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高月
第六百零五章 态度鲜明
小
大
萧夏已经返回了京口,官房内,刘文静正在向萧夏汇报最近的局势变化。
“前太子杨勇再次登基,成立了新朝廷,着实让大家都深感震惊。”
这个消息确实很突然,众人吃惊也在常理之中,不过萧夏却没有半点惊讶,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关陇贵族干的那些勾当他清清楚楚,长安皇族支持杨勇也很正常,他们本来就被边缘化了,长期生活在长安,无法加入权力中心,他们心中岂能不怨恨?
四年前杨勇失踪,就注定了今天的结果,杨勇就在长安,他的几个儿子更是花天酒地,荒淫无度,很容易就能查到,天子没有派人去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最终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要知道杨勇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合法太子,他登基才是合法君主,一旦他再次登基,就会获得很多势力承认,不及时杀掉杨勇,只能说天子太大意了。
“现在长安那边有多少军队?”萧夏又问道。
“已经接近二十万了,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募兵,主要是从巴蜀和陇右募兵,现在关中很难招募到士兵了。”
“杨玄感呢?他死了吗?”
刘文静点点头,“他在攻打函谷关时中了毒箭,最后在上洛郡毒发身亡,他临终前把军队交给了窦德玄,后来窦德玄向长安效忠,杨玄感的六万大军最终被关陇贵族吞并了,现在掌握在窦威手中。”
“武关又在谁的手中?”萧夏又问道。
“在西隋军手中!”
“西隋?”
萧夏眉头一皱道:“长史也把长安政权称为西隋吗?”
刘文静立刻知道不妥,晋王殿下并没有承认西隋,他连忙解释道:“这只是一种民间称呼,不是我们官方称呼,我们还在等殿下对长安朝廷进行定性。”
萧夏缓缓道:“我们只认可洛阳朝廷,长安那边我绝不会承认,以后可以称他们为长安伪政权,另外,我需要颁布晋王令,传檄天下,坚决不承认所谓西隋,民间我不管,但在官方文书上绝不准出现‘西隋’二字,东隋也不能出现,我大隋只有一个朝廷。”
刘文静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萧夏又问道:“李渊那边情况如何?”
“李渊已经造反了,他们借口高君雅和王威勾结突厥,用夜袭的方式,杀死了二人及其家人,已经控制了整个军队,目前他已拥兵自立,听说长安那边已经封他为太原郡王,河东道总管,同时派兵进入了河东。”
萧夏默然,看来李渊已经完全控制了太原的军队,他才敢承认长安。
“他在长安没有家人吧!”
“没有,听说他留在长安为人质的三子玄霸和四子元吉趁天子东征辽东的机会逃回了太原,估计是关陇贵族协助他们逃跑。”
刘文静叹口气道:“现在中原、河北各地群雄并起,都接受了长安的册封,基本上都封为郡王,连罗艺也被封为北平郡王,我们这里人心有些不稳,都在盼殿下赶快归来。”
萧夏点了点头,“我知道大家情绪不稳,以后我若出征,可以由王妃代我行晋王权,重大政务可向她禀报。”
“卑职明白了!”
萧夏当即道:“召集京口城所有七品以上官员,我要给大家交代一些事情!”
总管府议事大堂以及堂下院子里站满了官员,这段时期的各种变故让所有人都深感不安,不知道大隋还能维持多久,不知道江南道将何去何从?
万幸晋王终于回来了,他将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发表公开讲话,一定能稳定民心和军心。
“我刚刚回来便听说了大隋分裂的消息,我完全不能接受,天下统一才多少年?百姓获得安宁才多少年?难道又要回到五胡乱华的时代?还是北周和北齐对抗时代?今天我要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长安的政权就是伪政权,是叛逆,我绝不会承认,它是我们的敌人,从现在开始,我不允许任何人称长安伪政权为西隋,大隋只有一个,那就是洛阳.”
