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蒸汽机

在极简工艺以及模块化的建造下,所有的房屋建造,都会只建造那种必须要的结构。

比如说墙壁,不需要用泥块一层层的铺,不要用青砖一层层的建造,整个墙壁都是已经建设好了,只需要在建造的时候,把他与主要承重结构链接好就可以了。

这就是模块化设计下的极简工艺。

当然了,现在谈这种东西一点都不现实。

现如今最起码的,就是需要那种最简单的蒸汽机。

按照后世教科书的说法,蒸汽机的最早应用,是为了在挖煤的时候,抽取煤层中的地下水用的。

因为煤层大多是埋入地下的,所以为了取煤,就只能一层层的挖,而这个地下,又一定会产生地下水,哪怕就是在干旱的沙漠之地,地下水也一样会有。

所以在挖煤的时候,这些地下水会渗入这些挖好的煤矿中,煤矿渗水没法挖,自然就需要排水。

现在大唐抽排煤层中的地下水,主要是靠马匹抽取地下水。

就是用一根又粗又长的管子,把它一头塞到煤矿中的地下水聚集区域,一头伸出煤矿,然后把伸出来的一头连接上一个打水机,利用低压抽水的原理把水从煤层里抽上来。

但是由于煤矿里面的水实在太低,管子也是太粗,用人力是根本没办法打动抽水机的,所以就用骡马进行驱动,然后再用齿轮转差也进行调解抽水机的抽水速度。

这个办法还是上林苑书院中学部的孩子们想出来的。

这个办法一经试用,果然效果很好,现如今上林苑书院中学部的那些孩子,有十几个在河东道官属煤矿中工作,主要解决完善这个抽水机的抽水效率问题。

但是,都知道的一个问题,如果想要把管子里的水抽的越高,需要的压力就越大,当官属煤矿的煤层已经挖到二十多米深的时候,这时候想要把水再抽出来,需要用上百匹马匹的同时转动抽水机才可以办到。

但是这样花费的东西就实在是太多了,得不偿失了。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动力问题,这十几个孩子就把这个问题带回了上林苑书院,让书院里的孩子一起想问题。

这时候因为进入了十月份,家家户户都开始了烧锅炉。

这个锅炉问题,是李恪想到的。

因为北方的冬天实在是太寒冷了,过惯了后世生活的人,怎么可能会让自己冻着?

所以他就琢磨出了锅炉这个东西。

锅炉、铁管,再配上暖气片。这基本就是北方冬天的标准配置了。

这些在上林苑书院各个地方都有,随之而来的整个长安三辅地区的所有大户人家也都给自己家配置了锅炉。

因为这时候的锅炉、铁管还有暖气片因为密封性、气压表不准等原因,经常会出现锅炉爆炸,铁管变形,暖气片撑破等问题。

当然了,关于铁管密封性的原因,这时候的大唐虽然没有亚马逊橡胶木,但大唐本地地区也有着橡胶木的替代品,这个替代品虽然密封能力比不上橡胶,但已经可以应急。

所以这个动力问题刚遇到了长安三辅地区的冬天,这些孩子们就找到了解决办法,那就是动用蒸汽的力量。

用蒸汽的力量来推动这个用马匹都拉不动的力量。

蒸汽的力量可以把整个锅炉房的房顶掀起了,自然能够拉动煤矿中的地下水了。

说做就做,这些孩子立马就开始做可以进行活塞运动的蒸汽机。

因为之前李恪已经教授过他们的几何图形,所以这些孩子的立体图像方面的功底也是不错的。

于是这种问题就开始不断的研究研究,终于,在腊月的时候,一个巴掌大小的蒸汽机就出现了。

这也是李恪交给这些孩子的办法,要做什么东西,先不要做实物,首先做一个模型,因为模型是很好做的,而且做模型也可以最快的节省时间,还能减少因为蒸汽压强之类的原因造成伤害。

所以以后巴掌大小的蒸汽模型就出现在了李恪面前。

李恪在上林苑书院内,看到了这个由蒸汽进出,不断做着活塞运动的蒸汽机,越看越高兴。

他直接就给这些孩子封了官,每人一个格物院从九品下的官员。

从九品下。

这是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就这么快的出现了。

李恪十分的兴奋,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开始,一个飞速发展的开始。

有了蒸汽机,那么工业化的进城就又可以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