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余波震荡

【方腊被俘后,起义军的余部转战浙东。】

【而官兵这边,童贯派出了郭仲荀、刘光世、姚平仲等人领兵镇压。】

【这三人,也都是宋朝的名将,其中刘光世还被一部分人评为了南宋的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也名列其中;郭仲荀也算是重要将领;姚平仲本来也是名将,还颇为骁勇,不过后来搞出来了一个昼夜狂奔的事情,最终也没人说得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不过从个人身家性命等方面来看,姚平仲的这个做法还有几分正确。】

“昼夜狂奔?”赵匡胤对这个形容摸不着头脑。

现在他对于方腊的事情已经完全不在乎,全副身心都在关注着任何和大宋后来的北宋变南宋、和南宋时期对抗金国等相关的内容。

这三名将领,自然也在他关注的范围之中。

刘光世,被一部分人评为了中兴四将,和韩世忠一起——虽然这个定语是“一部分”,显然刘光世的战功等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但也已经能够证明刘光世的作用和地位了,大宋从北宋到南宋,刘光世一定是重要的一个人。

郭仲荀,没有特殊介绍,暂且略过不提。

姚平仲,“本来”也是名将,还颇为骁勇,那后来呢?后来搞出来了一个“昼夜狂奔”?这是什么意思?昼夜狂奔,字面意义上就是在白天黑夜来了一场狂奔,大约跑出来了很远的距离;而联系前文,就是说这件事情导致姚平仲不再是名将,或者说,至少不再是重要将领了?

为什么?

这个昼夜狂奔,就是指代他在军事上出现了严重失误,导致被免官甚至下狱吗?

可要是被免官下狱,为什么还能说是在个人身家性命方面的“有几分正确”的做法?莫不是恰好避开了朝堂的风波?

——可是大宋都已经处在风雨飘摇的最危险的状态下了,都已经被迫从北宋变成南宋了,南宋在当时还不能保证能不能立得住脚……就这样的情况下,还能出现什么不应当的朝堂风波?!

皇帝和大臣们到底都在干什么?!

-

比起赵匡胤的愤怒和疑问,赵光义的情绪中还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尴尬和微妙。

不为别的,还是为了这个“昼夜狂奔”……

这个词,确实是触动了一些他的不那么美妙的会议——自己的战败,自己的逃亡,自己的狼狈不堪……这些都是他完全不像回忆起来,恨不得永远尘封以往的记忆。

当然,事实上他根本做不到彻底遗忘,毕竟这些记忆实在太过于深刻。

除了这些外,他还不由得回忆起了同样和“昼夜狂奔”联系在一起的一件事情,在发觉自己联系不上之后,那些军中的将领竟然敢私自打算拥立他人!

这还是五代十国的风气还没有正过来!

武将怎么能够这么随便就决定要拥立一个新君?还以为是唐朝后期以及五代十国那会儿那种军中自行拥立节度留后的那种情况吗?

事实上,比起前面的那些狼狈记忆,这件事情给赵光义的震动和冲击、引发的愤怒更加强烈。

也是由此,他更坚定了要压一压武将的骄横之风的决心——原本他还以为,在自己兄长定下的制度的压制下,军中的风气已经有所改善了呢,结果根本没有。

【宣和三年五月,由俞道安率领的台州仙居起义军打下来了乐清,算是起义军的一个胜利。】

【但同时,义乌、寿昌一带的起义军据守天仙峒、月溪峒,与前来镇压的官兵交战,最终失利;兰溪灵山峒的起义军与刘光世所部交战,战况不利,最终战死一千六百人;而前面曾经提到过的,裘日新(仇道人)率领的越州剡县起义军与姚平仲所部在桃源交战,最终战败,裘日新被杀。】

【整体局面上来看,起义军完全没有任何回转的迹象。】

【闰五月初三,姚平仲率部进攻台州的吕师囊所部——吕师囊也是前面提到过的起义军重要人物,并且攻陷了“招贤四十余洞”;而在方腊战败被俘时成功逃走的方七佛所部也被杨惟忠等人率部围攻,最终失利。】

【六月,吕师囊率领余部转战到了黄岩,被折可存追击,交战过程中,起义军扼守在断头山一带,但因为战术失误,没能防备住官兵的偷袭,最终,吕师囊等三十多名主要将领战死。】

【七月中旬,俞道安——前面成功攻下了乐清的起义军首领——率部进攻温州,攻势维持了三十多天,但始终没能打下温州,最终,俞道安转向了其他地方。】

【但局面很快就变得对俞道安非常不利。】

【八月份,一个起义军的将领名叫洪载被北宋朝廷招安,这迫使俞道安不得不改变计划,退守到永康山区——十月份,俞道安最终兵败战死。】

【这些主要的起义军首领全部身死之后,还有一小部分起义军余部尚存,这些起义军在浙江继续坚持战斗,一直坚持到了宣和四年三月,被彻底镇压了下去。】

【在这个过程中,官兵非常生动地展示了什么叫做“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在浙江一带烧杀抢掠,不少无辜百姓因此身死,两浙的经济更是受到了严重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