萧夏又颁布了晋王令,把他讲话传到江南道各郡县,要求各郡县官员执行他的命令,要坚决拒绝长安伪政权的拉拢。
萧夏的明确表态,终于让江南总管府焦躁的情绪平息下来。
紧接着,萧夏又表彰了攻打高句丽的有功将士,也包括进攻杨玄感的两支军队,所有将领皆升官衔一级,并拿出百万匹布帛奖励将士。
表彰书中特地指名嘉奖了魏征、李敬秋和张镇周三名文官,魏征是因为安置难民有功,而李敬秋是因为推广种植山药有功,张镇周的功劳特殊一点,他发现了萧夏的一个失误,及时进行挽救,避免了重大损失。
萧夏把十万民夫遣送回河北,他不知道十万民夫中还有三千随军出征的军器监工匠,他忽略这个关键的信息。
结果在民夫遣返登记时,被张镇周发现了,他当即扣下了这三千名工匠,最后把他们送到东莱郡,又转到江南。
现在三千工匠的家眷还在洛阳府,得想办法把他们接到江南来,另外,为表明自己的态度,萧夏又下令支援朝廷粮食一百万石、钱五十万贯,战马三万匹,这些其实都是辽东物资,萧夏借花献佛,其实也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
萧夏同时写信给天子,劝他和关陇贵族和解,毕竟两次东征高句丽,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了山东士族的支持,如果关陇贵族和士族再不支持朝廷,朝廷就真的维持不了多久了。
他愿意穿针引线,缓和朝廷和关陇贵族的关系。
下午时分,萧夏接见元文真,元文真作为关陇贵族驻江南代表,一直就生活在京口,在去年,他们建立起来从江南到长安鸽信路线,在江夏、襄阳分别建立了鸽信中转站,也是萧夏唯一批准的非官方鸽信使用资格。
“恭喜殿下大败高句丽,收复汉家失地!”
萧夏笑着摆摆手,“我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高句丽之事已成为旧闻,没有多少人关心了。”
“但我们还是很关心,保住辽东,对整个北方而已,至关重要!”
萧夏点点头,“今天有要紧事,我们不说高句丽了。”
“请殿下直言,在下洗耳恭听!”
萧夏缓缓道:“我坚决反对长安政权的态度,想必你也告诉家主了!”
“我已经转告了家主,家主回信,表示理解,儿子当然会支持自己父亲。”
“不光是父子关系,而是我自己的立场,当年我就是出兵推翻杨勇,这是先帝给我的权力,我是凌烟阁武士,不管现在它是否存在,但我发过誓言,坚决捍卫大隋社稷,大隋社稷在洛阳,而不在长安。”
萧夏取出一份卷轴递给元文真,“你看看这个!”
元文真接过卷轴打开,他顿时愣住了,竟然是先帝的一份旨意,指定萧夏为皇太孙。
“这是我皇祖父临终前给我的旨意,说明大隋正统在洛阳,而不在长安,。”
元文真把圣旨还给萧夏,沉默片刻道:“殿下需要我做什么?”
萧夏注视着元文真道:“我希望关陇贵族两头押注,在支持长安的同时,也和天子和解,这是我的态度,我已经劝说了天子,他一定会听从,也会安排人去长安,我希望关陇贵族的目光要放长远一点,有我支持洛阳,长安伪政权一定会失败!”
“前太子杨勇再次登基,成立了新朝廷,着实让大家都深感震惊。”
这个消息确实很突然,众人吃惊也在常理之中,不过萧夏却没有半点惊讶,这在他的意料之中,关陇贵族干的那些勾当他清清楚楚,长安皇族支持杨勇也很正常,他们本来就被边缘化了,长期生活在长安,无法加入权力中心,他们心中岂能不怨恨?
四年前杨勇失踪,就注定了今天的结果,杨勇就在长安,他的几个儿子更是花天酒地,荒淫无度,很容易就能查到,天子没有派人去查,也没有把它放在心上,最终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要知道杨勇和别人不一样,他是合法太子,他登基才是合法君主,一旦他再次登基,就会获得很多势力承认,不及时杀掉杨勇,只能说天子太大意了。
“现在长安那边有多少军队?”萧夏又问道。
“已经接近二十万了,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募兵,主要是从巴蜀和陇右募兵,现在关中很难招募到士兵了。”
“杨玄感呢?他死了吗?”
刘文静点点头,“他在攻打函谷关时中了毒箭,最后在上洛郡毒发身亡,他临终前把军队交给了窦德玄,后来窦德玄向长安效忠,杨玄感的六万大军最终被关陇贵族吞并了,现在掌握在窦威手中。”
“武关又在谁的手中?”萧夏又问道。
“在西隋军手中!”
“西隋?”
萧夏眉头一皱道:“长史也把长安政权称为西隋吗?”
刘文静立刻知道不妥,晋王殿下并没有承认西隋,他连忙解释道:“这只是一种民间称呼,不是我们官方称呼,我们还在等殿下对长安朝廷进行定性。”
萧夏缓缓道:“我们只认可洛阳朝廷,长安那边我绝不会承认,以后可以称他们为长安伪政权,另外,我需要颁布晋王令,传檄天下,坚决不承认所谓西隋,民间我不管,但在官方文书上绝不准出现‘西隋’二字,东隋也不能出现,我大隋只有一个朝廷。”
刘文静点点头,“卑职明白了!”
萧夏又问道:“李渊那边情况如何?”
“李渊已经造反了,他们借口高君雅和王威勾结突厥,用夜袭的方式,杀死了二人及其家人,已经控制了整个军队,目前他已拥兵自立,听说长安那边已经封他为太原郡王,河东道总管,同时派兵进入了河东。”
萧夏默然,看来李渊已经完全控制了太原的军队,他才敢承认长安。
“他在长安没有家人吧!”
