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音老仙闹大明蚂蚁爱大树

第206章 脱颖而出

秋风渐起,标准石油公司总经理,裘广德不由紧了紧身上的鹿皮袄。

这种上身小袄是今年刚兴起的。

听说塞国人从台湾一年能搞十万张鹿皮(据《巴达维亚城日志》记载:荷兰人入侵台湾之前,台湾每年可猎取鹿皮20万张),卖回国内后,一部分被制衣公司制成大明这边的款式,专门卖给富贵人家。

看着正在忙碌的车间,裘广德又打了个冷战,他近来有种感觉,自己可能掉进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里了。

问题不在原油,延安府的石油多得是。

实际上,延安府十几个县几乎都有石油,储量过亿吨的整装油田都有几个。整体规模虽然比不了庆阳,但以这会儿的技术水平,开采几百年都绰绰有余。

大明的商人们也呼啸而至,炒地皮的,真心采油的,都一抓一大把。只要官府肯开口子,那么抄作业谁不会?

虽然官府(标准石油就是官府)定的石油收购价低,但这也没办法,有得赚就行。还有更弱小的劳工可以压榨嘛,这边可不会给工人那么高的工钱。

到上个月初的时候,裘广德开始意识到问题不对了,怎么送来的油越来越多,自己厂子好像炼不过来了!

标准石油公司的炼厂一共有两组蒸馏釜,每组串联五个两吨罐,总计二十吨。

一次填料最多十五吨,按20%的平均得率计算,一批次可以得到三吨煤油。

然而处理一个批次需要4小时。现在已经在两班倒了,但抛去清洗和维护等时间,一天最多炼五批,产量十五吨。

年产能最多5000多吨,就按200元\/吨算,产值也就一百万,自己可是答应了每年给户部一百万两银子的。问题是,这一百万他是有成本的啊!

想到这儿,裘广德的冷汗就下来了。

当官一时爽,可一旦出了事,他这种没跟脚的商人毫无疑问就是被用来顶包的。

所以他亲自跑了趟阿干钢铁厂,去那儿一问,结果人家说,原材料可以卖给你,但整装设备做不了。

这是客气的说法,大家心知肚明,整装设备是禁运的。

而且塞国这边钢材加工的价格比较透明,就是原材料价格乘以一个倍数,这个倍数大小是根据加工难度定的,利润空间也不是很大。

毕竟阿干加在酒钢和重钢中间,虽然起步最早,技术力量最雄厚,但面对小兄弟抢市场份额,他们也没辙,还是得拼价格。

没得奈何,打道回府后,裘广德整日把自己关在办公室,别人也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这块根本和他想的不一样,啥阴谋都没有,人家塞国纯粹是从成本计,总不可能给你建座日处理100吨的厂子吧?谁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啊。

今儿刚出来透透气,裘广德就看见远远有个黑瘦小矮个向自己走来。

“裘总,小的有一个想法,眼下煤油产销两旺,咱们为何不扩产?”

小矮个行了一礼,然后向裘广德说出自己的想法。

裘广德记性很好,他认得这小子,名叫许魁,听说有些经验,被安排在清洗和维修班组,根本就一万金油。

因为清洗时罐里的温度经常降不下来,要冒着高温,还有原油蒸发残留的毒气,钻到罐子里干活,这小子像是百毒不侵,故而还得了个“铁人”的诨号。

裘广德嘴角忍不住抽搐几下,这事儿还用你来提醒?不过他还是亲切说道:“小铁人呐,你有所不知,塞国不给咱提供装备,为之奈何?”

作为一名成功商人,裘广德是极擅长御下的,这也是成功之人的基本功。

“我知道,如果您肯信我,我想试试。”

许魁知道今天是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一定要抓住。而裘广德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一棵救命稻草,重新打量起眼前貌不惊人的小伙。

“走!去我办公室说!”

许魁在胡鲜云的炼油厂干了两年,第一年干完后,因为勤劳、好学、肯吃苦,他几乎干遍了所有工段。

厂里对他印象很好,所以又和大明劳务公司商量了下,多留了许魁一年。

第二年许魁就不是傻干了,他开始用心学习每一个环节。因为在机修组待的最久,他对设备非常熟悉,甚至连精馏塔里头都进去过几回。

不过总山那些弟子计算什么理论塔板数的公式他就看不懂了,什么表面积、比表面积、传质、传热之类的词,他更是听得如坠云雾。

这就是不懂理论的缺点,你很难从现象推导出公式来。但反过来,若是掌握了理论,搞出装备则要容易许多。

即便如此,许魁的技术水平放在大明,几乎可说是第一人的存在。

他对反应器构造这块非常熟悉,这才有信心找到裘广德。

当初斯力加的胡总亲自和他谈过话,说可以帮他解决塞国户口。但他家人的话,就得他自己以后想办法,厂里没这个指标。

这也是实情,许魁很感动,当场还哭了一鼻子,因为他没想到在塞国这边会有人对他这么好。

但他还是婉言谢绝了胡总的好意,因为他实在太想家了,毕竟还是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以前连县城都没怎么去过。

和家人隔了千山万水,两年还不回去,搞不好家里人都以为他死了呢。

回到大明后,他又觉得自己还是年轻了,这种逆天改命的机会,可能这辈子都再遇不到了。

他在塞国见识了很多,知道那边人多有钱。就算他们厂子里的正式工人,一年的收入能顶他全家干十年的。

若是他选择留在斯力加,可能要不了几年,就能花钱找黑劳务把家人全运作去塞国。

但没有后悔药吃,带着两年攒下的微薄薪水,许魁给家人买了礼物,高兴回到家中。

家还是那个家,但所谓由奢入俭难,习惯了馍馍随便吃的生活,再重新吃糠咽菜,许魁就有些难受了。

一直捱到今年,听说延安府建了大明自己的炼厂,许魁就坐不住了,干脆约了几个同伴,跑到延安做工了。

塞国充满活力,出入自由。但大明处处查户贴,不是可以随便乱窜的。

好在各府正往延安府迁徙移民,充实那边户口,许魁他们混在移民队伍里走,倒没出什么岔子。

他有技术傍身,很容易就在标准石油公司招了工,而且直接被任命成为班组长。工钱也还行,这边由于和塞国大量贸易,所以几乎都在用塞音钞票,一个月能开一块五毛钱。

和塞国那边的工钱没法比,但在大明就算可以了,最起码也比种地强得多。

“其实咱们的工艺属于常压蒸馏,对反应器,啊,主要是蒸馏釜,要求并不高。”

到了裘广德的办公室,许魁便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他提出两套方案:

首先是找大明的铁厂自己铸造,蒸馏釜主体就用铸铁,虽说粗笨些,但只要能传热,也没那么高的要求。

顶盖部分也一样,只要有车床,铣出螺丝口,用螺栓连接两部分即可。

至于搅拌,那就是一个转轴带动桨叶,上头设计一组齿轮传动即可,塞国那边也是采用人力搅拌的。

第二套工艺就是买塞国的钢板,自己加工。但可以铳压成形的车床可能不好搞,手工敲当然也行,但工期就会很长。

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对罐体进行焊接,以前许魁在那边机修组时,有时也需要处理损伤、缺口等,但那属于局部焊接,还不知道整体焊接是个什么情况。

“这样,你下去再和技术部的人仔细计算一下,详细对比两种方案的优劣。”

“此事就交由你负责,干成了,我提拔你做技术总监!”

裘广德从绝望中看到一丝希望 ,几乎咆哮着站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