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谢思源死了
小
大
长公主府。
“许姑娘,大事不好,官府去了侯府,把谢思源抓走了,听说是杀了人。”
许柳儿闻言一愣,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掉在了桌上。
茶水顷刻把桌面浸湿。
许柳儿脸上的表情变得僵硬而复杂。
她对这个儿子早已失望。
却也没想到,他竟会坏到这种地步。
之前杀兔子,现在又杀人……
她怎么就生出来这样一个坏种!
许柳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
愧疚那些被谢思源害了的人。
许柳儿目光呆滞地望着外面微黄的天色。
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最终只是低下头默默叹了一口气。
——
谢思源杀人案证据确凿,但大晋对于死刑的判决非常严格。
京兆府尹定案后,要移交大理寺,大理寺通过后再送到内阁,最后送到皇上面前,由皇上过目。
流程走下来,已经是半旬过后。
这已经是谢砚礼暗中操作后的结果了。
大晋律例通常会将死刑拖至秋后行刑,但谢思源的罪行性质特殊,影响极为恶劣。
高显也破例批准了三日后的处决令。
三日后。
地牢中,天刚蒙蒙亮,狱卒奉命将一杯毒酒送至谢思源的牢房中。
谢思源接过毒酒,唇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举起酒盏,然后一饮而尽。
片刻后,他的呼吸逐渐微弱,手中的酒盏跌落在地。
在京兆府的正式记录中,这一切被淡淡一笔带过,只留下简短的书文。
罪犯谢思源,狱中服毒而亡,终结此案。
得知谢思源的死讯后,谢老夫人又大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几乎不再踏出颐安院的大门。
侯府事务全权交给了秦九微处理。
谢侯爷也比之前更加沉默。
侯府每晚到主院吃饭的规矩也取消了。
主院已经空了。
侯夫人死了,谢重之死了,许柳儿不见,谢思源被杀。
侯府死伤一半。
侯府的下人们也比之前更加沉默。
但,清澜院却不似这般。
不再去主院吃饭后,三餐便都在清澜院用。
秦九微乐得见此,孩子们也高兴。
夜幕降临,清澜院主屋中烛光微摇。
秦九微手执一卷线装书,静静翻阅着。
纸页掀动的声音与烛火的微弱噼啪声交织在一起。
一片安谧。
此时,小荷推门而入,垂手禀报道:“少夫人,给珏少爷请的新夫子,还有三天就能到了。”
秦九微点了点头,“知道了。”
“怎么来得这么晚?”一旁的谢砚礼微微蹙眉。
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派人去接。
怎么到现在才抵京。
小荷低头解释道:“回世子爷,原本早该到的,但这位李夫子在路途中病了,所以耽搁了一些时日。”
“给新夫子准备的房间收拾好了吗?”
秦九微放下手中的书,声音平静地问道。
“回少夫人,已经收拾妥当了。”
“你再去看一遍,不要有任何差池。”
“是。”
——
深夜,江水静静流淌。
一艘小船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船上灯火幽微,一位中年文士坐在船舱内,低头翻看手中的书卷。
他便是新任受聘于侯府的夫子——李秋白。
他一身朴素青衫,神色温和。
虽已是深夜,但他毫无倦意,始终专注于手中书卷。
身旁的侍从轻声询问是否需要些点心茶水,他轻轻摇头,仍认真看着书。
小船缓缓前行,船尾荡起的水波在月光下泛起淡淡的银光。
但此时,船外却已悄然多了几分异动。
无声无息间,一队黑影攀上船舷,动作极为迅捷。
船上的侍从本能地察觉到不对。
但尚未发声,便已被一道寒光悄然终结。
黑影们配合默契,手法利落,毫无多余声响。
片刻之后,船舱内外重新归于静谧。
当夜风再次吹过时,船上的灯火依旧摇曳。
只是李秋白与原本的船员们,无一生还。
那些黑影迅速换上船员的衣物,将原本的尸体丢入江中。
紧接着有人扶正舵轮,继续朝京城的方向行进。
船舱中,孟辰将李秋白的衣物迅速换上。
紧接着低头制作人皮面具。
他动作飞快,片刻间便完成了面具的调整和佩戴。
抬头时,镜中已是李秋白的模样。
他轻抚胸口,弯腰咳嗽,语气虚弱,身形已与李秋白无异,病弱之态惟妙惟肖。
他们是奉孟丞相的指令进京。
潜伏在谢砚礼身边,伺机将一切调查清楚……
三日后。
一行人到达侯府门口,高大的朱漆大门静静矗立。
几人从马车上依次走下。
孟辰站在最前方,目光在府门上扫过。
他身后跟着两人,皆用余光略带好奇地看着四周。
动作很克制,没有人大幅转头或者交头接耳。
这是他们第一次到大晋,没想到大晋竟然是这个样子。
这么繁华,并不比大梁差多少。
此时,府门内传来“吱呀”一声轻响。
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
守门的仆人躬身立于门旁。
片刻后,一个身着浅色衣裙的年轻侍女走了出来,神态恭谨而温和。
“李夫子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们少夫人已在院中等候多时了。”
随即,她微微侧身,做出请的手势。
“许姑娘,大事不好,官府去了侯府,把谢思源抓走了,听说是杀了人。”
许柳儿闻言一愣,手中的茶盏“啪”的一声掉在了桌上。
茶水顷刻把桌面浸湿。
许柳儿脸上的表情变得僵硬而复杂。
她对这个儿子早已失望。
却也没想到,他竟会坏到这种地步。
之前杀兔子,现在又杀人……
她怎么就生出来这样一个坏种!