“没有,听说他留在长安为人质的三子玄霸和四子元吉趁天子东征辽东的机会逃回了太原,估计是关陇贵族协助他们逃跑。”
刘文静叹口气道:“现在中原、河北各地群雄并起,都接受了长安的册封,基本上都封为郡王,连罗艺也被封为北平郡王,我们这里人心有些不稳,都在盼殿下赶快归来。”
萧夏点了点头,“我知道大家情绪不稳,以后我若出征,可以由王妃代我行晋王权,重大政务可向她禀报。”
“卑职明白了!”
萧夏当即道:“召集京口城所有七品以上官员,我要给大家交代一些事情!”
总管府议事大堂以及堂下院子里站满了官员,这段时期的各种变故让所有人都深感不安,不知道大隋还能维持多久,不知道江南道将何去何从?
万幸晋王终于回来了,他将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发表公开讲话,一定能稳定民心和军心。
“我刚刚回来便听说了大隋分裂的消息,我完全不能接受,天下统一才多少年?百姓获得安宁才多少年?难道又要回到五胡乱华的时代?还是北周和北齐对抗时代?今天我要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长安的政权就是伪政权,是叛逆,我绝不会承认,它是我们的敌人,从现在开始,我不允许任何人称长安伪政权为西隋,大隋只有一个,那就是洛阳.”
萧夏又颁布了晋王令,把他讲话传到江南道各郡县,要求各郡县官员执行他的命令,要坚决拒绝长安伪政权的拉拢。
萧夏的明确表态,终于让江南总管府焦躁的情绪平息下来。
紧接着,萧夏又表彰了攻打高句丽的有功将士,也包括进攻杨玄感的两支军队,所有将领皆升官衔一级,并拿出百万匹布帛奖励将士。
表彰书中特地指名嘉奖了魏征、李敬秋和张镇周三名文官,魏征是因为安置难民有功,而李敬秋是因为推广种植山药有功,张镇周的功劳特殊一点,他发现了萧夏的一个失误,及时进行挽救,避免了重大损失。
萧夏把十万民夫遣送回河北,他不知道十万民夫中还有三千随军出征的军器监工匠,他忽略这个关键的信息。
结果在民夫遣返登记时,被张镇周发现了,他当即扣下了这三千名工匠,最后把他们送到东莱郡,又转到江南。
现在三千工匠的家眷还在洛阳府,得想办法把他们接到江南来,另外,为表明自己的态度,萧夏又下令支援朝廷粮食一百万石、钱五十万贯,战马三万匹,这些其实都是辽东物资,萧夏借花献佛,其实也是表明自己的一种态度。
萧夏同时写信给天子,劝他和关陇贵族和解,毕竟两次东征高句丽,朝廷已经彻底失去了山东士族的支持,如果关陇贵族和士族再不支持朝廷,朝廷就真的维持不了多久了。
他愿意穿针引线,缓和朝廷和关陇贵族的关系。
下午时分,萧夏接见元文真,元文真作为关陇贵族驻江南代表,一直就生活在京口,在去年,他们建立起来从江南到长安鸽信路线,在江夏、襄阳分别建立了鸽信中转站,也是萧夏唯一批准的非官方鸽信使用资格。
“恭喜殿下大败高句丽,收复汉家失地!”
萧夏笑着摆摆手,“我回来已经一个多月了,高句丽之事已成为旧闻,没有多少人关心了。”
“但我们还是很关心,保住辽东,对整个北方而已,至关重要!”
萧夏点点头,“今天有要紧事,我们不说高句丽了。”
“请殿下直言,在下洗耳恭听!”
萧夏缓缓道:“我坚决反对长安政权的态度,想必你也告诉家主了!”
“我已经转告了家主,家主回信,表示理解,儿子当然会支持自己父亲。”
“不光是父子关系,而是我自己的立场,当年我就是出兵推翻杨勇,这是先帝给我的权力,我是凌烟阁武士,不管现在它是否存在,但我发过誓言,坚决捍卫大隋社稷,大隋社稷在洛阳,而不在长安。”
萧夏取出一份卷轴递给元文真,“你看看这个!”
元文真接过卷轴打开,他顿时愣住了,竟然是先帝的一份旨意,指定萧夏为皇太孙。
“这是我皇祖父临终前给我的旨意,说明大隋正统在洛阳,而不在长安,。”
元文真把圣旨还给萧夏,沉默片刻道:“殿下需要我做什么?”
萧夏注视着元文真道:“我希望关陇贵族两头押注,在支持长安的同时,也和天子和解,这是我的态度,我已经劝说了天子,他一定会听从,也会安排人去长安,我希望关陇贵族的目光要放长远一点,有我支持洛阳,长安伪政权一定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