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晋王方案

    洛阳,樊子盖匆匆来到天子的御书房,他已替代裴蕴出任左相,樊子盖之所以获得提升,一方面因为他配合晋王攻打高句丽有功,另一面也是因为裴蕴的儿子裴爽因支持杨玄感造反,现在又在长安出任刑部侍郎,让天子极为不满,裴蕴不得不辞去左相之职。

    “陛下,江南有好消息!”

    杨广这段时间焦头烂额,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好消息了,他精神一振,连忙问道:“爱卿有什么好消息?”

    “陛下,晋王回到江南后立刻发布晋王令,严厉指责长安皇族分裂大隋,抨击长安政权为伪政权,为表示支持朝廷,他已经下令向朝廷运送粮食百万石和钱五十万贯,另外还有三万匹战马,晋王并派兵沿途护卫。”

    虽然洛阳并不缺粮食,但萧夏的态度着实让杨广深感欣慰,上阵还是靠父子兵啊!虽然他们父子关系不怎么样,但在关键时刻,儿子就是儿子,不会在原则问题上含糊。

    “还有什么消息?”

    樊子盖将一份奏折和一封信交给天子杨广,“这是晋王殿下用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奏折微臣看过了,但信是私信,微臣不敢拆看,特交给陛下!”

    杨广打开了萧夏的奏折,奏折内容很多,包括了樊子盖说的哪些,但还有别的内容,萧夏在奏折详细说明了他出兵北海郡和齐郡的原因,因为高士达和刘霸道袭击齐郡和北海郡,另外东平郡的孟海公和鲁郡的徐圆朗严重威胁齐郡、北海郡和高密郡的安全,所以他才下令在这三郡驻军,并接收各地逃来的难民。

    萧夏做任何事情都讲究分寸,他虽然派兵进驻山东半岛其他三郡,但绝不干涉官署,也不碰官仓财物,这样他就坐实了剿匪的意图,不会被朝廷反感,朝廷也默许了江南军在三郡的军事存在。

    再比如征讨辽东,他也是等天子和百官都走了以后,他才现身接手,也避免了天子溃退的尴尬。

    这就和杨暕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样是自治,杨暕没有底线,践踏朝廷的尊严和利益,冒天下之大不韪出兵偷袭天子圣驾,企图兵变,最后身败名裂,成为阶下囚。

    萧夏就保持着这种分寸,他明明可以把江都城重新一口吞下,但他始终不碰。

    再比如南郡,当萧铣造反的消息传来后,朝廷上下都普遍后悔,当初应该把南郡交给晋王,否则萧铣也不至于发展得这么快,一口气吞下了夷陵郡、竟陵郡、沔阳郡和安陆郡四郡。

    现在杨广很难办,想请萧夏去剿匪,又担心他们趁机占据荆襄,但朝廷军队又要全力应对长安,只能任命屈突通出任南阳通守,控制南阳郡和襄阳郡,把萧铣暂时压制在南方。

    萧夏的这份奏折解除了杨广的很多顾虑,他沉默半晌道:“可以把江都郡还给晋王,另外,镇压萧铣造反,由晋王负责!”

    这时,刚刚进来的虞世基道:“微臣听说萧铣和晋王有旧,让晋王对付他,会不会不妥?”

    杨广摆摆手,“萧家的情况我很了解,虞相国多虑了。”

    樊子盖迟疑一下也道:“就怕晋王镇压了萧铣,他不肯从荆襄撤军。”

    杨广苦笑一声道:“朕也考虑到了,但荆襄交给晋王,总比被反贼占据好,何况萧铣还是接受了长安册封,一旦朕从武关进攻长安,萧铣背刺我们怎么办?”

    樊子盖点点头,“陛下明智,晋王态度鲜明,严厉反对长安伪政权,凭这一点就值得陛下信赖!”

    樊子盖和虞世基退下了,杨广又拆开萧夏写给他的信,信中竟然是劝他和关陇贵族和解,大隋建国的根基是关陇贵族和关陇士族的支持,如今这两大势力都转而支持长安伪政权,这是很危险的信号。

    萧夏在信中劝说杨广利用关陇贵族和长安皇族的矛盾,暂时和关陇贵族和解,可以利用窦彦的关系。

    杨广一时间沉默不语,他当然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关陇贵族的重要,所以这些年关陇贵族做了很多小动作,甚至包括支持自己儿子杨暕造反,他都忍了。

    现在关陇贵族居然都跑去了长安,着实让杨广愤怒了很久,但如果关陇贵族忽然回头想和自己合作,杨广也不会拒绝,只要关陇贵族肯和自己合作,至少他们就不会全力支持杨勇,那么自己战胜伪政权就有希望了。

    萧夏的这个建议也说到了杨广的心坎上,可以利用窦彦的关系。

    窦彦目前是唯一留在朝廷的关陇贵族,出任太常寺卿,他和杨广的交情极好,当年杨广被贬黜,唯一对他忠心不变的就是窦彦,一直深得杨广信赖,哪怕窦彦的儿子窦德玄参与杨玄感造反,杨广也没有追究窦彦的责任。

    杨广沉思良久,是可以尝试一下,利用窦彦给元家和独孤家传递一点消息。

    窦彦这段时间也一样心绪不宁,关陇贵族集体西撤,自己却留在了洛阳,他不知道自己最后会是什么样的下场,还有次子窦德玄居然成了杨玄感的叛军主将,更是让他恼火。

    这不是他儿子参与杨玄感叛乱那么简单,而是成了叛乱的头子,从古至今,背叛者都没有好下场,这帮混蛋自己缩在后面,却把自己儿子推出来,想到这里窦彦心中就是一股恨意。

    这天下午,窦彦刚回到府宅,一名宦官便气喘吁吁跑来道:“窦寺卿,陛下宣召!”

    窦彦愣了一下,现在都下朝了,天子宣召自己做什么?

    他不敢怠慢,连忙匆匆赶去皇宫,不多时便被宦官领到紫微殿外等候,此时天子杨广还没有回去,还在批阅奏折。

    如果说朝务勤奋,杨广比他父亲杨坚勤奋得多,但杨广最大的问题还是性格,用今天话说,就是文青思想太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他脑海里总是勾勒出一个个宏大的蓝图,然后立刻着手实施,而且必须要短时间内完成,从不体恤民力,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完成了别的皇帝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做完的事情。

    收益是和成本配比的,巨大的收益必然有巨大的成本,他付出的成本就是中原和河北数百万百姓死亡,最终导致了他统治之桶的短板出现,民力崩溃。

    民力崩溃又会导致一连串的严重后果,人口锐减、粮食产量锐减、盗匪横行、士族造反、财政崩溃、军队崩溃,哪怕现在杨广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但他已经很难再挽救回来,只能尽量让局势不要向更坏的方向滑去。

    这时,一名宦官在门口小声道:“陛下,窦寺卿来了!”

    杨广放下笔笑道:“宣他觐见!”