之人可以直接授官的,其他都是召集读书人参加考试,虽然为了低调没有冠以科举之名,但不妨碍外人就是这么理解的,按考试成绩给官做,这不是科举是什么

显然鲁锦的做法让他觉得更加正规,更有朝廷的样子,而且随着这几个月的打探消息,他还搞到了一些当初鲁锦考试的题目,比如那道刑律题。

鲁锦效仿汉高祖约法三章,让每个考生列举二十条律令,最后综合所有答案,共编撰了一百条,作为临时法令,让官员判案有法可依。

这还是当地,见过新来的官员判案的百姓传开的.

废除旧法,编撰新法,这是陈纲立纪,但又没一味的贪大求全,而是审时度势的先搞出一个‘约法三章’用来过渡,显然更有政治智慧。

这鲁锦绝不是一个只知道打地盘当山大王的普通反王,而是切切实实的在治理国家,在治国这方面,鲁锦显然是费了心思的,这就更加凸显了他的与众不同。

面对这样一个兵力强大,心思缜密,又擅用奇计,还精于算计的敌人,而且敌军将士还士气高昂,人家是创业团队,立了功是真能封侯的,可自己这边有什么即便打赢了,朝廷会给封赏吗

就算打赢了这一次,能顶得住敌人源源不断的进攻吗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让邵永坚显得如此焦虑。

反观自己这边,和鲁锦的政策对比,元廷的政策更像暴政,但凡是个有识之士,都能看明白元廷政策的弊病和不当人之处,这也让元廷阵营中的‘正义之士’们,感觉自己在倒行逆施,起码邵永坚就是这样的感受。

再加上那帮没卵子的蒙古鞑子,还未开战就先把家眷搬到江心岛上,提前准备好了退路,这让他们这些在前线拼命的将领如何作想

“爹,你既然不看好此战,那为何刚才还答应葛叔在城外迎敌”绍文质顿时不解的问道。

“如今城中军队分为三部,那甄彦隆和葛延龄都要出城迎战,我若不答应,反而不好,大战在即,更重要的是全军上下一心,有劲往一处使。

“相比于出城劫营,在城外背城列阵迎敌已经很好了。”邵永坚立即解释道。

绍文质闻言又争辩道。

“那父亲刚才也不该说那样的话,父亲若真死在贼兵手中,却不让孩儿报仇,反而认贼作父,岂不让天下人耻笑,即便降于敌军,恐怕也没人会正眼瞧我一眼。

“再说,再说,若真事不可为,父亲既然已经有了让孩儿降贼的打算,为何又非要给朝廷愚忠效死到时父亲是逃是降都可,孩儿都跟着父亲就是。”

听到儿子的表态,邵永坚看了他一眼,随即又长叹一声。

“唉,大战在即,我方却兵力寡弱,将无战心,若是我这领兵的都无必死之心,又如何能打得过强敌啊抱着这样的心思打仗,还不如早早谋划该如何投降”

“爹,那咱们”

“罢了罢了,去巡营吧,再派斥候前去打探敌军消息,刚才所言不许与外人道。”

绍文质还想再说,却被老爹挥手打断,一脸茫然的出去巡营了,也不知老爹到底有没有下定决心,下的又是什么决心。

另一边,廖永安率领的三路大军还在分头南下,各自都在行军当中,从桐城南下去怀宁求援的达鲁赤,别列怯不华,这货拉着马车,带着小妾和细软走的不紧不慢,不过军情紧急他还是知道的,已经派了亲信快马去怀宁报信。

庐州这边,鲁锦也在做战役调动,廖永安出发的当天,鲁锦就急调东路军的六团张温所部,从和州换防到庐江,作为南线战役的二线总预备队。

同时又让正在训练的炮营骨干,杨换,刘传义,俞通渊,秦景霖,这些人带六门八斤野战加农炮,两门14斤(12磅)短管榴弹炮,两门23斤重榴弹炮,一共十门大炮,组成一个临时炮队。

又叫叶升带两个营的骑兵,护送鲁锦和炮队,一起去桐城。

没错,鲁锦这次也要去前线参战。

一来火药金贵,把那么多火药浪费在训练上可惜了,而且在后方训练,模拟装填一百次,也不如在战场上真放一炮来的效果更好。二来此次进军安庆,算是圣武军前所未有的一次大战,之前打别的地方,不过是进攻一两座城而已,这些城池都是各自为战,敌方没有统一调度。

唯一的一次稍微上点规模的,就是和康茂才的那一战,那一战的主战场虽然在巢县,但双方的布局和外线过招也不少,可即便如此,战役的复杂程度还是赶不上这次的安庆之战。

不仅廖永安没有经验,就连鲁锦也没有过这种规模的战役经验。

这次进攻的安庆,它不是像和阳那样的江防防线,而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路,简单点说,虽然鲁锦只是进攻桐城、潜山、怀宁三座城,但是安庆却可以调集全路的力量,把太湖、望江、宿松的兵也调来参战。

毕竟安庆路的核心就在怀宁城(安庆市),这里要是丢了,那安庆路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这次要打的,很可能不止三个城的兵,可能会是六个城的兵力

