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崇祯之元末分祯

第378章 崇祯之元末分祯

确定俸禄制定规则之后,这次会议也就算结束了,军事方面敲定了赏赐和抚恤标准,另外还差浙东的布防,军队的整编,来年的战略布置没定,不过这都是武院内部的事,不用拿到会上来说。免费看书就搜:你阅读

民政方面,确定了新钞的发行方案,税收标准,编户齐民,恢复生产,准备春耕,以及制定官员俸禄的思路。

到最后鲁锦又特意提了下营造司,现在常遇春已经打到了泾县,开设第二个冶铁基地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鲁锦决定,让营造司掌司许济川在过完年的初五之后,从庐州铁厂带技术骨干渡江,开始筹备当涂铁厂,泾宣煤矿,尽快把甲胄的产量提升上来。

制造方面,建康的印钞厂也要扩大规模,尽快储备更多的新钞,计划从来年三月或五月开始正式投放,具体看到时的新钞印制数量。

另外也是留出时间,让新附之地尽快编户齐民,抽丁组建内卫军,划分镇级行政单位,筹办各地的供销社站点,然后才好发行新钞。

还有一个重点建设项目,是建康的龙湾造船厂,由汪大渊主持,这个得等方国珍把台州的那些造船工匠送来,才能加快造船速度。

以及淮扬和浙东的各处盐场重建,目前以恢复生产为主,等生产恢复后,明年再进行技术升级,今后煮盐不再使用木柴,一律改用煤炭,节省木材资源,然后开设晒盐技术试点,技术成熟后进行推广。

各项政策,鲁锦抓总战略和解决思路,再由下面的人补充完善。

比如财户司主事周祯提议,关于供销社售卖的盐铁,为了减少管理难度,节省行政成本,镇级供销社只提供零售服务,并且实施限购政策,以免有人故意挤兑。

如果有商贾想大批量兑换新钞,比如用金银铜钱兑换新钞,或是想用新钞批发大量盐铁,可以到府级的供销社总部进行兑换和批发,每个府设一个点,商贾需要先到县里开介绍信,才能到府城兑换大量现金和批发盐铁,并要说明用途或销售区域,方便事后追查去向,这项提议也得到了大家的同意。

会议结束后,大家开始各自忙碌,鲁锦又特意交代,马上过年了,现在给军队发赏赐和抚恤肯定是来不及了,但那也要先把赏赐计划下发通知到各军,让士卒乐呵乐呵,安抚军队的情绪。

另外按照实物直接发放回家,钞票征询士兵个人意愿的原则,如果他们愿意直接给家里,就连同赏赐实物一起发到家里,如果他们想要申请现金,也可以等新钞印出来直接发到前线交给他们本人。

具体的发放方式,阵亡烈士的抚恤实物和金钱,由当地所在县衙的知县、县丞、主簿,三人中必须有一人到场,当地所在驻军或内卫军,必须出一名军官到场,代表军政两界一起慰问,排场搞大一点,亲自将抚恤发到家属手中,让家属按手印确保收到。

给予阵亡通知书,并发给烈士证书,另赐予《忠烈柱石》牌匾一面,哪怕烈士家里穷的没有房子,你就是立两根木棍,也得给我把牌匾挂上!

烈士家属有困难的,要在村里组织帮扶小组,对家属进行帮扶,如果有人欺负烈属的,可以到县衙告官,县里推诿不管的,直接到驻军或内卫军衙门告状,走军队系统上报省军区的都指挥使,到时候知县就等着倒霉吧,收拾不死你。

当然,如果有烈士家属仗势欺压乡里的,知县也不用惯着,不过涉及军属的案子,必须联合驻军训导官一起办案,到时候就让你知道军事法庭和民事法庭的区别,别等着用军法收拾你。

除了赏赐之外,其他有特殊立功表现的将士,家里赐予《功勋卓越》牌匾一面;伤残退伍士卒,家里赐予《坚贞勇士》牌匾一面;普通士卒发给喜报和一块《光荣之家》的木榜。

这东西古已有之,唐朝时叫阀阅,是门口的两根柱子,左边的阀上写功勋,右边的阅上写历任什么官职,不过这些门阀后来都被黄巢给杀完了

再往后又改成了牌坊,尤其是明清两朝,特别爱弄这东西,地方上出了个烈妇都得上报中央,然后由国家财政拨款在当地建个贞节牌坊,以做表彰,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状元牌坊,进士牌坊之类的。

