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李恪外巡
美好的日子总是过的很快,第二天李恪从花丛中起床时,身子略微有些沉重,因为昨晚实在是太疯狂了。
“唉,还是不能太过肆意才行。”李恪摇摇头,这才第一天,身子就有些不适应了。
朝堂上。
“这次刘安国从安南输送过来的粮食有多少?”李恪问道。
刘安国,就是李恪两个月前新提命的水师大将军,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李恪终于从荆扬两州发来的奏报中看到了水师的消息。
“启奏陛下,这次刘安国从安南带回十万担稻米。”
十万担?
这些粮食虽然看起来多,但对于扬州荊扬两州数百万掌嘴来说,平均分配下来,也不过几十个人分一石,连一天的饭都不够。
“陛下勿忧。”
仿佛从李恪的话里听到了不满,荀彧说道:“刘将军这次不止带来了十万石粮食,更多的,还有安南的粮食的消息。”
“哦?什么消息?安南到底有多少粮食?”李恪问道。
“禀皇上,刘将军给中书省的奏表上说,安南仅都护府境域各国,就有米山十座,每座数百仓库,均高十丈,宽三十丈,每年发霉者不可胜数。只能丢弃。
”荀彧说道。
居然这么多!
李恪有些惊讶,他虽然知道东南亚那地方水稻一年三熟甚至四熟,却从来都没想过,居然有那么多的粮食,每年十座粮山,数千粮仓!
“既然安南真有那么多粮食,那接下来要办的事情,就是想着怎么把粮食运回来了。”李恪说道。
“诸位爱卿可有对策?”
“禀皇上,我登州水师虽战船众多,但相比于荊扬两州数百万人口,依然是杯水车薪,所以臣认为,应该让民间去安南运粮。”一位官员说。
“哦?详细说来?”李恪感兴趣道,他也是这么想的。
“皇上,臣以为,民间商船虽然不及水师战船,但胜在数量众多,单是山东,幽州两地的海上商船,三千石以上的,就已经不比登州水师少了,若是荆州扬州两地再发动民间海船,那么,应该就可以让荆扬两地缓解粮食危机了。”
“嗯,爱卿所言不错,这样吧,你回去拟一份奏折,晚上交到我这里。”
“是,皇上。”
“嗯,那再谈谈,全国各府常平仓的储粮问题如何?顺利吗?”李恪再次问道。
这是他准备的后手,从现阶段看,安南虽然有大量的稻米,但碍于海运原因,并不能运到荊扬两州来,再有,哪怕是发动了荆扬山东幽州四地的商船去运粮,那这一来回需要一个月,运到的粮食能吃半个月就不错了。
所以说,并不难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安南都护府上。
“禀皇上,各地常平仓从两个月起就开始发动,目前运行最好的就是关中,中原和蜀中广州,四地,已经全部填满,山东与河东也基本填满,就差两三个府,不过也正在加紧运行。
幽州地域,因为去年遭遇大旱的原因,本地并无对手粮食,所以一直在从河东和山东两地运粮填满,这也是河东山东两地常平仓未填满的原因。
最差的就是陇西,因需要供给朝廷三十万大军的训练军粮,所以现在一直在加紧从关中和河东运粮,现在才填到六成。”
“嗯,陇西地域因为要填补三十万大军的供需,所以出现这种事还在情理之中,幽州因为大旱所以慢一些也无妨。”
既然司隶,中原,巴蜀,山东,河东与扬州六地的常平仓均已填满,那就派人验收吧,荀爱卿,这件事就交给你来办吧,记住,一定不能松懈。
“是,皇上。”
“嗯,那接来下,真还有一个提议,朕打算去一趟山东幽州地域,看一看那里的境地。诸位爱卿觉得如何?”李恪问道。
“皇上,这。”
荀彧道:“皇上,现如今全国正在紧急拓展荆扬两地的粮食问题,全国财政吃紧,国库也没有多少银子,您这时候外出巡视,恐怕会增加不少财政负担的。”
“是啊,皇上,这时全国财政吃紧,宜静不宜动啊,皇上。”所有官员都劝李恪道。历史上,凡是皇上出行,那一路上必是进军开到,沿途行宫大建,什么珍奇古玩,美女美食之类的更是数不胜数。
因为皇上出巡到地方,正是各地官员拼命献殷勤巴结的好时候,这时候谁会吝啬?
凡是想让自己的仕途顺利一些的官员,都会绞尽脑汁的巴结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