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章 税收再受阻

听说圣人已经在朝堂商议废除商人商籍的事情,只要这个事情一落实,齐名作为商人,就不再是低人一等了。

地位也有了。

这么好的圣人,就应该早早的出现啊。

李恪站在甘露殿中,不知道齐名这么推崇他,他现在在跟进精耕细作推广过程。

精耕细作的推广,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不过都差不多解决了。原先想的是立马全面推广,但是事与愿违。

全面推广遇到了困难,就只能先做示范了。

这个示范就是在长安三辅地区的每个乡村,由官府买一亩地,然后有司农监去派人进行精耕细作,然后等一年后的产出,来进行实例推广。

一般的种植,都是春种,四月份已经是明显夏季了,所以现在种的粮食,已经算是补种了,会误一些农时,产量肯定跟不上预计,但就目前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不过有一点好消息就是,在朝堂上看过此类精耕细作产量的官员们,已经早早的让他们的农户实行精耕细作之法了。

上林苑书院的农田,是跟上司农监一起进行精耕细作的,至于那些不愿意精耕细作的农户,李恪也没怎么着急了,毕竟现在已经找到了解决办法,一切只待秋收之后见分晓了。

通过这次改进,朝廷也知道了关于农户改进劳作方式的推广办法了。

以前的曲辕犁推广,带来的效果是可以用肉眼立马看出来的,现在的精耕细作之法,必须在秋收之后才能看出来,这关于一年的收成,自己一家人的肚皮问题,对于这种厉害重大的变动,农户们还是选择保持原样为好。

所以以后推广这种办法,还是先确立一个实验区,让农户们看到实际效果之后再进行推广,阻力就应该小很多了。

毕竟农户们一年的收入,官府空口白说就让你遵从,办好了还好说,办砸了官府罚奉半年,哭的还不是农户自己?

成本代价不一样,怪不得农户。

第二天一早,李恪又继续上朝,这次朝堂议论,主要是关于税务局从户部分割问题的讨论。

朝堂上,当荀彧提出这一问题的时候,里面就遭到了户部官员的集体反对。

当然了,户部官员反对最激烈,其他朝臣也不赞同,于是又展开了辩论。

只是这场辩论,是荀彧一个人再加上几名官员挑战整个朝堂。

丞相和官员之间对论,这是更古未有的事情,像这样丞相和所有官员集体反目的情况,听都没有听说过。

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荀彧动了钱袋子了。

户部征收税,这几乎是户部最大话语权的部门了,因为有了这个部门,户部在和其它五部角斗时就有了一把利器,有了这把利器,那很所事情都会变的明了,

现如今荀彧要把这税务局从户部职权里面分开,这几乎是动了正好朝堂的钱袋子体系,朝堂内多少年形成的默契现在要重新洗牌,这又有哪个人肯干?

没人干的。

所以这件朝会的辩论,以荀彧被集体攻击宣告终结。

当然,在退朝之前,还有人想让李恪否决掉这个税务局外移制度,但李恪明显没答应,再议。

下朝后,长安城内的报纸就开始集体攻讦荀彧,说他别有用心,什么什么,引出各种毫无理由的理由,总之就是在骂荀彧。

对此,李恪掌握的报纸也没有明着为荀彧身边,而是从他们毫无理由的攻讦一国丞相来进行拉扯,总之,先不要让荀彧收到朝堂之外的影响。

之后第二场朝议,荀彧又再次被攻讦,而且这次带来的后果也很恶劣,朝堂因此丞相和百官不对付,陷入半瘫痪状态,李恪知道到了这时候,他就不得不出手了。若是在这样下去,李恪的好多计划都没办法实行了。

“招户部尚书进宫。”第二次朝议后,李恪只好招户部尚书进宫,由李恪自己亲自参加辩论。

圣人要亲自下场了!

这是朝中文武百官从来没想过的事情。因为这些当官的都知道,身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权衡之术,尤其是这种朝内争论,就更不能亲自下场了,因为这样不符合朝堂规矩,朝臣的事情由朝臣决断,圣人只需要最终拍板就好了。

像这种从一开始就夭折的计划,明显就是不得

人心,这时候,但凡是聪明一点的君主,都会暂且搁置,然后再从长计议,这是正常套路,没想到圣人不按照套路来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