但是军队的人数太多,都搞牌坊成本太高,干脆发块牌匾挂起来,以此增强士兵的荣誉感,另外也是个护身符,有小偷小摸,或是想要欺负军属的,看到牌匾他也得想一想自己能不能惹得起。

会后的第二天,至正十二年腊月二十七,鲁锦早上从王府出门,拎着挎包,里面装着充电宝和手机,步行到帅府上班。

自从渡江之后,他让张温把那辆车从庐州拉过来,鲁锦就在想着如何给手机充电的事,他需要用手机上的离线地图软件,确定世界各地的详细经纬度坐标,来绘制精确的海图,但是之前一直苦于无法充电而没开工。

起初他是想把车上自带的发电机拆下来改成手摇的,但车就一辆,如果拆掉就太可惜了,恐怕再也没办法装回去,但是想要发电,要么自制化学电池,要么得找到一个永磁电机,后来他又把车上的设备翻了个底朝天,最后还真被他找到了,就是之前花了一百多买的多功能电动充气泵,给轮胎打气用的。

这玩意上面有个永磁电机,还自带小电瓶,不仅能用来充气,还能给汽车当备用电源,主电瓶没电的时候,可以用这东西当备用电源重新启动发动机,鲁锦研究了一下,决定把车留着,然后把气泵拆了。

把这个永磁电机安装到一架古代脚踏纺车上面,通过人力脚踏纺车带动电机旋转,给上面的自带电瓶充电,重新获得了源源不断的电力,这下他的电子工具可算全都复活了。

临近年底,建康城里人来人往,百姓虽然没什么钱,但年总是要过的,都在置办各类年货。

鲁锦带着几个侍卫走在街上,突然听到一个小贩的叫卖声,“桃符嘞,今年新桃做的春符嘞,相公要买一块吗?”

“给我来一块。”

鲁锦听着声音有些耳熟,循声望去,发现买桃符的居然是在编通史的那个陈遇,陈遇本就是建康本地人,他买这玩意倒也不奇怪,不过鲁锦还是挺好奇的,因为他没见过桃符长什么样,于是就走到前面等着他。

等陈遇走过一个路口,看到鲁锦后顿时愣了一下,“大帅?”

“嗯,中行先生在买桃符?”

“是啊。”陈遇有点不明白鲁锦是什么意思。

鲁锦伸手接过来看看,发现这玩意上面写着‘辞旧迎春,福星高照’八个字,顿时好奇道,“这就是桃符,没有用纸写的吗?”

陈遇立刻反应过来,想起了鲁锦自称海外归来的身份,可能是不懂现在的习俗?于是当即介绍道。

“是有用纸写的,称作‘春贴纸’,大帅有所不知,宋代以前,纸张价格还较为贵重,自宋代改良造纸技艺,有了更多材料造纸后,这纸价才逐渐便宜了起来,到了百姓也愿使用的地步,尤其是便宜的竹纸,便是前宋才有的,这春贴纸也是宋末才开始出现,不过大抵还是用桃符的多些。

“不过臣听说杭州那边有年兽传说,称这年兽畏惧红色,杭州这些年已有改用红纸写春符的了。”

鲁锦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年兽传说就是在元末明初这个时间段开始流行的,至于用红纸写春联,那还是朱元璋一力推广的

老朱真是影响力巨大,后世许多的习惯都出自他手,包括从宋朝的团茶变成后来直接冲泡茶叶的喝茶方法,都是朱元璋推广的习惯。

陈遇好奇问道,“大帅是想找红色的春贴纸?”鲁锦点点头,“是有这个想法,不过我只是想买些红纸来自己写。”

于是当即转头对身边的小跟班李定邦交代道,“定邦,去帮我买些红纸来,多买一些。”

“是!”

陈遇也来了兴趣,“大帅要写什么?听说杭州那边也有时兴在春符上写诗词的,大帅可是要填词一首?”