许柳儿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愧疚。
愧疚那些被谢思源害了的人。
许柳儿目光呆滞地望着外面微黄的天色。
似乎想说些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最终只是低下头默默叹了一口气。
——
谢思源杀人案证据确凿,但大晋对于死刑的判决非常严格。
京兆府尹定案后,要移交大理寺,大理寺通过后再送到内阁,最后送到皇上面前,由皇上过目。
流程走下来,已经是半旬过后。
这已经是谢砚礼暗中操作后的结果了。
大晋律例通常会将死刑拖至秋后行刑,但谢思源的罪行性质特殊,影响极为恶劣。
高显也破例批准了三日后的处决令。
三日后。
地牢中,天刚蒙蒙亮,狱卒奉命将一杯毒酒送至谢思源的牢房中。
谢思源接过毒酒,唇角露出一丝冷笑。
他举起酒盏,然后一饮而尽。
片刻后,他的呼吸逐渐微弱,手中的酒盏跌落在地。
在京兆府的正式记录中,这一切被淡淡一笔带过,只留下简短的书文。
罪犯谢思源,狱中服毒而亡,终结此案。
得知谢思源的死讯后,谢老夫人又大病了一场。
病好之后,几乎不再踏出颐安院的大门。
侯府事务全权交给了秦九微处理。
谢侯爷也比之前更加沉默。
侯府每晚到主院吃饭的规矩也取消了。
主院已经空了。
侯夫人死了,谢重之死了,许柳儿不见,谢思源被杀。
侯府死伤一半。
侯府的下人们也比之前更加沉默。
但,清澜院却不似这般。
不再去主院吃饭后,三餐便都在清澜院用。
秦九微乐得见此,孩子们也高兴。
夜幕降临,清澜院主屋中烛光微摇。
秦九微手执一卷线装书,静静翻阅着。
纸页掀动的声音与烛火的微弱噼啪声交织在一起。
一片安谧。
此时,小荷推门而入,垂手禀报道:“少夫人,给珏少爷请的新夫子,还有三天就能到了。”
秦九微点了点头,“知道了。”
“怎么来得这么晚?”一旁的谢砚礼微微蹙眉。
早在一个月前,就已经派人去接。
怎么到现在才抵京。
小荷低头解释道:“回世子爷,原本早该到的,但这位李夫子在路途中病了,所以耽搁了一些时日。”
“给新夫子准备的房间收拾好了吗?”
秦九微放下手中的书,声音平静地问道。
“回少夫人,已经收拾妥当了。”
“你再去看一遍,不要有任何差池。”
“是。”
——
深夜,江水静静流淌。
一艘小船朝着京城的方向驶去。
船上灯火幽微,一位中年文士坐在船舱内,低头翻看手中的书卷。
他便是新任受聘于侯府的夫子——李秋白。
他一身朴素青衫,神色温和。
虽已是深夜,但他毫无倦意,始终专注于手中书卷。
身旁的侍从轻声询问是否需要些点心茶水,他轻轻摇头,仍认真看着书。
小船缓缓前行,船尾荡起的水波在月光下泛起淡淡的银光。
但此时,船外却已悄然多了几分异动。
无声无息间,一队黑影攀上船舷,动作极为迅捷。
船上的侍从本能地察觉到不对。
但尚未发声,便已被一道寒光悄然终结。
黑影们配合默契,手法利落,毫无多余声响。
片刻之后,船舱内外重新归于静谧。
当夜风再次吹过时,船上的灯火依旧摇曳。
只是李秋白与原本的船员们,无一生还。
那些黑影迅速换上船员的衣物,将原本的尸体丢入江中。
紧接着有人扶正舵轮,继续朝京城的方向行进。
船舱中,孟辰将李秋白的衣物迅速换上。
紧接着低头制作人皮面具。
他动作飞快,片刻间便完成了面具的调整和佩戴。
抬头时,镜中已是李秋白的模样。
他轻抚胸口,弯腰咳嗽,语气虚弱,身形已与李秋白无异,病弱之态惟妙惟肖。
他们是奉孟丞相的指令进京。
潜伏在谢砚礼身边,伺机将一切调查清楚……
三日后。
一行人到达侯府门口,高大的朱漆大门静静矗立。
几人从马车上依次走下。
孟辰站在最前方,目光在府门上扫过。
他身后跟着两人,皆用余光略带好奇地看着四周。
动作很克制,没有人大幅转头或者交头接耳。
这是他们第一次到大晋,没想到大晋竟然是这个样子。
这么繁华,并不比大梁差多少。
此时,府门内传来“吱呀”一声轻响。
厚重的大门缓缓开启。
守门的仆人躬身立于门旁。
片刻后,一个身着浅色衣裙的年轻侍女走了出来,神态恭谨而温和。
“李夫子远道而来辛苦了,我们少夫人已在院中等候多时了。”
随即,她微微侧身,做出请的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