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起义恩仇录旁门门主左道

第207章 迁都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于杜武秀而言,投靠革命军乃是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之事。倘若他执迷不悟,不肯归附,那么等待着他的命运唯有孤身奋战这一条绝路可走。

如此一来,面对强大的清军以及马如龙、马德兴所率领的虎狼之师,他必然会如同那风中残烛一般,逐渐被消磨殆尽直至油尽灯枯。

就在此时,马岱蓦然回首,目光如炬地凝视着纳老三,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依目前的形势来看,千阳已然不再适合作为革命军的治府所在之地了,毕竟此地地域狭小,局限性过大,难以承载我们未来的宏图伟业。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我毅然决然地下定决心,要将治府迁往长安。”

闻听此言,纳老三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应声道:“其实即便你今日未曾提及此事,想必底下众人迟早也会有所建言,千阳县总体来说不过是一处僻处深山的穷乡僻壤罢了,不仅地势崎岖不平,交通极为不便,而且其经济发展亦是举步维艰,始终停滞不前,反观如今的关中地区,坐拥上百万的人口,幅员辽阔却又地广人稀。只要咱们当机立断,果断地将治府迁至长安,假以时日,这关中一带定然能够蓬勃兴起,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马岱微微颔首,对纳老三这番鞭辟入里的分析表示由衷的认可与赞同。

随后他清了清嗓子说道:“是啊!其一,长安乃千年古都,地势险要,城高墙厚,易守难攻,可为革命军提供稳固的防御根基。其二,长安处于关中中心地带,道路四通八达,利于政令传达与物资运输,无论是调兵遣将还是商业往来都会便捷许多。其三,长安周边土地肥沃,百万人口在此,劳动力充足,若以长安为治府,大力推广农耕技术,鼓励工商,必能使粮食产量大增,商业繁荣,从而充实军资与民财。再者,长安文化底蕴深厚,众多贤才汇聚于此,有利于招揽能人志士加入革命军中,为推翻腐朽的统治出谋划策。只要我们迁至长安后善加经营,定能使革命军势力迅速壮大,进而席卷天下,成就一番大业。”众人听闻,纷纷点头称是,对迁往长安后的前景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

随着西捻军气势汹汹地攻入陕西境内,陕甘地区原本就严峻的局势更是雪上加霜、每况愈下。

面对如此棘手的局面,走投无路的清廷不得不将目光投向那位声名远扬的将领——左祖棠。

他们满心期待着这位久经沙场的大帅能够力挽狂澜,迅速扭转陕甘战场上那令人忧心忡忡的战局。

为此,焦急万分的清廷接连下达了两道谕旨,催促左宗棠尽快率领大军奔赴陕甘前线。

这第一道谕旨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直接赐予了左宗棠一个令人瞩目的正式头衔——进士,同时授予他钦差大臣的要职,可谓是恩宠有加、寄予厚望。

紧接着,第二道谕旨也风驰电掣般送达,而且是以“六百里加紧”的最高速度传送而来。

要知道,在清朝时期,颁发廷谕按照公文的急迫程度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的等级。

其中最低一等乃是“马上飞递”,这种情况下,负责传递公文的驿卒需要日夜兼程,每日行进三百里路程;稍微紧迫一些的则是“紧急”级别,此时驿卒们就得快马加鞭,日行四五百里方可;而最为急切的当属“六百里加紧”,这意味着驿卒和马匹都必须昼夜不停、全力以赴地疾驰,每日行程至少得超过六百里。

清廷的谕旨中写道:

秦省捻情益急,西捻由许州西上,并且占据灵宝,三门峡,义马,与马岱军联合,兹着左祖棠即赴陕甘,暂毋庸来京。

然而,面对这一道道十万火急的谕旨,左宗棠却表现得异常沉稳淡定,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不仅如此,他还不慌不忙地上呈了一道奏折给朝廷。

在这份奏折当中,左宗棠着重阐述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情:其一便是大力推行屯田政策,以此来确保充足的军粮供应,从而让军队不再有断炊之虞,民众也能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其二则是强烈呼吁朝廷务必切实保障军饷的稳定来源,以防士兵们因为饥饿难耐而发生溃散甚至哗变骚乱之事。

恰在此时,风云际会之际,新任秦省巡抚乔松年亲率官军三十余个营,共计一万五千余人马,浩浩荡荡地进驻了黄河东岸的河津一带。他们安营扎寨,旌旗飘扬,营帐连绵数里,好不壮观。

而与他们隔岸相望、针锋相对的,则是雄踞黄河西岸的赫连城所统率的第二军。

其中包括于快三统领的第三师、孙保玉指挥的第八师以及于彦陆率领的第六师这三支声名赫赫的精锐之师。

这三支队伍军纪严明,装备精良,将士们个个身经百战,威风凛凛。

就这样,两军隔着滔滔黄河,互不相让,形成了紧张而又微妙的对峙局面。

每日清晨,晨曦微露之时,黄河西岸便传来阵阵喊杀声和操练声。

乔松年站在东岸高处,手持望远镜,极目远眺,只见对面革命军的军阵整齐划一,气势磅礴。

士兵们动作娴熟,配合默契,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严格的军阵训练。那场面之宏大,令乔松年心中不禁大为震撼。

他忍不住惊叹道:“想我清军各部,竟无一能及河对岸此支军队之精锐啊!”言语之中满是感慨和忧虑。

一旁的卜达闻听此言,微微点头附和道:“如今您总算是明白都兴阿大人为何会落败了吧?对方不仅拥有这般精锐之士,更兼善用各种精妙绝伦的战术和战略,实非我军所能抗衡啊!”

乔松年长叹一声,心有余悸地道:“幸得有这黄河天险阻隔其间,否则以我麾下这些兵士之力,恐怕难以抵挡住这群叛匪的凌厉攻势啊!”说罢,他缓缓放下手中望远镜,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