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辽东消息

第581章辽东消息

洛阳道化坊有一座占地一亩的小院,这里是前卫尉寺主簿李德武的住处,李德武和李敏同族,他是李浑的侄子。

李浑因为刺杀李敏被罢官免职,李家子弟被贬的贬,免的免,李德武却侥幸逃过一劫,没有被罢官免职,而是改任卫尉寺主薄,还升官了半级。

原因是他有个好岳父,深得天子宠信的裴矩。

但李德武的幸运还不到半年,仕途便噶然而止,他出任辽东之战的仓曹参军事,也就是仓营主管,负责所有粮草物资收纳、保管、分发。

疫病爆发后,天子带着百官乘船仓皇逃走,李德武无力带走辽东大营的粮草物资,只得封闭了仓营,跟随薛世雄率军撤回涿郡,十六万大军撤退,最后只剩下八万余人撤回,其余大军先后死在回程之中。

主将薛世雄被革职查办,其余官员也全部被革职,包括李德武,他没有把粮草物资带回来,哪怕有疫病威胁,他也难逃罪责,被革职为民,也幸亏他的岳父说情,否则他也要下狱审查。

被革职为民,很多福利都没有了,马车没有了,三亩官宅也被收走,一家四口只好租住一座小院,家仆也全部解散,平时李德武出门办事,只能骑一匹毛驴。

李德武年纪还不到三十岁,找不到事做,失业在家,一家人只得靠一点积蓄和岳父周济度日,每天都在焦虑中度过。

这天下午,李德武和平常一样坐在书房发呆,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谁呀!”妻子裴氏在院子里问道。

“请问这里是王主薄的住处吗”

“已经不是主薄了,我夫君是李德武,你是谁”

来人笑道:“在下江南总管府驻洛阳进奏院管事,我叫乔宽,夫人可以叫我乔管事。”

李德武听到对方是江南总管府的人,他心中一动,起身走出房门道:“在下李德武,乔管事有何见教!”

“在下奉命而来,有些事情想请教王主薄!”

“哎!已经不是主薄了,请进来坐吧!”

李德武直接把乔宽请到书房,又给妻子使个眼色,让她上茶。

两人在书房坐下,乔宽笑道:“朝廷一直没给王兄说法吗”

“能给我什么说法,总不能让天子承认是他做错了吧!”

“那现在王兄在做什么”

“没事可做,一家人只能坐吃山空。”

乔宽笑了起来,“王兄满腹才学,怎么找不到事情做呢如果王兄不嫌弃,我倒可以给王兄介绍一个俸禄不错的差事。”

“哦!什么差事呢”

“一个差事是西海柜坊的监察巡视,每月五十贯钱,简单说就是查账,还有一个差事是我们进奏院缺一名记录参军,这个俸禄稍微低一点,每月二十五贯钱。”

李德武不太想从商,他又问道:“记录参军一般是做什么事”

“记录参军就是把朝廷每天的各种文牒奏报进行摘录,比如一份牒文千字左右,你就要把它压缩成百字左右,简单说就是摘其精华,要求很高,一般人很难胜任,王兄应该问题不大。”

李德武点点头,这件事他确实可以做,又问道:”这个记录参军是什么性质“

“属于晋王殿下的二级幕僚。”

这个职务不错,岳父问起来,自己可以说是晋王殿下的幕僚,而且俸禄二十五贯也不低了,完全够养家了。

“能为晋王殿下效力是我的荣幸,我可以接受记录参军之职!”

乔宽写了个地址,递给他道:“明天王兄来这里找我!”

“可以!我明天一定到。”

李德武起身要去催茶,乔宽连忙笑道:“茶喝不喝都没关系,我还有要紧事呢!”

“乔管事请说!”

乔宽沉吟一下道:“我其实是来问问辽东的情况,坦率地说,是询问遗留在辽东战场上的遗留物资。”

李德武眼睛一亮,笑道:“晋王殿下有兴趣吗”

“当然,总比白白便宜高句丽好吧!”

李德武连忙从身后箱子了翻出一本厚厚的折子,放在桌上推给乔宽道:“这就是我被革职原因,回来后我整理了一份辽东库存记录交给了虞世基,结果虞世基在天子面前说了我的坏话,天子勃然大怒,说我把这么多粮草物资都丢在辽东了,当时就把我革职了,这是我抄录的一份副本,乔管事可以交给晋王殿下。”

乔宽大喜,有这份记录就可以向殿下交差了。

“染病死去的士兵尸体处理了吗”

“都处理了,焚烧后深埋,大营内应该没有尸体。”

说到这,李德武有点担心道:“我就担心高句丽人抢先运走了粮草物资。”

“放心吧!高句丽的北部根本没有人了,他们要去辽东也要开春后了,至于契丹部和靺鞨部,他们都远远离开辽东,更不敢去,有这份清单,我们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李德武得到了一份不错的差事,妻子也十分高兴,二十五贯啊!这下他们家可以换一个好点的住宅了。

李德武想了想,还是要向岳父汇报,听听岳父的意见。

裴矩听完女婿的汇报,捋须笑道:“你这个选择不错,做商人没前途,就算给你每月一百贯也不要去,相反,做晋王幕僚,负责朝廷摘报,更能显示你的才华,晋王每天都能看到,不仅欣赏你的书法,还能认识到你看问题的深度,我相信,用不了几个月,晋王殿下就会升你为进奏院副总管,你的仕途又重新开始了。”

“岳父赞成小婿的选择”

“当然,我一直就看好晋王那边,比起齐王的愚蠢和不知进退,晋王的策略才是高明应对,既保持了独立,又能和朝廷和睦相处,一旦朝廷这边延续不下去,晋王就是大隋最后的希望了,你要抓住这个机会,好好表现自己,一些朝廷的重大决策,我也会帮你参谋。”

李德武大喜,深深行礼道:“感谢岳父的鼓励,小婿一定努力做事,不辜负岳父的期望!”

京口县,富国酒楼的一间雅室内,两名商人将一箱白的银子放在军器司主薄段宏伟面前。

“这是一千两白银,事成之后,我们还奉上五千两银子。”

段宏伟是江都县人,一个做生意的亲戚给他介绍了这笔生意。

段宏伟半晌道:“你们要的配方是晋王府最高机密,文书档案库虽然归我管,但档案库并没有你们想要的配方,我只能另想办法!”

两名商人都姓洪,高句丽人,常年在江南一带做生意,他们在做生意的同时,也在收集情报,这是高句丽的传统,在商不言商,在做生意的同时,也利用一切机会收集各种情报。

当然,他们收集也是一些公开情报,人口、物价、粮食产量、军队人数等等,真正的核心机密他们也接触不到。

但今天,他们却奉命搞到江南军最核心的情报,铁火雷的配方和技术。

段宏伟想了想又笑道:”我需要一点时间,三天左右,成或者不成,三天后我们都在这里见面!“

两名商人一起站起身行礼道:“一切都拜托段君了!”

段宏伟点点头,“我会尽力!”

说完,他提起银箱便扬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