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姓琅琊东周公子南

第78章 论南北形势(下)

“故而自古南北相拒,必争江淮间数镇。

东吴出兵,屡攻合肥,以其连通长江淮水,而为江淮间要冲。

然终东吴之世,不能得淮水,故卒为晋所吞。

苻坚大军,投鞭断流,其势如泰山压顶,然终不能饮马长江,以晋能保淮水也。

如今尚不能守淮,谈何灭寇?”

王扬说到这儿发现座中几人目光有异,都以一种极古怪的眼神看他。

谢星涵弱弱地说道:“王公子......那个......我们没丢失淮水呀......”

王扬:???

南齐时还能保住淮水?!

那还可以啊!

中|国大势,东汉以前在东西,东汉以后在南北。

自三国以来,南北对峙的格局屡屡出现。总结南北攻守之道的论著也不罕于史。王扬方才所论,便是综合了历来南北相拒的历史经验与数位军事地理大家如李焘、顾祖禹等人的见解,自是千古不易之论。就连淮海大战时,国军集重兵于徐蚌,也是本着“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原则。

可问题在于王扬于六朝之中,最不熟悉的便是南齐历史。以致于误以为当时已丢了淮河。

柳憕笑道:“王兄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居然能夸夸其谈,我实在是佩服王兄啊!”

颜幼成也乐了,王扬在他心中越来越高大的形象开始迅速崩塌。

就连庾黔娄也不由得摇头,心想此人见解看似不俗,但连本朝守境在哪都搞不清楚,还谈什么攻守之道?

只有庾易面沉似水,等待王扬继续说下去。

在庾易看来,相比于王扬高屋建瓴的论断,这点错误可谓白璧微瑕。

不过他倒是有些好奇,一个连这种常识都没有的人,是怎么能有如此识见的?

王扬有些尴尬。

南朝一代不如一代,刘宋失淮北、淮西,南齐不如刘宋,肯定不能收回失地,如果还能守淮,那就意味着......

他想到此处,不慌不忙道:

“仅守淮南叫什么守淮?

不能守黄河,则守淮北;不能守淮北则守淮西;淮西亦不能守,不得已乃守淮南!

今我朝仅能守淮南,谈何守淮?

淮北之镇,莫重于彭城;淮西之镇,莫重于悬瓠。

控彭城则可从泗水入淮,控悬瓠则可从汝水入淮。

宋失悬瓠,淮西九郡俱陷!失彭城,淮北四州尽失!

若要守淮,先当取此二城,以为固淮之根本!”

柳憕、颜幼成、谢星涵、庾黔娄尽皆呆住!

陈青珊望着王扬的背影,凤眸睁得老大。

庾易以手据案,下意识便要站起,又及时回神,稳住身形。

庾黔娄拱手,郑重说道:“王公子文武全器,识见卓绝,敢问家传何业?师承何处?”

王扬呵呵笑道:“纸上谈兵,纸上谈兵而已!切莫当真!”

“王兄,接着说啊!其二其三是什么?”颜幼成着急问道。

“哪有什么其二其三,都是随便一说,浅薄得很。今日宴饮极欢,聊得也差不多了,该散了!”

王扬不想继续说了,今天风头也出得够多了,并且也累了,还是早点回去,赶紧把最后两卷《齐律》读完。

颜幼成立马不干了:“别啊王兄,正说到兴头上,怎么能散呢?!”

庾黔娄道:“现在时辰还早,王公子何必着急?府中进了几样新鲜瓜果,正好解酒,我马上叫人送来!”

谢星涵也连声催促:“你别吊人胃口,快说后面两条!”

庾易静静等待,虽无饮酒之意,可手指却来回摩挲着酒杯。

王扬只是推脱,谢星涵故技重施,便要以生意之事胁迫。

王扬直接打断道:“事不过三。可再一再二,不能再三。”

谢星涵见王扬严肃的表情,敏锐地察觉到如果自已再以此事威胁,他可能真的就连生意也不做了,便没有继续。

开玩笑与放肆都是分时机的,聪明人总能在时机不对的时候,及时停止。

谢星涵便是如此。

柳憕虽讨厌王扬,却也想知道以南抗北的另外两个要点是什么,但他可不愿意出言相请,见王扬推脱不说,心中越发生厌。

庾易忽然说道:

“桓温尝云:‘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自王衍尚浮虚,山河沦丧,五胡乱华,清谈误国之论,不绝于耳。

然推清谈之始,原非止说玄理,亦有言国事者!

魏晋之际,说‘才性之辨’意在论选才,言‘圣人体无’实有意于君臣。

故而仅以三玄之学为清谈,实在失之狭隘。

所以我以为,方才所论南北形势,亦是清谈!

今日以清谈始,以清谈终,甚快!

王公子若能卒论,我当以此玉相酬!”

庾易解下腰间的青色玉佩,向王扬出示。

“此玉名为‘沧溟’,是我随身之物,王公子若不嫌弃,我便赠给公子!”

沧溟玉状如朱雀,温润无纹,其色淡素,似透非透。

此玉一出,颜幼成便叫道:“好玉!真是好玉啊!”

柳憕见一直淡然的庾易,也表现对王扬论断的兴趣,神色更沉。

庾黔娄心中一惊,他知道王扬所论精妙,却万没想到会得父亲如此看重!

谢星涵向王扬低声道:“这是古玉,色谓‘澄潭水苍’,有价无市,快答应。”

王扬看着那块青玉和庾易一反常态的样子,心中一动,便道:

“那晚辈就斗胆狂言了。其二,守江必固荆襄。

荆襄者,长江之脊背也。东援三吴,西控巴蜀,得之则可全东西之势......”

夜半阑珊,灯火通明,满堂之上,四座寂静,只有王扬一人之声。

“荆州制建康之上流,襄阳制荆州之上流。故武侯隆中之对,甚重荆襄!向北则连汉水、淯水以争形势。关羽自襄阳攻樊城,曹操失措,以襄阳之地,北接宛洛,可自此以溃中原腹心,虽魏武之善用兵,亦有不能抗者......”

......

“山东、荆襄,犹江南两翼!据山东可固淮泗上游,据荆襄可固长江上游。两翼张,则江南之势张!譬如徐达北伐——”

“谁北伐???”

王扬一时失言,竟把元明之际的例子都举了出来,马上改口道:

“呃......徐......许是将来有一天,欲达北伐之全功。可从淮水出,先取山东,再略河洛......”

————————

注:1傅斯年《夷夏东西说》开篇便说东汉以后常分南北,三代及三代以前,分东西。不管结论正确与否,此等见识,甚见气魄。有的东西看着或许觉得简单,但就这一层窗户纸,可能上千年都没被有捅破。所谓人人意中有,人人口中无,就是指这种情况。

我们现在说地籍经常说你是南方人,我是北方人,以南北为要点作区分,但不是一直以来就是这样的。两汉时说“山东出相,山西出将。”函谷关、崤山至重,所以介绍地籍,常说关东关西,山东山西,东汉末年开始就逐渐演变成南北。东西魏的后三国时代,延伸至隋唐,都还存有这种东西划分之余风。

2清谈与政治党争之关系,可参陈寅恪先生《书世说新语文学类钟会撰四本论始毕条后》与唐长孺先生《魏晋才性论的政治意义》。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