按照包毓搜集的情报,安庆路总管韩建,万户府经历郝瑞,这两人把全路的兵力分为三个集团布防,以桐城和宿松作为东西前线,分别防备圣武军和西面的徐宋,中间的太湖、望江、潜山作为二线,安庆作为核心。

桐城正规军加地方义兵,一共有五千兵力,宿松驻军六千,还有一支一千多人的雷池水师,辅助防备西面的徐宋。

潜山、望江、太湖三城,都是五千驻军,和桐城的配置也差不多,同样是两千正规军加三千地方义兵的配置。

怀宁作为安庆首府,也是最为核心的要地,驻军六千,还有两千的水师,合计八千的兵力。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怀宁城的城防并不严密,这个沿江最重要的城市,号称‘上控洞庭、彭蠡,下扼石城、京口,分疆则锁钥南北,坐镇则呼吸东西’的重镇,它居然只有三面城墙

拜忽必烈隳城令所赐,安庆这个如此重要的地方,居然也被扒了城墙,虽然没有全扒完,只扒了一面南城墙,但这跟全扒了也没什么区别,防御功能基本上丧失了一半。

更离谱的是,从去年红巾军造反到现在,安庆路总管韩建,都没修好这面南城墙,也难怪那些蒙古高官们提前准备退路,这他妈连城墙都没有,别说只有八千守军,就算再多一倍,也不一定有把握守得住啊

综上所述,安庆全路共有兵力三万五千人,其中靠北直面圣武军的三个城,加起来是一万八千人,和廖永安的101师兵力差不多。

宿松作为防御徐宋的前线要地,那里的七千兵力基本不可能抽调过来支援北线,怀宁城又城墙缺失,本来就不好守,再调兵力出去支援北线,那万一战败,怀宁城也就不用守了。

更何况,怀宁城还紧邻江边,韩建还要防备鲁锦可能来的水师。

万一鲁锦来个声东击西,从陆路佯攻,然后调集水师直接从长江进攻安庆老窝呢到时候前面还打着呢,回头一看家没了就搞笑了

潜山作为北线的第二道防线,韩建从这里抽调兵力支援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那么他最有可能调集援兵的地方,就是太湖、望江两县的一万兵力,用来支援北线,还有加强怀宁的防御。

如此一来,廖永安可能面对的兵力,就是两万八千人,比他的101师足足多出一万,廖永安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这个兵力规模之大,调动范围之广,都非之前和康茂才的那一战可比,虽然廖永安制定了围点打援,聚兵围歼各城的计划,但鲁锦还是不放心,决定亲自带兵过来支援。

当然这次战役的主角还是廖永安,鲁锦只是来帮忙的。

除了援军之外,鲁锦还要布置文官,毕竟等战役结束之后,新打下来的地盘也需要官员进行管理。

所以在安排好这次随行参战的军队之后,鲁锦又把冯国用和李善长,还有朱寿叫了过来。

“安庆之战非比寻常,拿下此地便可截断长江,阻敌从水路东进,也能防止敌军提前染指江西行省,因此这安庆我势在必得!

“然此次敌军兵力众多,那韩建若调全路官兵与我周旋,则可拿出三万兵力左右,我军此次出战的兵力大概两万五的样子,而且并不会全部投入,因此我军兵力并不占优势,故而我有些担忧,非要亲自去督战不可。

“我只带两营的骑兵,还有炮队,我不在时文事交予李先生,武事由朱寿全权负责,你继续带着他们训练就是,另外看好家。

“我会带队先走,冯先生先去替我传令,再叫上几个人,一起去庐江找我。”

冯国用闻言一愣,当即问道,“替大帅向谁传令,还要叫上谁”

鲁锦掏出一张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三个名字,分别是梁县县令欧士亨,含山主簿胡惟庸,和阳主簿钱广道。

然后他又解释道,“等我们打下这三座城,还要派官员治理,同时这三城还要修筑防线,准备长期坚守,因此我特意选了几个有筑城经验的官员。

“这梁县就是我们打下之后新筑的城池,知县欧士亨有筑城经验,还有这含山,同样是新筑的城,含山主簿胡惟庸,我之前答应他只要筑好含山县城,就给他升官到知县,这次便允了他,让他到南边接着筑城。

“还有这和阳主簿钱广道,和阳是港口重镇,这安庆也是,将他调去升任知县,也好管理安庆这座同样的港口重镇。

“你总结下我交给你的那些棱堡修筑方法,然后去找这些有筑城经验的官,带着他们去庐江集合,等我们把城池打下来,就要轮到冯先生带着他们上场了。”

冯国用接过纸条,这才明白了鲁锦的用意,“大帅思虑周密,我定然将此事办好。”

“嗯。”鲁锦点点头,又看向了李善长,“李先生,稍后还请你从崇文馆挑选几位才子,去补上各地调走的主簿官缺,另外替我看好庐州,若是再有人派来使者,就先将其安顿下,然后速速报与我知。”

李善长也连忙拱手应诺,“大帅尽管放心,臣定然看好庐州。”

“好,那就各自准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