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李二:以德服人

安元寿怀着忐忑的心情和尉迟敬德与程知节骑在马上走了一段时间。

他许久没见这两位老兄弟了,有许多话想跟他们聊,奈何现在的氛围不是闲聊的时候。

安元寿目前的第一首要任务,就是过了李二这关。

“好了,进去吧,将军就在里面等着你呢。”尉迟敬德指了指大门紧闭的宅子,对着安元寿说道:“有什么想说的,想聊的,等我们从高昌国回来以后再说吧。”

“或者说你可以向将军申请,申请和我们一起去征讨高昌国。”

“借两位吉言了。”安元寿觉得自打他贞观三年回到凉州以后,他的心情从来没像今天这么起伏过。

吱~嘎~

安元寿推门而入后绕过玄关又走了一会就看到了大马金刀坐在台阶处的李二。

锦衣华服却威势不减的李二听到动静抬眼一扫,便看到了径直走过来的安元寿。

“真是好多年没见了啊。”李二轻轻说道。

“将..将军,是好久不见了。”安元寿看到李二的目光,他的腿下意识一软,要不是他们君臣之间不兴跪拜,安元寿差点要给李二磕一个。

没办法,他们这些秦王府旧臣哪个不怕李二?

这位可是带着他们从乱世中一路厮杀过来的主,天策府的含金量不是吹出来的。

都说开国功勋,尤其是武将这方面的开国功勋刺头多,但是李二却不这么觉得。

他们这些武将生猛,但是李二比他们更生猛。

“你养了一个好儿子啊。”李二冷声说道:“我那么大的玄武门交给他镇守,结果呢,他居然在半夜就这么放太子的军队进入到了皇宫。”

“你们安家就是这么回报我对你们的信任的?”

“将军,这都是我的错,跟我家大郎没关系。”安元寿声音略带颤抖的说道:“我从小就教导安神感要学会忠君爱国,他也很听我的话,紧紧的跟随在太子的身后,因为太子殿下是储君,安神感忠于太子殿下,就是忠于社稷。”

“我当年回凉州的时候,特意将安神感留在长安,就是想要让他留在太子殿下的身边,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因为凉州距离长安,实在是太远了。”

安元寿深呼吸一下,继续说道:“若是将军要惩罚,就请惩罚老臣吧。”

安元寿的目光扫过一旁衣冠不整的李大亮,身子猛地一哆嗦,他不知道李大亮挨了多少的打,但是看着这个样子,显然是没少挨打。

他慢慢跪下,然后俯下身子,双手向前伸,脑袋顶在地上:“臣错就错在...不该教导安神感像我一样,因为臣当年,也是如此的追随在将军的身后。”

这可是他辗转几夜难免想出来的措辞,安元寿相信只要让李二心软,他就能逃脱这次皮肉之苦了。

“好一张利嘴。”李二用欣赏的眼光看着安元寿:“若是我还是皇帝的话,那我还真的顺着你给的台阶下了。”

“可惜我现在不是皇帝了,我不用维持自已贤德的样子了。”

听到李二这么说的安元寿,身子有些发颤。

当皇帝的李二和不当皇帝的区别在哪里,别人不清楚,但是十六岁就跟在李二身边的安元寿能不清楚吗?

“李大亮,别站在那里了,过来和安元寿讨论一下如何化解了我心头的郁气。”李二弯腰捡起鞭子后,顺手在空中甩了一个响。

其实按照李二的想法,他更想抽的是李承乾,这个兔崽子真是好样的啊,他当年是因为不反抗就要死了,所以才会那样做。

但李承乾呢?他做太子做的好好的,自已只不过是经常给他丢点难题考验一下他罢了,这就忍不了啦?

可惜现在抽不了了,不然李二真的想将李承乾再教育一下。

真是应了那句话,打孩子要趁早,不然就打不了。

“老安,别说了,你这话我听着都想抽你。”李大亮顶着茶杯蹲在安元寿身旁,有些同情的说道:“安神感到底是被胁迫的还是因为深受陛下信任而做的事情,你心里面不清楚吗?”

“你隔着冒充读书人呢?”

“这跟你有什么关系啊。”安元寿咬牙切齿的对着李大亮说道:“我又没有拿着陛下的墨宝到处炫耀。”

“我怎么会跟你一个档次啊。”

“你这话说的,我也没安神感这么个儿子啊。”李大亮都气坏了:“要不是你,我还能受这个罪不成。”

这俩别说联合了,不掐起来就是好事了。

.........

“你说这俩能不能合起伙来过了这关?”尉迟敬德满是好奇的瞅着再度紧闭的大门。

“无需多言,静静的听就好了。”程知节挥手制止住了尉迟敬德满满的好奇心:“我们这些武将,哪里有辅机那些人那么多弯弯绕绕。”

“要是真的能够蒙骗住将军,将军反而会怀疑这俩人是不是真的参与到陛下的政变当中去了。”

“我看你也不比那些文人心眼子少到哪里去啊?”尉迟敬德摇头说道:“唉~像我这种空闲时间都拿来补充知识的武将还是太少了。”

“这个世界还是坏人多啊。”

程知节:“.......”

硬了,程知节的拳头硬了,他不知道尉迟敬德这个假装文豪的爱好什么时候会消失掉啊。

天天隔着假装文化人,真是看见就觉得膈应。

嗷!!!

一声惨叫从里面传来,尉迟敬德和程知节立马收起闲聊的心思,两个人直接贴在了大门上,试图听的更清楚一些。

“我错了,将军别打了,我们俩真的知道错了。”

李大亮和安元寿在经过物理教育后,立马真心悔改了。

“事情全都是安神感干的,我真的不知道啊。”安元寿有些热泪盈眶了。

“我有罪,其实那首诗名字不叫《临武威赠李大亮》 的,我只是太想进步了。”李大亮的口水从眼角流了下来。

三鞭子打散清白魂,将军我是贞观人。

孔夫子所说的以德服人还是很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