“不,我要写对联。”

一行人边说边走,很快到了元帅府,李定邦也买来了红纸,鲁锦当即挥毫泼墨,写下‘春雷叱咤蠲垢秽,甘露氤氲润饥鳞’的对联,横批:春回大地。

写完让人贴在帅府大门上,顿时引得路过的读书人驻足品评。

“这联写的妙啊,不知出自谁人之手,这春雷叱咤是说义军起事,蠲垢秽说的不就是驱逐鞑虏吗,还有这甘露氤氲润饥鳞,分明是在说大帅的德政在拯救万民啊,春回大地,则是说胡虏残暴统治下的凛冬已然离去,我汉家江山要迎回她原来的主人了!好联,好句!我要把这句抄下来,贴到自家门上去。”

“同去同去.”

与此同时,和建康这边的欣欣向荣,帅府文武都在为来年的事业而忙碌不同,残暴的大元则是在看不到头的穷途末路上狂飙突进,丝毫不见回头的迹象,就像鲁锦的对联里即将远去的凛冬一般,比原历史上提早了一年多,至正十二年的年底最后两天,脱脱被罢相了

事情的起因还要从浙东廉访使董守悫的那封奏疏说起。

冬月二十五,杨璟率第一集团军主力打下苏州后,盘踞在嘉兴的浙东省府大员们仓惶逃窜,平章定定跑去了绍兴,董守悫则是跑去了庆元路,并且给元顺帝上了一封奏疏,参了定定他们一本。

说他们无能,挡不住鲁锦麾下的红巾,现在眼看着敌军两路并进,浙东八路之地马上就要不保了,这是愧对朝廷,他还顺便把鲁锦的那封檄文给夹了进去,派人走海路送去大都。

这封奏疏在海上漂了将近大半个月,终于在腊月十五送到了大都,带着元顺帝开银趴的宠臣哈麻,拿到这封奏疏后,顿时如获至宝,联手奇皇后开始向元顺帝告状,让他罢免脱脱的丞相之位。

之前就说过,这两人是脱脱的政敌,哈麻是想把脱脱赶走,自己好取而代之,奇皇后则是想获得宰相的支持,立自己那个高丽血统的儿子做大元太子,但脱脱一直不同意。

于是两人结为政治同盟,只要把脱脱搞掉,哈麻上位,就能支持奇皇后立太子。

只是两人之前一直没什么理由,这下浙东的沦陷,导致漕粮彻底没了来源,淮扬地区的沦陷,导致朝廷的盐税锐减,而脱脱去攻打徐州又进展缓慢,打了一个月,一座城也没打下来,再加上鲁锦在檄文里写的那句诛心之言,‘阻立东宫藏祸心’,三项叠加,足够将脱脱置于死地了!

哈麻立刻给元顺帝摆事实,讲道理。

陛下你看啊,脱脱这个人好大喜功,净没事找事,修宋金辽三国史书是他主持的,然后他给自己加了个主编,成了他的功劳。

修完史书还不算,脱脱为了给自己揽功,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开河治水,结果为了治水筹集经费,滥发宝钞,还惹出红巾之祸,如今国家反贼遍地,可都是他搞出来的。

惹出红巾之后,他又没能力平乱,年初他让自己的弟弟也先领三十万大军去征讨刘福通,结果畏敌不前,被刘福通抓住机会打了个全军覆没,三十万大军就剩一万回去。

按说也先犯了那么大的错,应该依法处置吧,结果脱脱还包庇他的弟弟,谁敢说也先一句坏话,轻则丢官,重则杀头,权臣之态尽显。

如今他亲率数十万大军去征讨红巾,出兵两月不仅一座城没打下来,还眼睁睁看着庐州贼攻占了江浙和淮扬,朝廷的粮食和盐税一下全没了,这都是脱脱的错,陛下你可不能对此贼姑息,赶快将他罢相吧,不然再让脱脱这么折腾下去,大元就完啦!

