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 章 马占魁
在此战之中,双方激战正酣,枪炮齐鸣、喊杀之声不绝于耳。经过一番惨烈厮杀之后,新明教军伤亡惨重,据战后统计,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其三千余人。
而此时,位于灵州其他各处堡垒中的明教军士兵们,远远望见四周火光冲天,犹如白昼一般明亮;激烈的厮杀声响彻云霄,仿佛要震碎大地;猛烈的炮火轰鸣不断,好似阵阵惊雷炸响。
他们深知那最为坚固的海子墩和买家庄已然被清军成功攻克。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明教军士兵们心生怯意,纷纷打开堡门,朝着东南方向仓皇逃窜而去。
然而,正红旗都统双寿率领着达斡尔骑兵早已严阵以待,他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对逃亡的明教军展开了左右夹击。
只见达斡尔骑兵们挥舞着锋利的兵器,在战场上纵横驰骋,奋勇杀敌。
这场追杀持续了长达十八里之远,期间又有一千余名新明教军士兵命丧黄泉。
教主马潮清在灵州城耗费六年心血精心构筑的防线,竟然在短短两天之内便被刘松山所统率的清军一举击溃。
至此,灵州这座曾经坚不可摧的城池瞬间沦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新明教军的灵州城主马占魁眼见局势已经无法挽回,为了避免城中百姓遭受战火荼毒,生灵涂炭,无奈之下只得选择投降。
他令人在城头插上洁白的旗帜,表示愿意放弃抵抗,并下令手下士兵放下手中的武器,同时大开城门,恭迎清军入城。
刘松山率军进入灵州城后,立即将马占魁拘禁在衙署之中。
对于那些投降的新明教军,他采取了区别对待的策略:将其中年老体弱之人解除武装并予以遣散回家,而把身强力壮者则分别编入各个军营。
此外,灵州十营的头领铁秉忠、袁世荣等一干人等,则因拒不归降且负隅顽抗,被五花大绑地拖拽至军前处以斩首之刑,以此来警示众人莫要效仿他们。
灵州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在经历了两场惨烈战火的摧残后,往昔那令人陶醉的美丽容颜已然消逝无踪。
如今摆在眼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便是要全力以赴地推动生产的迅速恢复,让商业活动重新焕发生机,从而激活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松山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打造成为北路军粮草与军械物资的重要中转枢纽。
为此,他下达命令要求知州李树棠率领所部军队迁移营地,并进驻到灵州城内部署防御。
紧接着,刘松山开始着手了解当地民众对于马占魁这个人的看法究竟如何。
出乎意料的是,从众多百姓口中听到的竟然都是对马占魁毫不吝啬的称赞之声。
据他们所言,尽管马占魁是由马朝清亲自任命为官,但他却始终心怀乡土、情牵民生,而且还具备着调和各个民族之间关系的卓越能力。
在他的治理之下,百姓们的生活虽然称不上富足无忧,但也算得上安定祥和、安居乐业。
刘松山听闻这些情况之后,心中不禁一动,暗自思忖道:“如此看来,这马占魁倒也并非一无是处之人。”
于是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给予马占魁一次宝贵的机会。
他派遣马占魁前往银积堡,试图劝说马朝清归降。
同时,刘松山也向马占魁发出严厉警告,如果此次劝降不成,而马占魁再次背叛投敌,那么一旦下次被擒获,必将遭受最残酷的凌迟处死之刑。
然而,无论是高高在上的清朝廷,还是即将肩负重任的马占魁本人,他们都全然不知晓一个至关重要的事实——马潮轻早已暗中投身于革命军的阵营之中。
此时此刻,银鸡堡实际上已经牢牢掌控在了革命军的手中。
一场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局势正在悄然酝酿……
而此时的赫莲儿正焦急地等待着后方的支援。尽管她手中掌握着包括银鸡堡在内的兵马总计有十万人,但她心里始终觉得不太踏实。
因为她深知,整个宁夏一带的清军主战兵马数量远远超过了十万之众。
更糟糕的是,她手底下的士兵大多数都是预备役以及马潮轻统领的新明教军。
这些士兵无论是在战斗经验还是训练水平上,都与久经沙场的清军存在一定差距。
不仅如此,从武器方面来看,她们同样处于劣势地位。
相比之下,清军的装备精良、种类繁多;而自已这边则显得相形见绌。而且就连人数上,她们也没有占到丝毫便宜。
然而就在这艰难的时刻,前方传来消息:灵州不幸失陷!负责驻守灵州的白二虎眼见形势不妙,竟然又当起了“跑跑将军”,一路向南逃窜而去。
幸运的是,他最终成功与李虎所率领的主力预备役部队会合。
这支由五万人组成的队伍迅速在上桥镇展开行动,开始大规模地挖掘壕沟,试图凭借这种方式来抵御清军凌厉的攻势。
与此同时,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接踵而至——来自兰州军械局制造的大批加特林机枪终于顺利抵达前线。
不过,加特林虽然火力凶猛,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缺。
其最大的缺陷便是极度耗费子弹和枪管。
正因如此,每个步兵营只能配备一挺这样的重机枪。
随着武器弹药源源不断地装备到预备役部队之中,李虎心中渐渐燃起了一丝希望。
望着眼前士气逐渐高昂起来的士兵们,他暗自思忖道:或许现在真的能够与那名威震四方的刘松山一决高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