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职位变革提升
“哈哈,看来真选用这些士子提前做官吏是对的,你看看,这办事效率可比一般的官吏快多了!”朝堂上,李恪高兴的看着诸葛亮和徐庶上表的奏章,之后又让大臣们自己传阅。
等传阅完后。
“荀爱卿,你觉得如何?”李恪问道。
荀彧行礼说道:“启奏陛下,这些士子除了刚开始闹了不少笑话出来之外,后来的表现也确实是可圈可点,甚至称之为干吏也不为过,臣以为陛下应该下达圣旨嘉奖,以表我主隆恩。”
“嗯,下旨嘉奖是肯定的,回头你让中书省拟一份折子好了。”
李恪说道:“不过,这也让朕有了一些想法,诸位大臣们说说,如果有一天,大唐的所有官吏都能识文断字,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陛下,此事虽好,但终究是幻想,我大唐七品以下小吏多如牛毛,这次是拿全天下的士子去填充荆扬两州的官吏空額,依旧是填不满,更不要说是整个大唐了。”
“是啊,确实有些困难啊陛下。我大唐地方官员,从三品为上州刺史,正四品为中州刺史,从四品为下州刺史,正六品上,为京兆、河南、太原诸府县令,正七品上,为中县令,从七品上,为中下县令,至于吏,皆为外流一至九等,陛下,如果这些外流也要全部能识文断字,那么,我朝的读书人哪怕都加起来也难补空缺啊。”
“哈哈,朕觉得,不妨可以试一试,这样,朕有一个提议,以后的凡是通过县试的士子,只要愿意为吏,当地县衙就必须为其安置岗位,并且在一年之内上岗,岗位也必须得是外流五等以上,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李恪笑着说道。
“陛下,臣以为此举有些不妥,这些士子读书参加科举,皆是为了入朝为官,现在却让他们干外流小吏,未免寒了天下士子们的心,陛下,臣以为像荆州扬州两地的士子做外流小吏的事情也只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并非放眼天下可干的事情。”
“哦?不可干?”李恪问道。
“确实,陛下,科举制为了朝廷选拔官员所创,现在却让他们为外流小吏,未免屈才了。”那名官员继续说道。
“哦!说的也有几分道理,那朕就要问问了,每年科举中榜的人,占据了天下士子的几成?”李恪继续问道。
“这……不到一成。”
“不对,朕是问,占据了天下士子的几成,而不是前来长安参加科举士子的几成。”
“这……这……”那位官员左右看了看,有些不敢回答。
“哈哈,不用紧张,既然你答不出,那么荀爱卿,你是否可以替这位爱卿答答?”李恪笑着说道。
“陛下,当然可以。”
荀彧笑着回道:“据臣所知,一般上县士子,参加府试的人数每年在七百人左右,但每次只有二十人左右入榜,中县士子,参加府试的人数为五百人左右,每次入榜人数为六七人。
下县嘛,参加府试人数为二百人,至于入榜,通常是一人都没有,每年偶尔也只有一两个,所以,每年每府参加府试的士子人数为一千四百人左右,入榜人数为二十五人,不到二分。”
“是啊,每年每州入榜人数不到二分,国试入榜人数不到一成,这算起来,每年全国士子得进士名的几率不到二厘,得不到却占九成九还多,真是对读书种子的极大浪费啊。”李恪有些可惜道。
“所以,陛下,您是打算让这些过了县试的士子去外流小吏的岗位试试?”荀彧问道。
“嗯,朕确有此意。”李恪点头道。
“那么,陛下,那些在荆州扬州参加治理水灾的府试已经国子监太学生士子们怎么办?这样的话,会不会不公平?”荀彧问道。
“这个,朕有还有一项提议,就是把荆州扬州两地在未来十年内作为特殊地域,国子监士子呢?
三年内干的好的,例如成绩进入一州前十的,可以直接免除科举,补全国各地县级官员空缺,为从九品上,这样两州就是二十个名额。
然后,就是府试士子,三年内干得好的,如果愿意,可以前三名也可以免除科举,补全国各地县级官员空缺,为从九品下。诸位觉得如何?”
荀彧听完静静的站在原地,没有说话,朝堂内的官员却顿时炸了锅一样,开始了激烈
的讨论,赞成的人数只占极少数,多数人极力反对,还有一部分人和荀彧一样一言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