陛下你看看江浙反贼写的檄文吧,反贼都在里面把陛下骂成什么样了,而且连反贼都看出了这脱脱有不轨之心。

奇皇后也在给哈麻助攻,哭得梨花带雨的给小铁锅吹枕头风,说脱脱阻立东宫,一直不让陛下立太子,安的什么居心路人皆知,你看这不是连反贼都知道了,在檄文里说他有篡位之心,有这样的权臣当道,国家怎么能不亡呢。

而元顺帝呢,他对手下的态度,就跟对待厕所的卫生纸一样,用完就杀。

你可千万不要把他当成被权臣操控的白莲花,小铁锅实际上是一个特别擅长借力打力的人。

当初他刚登基的时候,还是权臣伯颜一手遮天,元顺帝这皇帝当的,就跟吉祥物差不多,任人摆布,但是有一天,看不下自己叔叔恶行的脱脱突然找到小铁锅,说咱们一起把伯颜赶走吧,这样陛下就能亲政了,小铁锅立刻同意了这个计划,和脱脱一起搞了个大元版的高平陵之变,趁着伯颜外出打猎,控制了大都,把城门关上不让他进来,然后将伯颜流放到崖山。

整个事件中,小铁锅好像都没做什么,他只是答应了脱脱的建议,利用脱脱就轻松赶走了伯颜,实现了自己的夺权亲政。

如果你问元顺帝对脱脱是什么态度,脱脱和伯颜实际上没什么本质的区别,这叔侄俩在小铁锅眼里一个屌样,都是权臣罢了。

不过脱脱到底是助他亲政的人,你要说一点感情没有那也不是,如果这次脱脱只是没打赢徐州,那他也不至于废了脱脱,可鲁锦接连攻占了淮扬和江浙,这他就不能忍了,那可是朕的钱!朕的粮食!这下全没了

那丢了江浙和淮扬,小铁锅就能如此果断的废掉脱脱吗?还真能。

如果单说元顺帝,很多人可能不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但如果熟悉明末历史的,应该知道崇祯吧,崇祯一朝总共十几年,内阁重臣被他换了一茬又一茬,不是罢官就是死,要么就是蹲在诏狱,几乎没一个好下场的。

都说崇祯刻薄寡恩,小铁锅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元顺帝在位期间,除了前两任的伯颜和脱脱,这两人下课之后,他就好像自暴自弃了一样,接连走马观花似的换了二十多任丞相,一直到他被赶到塞北草原,直到他死,更是累计杀了五百多个一品大员,且从无悔意,杀的那叫一个心安理得.

《庚申外史》原文里是这么说的,“庚申帝岂优柔不断者哉?!自至正改元以来,凡权臣赫赫跋扈有重名者,皆死于其手,前后至杀一品大官者,凡五百余人,皆出指顾之间,而未尝有悔杀之意,然则竟以何者而失天下?曰:由其阴毒故也!”

由此可以看出,小铁锅并非优柔寡断之辈,相反,他还是个十分果断之人,这点从他当年能果断相信脱脱,发动政变将伯颜赶走就能看出来,如果是个优柔寡断之辈,政变这种要命的大事,谁不得仔细考虑一阵子?

小铁锅就不考虑,他直接干!

一生杀了五百多个一品大员,还从无悔意,更是将他的阴狠毒辣,刻薄寡恩体现到了极致,这样的一个人,他怎么可能对脱脱手软?

如果说丢失了淮阳和江浙的粮食税收,还不足以令他将脱脱置于死地的话,那鲁锦檄文里那句‘阻立东宫藏祸心’,就成了对脱脱的一记暴击。

元顺帝从小就活在伯颜的阴影下,他受够了权臣的摆布,尤其是伯颜之前那几个权臣,更是胆大包天到行废立皇帝之举,也正是因为有这些权臣,元朝皇帝才在短短时间内换的那么勤快,反而是对权臣毫不手软的小铁锅,成了活的最久的元朝皇帝。

他对权臣这俩字都已经有pdst了,现在连反贼都说脱脱不让立太子是没安好心,那他究竟想干什么?

脱脱这人既不爱钱又不爱女人,那他究竟想要什么呢?权?可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啊!难道他也想废立皇帝,当司马懿?

既然如此,那就去你的吧,再也不用回来了,元顺帝直接一纸圣旨,将脱脱流放到了云南腾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